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小残留白血病(MRD)是引起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准确检测MRD对判断预后、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和指导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免疫球蛋白/T细胞抗原受体(immunoglobulin/T cell receptor,Ig/TCR)基因重排具有高特异性和高发生率,是检测白血病MRD的分子基础.目前,国际上已建立了基于Ig/TCR基因重排、多中心、大样本、结合临床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监测标准,为临床上判断MRD水平并据此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指导.本文就近年来以Ig/TCR基因重排作为MRD检测靶目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微小残留白血病(MRD)是引起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准确检测MRD对判断预后、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和指导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免疫球蛋白/T细胞抗原受体(immunoglobulin/T cell receptor,Ig/TCR)基因重排具有高特异性和高发生率,是检测白血病MRD的分子基础.目前,国际上已建立了基于Ig/TCR基因重排、多中心、大样本、结合临床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监测标准,为临床上判断MRD水平并据此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指导.本文就近年来以Ig/TCR基因重排作为MRD检测靶目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微小残留白血病(MRD)是引起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准确检测MRD对判断预后、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和指导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免疫球蛋白/T细胞抗原受体(immunoglobulin/T cell receptor,Ig/TCR)基因重排具有高特异性和高发生率,是检测白血病MRD的分子基础.目前,国际上已建立了基于Ig/TCR基因重排、多中心、大样本、结合临床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监测标准,为临床上判断MRD水平并据此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指导.本文就近年来以Ig/TCR基因重排作为MRD检测靶目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微小残留白血病(MRD)是引起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准确检测MRD对判断预后、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和指导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免疫球蛋白/T细胞抗原受体(immunoglobulin/T cell receptor,Ig/TCR)基因重排具有高特异性和高发生率,是检测白血病MRD的分子基础.目前,国际上已建立了基于Ig/TCR基因重排、多中心、大样本、结合临床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监测标准,为临床上判断MRD水平并据此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指导.本文就近年来以Ig/TCR基因重排作为MRD检测靶目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微小残留白血病(MRD)是引起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准确检测MRD对判断预后、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和指导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免疫球蛋白/T细胞抗原受体(immunoglobulin/T cell receptor,Ig/TCR)基因重排具有高特异性和高发生率,是检测白血病MRD的分子基础.目前,国际上已建立了基于Ig/TCR基因重排、多中心、大样本、结合临床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监测标准,为临床上判断MRD水平并据此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指导.本文就近年来以Ig/TCR基因重排作为MRD检测靶目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微小残留白血病(MRD)是引起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准确检测MRD对判断预后、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和指导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免疫球蛋白/T细胞抗原受体(immunoglobulin/T cell receptor,Ig/TCR)基因重排具有高特异性和高发生率,是检测白血病MRD的分子基础.目前,国际上已建立了基于Ig/TCR基因重排、多中心、大样本、结合临床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监测标准,为临床上判断MRD水平并据此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指导.本文就近年来以Ig/TCR基因重排作为MRD检测靶目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微小残留白血病(MRD)是引起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准确检测MRD对判断预后、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和指导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免疫球蛋白/T细胞抗原受体(immunoglobulin/T cell receptor,Ig/TCR)基因重排具有高特异性和高发生率,是检测白血病MRD的分子基础.目前,国际上已建立了基于Ig/TCR基因重排、多中心、大样本、结合临床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监测标准,为临床上判断MRD水平并据此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指导.本文就近年来以Ig/TCR基因重排作为MRD检测靶目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微小残留白血病(MRD)是引起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准确检测MRD对判断预后、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和指导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免疫球蛋白/T细胞抗原受体(immunoglobulin/T cell receptor,Ig/TCR)基因重排具有高特异性和高发生率,是检测白血病MRD的分子基础.目前,国际上已建立了基于Ig/TCR基因重排、多中心、大样本、结合临床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监测标准,为临床上判断MRD水平并据此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指导.本文就近年来以Ig/TCR基因重排作为MRD检测靶目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微小残留白血病(MRD)是引起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准确检测MRD对判断预后、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和指导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免疫球蛋白/T细胞抗原受体(immunoglobulin/T cell receptor,Ig/TCR)基因重排具有高特异性和高发生率,是检测白血病MRD的分子基础.目前,国际上已建立了基于Ig/TCR基因重排、多中心、大样本、结合临床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监测标准,为临床上判断MRD水平并据此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指导.本文就近年来以Ig/TCR基因重排作为MRD检测靶目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微小残留白血病(MRD)是引起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准确检测MRD对判断预后、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和指导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免疫球蛋白/T细胞抗原受体(immunoglobulin/T cell receptor,Ig/TCR)基因重排具有高特异性和高发生率,是检测白血病MRD的分子基础.目前,国际上已建立了基于Ig/TCR基因重排、多中心、大样本、结合临床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监测标准,为临床上判断MRD水平并据此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指导.本文就近年来以Ig/TCR基因重排作为MRD检测靶目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安徽地区人群中白血病的易感性与HLA—A、B、DRB1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联。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安徽地区140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84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IJL)、9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IJ)患者以及916名健康的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了HLA基因分型,分别比较了病人组及正常对照组的HLA—A、B、DRB1位点的基因频率,通过x。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CML患者A2、A11、B58、DR9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DR7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AIJIJ患者A11、B13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NLL患者A24、B58、DR9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HIA—A2、A11、B58、DR9是CML的易感基因,DR7是其拮抗基因;HLA—A11、B13是ALL的易感基因;HLA—A24、B58、DR9是ANLL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2.
WT1基因与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1基因能抑制生长因子和生长因子受体的转录,因此被归类为肿瘤抑制基因,但在人类白血病细胞WT1基因呈高表达,基表达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WT1基因的反义核苷酸可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野生型的WT1转染组系祖细胞后,可使细胞失去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诱导分化,而代之以持续增殖。这些现象揭示,在造血祖细胞WT1基因可能起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耐药基因转导骨髓细胞对化疗病人造血系统的保护作用已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利用多药耐药基因-1(mdr-1)及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双基因转染小鼠骨髓细胞,观察造血细胞对两种耐药谱化疗药物的抵抗能力。结果表明,所用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率达到15%左右,转基因骨髓细胞CFU-GM对taxol及MTX的耐药能力明显增强,说明外源基因在祖细胞中的正确表达;转基因骨髓细胞回输给同系小鼠7个月后,FCM技术  相似文献   

14.
细胞凋亡受抑作为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是急性白血病(AL)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bcl-2家族是目前最受重视的调控细胞凋亡的基因家族,本研究为探讨bcl-2和bax基因在急性白血病表达的意义,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70例初治AL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bcl-2,bax,mdr-1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表明,bcl-2和bax基因在AL患者广泛表达,bcl-2 mRNA平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1.46 vs 0.71,P<0.05).bcl-2和bax基因表达及bax/bcl-2比值与AL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骨髓原始细胞百分率、FAB分型和S+G2M%均未发现相关.Bcl-2蛋白表达(34.6%vs 69.2%,P<0.05),bax/bcl-2 mRNA比值(37.1%vs 82.9%,P<0.01)决定AL对化疗的敏感性,与AL CR率密切相关.bax/bcl-2 mRNA比值还是影响总生存期的因素.bcl-2与bax基因表达和mdr-1表达两者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某地区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和BRAF基因的突变状态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 由某地区30例结直肠癌患者石蜡组织中提取DNA,通过直接测序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KRAS基因及BRAF基因突变状态.结果 KRAS基因突变率为43.3%,共发现6种突变类型,主要位于12、13密码子,其中以c.38G>A突变率最高(38.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KRAS突变与年龄或性别无相关性.BRAF基因突变率为0.结论 某地区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高,靶向治疗前进行突变状态检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kir3dl1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的功能并明确其表达调控机制,构建了kir3dl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分析其在K562细胞中的活性。采用PCR方法从含有kit3dl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5’侧翼区的质粒中扩增kir3dl1基因核心启动子序列,插入经Bg1II和NcoI双酶切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Basic;采用阳离子脂质体SuperFect包裹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转染K562细胞,应用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荧光素酶活性;采用MTT法检测脂质体-DNA复合物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含有254bp的kir3dl1基因核心启动子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3DL1-luc254并通过酶切及基因测序方法的鉴定;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在K562细胞中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高于阴性对照,且荧光素酶活性、相对活性持续3天无明显衰减。转染了3DLl-luc254报告质粒的K562细胞存活率在76%-92%之间。结论:成功构建了kir3dl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本研究采用的转染系统能够有效地在K562细胞中进行基因转染,kir3dl1基因核心启动子在K562细胞中具有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17.
Familiar aggregation of breast cancer has been known since Roman times, but it has been discussed in practical terms only from the 19th century. Most of the studies dealing with this issue suggest that the risk is higher in relatives of patients with early onset and that the risk also increases as a function of the bilaterality of the disease or the simultaneous presence of breast cancer and ovarian cancer.A series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consistently suggest hereditary autosomal dominant transmission with reduced penetrance. Previous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and collection of data from families has been used only from the 1990s in order to identify disease genes. The BRCA1 gene was identified as the first gene responsible for hereditary forms of breast cancer and subsequently BRCA2. In 1995 both genes were identified and cloned, and they demonstrated to have only minimal homology. The conclusions deal with genetic counseling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risk of developing cancer.  相似文献   

18.
Smac和Apollon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Smae、Apollon基因在胃癌组织表达及两者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关系。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Smac、Apollon的mRNA在38例胃癌组织,15例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38例胃癌标本中表达Smac有20例(52.6%),而除3例癌旁组织外,其他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均见Smae表达,可见8m8c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和非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llon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分别有29例(76.3%)、4例(26.7%)和0例(0%)表达,Apollon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Apollon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ollon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和Smac呈明显的负相关,两者的互相作用可能是导致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completeendocardialcushiondefect,CECD)患儿心肌组织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CECD患儿5例(CECD组)与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患儿5例(对照组),2组剪取右心房心肌组织,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基因表达情况,比较二者差异,筛查差异基因。结果2组存在10个基因(HCK、WLS、ATG4D、GPATCH2、LARS2、XIAP、DDX56、MEDl6、UBE2W、C80rf49)明显下调;15个基因(OXRl、IFT57、BTBD6、ZNF580、CHD2、LAMPl、MRC2、SLCl6A2、RAB5C、ANAPCI3、CCDC50、TNSl、EPHA3、PDElA、MIB2)明显上调,但均未达到筛选差异基因的标准。结论CECD与VSD患儿心肌组织基因表达情况近似,不存在有意义的差异基因;CECD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天然白介素(IL)12是一种异二聚体分子,其工程产品只能在真核细胞内表达,因而产量低,造价高,限制了临床应用。根据融合蛋白的原理,结合IL-12本身的结构特点进行推断,若将IL-12的二亚基(p35/p40)适当改造和融合,其产物可能同样地表达野生型IL-12的活性,这将为在原核表达系统内表达融合蛋白提供先决条件。将p40亚基cDNA中编码Ig-样区域的序列缺失,残余部分与p35亚基的cDNA3’端通过连接序列连接,构成融合IL-12 cDNA(fmIL-12C)。当此融合基因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MT/EP后在CHO细胞内表达,其产物具有野生型IL-12的活性,即刺激活化淋巴母细胞增殖。与此同时,融合IL-12的cDNA的表达使CHO细胞发生十分明显的形态变化,提示融合IL-12可能具有一些新活性。对此融合基因进一步改造及在原核系统内表达的可能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