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急性呼吸衰竭 (ARFacuterespiratoryfailure)是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影响全身各器官的机能代谢 ,而且直接关系到手术治疗效果 ,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笔者于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间观察了 2 0 4例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的病人 ,发生ARF14例 ,其发生率 6 .9%。本文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及术后预防护理措施 ,以便提高心内直视术后的治疗护理效果。1 临床资料2 0 4例病人中男 10 4例 ,女 10 0例 ,年龄 4岁~ 5 6岁 ,其中先天性心脏病 90例 ,风湿性心脏病 114例。手术均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 ,停跳液结合心包腔内置冰屑保护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3年8月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32例成人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是否存在合并症等资料;同时记录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术中心肌保护方式,转流时间,术前、术后的心肌酶谱,术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功能参数,引流量,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和预后等临床资料,与同期心内直视手术术后呼吸机辅助支持不超过48h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2例进行原因分析和比较。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与患者术前心功能差、术中转流时间长、术中心肌保护不良、术后低氧血症以及发生心、肺、脑、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引流多等6个因素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心、肺功能准备充分,尽可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预防和治疗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并发症及合理应用呼吸机治疗,严密止血,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心内直视手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心内直视手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提高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并发症的救治水平。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心脏外科数据库收集本院在1996年1月至2004年3 月期间ICU收治的52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配比方法按1∶6选择同期手术、病种类似而术后未发生ARDS的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本组 ARDS患者死亡率为21.2%。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肾功能不全(OR=6.443)、肥胖 (OR=14.331)、术前存在合并疾病(OR=11.455)、围术期出现了意外情况(OR=7.988)、术后引流多 (OR=3.804)、术后输血量大(OR=9.763)等是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具有 ARDS高危因素的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对防止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ARDS及对早期诊断和处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21例心内直视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21例心内直视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原因、预防、救治及其二次开胸的早期指征。方法:对1991年1月-2005年12月心内直视术(共1096例)后21例急性心包填塞二次开胸(发生率1.92%)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经二次剖胸解除心包填塞后17例痊愈出院,4例死亡,二次剖胸手术死亡率为19.05%。二次剖胸手术者所患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6例,瓣膜病13例,大血管手术1例,心脏移植1例。结论:减少心内直视术后出血、渗血是避免术后发生急性心包填塞的关键,早期诊断并尽早行二次剖胸手术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吴桂真 《现代护理》2003,9(3):243-244
目的 预防和早期发现心内直视手术后心包填塞的发生,避免导致心搏骤停。方法 通过对1例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两次心包填塞患者的观察、抢救:除术中须彻底止血、纠正体外循环所致的凝血机制紊乱外,术后注意保持心包及纵隔引流通畅,全面细致观察和分析病情,应高度警惕心包填塞的发生,若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备好急诊开胸包。结果 抢救成功,痊愈出院。结论 急性心包填塞是心内直视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除术中彻底止血、术后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减少并早期发现该并发症的发生外,及早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避免心搏骤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07年12月504例术前无心律失常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后早期并发各种类型心律失常201例,发生率为39.9%,其中激动起源异常者167例(占83.1%),激动传导异常者36例(占17.9%).结论:注重术前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避免术中损伤传导系统,减少术后肺炎、心包填塞等诱发因素是防止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颅内血浆NSE水平的影响因素,提高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治水平。方法择期心内直视手术患者21例,在CPB结束后30 min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液检测NSE水平,并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体外循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和颅内血浆MDA浓度。结论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监测指标中,患者的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和颅内血浆MDA水平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心内直视手术后心包填塞的发生,避免导致心搏骤停.方法通过对1例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两次心包填塞患者的观察、抢救:除术中须彻底止血、纠正体外循环所致的凝血机制紊乱外,术后注意保持心包及纵隔引流通畅,全面细致观察和分析病情,应高度警惕心包填塞的发生,若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备好急诊开胸包.结果抢救成功,痊愈出院.结论急性心包填塞是心内直视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除术中彻底止血、术后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减少并早期发现该并发症的发生外,及早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避免心搏骤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7月~2011年7月实施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出现心包填塞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术后观察和护理要点。结果15例患者经过及时对症治疗和护理后,血流动力学恢复稳定,无1例死亡。结论心内直视术后心包填塞的主要原因是术后纵膈出血过多,可伴有心包液引流不畅,而积极的观察和及时正确做好纵膈引流管护理是防治急性心包填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婴儿复杂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实施胃肠内营养支持,可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36例复杂心内直视矫治术后均放置鼻胃管。气管插管12小时后开始经鼻胃管注入5%Glucose,母乳、牛奶、米汤、果汁等,6个月以内的惠儿鼻饲液首选母乳。拔除气管插管4小时后开始经口进食。结果 36例患儿中无1例发生消化系统应激性溃疡,有效预防了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矫治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心律失常是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后如不能及时诊断、采取有效措施,将导致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而术后周密细致的监护是及时发现、有效控制、促使病人康复的关键。 临床资料 274例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先心病手术的复杂化、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婴幼儿接受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由于婴幼儿皮肤娇嫩,抵抗力差,创伤后急性压疮的发生几率高,加上病情严重,术后循环系统不稳定、肺部氧合不好,加重了组织缺血缺氧,以及术后禁食,不能翻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术后极易形成急性压疮。参考国内外的文献报道,结合婴幼儿生理特点,我科制定了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后急性压疮快速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术后脑部并发症的护理体会050000河北医学院附二院史淑芬脑部并发症是体外循环术所致重要脏器损伤之一。一但发生,愈后差,致死率、致残率高。我院自1993年10月~1994年9月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4例发生严重脑部损伤,除1例死于呼吸衰竭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病人术后监护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1999年7月~2001年6月,我科在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26例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监测,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电解质、引流液、输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血液动力学稳定,多巴胺用量少,低心排发生率低,呼吸机辅助时间缩短,麻醉清醒早,引液量、输血量少,拔管早,住院天数缩短。结论 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术可早期拔除各种引流管,早期活动和早期进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本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消化道出血12例,年龄3—62岁,平均37岁。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2例,法四根治术3例,室缺修补术1例。本组患者全部采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术前2例有胃溃疡病史;1例有糜烂型胃炎史,其余患者无胃十二指肠病史。上消化道出血时间在术后6h到7d时间,平均2.5d。出血发生后,均采用保守治疗,应用止血药、制酸剂,停用抗凝剂,胃内灌注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同时给予输血、血浆等。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上消化道出血要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预防也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呼吸管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陈荣荣 《护理学报》2001,8(3):22-23
回顾性总结62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呼吸管理经验,认为做好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早期规范化的呼吸道管理包括做好气管插管护理;正确使用呼吸机,掌握正确有效的吸痰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应用镇静剂,掌握好撤机时机及撤机后的呼吸道管理,对减少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的呼吸道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微创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转流过程管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微创心内直视手术89例的体外循环管理相关资料。结果89例患者手术顺利,体外循环过程平稳,术中组织灌注良好,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微创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转流技术对手术顺利进行可提供良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出血的发生原因及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复习本院 16a 15 12例心内直视术后出血抢救病人的临床资料 ,总结引起出血的原因 ,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15 12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中 ,4 9例发生术后出血 ,2 9例二次剖胸手术止血 ,成功 2 5例 ,死亡 4例 ,死亡率为 13 8% ;2 0例行非手术治疗 ,成功止血 9例 ,死亡 11例 ,死亡率为 5 5 %。结论 术中仔细操作、彻底止血 ,术后早期诊断并采取果断措施尽早再次剖胸手术止血是降低心内直视术后出血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监护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急性心包填塞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1999年 2月至 2 0 0 2年 2月我院共行体外循环心直视手术 36 0例 ,术后发生心包填塞 8例 ,占 2 2 % ,其中 6例经急行减压手术转危为安 ,2例死亡。现将监护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心包填塞 8例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术后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0年5月634例心内直视术后患者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过程。结果除3例患者导管脱出,2例连接不紧密,1例与测压管脱开,2例导管堵塞外,其余均未发生感染、出血、栓塞及肢体远端肿胀等并发症。结论有创血压监测是心内直视术后必不可少的监测方法,护理的重点是保持管道通畅、固定,预防感染、出血、栓塞及肢体远端肿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