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总结11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结合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注意正确清理呼吸道,配合医师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重点加强NO使用过程中的护理及气道管理,密切观察不良反应。本组4~7d成功撤除呼吸机,未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9例极低体重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在极低体重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过程中,强调综合治疗和护理。治疗前进行充足的准备工作,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SaO2及血气分析的观察为治疗提供可靠指标,正确的气管插管、体位及注入药液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注入药液后有效的机械通气,科学的吸痰能够使药液充分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由于肺发育未成熟,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极易发生肺透明膜病(HMD),病死率极高。近年来采用气管内滴入固尔苏(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明显提高了早产儿HMD的抢救成功率,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了并发症,已成为HMD的重要治疗手段。现就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003年1月-2005年5月应用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治疗早产儿HMD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章小芳 《护理与康复》2014,13(8):753-754
总结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做好呼吸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患儿体重合理选择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药物剂量,用药时做好配合,用药后密切观察病情;正确使用NCPAP,维持有效压力;同时加强NCPAP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本组18例病情好转,肺泡萎陷得到改善,生命体征稳定后治愈出院,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5.
卢秋月 《大医生》2022,(8):45-47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对其呼吸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阳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BPD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给予观察组患儿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患儿仅接...  相似文献   

6.
易芳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1385-1386
2005年1月~2005年4月,我院收治早产儿合并肺透明膜病(HMD)3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抢救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总结52例极低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配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正确配合医生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给药,加强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的护理,维持有效通气压力,给予适宜的气道温湿化,加强鼻塞减压、胃肠减压、吸氧护理,能明显改善极低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8.
张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7):1266-1267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是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极高。HMD患儿若能维持呼吸度过72h则自身能够产生足够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而可望治愈。治疗本病的特效药物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价格昂贵,绝大多数患儿家属难以承受,呼吸支持则成为HMD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我院儿科NICU2002—10~2004—10经呼吸支持治疗HMD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机械通气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95例新生儿HM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新生儿HMD尽早应用机械通气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可降低病死率。本组早产儿95例中,治疗存活55例,死亡10例,其他(好转、放弃治疗)30例。结论 HMD给药过程中应加强保暖,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呼吸道管理和体位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探讨T-组合复苏器在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中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42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每次经气管插管注入药液后,用T-组合复苏器加压给氧1~2min,使之均匀分布,注药毕拔除气管插管后连接nCPAP,用药前后评估患儿状况及进行摄X线胸片对比。结果:42例早产儿用药后30min~2h呼吸困难均明显改善,PaO2升高,PaCO2下降,胸片示肺野透亮度明显改善,缩短了氧疗及住院时间。结论:T-组合复苏器联合PS用于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安全、有效、省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总结37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结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正确清理呼吸道,配合医师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重点加强一氧化氮使用过程中的观察及气道管理,密切观察不良反应。认为加强一氧化氮使用过程的观察与护理,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是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替代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固尔苏替代治疗6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临床治愈4例,转院1例,死亡1例。结论:护士熟练掌握气道排痰技术和机械通气护理技术,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是配合治疗成功的关键,做好保暖及喂养、指导家属掌握早产儿出院后生活护理技巧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夏伟芬  缪小红  胡丽娅  吴杰 《护理与康复》2014,13(12):1148-1149
总结12例西地那非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征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护理。护理重点为给予患儿家长心理支持,加强药物护理及副作用观察,做好呼吸道护理、内环境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2例患儿均抢救成功,11例治愈出院、1例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19例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经气管插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滴入前,用药后30min、1h、8h、24h和3d动脉血PaO2、PaCO2、PaO2/FiO2、pH值和PaO2/PAO2变化,观察用药前后呼吸机参数的变化以及肺部X线表现。结果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1h后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用药1h后除呼吸频率外其余参数均可明显下调,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后12h,16例患儿胸部X片显示肺野透亮度增加,肺下界下降达第7、8后肋间以下。结论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的顺应性和氧合功能,降低呼吸机参数。治疗过程中恰当的护理对于患儿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因肺发育未成熟,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易发生呼吸窘迫,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新法气管内给药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选择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28~34周早产儿25例。所有患儿在出生后1h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将患儿按不同气管内给药方式分为传统给药组(Ⅰ组)14例和新法给药组(Ⅱ组)11例,观察2组用药中的呼吸、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的改变,及术前、术后1,12h动脉血气的变化,并比较2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药物咳出情况、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后,2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咳出发生率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Ⅰ组患儿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及心率增快,与Ⅱ组及自身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1h后2组血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12h后,PaO2Ⅰ组低于Ⅱ组(P〈0.01),PaCO2Ⅰ组高于Ⅱ组(P〈0.05)。结论新的气管内给药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但可减少药物咳出,避免重复用药,还可减少术中不良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7.
黄巧莲 《全科护理》2009,7(34):3117-3119
阐述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所致并发症的系统性预防与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或不足所致,是早产儿严重并发症,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因此对护理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本人通过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的护理,浅谈新生儿肺透明膜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9.
阐述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所致并发症的系统性预防与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陈玥  封志纯 《新医学》2005,36(5):300-302
1引言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2型上皮细胞合成的一种磷脂蛋白复合体,其结合的特异性蛋白即称为肺表面活性蛋白.肺表面活性蛋白包括亲水性的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D及疏水性的肺表面活性蛋白B和C,它们维持着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稳定,从而维持肺的表面张力,并且与肺的及免疫功能有关.在肺的发育过程中,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环腺苷酸及其类似物、维生素A类化合物、胰岛素、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γ等联合调节肺表面活性蛋白的表达,是一复杂的多因素多阶段的调控过程,任何造成肺表面活性蛋白合成障碍或蛋白变异的因素均可引起多种新生儿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