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管类癌于1969年由Brenner等[1]首次报道,占胃肠道类癌的0.05%和食管恶性肿瘤的0.02%[2]。患者年龄平均61岁,多数为男性,男女之比为9.5:1。类癌多发于胃肠道,原发性食管类癌非常罕见,多为个案报道,其准确发病率难以作出有价值的统计。本文利用万方数据库关键词"食管类癌"搜索1990~  相似文献   

2.
直肠类癌是一种潜在性恶性肿瘤。尽管发生率低 ,但在消化道类癌发生率中确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大多数直肠类癌无特异性症状或者根本无症状 ,常给临床诊治造成一定的困难。现将我院1998~ 1999年 10例直肠类癌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直肠类癌全部经结肠镜检或手术病理确诊。其中男7例 ,女 3例。年龄最小 2 6岁 ,最大 76岁 ,平均年龄 5 4 5岁。病程最长 11年 ,最短为半年 ,平均 3 5年。1 2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本组 10例直肠类癌中便血 5例 ,腹泻 3例 ,腹痛2例。均无哮喘发作 ,皮肤潮红 ,心悸等类癌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胰腺类癌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胰腺类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7例胰腺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或疼痛,1例为腰背部疼痛伴消瘦、乏力,1例表现为类癌综合征,1例为检查时意外发现.出现肝转移者2例,淋巴结肿大者4例.免疫组化:NSE阳性者5例,Syn阳性者5例,CgA阳性者6例.能准确定位的影像学检查有CT(5/7)、超声内镜(3/4).结论 胰腺类癌临床以缺乏特征性的上腹不适为主,典型类癌综合征少见,确诊主要依据病理及免疫组化,超声内镜及CT在定位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肺类癌47例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类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收集1998~2009年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原发性肺类癌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前检查及术后的病理学检查结果、预后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男31例,女16例。年龄26~68岁。28例为中央型,19例为周围型。32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中22例行镜下活检。本组患者均行外科治疗。术后病理报告典型类癌28例,淋巴结转移率为21.4%;不典型类癌19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8.4%。随访截止至2009年10月,典型类癌5年生存率为82.5%;不典型类癌5年生存率为48.5%。结论肺类癌属低度恶性肿瘤,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可诱发类癌综合症,影像学表现以中央型肺癌多见。肺类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切除后预后良好。病理类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肺类癌预后的两个重要因素,典型类癌预后好于不典型类癌。放化疗效果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5.
肺类癌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肺类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典型类癌14例,典型类癌9例。中央型16例,周围型7例。1例患者出现类癌综合征。在X线上多为单发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均匀,无钙化。支气管镜活检阳性率为31.3%。18例痰细胞学检查全部阴性。23例肺类癌出现11例淋巴结转移,2例远处转移。典型肺类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100%,非典型肺类癌的5年生存率为35.7%。结论:肺类癌临床症状、影像学缺乏特征性改变,诊断需要组织学依据,经支气管镜活检可获得一定的诊断阳性率,痰细胞学无明确的诊断意义。类癌的预后与临床分型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类癌( Carcinoid源自德语的Karzinoide ),又称类癌瘤,是一组来源于嗜银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组织化学和生物学特征因其发生部位不同而异。90%以上类癌发生于胃肠道,并能分泌多种肽类和生物胺(如5-HT ),引起类癌综合征。人群中消化道类癌发病率约为(1~4)/10万人[1],但因部分患者无典型临床表现而常常被误诊和忽视,所以其实际发病率应该更高些。消化道类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阑尾、小肠、直肠、胃、结肠,消化道外器官依次为肺、支气管、甲状腺、肾上腺、胸腺、卵巢等。其生长缓慢,恶性程度较低,化疗不敏感,但预后相对较好。现将近年来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类癌常发生在消化道(占消化道肿瘤0.5~1%),但也见于支气管、卵巢、睾丸、尿道、喉、胸腺和骶尾部畸胎瘤。Godwin对近3,000例类癌作了研究,发现肿瘤40%在阑尾,14%在直肠,回肠和支气管各约12%。约5%类癌病人发生类癌综合征,其原发位置以小肠和卵巢最常见,分别占类痛综合征的67%和12%。胃肠道类癌无肝转移者罕见类癌综合征,因肿瘤释出的各种活性物质可被肝丰富的单胺氧化酶灭活;而卵巢、支气管类癌释出的活性物质可直接进入体循环,故无肝转移也可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类癌6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肠道类癌甚少见,具有低度恶性和转移复发潜能,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术前明确诊断不容易,与其他肿瘤相比较,在治疗上有所不同,预后良劣差别很大。我院1956年11月~1995年10月共收治胃肠道类癌6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科1.1一般情况:61例中,男41例,女20例。年龄17~69岁,平均49.3岁。其中胃类癌27例,结肠类癌15例,直肠类癌12例,小肠类癌5例,阑尾类癌2例。1.2临床表现:腹痛34例,腹部肿块31例、消瘦16例、便血13例、贫血10例、恶心呕吐9例、腹泻8例、咽下困难5例。1.3诊断;本组胃、结肠类癌42例均误诊为腺癌或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近12年15例类癌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统计1994年3月至2006年3月本院收治的15例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部位、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1)12年间住院患者中类癌共15例,以消化道类癌多见。(2)10例消化道类癌包括胃类癌4例,直肠类癌4例,结肠类癌2例。(3)10例消化道类癌均经病理诊断证实,确诊时间中位数为9个月,2例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4)10例消化道类癌8例直径小于2cm,4例合并良性息肉生长。(5)4例患者内镜下切除类癌,2例复发接受手术治疗,另6例中5例接受手术治疗。结论:(1)类癌临床诊断率很低,诊断过程长。(2)消化道类癌恶性度低,远处转移少。(3)类癌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0.
董文广  王天宝 《新医学》2005,36(11):644-646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治方法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0例胃肠道类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的胃肠道类癌病人有腹胀,27%出现腹痛或便秘,未发现类癌综合征病例.术前53%的病人经胃镜或结肠镜检查确诊.直肠类癌占33%,胃类癌及十二指肠类癌各占20%.所有病人均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直径0.5~6.0 cm,20%的肿瘤侵及浆膜层,伴淋巴结转移者占20%.中位随访时间70个月,5年生存率占60%.平均生存期为(73±26)个月,其中肿瘤直径不超过2.8 cm者为(82±5)个月,超过2.8 cm者为(52±6)个月,P=0.0142;肿瘤浸润深度不超过肌层者为(78±5)个月,肿瘤侵及浆膜者为(47±10)个月,P=0.007;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为(49±10)个月,不伴淋巴结转移者为(77±5)个月,P=0.0081.生存分析提示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影响患者预后.结论:胃镜与结肠镜检查有利于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完整切除病变为治疗的有效手段,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治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内镜病理特点以及内镜下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6年10月确诊的23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3例类癌中,位于食管5例(21.7%),胃体6例(26.1%),直肠9例(39.1%),贲门、十二指肠球部及乙状结肠各1例(各占4.3%),1例为直肠多发分布。5例食管类癌均为隆起型病灶,直径0.8~2.5cm,表面糜烂,边界清楚,6例胃类癌中2例为直径0.5~1.0cm宽基息肉样,表面糜烂,4例为溃疡浸润性肿物,边界不清,病变2cm以上,最大者6cm×8cm。十二指肠1例类癌呈0.3cm光滑结节;直肠9例类癌,3例表现为0.5~1.0cm宽基息肉样隆起,其余均为典型黏膜下病变,呈半球状隆起,表面黏膜光滑,淡黄色或稍充血,实质感;直径0.8~1.2cm,同时检出伴腺瘤性息肉1例,多发类癌1例。乙状结肠1例为0.5cm×1.0cm隆起,表面黏膜破坏,术后经病理证实。结论:胃肠镜检查是消化道类癌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内镜超声及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方法,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微创治疗早期低度恶性消化类癌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胸腺类癌是在1972年由Rosai等[1]将其从胸腺瘤中分出及首次命名,不同于寻常的胸腺瘤[2],其肿瘤恶性程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类癌,临床罕见[3],是起源于前纵隔的少见肿瘤,约占前纵隔肿瘤的2%~4%.其恶性程度高,发展快,转移早,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3.
消化道类癌12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类癌较少见,因其结构似癌但其生物学特性与癌不同,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我科自1990年至今收治消化道类癌12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3岁,平均43岁。直肠类癌6例,临床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并伴有里急后重。病史1~6年不等,4例行局部肿物切除,2例因肿物直径超过6cm,并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行Miles术。阑尾类癌4例,3例因急性阑尾炎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为阑尾类癌,1例行其他手术时发现阑尾肿物,故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为阑尾类癌。降结肠类癌2例,冰冻病理为类癌,均行左半结肠切除术。2 讨…  相似文献   

14.
<正>类癌是一种罕见的、生长缓慢的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消化道,发生于肺部少见,约占全部类癌10.2%~11.5%,约占肺部肿瘤1%~2%[1]。约有10%支气管类癌呈不典型生长,伴有局部淋巴结、肝或骨转移,肺类癌中类癌综合征发生率为5%[2]。类癌综合征是一组症状群,临床表现为皮肤发红、腹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类癌诊治与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治方法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0例胃肠道类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的胃肠道类癌病人有腹痛,30%出现腹胀,未发现类癌综合征病例。术前48%的病人经胃镜或结肠镜检查确诊。直肠类癌占38%,胃类癌及十二指肠类癌各占20%。所有病人均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直径平均为2.70±1.79cm,24%的肿瘤浸及浆膜层,伴淋巴结转移者占20%。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5年生存率占54%。平均生存期为(67.2±18.9)个月,其中肿瘤直径不超过2.70cm者为(80.4±5.0)个月,超过2.70cm者为(80.4±5.0)个月;肿瘤浸润深度不超过肌层者为(76.3±3.1)月,肿瘤侵及浆膜者为(51.2±5.8)月;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为(50.2±4.6)个月,不伴淋巴结转移者(76.5±4.7)个月。生存分析提示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影响患者预后。结论:消化道类癌有效的治疗手段为完整切除。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类癌(bronchial Carcinoid)又称类癌型腺瘤,属于一种低度恶性、生长缓慢的恶性肿瘤,约有10%支气管类癌呈不典型生长,伴有局部淋巴结、肝或骨转移.少数患者在临床上可出现阵发性皮肤发红、腹痛、腹泻、哮喘和心动过速等类癌综合征.我科于2005年3月收治1例不典型类癌患者,在化疗后出现类癌综合征,经积极的对症治疗和护理,症状明显好转.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阑尾类癌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阑尾类癌约占阑尾肿瘤的80%-90%,其特点与胃肠道其他肿瘤不同,术前较难确诊,大多数患者偶然发现。1981至2005年本院普外科收治阑尾类癌9例,同期收集台州医院普外科阑尾类癌16例。为探讨其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类癌是一种发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特殊肿瘤,关于胃肠道起源的类癌的相关文献很多,然而关于卵巢原发性类癌的描述却很少。近年来文献以1996年D av is等人的回顾性总结最为系统,国内类癌病例仅见少数个案报道。在所有卵巢恶性肿瘤中类癌是一种很少见、并且关于其生物学和恰当的临床治疗所知甚少的肿瘤。现将原发性卵巢类癌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卵巢类癌概况类癌是一种发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特殊肿瘤,  相似文献   

19.
陆月兰 《现代护理》2006,12(17):1607
支气管类癌(bronchial Carcinoid)又称类癌型腺瘤,属于一种低度恶性、生长缓慢的恶性肿瘤,约有10%支气管类癌呈不典型生长,伴有局部淋巴结、肝或骨转移。少数患者在临床上可出现阵发性皮肤发红、腹痛、腹泻、哮喘和心动过速等类癌综合征。我科于2005年3月收治1例不典型类癌患者,在化疗后出现类癌综合征,经积极的对症治疗和护理,症状明显好转。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3岁,初中文化。因乏力半年,胸闷、咳嗽、咯血2月余入院。查体:面色发红,右上肺触觉语颤稍增强,叩诊浊音不明显,两肺呼吸音粗,胸腹部CT示右上肺占位伴阻…  相似文献   

20.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生殖细胞肿瘤.根据WHO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1].甲状腺肿类癌(strumal carcinoid)属于单胚层或高度特异型畸胎瘤,兼有甲状腺肿的形态特征和类癌的神经内分泌特征.我科1996年8月-2006年1月,共收治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患者5例,总结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