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Child 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凝血分析仅分别检测10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 pugh分级状态下APTT、PT、TT、FIB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APTT、PT、TT明显延长,而FIB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2);不同肝功能分级间检测结果显示:PT、APTT、TT明显延长,FIB逐渐下降;A、B、C级中的APTT、PT、TT、FIB值间均有显著差异(P<0.03).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并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其凝血障碍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检测指标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338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和54例健康体检对照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组间t检验分析,同时对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肝功能Child-Push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肝炎组PT显著延长(P<0.01),慢性轻度肝炎进展为慢性中、重度肝炎时PT、APTT、TT显著延长(P<0.05或P<0.01),FIB合成显著减少(P<0.05或P<0.01);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与肝功能Child-Push分级从A、B到C级的进展之间呈负相关。结论从肝功能正常到肝炎-肝硬化的过程中,随着患者肝细胞受损程度不断加重,PT、APTT、TT逐渐延长,而FIB水平则逐渐下降;PT、APTT、TT、FIB的检测对评价肝脏受损程度、了解肝病患者不同病程时期的凝血功能状况及患者预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监测及临床运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肝硬化时凝血四项关键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了解其临床运用意义.方法:72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血浆凝血四项的检测且观察凝血功能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观察40例手术患者行相同方式手术且术后使用相同监护条件时术中出血量与术后3 d血浆管引流量的变化.结果: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不仅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而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凝血障碍越明显.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随着分级加重PT、APTT、TT逐渐延长,FIB逐渐降低.降低幅度依次为A级<B级<C级,三级中的PT、APTT、TT、FIB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PT、APTT、TT时间延长和FIB结果降低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具有一致性.肝功能分级愈差,凝血障碍愈明显.手术惠者随着肝功能分级的降低,术中出血量与术后3 d血浆管引流量也在增加.结论: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能从多方面及时、准确地反映肝硬化患者肝脏的损害程度和凝血功能情况,所以需动态地观察凝血四项指标以便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进行更好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变化与肝功能分级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庆海  杨文东 《江西医学检验》2005,23(5):477-477,459
肝脏是许多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器官,是机体代谢的重要脏器.肝硬化患者由于发生肝实质损害,可影响蛋白质、凝血因子的合成,常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和血小板质和量的异常.随着肝硬化病情的进展,肝功能逐渐衰竭,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而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 .为了进一步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凝血功能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我们采用日本KX-21型全自动细胞计数仪检测PLT,采用日本CA50型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原时间(TT),检测8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30例对照(NC)组比较,同时比较肝硬化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状态下PLT、PT、ATPT、FIB、TT的差异.探讨了肝硬化患者PLT和凝血功能的变化与肝功能和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肝脏是许多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器官,是机体代谢的重要脏器.肝硬化患者由于发生肝实质损害,可影响蛋白质、凝血因子的合成,常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和血小板质和量的异常.随着肝硬化病情的进展,肝功能逐渐衰竭,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而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1].为了进一步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凝血功能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我们采用日本KX-21型全自动细胞计数仪检测PLT,采用日本CA50型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原时间(TT),检测8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30例对照(NC)组比较,同时比较肝硬化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状态下PLT、PT、ATPT、FIB、TT的差异.探讨了肝硬化患者PLT和凝血功能的变化与肝功能和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以及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80例健康成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D及纤维蛋白原定量(Fbg)的变化情况及与不同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PT、TT、APTT时间较健康对照组延长,D-D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Fbg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观察组PT、TT、APTT时间延长、DD水平升高,Fbg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功能障碍是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通过检测PT、TT、APTT、Fbg及血浆D-D的变化,可有效判断肝功能损害程度,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85例健康者血液标本,用Sysmex CA7000Ⅲ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肝硬化患者与健康者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分析不同人群间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与健康者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T、APTT、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和AT-Ⅲ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增加,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T、APTT、TT逐渐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和AT-Ⅲ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6项指标可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对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预后,以及指导其临床治疗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前清蛋白(PA)、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等止凝血相关指标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人分别测定PA、ChE、PT、APTT、FIB、TT,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硬化患者组PA、ChE和FI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患者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肝硬化患者组PT、APTT、TT三项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患者阳性检出率为PA(90.0%)〉ChE(77.5%)〉PT(72.5%)〉TT(57.5%)〉APTT(52.5%)〉FIB(50.0%)。结论联合检测PA、ChE和PT、APTT、FIB、TT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与Child 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测定 5 0例肝硬化患者和 30例健康者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纤维蛋白原 (Fg)。 结果 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 ,PT、APTT、F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A、B、C级之间PT、APTT、Fg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肝硬化患者PT、APTT延长 ,Fg值降低 ,且与疾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4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凝仪对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进行TT、PT、APTT、Fib的测定。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TT、PT、APTT明显延长(P〈0.01),Fib明显降低(P〈0.01),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其凝血功能障碍越明显。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液处于明显的低凝状态,及时对此类患者检测凝血指标有利于了解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预防继发性出血,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凝血酶原(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时间,血小板(PLT)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结果:肝硬化child B级组、C级组血浆D-二聚体(D-dimer)、PT、APTT、PLT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Child B级组、C级组(FIB)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硬化Child C级组D-dimer、PT、APTT分别与肝硬化Child B级组比较其差异性更显著(P〈0.01),肝硬化Child C级组FIB、PLT与肝硬化Child B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凝血及纤溶指标对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出血危险性的D-dimer、预后估计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肝功能损伤患者凝血4项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进一步探索肝功能损害的程度与凝血4项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006~2007年在朝阳市中心医院住院进行凝血检查的患者372例做回顾性调查研究。将其分为肝功能损害和肝功能正常两组,肝功能损害以实验室常规检查为依据.即肝功能检查7项指标中任一项出现异常者视为肝功能损害。结果肝功能正常组和肝功能轻度损伤的患者PT、APTT、TT无明显异常,而FIB较肝功能正常组降低;肝功能重度损伤的患者PT、APTT、TT明显异常,而FIB则较肝功能正常组严重降低。结论肝功能轻度损伤患者的凝血4项指标中除FIB轻微降低外其余项目无变化。而肝功能重度损伤患者的4项指标均有变化,除FIB降低外,其余3项的时间都延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ADVANCE全自动血凝仪检测94例肝硬化患者PT、APTT、TT、FIB,采用ABX-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T、APTT、TT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FIB及PL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肝硬化合并出血组PT、APTT、TT高于无出血组,FIB及PLT低于无出血组(P<0.05)。结论及时对肝硬化患者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有利于了解其肝功能损害程度,预防继发性出血,指导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患者前白蛋白和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白蛋白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将60例肝硬化患者分3组,对照组为健康者20例,检测各组血液的前白蛋白(PA)浓度和常规凝血功能.结果:肝硬化患者中前白蛋白(PA)有不同程度下降,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不同程度延长,纤维蛋白原(FIB)浓度下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随肝硬化程度加重,Child-Pugh评分增高.PT、TT、APTT延长愈明显,PA、FIB下降愈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前白蛋白对诊断早期肝硬化更有价值;凝血指标对评估肝痛分级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为临床透析治疗调整肝素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57例MHD患者分别在透析前和透析后30min抽取静脉血栓测其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透析后30min时PT、APTT、TT等凝血功能指标均较透析前显著延长(P〈0.01),其中23例透析后TT超出测量范围,而PLT、FIB与透析前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HD患者透析前后PT、APTT和TT变化很大,监测凝血功能,有助于调整肝素用量。  相似文献   

16.
85例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玲  马芳芳  王厚照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1928-1928,193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LACL-TOP全自动血凝仪对85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PT、APTT、FIB、TT及D-D的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PT、APTT、TT均延长,FIB减少,D-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的检测,对判断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危险性及治疗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测定50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结果 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PT、APTT、F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A、B、C级之间PT、APTT、Fg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肝硬化患者PT、APTT延长,Fg值降低,且与疾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炎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尤其是血小板指标的病理性变化和功能水平以及其检测对各类型肝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96例肝病患者,依据病理机制及病程分为3组,再同期抽取5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各项临床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及肝硬化组的4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PT、TT、APTT明显延长,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下降。肝炎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明显下降,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类型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且损害程度与病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测定163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g、TT),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和网织红细胞参数(RET#、RET%、IRF)。比较肝硬化组与对照组、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后组间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Fig降低,PT、APTT、TT延长,PLT、PCT下降,MPV、PDW升高,RET计数、RET%、IR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降低,PT、APTT、TT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延长,PLT、PCT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下降,MPV、PDW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升高,RET计数、RET%、IRF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升高(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异常,其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密切相关,是判定肝脏损害程度、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地震致颅脑伤患者早期血凝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地震致颅脑伤患者凝血功能及疾病严重程度判别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5月1230日,对收治的地震致颅脑伤患者按GCS评分分为Ⅰ、Ⅱ、Ⅲ组,Ⅰ组:13~15分10例;Ⅱ组:9~12分21例;Ⅲ组:3~8分9例;另择单纯软组织挫伤患者9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的指标。结果颅脑伤组PT、APTT、TT、FIB、血小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凝血功能异常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结论检测PT、APTT、TT、FIB及血小板变化可以了解颅脑地震伤者的凝血功能及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颅脑地震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