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士参与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在胃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1日~2019年7月1日采用化疗的90例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干预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士参与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生活质量[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编制的生命质量核心问卷(QLQ-C30)]。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营养状况、QLQ-C30功能性项目评分及呼吸困难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胃癌化疗患者开展护士参与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饮食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胃癌术后患者200例,按饮食干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进行肠内、外营养饮食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饮食护理,对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胃肠恢复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的营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长于干预组(P0.05),对照组的CD_3~+、CD_4~+/CD_8~+、CD_4~+低于干预组(P0.05)。结论患者胃癌根治术后进行营养饮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行胃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的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天数、导管留置时间、肠鸣音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及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且能够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程精细化营养管理方案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实施全程精细化营养管理方案,即:营养风险筛查、制定并实施个体化营养干预计划、质量控制。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干预组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平均住院日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全程精细化营养管理方案对明显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与式饮食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参与式饮食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术后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饮食依从性量表、饮食相关症状量表评分及营养状况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与式饮食干预可有效促进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改善饮食相关症状及营养状况,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程营养指导模式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在本院胃肠外科确诊为胃癌并行手术的6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电脑随机数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前给予常规饮食指导,研究组除了常规指导外,由责任护士及营养专科护士制定详细的饮食指导方案,在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给予相关指导并对不良反应采取主动干预措施。出院后1个月观察2组患者出院1个月后体重、体重指数(BMI)、白蛋白及卡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体重变化、白蛋白、总蛋白、体重指数、卡氏评分等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营养指导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胃癌术后患者的能量摄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胃癌围术期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胃癌患者54例,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围术期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围术期采用IKAP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生理功能、身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总体健康、健康变化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干预后两组HAMA及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在围术期采用IKAP健康模式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对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干预对异体移植患者术后免疫抑制剂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术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3例。两组均给予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同时给予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体质量、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卡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两组干预前体质量、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体质量、卡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免疫抑制剂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干预方案应用于异体HSCT的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免疫抑制剂用药依从性,对患者术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的胃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全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营养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饮食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生理因子、心理因子、环境因子、社会关系因子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焦虑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的胃肠功能及生活质量均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神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治疗时间,将1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均接受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神经(CSS)与肢体运动(FMI)评分及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FM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神经及肢体运动能力,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营养管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营养管理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饮食依从性、血糖控制情况、生活质量作为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饮食依从率分别为97.26%、87.67%,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维持血糖稳定性,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是一种理想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认知行为干预。观察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同时比较两组术后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社会和环境维度的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研究组生理及心理维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AMD、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MEs患者开展认知行为干预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服药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俞铃娴 《妇幼护理》2022,2(9):1980-1982
目的 分析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 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2 月治疗的 70 例均为乳 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依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常用延续性护理。观察和 对比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和负性情绪。结果 研究组功能锻炼、骨髓抑制、饮食营养、化疗知识 等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理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和 SAS 评分及 SDS 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 够促进掌握健康知识,改善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与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疾病认知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高血压知识认知情况、治疗依从性、干预前后血压水平、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高血压知识认知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压水平、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干预可提高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疾病认知和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护理管理对胃癌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74例胃癌术后患者,根据建档顺序分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以品管圈护理管理。统计两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GQOL-74)。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58,P=0.006);护理后研究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管理可提高胃癌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生物免疫疗法改善患者术后免疫状态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将收治的7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术后实施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研究组实施生物免疫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近期疗效显效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两组治疗前CD8~+、CD4~+、CD4~+/CD8~+及NK细胞比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以上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情感状态、恶心呕吐、疼痛、食欲衰减及腹泻5个分支类目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类目研究组虽也均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癌应用腹腔镜根治术辅以生物免疫治疗其近期疗效确切,可显著提升患者术后免疫状态,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营养管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1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82例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营养管理干预。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自护能力、营养指标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进食、排气、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自护能力量表(ESCA)各项评分、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均显著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97.56%)高于对照组(80.49%)(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营养管理可有效促进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缓解负性心理,改善自护能力,提升营养状况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授权赋能的营养教育理论在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1日~2020年7月31日期间收治的9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授权赋能的营养教育理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饮食态度与行为、营养状况及营养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社会限制态度、健康态度、自理态度、接受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体重变化、膳食摄入变化、患者功能与活动、疾病年龄、体格检查、代谢应激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蛋白、铁蛋白、血红蛋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基于授权赋能的营养教育理论,可有效改善患者饮食行为状态和营养水平,对促进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74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院外延续性护理教育。比较护理前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焦虑评分(SAS)及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变化情况,并统计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自我管理能力各项目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教育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状态,改善其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multidisciplinar y diabetes care team,MDCT)的“互联网+”远程管理模式对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 litus,GDM)患者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情况、生活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的140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0例。构建基于MDCT的“互联网+”远程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MDCT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MDCT管理方案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互联网+”的个体化远程管理。干预前及分娩前1周,应用糖尿病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监测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并计算血糖达标率,采用36项健康调查简表(Short-Form 36-item,SF-36)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随后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及组间差异。妊娠结束后,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以及患者对干预方法的满意度。结果:截至研究结束时两组各失访7例。两组患者干预后药物、饮食、运动、自我监测、定期复查5个维度的治疗依从性得分及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或P<0.001),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研究组治疗依从性较好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均显著改善(均P<0.001),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对照组干预后血糖达标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对照组干预后在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但研究组的上述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后活力、社会功能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01),但研究组的降低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研究组患者羊水过多、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胎膜早破、早产、巨大儿及新生儿呼吸窘迫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所接受的干预方法,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GDM患者采用基于MDCT的“互联网+”远程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血糖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同时可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