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联合危急值管理在ICU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防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0例ICU住院患者按MDROs管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MDRDs防控管理,观察组实施MDT联合危急值管理。比较2组院内感染与MDROs感染发生率、MDROs检出率、MDROs感染防控措施落实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限定日剂量(DDD值)、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比及药占比。结果观察组院内感染与MDROs感染发生率、MDROs检出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抗菌药物使用率、DDD值、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比及药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DROs感染防控措施落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实施多学科协作联合危急值管理,可有效控制MDROs感染发生,提高医务人员对MDROs防控措施落实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联合PDCA管理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7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内感染防控,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作联合PDCA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MDRO感染率、MDRO检出率、抗菌药物使用与监测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MDRO检出率、MDRO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微生物送检率高于对照组,而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3.
重症监护室(ICU)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发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早期进行风险识别、严格落实各环节是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工作的关键。该文介绍了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综述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方法和防控技术。其中,管理方法包括多学科协作管理、危急值信息追踪管理和PDCA循环法管理,防控技术包括严管手卫生、规范诊疗、严格消毒隔离、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提高管理层的重视度,旨在为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多学科协作模式(MDT)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CU)多重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 取我院在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接纳的 120 例 ICU 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 MDT 实施时间进行分组,将 MDT 实 施前住院治疗的 6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 MDT 实施后住院治疗的 6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 MDROs 医院感染预防 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院内感染及 MDROs 的发生率更低(P<0.05)。观察组 MDROs 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 措施落实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学监护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ICU 治疗、住院治疗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日用药及治疗的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合理用药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 度、使用金额比、药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模式应用于预防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能 改善感染预防效果,改善 MDROs 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提高药学监护质量和合理用药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细节管理与全程督导的模式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326例患者为对照组,参照2011年发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管理;2020年1—12月352例患者为干预组,实施细节管理与全程督导模式,对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和消毒前后多重耐药菌检测结果进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病房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最低为84.2%,对照组最低为68.3%;2组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细节管理与全程督导模式用于多重耐药菌防控管理可提高消毒后合格率及降低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正>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1])。重症监护室(ICU)作为医院中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心,各类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等使其成为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则是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措施~([2]),而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具有精、准、细、严等特征,将精细化管理理念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建立干预措施,防控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和细菌检测方法,对住院患者标本进行检测和耐药菌分析。结果在2010年5-12月,从本医院住院病人标本中检出多重耐药菌225株,其中有141株分离自医院感染病人的标本,占62.7%。检出的多重耐药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检出总数的88%。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检出科室主要是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和脑外科。结论该医院患者标本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较高,其中多数来自医院感染患者标本,提示应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本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实施常规管理的156例患者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15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新发多重耐药菌菌种分布情况、多重耐药菌来源分布及环境卫生学消毒效果和手卫生。结果观察组新发多重耐药菌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多重耐药菌在分泌物、导管、血液及痰液标本检出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手卫生、物体表面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空气消毒合格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急诊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提高清洁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HFMEA联合SHEL模式在降低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HFMEA联合SHEL的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及转归情况、医疗物品专用及废弃物处理合格率、隔离标识完善率、感染防控知识考核合格率、手卫生依从性合格率、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合格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微生物送检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多重耐药菌感染转归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2例多重耐药经治疗后全部治愈,对照组4例有2例治愈,2例死亡。本次选择RPN排名前6位的高风险点分别为病原菌送检项目单一且送检意识薄弱、科室护士感染防控意识不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发生多重耐药后抗菌药物治疗措施单一、科室环境卫生消毒不及时。采用HFMEA联合SHEL模式后,观察组医疗物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5种主要多重耐药菌监测数据,给临床防控多重耐药菌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统计学回归模型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该院临床标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检出率、院内感染、抗菌药物联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和住院天数等指标。排除重复检出菌株、其他类型的多重耐药菌和多重感染的病例,分成耐药组和非耐药组。结果监测时段内,5种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较高的为CRAB(29.77%)、MRSA(21.85%);检出率能正向影响院内感染(影响系数为4.4560,P0.05);耐药组抗菌药物联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天数均高于非耐药组(P0.05)。结论 CRAB和MRSA检出率居高,给临床防控工作带来压力;多重耐药菌感染可导致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增高及住院天数的延长。  相似文献   

11.
林露  张菊  李刚  李俊  张月薪  李华  晏娟  彭家兵  张戈 《华西医学》2022,37(3):363-368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联合PDCA循环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防控中的临床效果,为ICU制定预防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提供有利依据。方法 2020年1月开始,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组建风险评估小组分析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可能风险点,通过FMEA进行风险评估,筛选出优先风险数值较高的失效模式用以评价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风险点;根据筛选出的高风险点进行真因分析,通过PDCA循环管理模式制定改进措施并予以风险控制。收集并比较2018年1月-2019年12月干预措施实施前与2020年1月-2021年6月干预措施后ICU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发生率、高风险事件失效改善情况、医护满意度。结果 筛选出的6项高风险事件分别为多重耐药隔离措施单一、床单元消毒不到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新入人员感染防控意识薄弱、病原菌送检意识薄弱、消毒不及时。干预前后患者的多重耐药总发生率分别为2.72%(49/1 800)和1.71%(31/1 808),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联合4R危机管理模式应用于脊柱矫形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行手术脊柱矫形患者60例,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多学科协作联合4R危机管理模式组(观察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护理不良事件、麻醉不良事件、术中体位摆放时间、手术者对手术准备和患者对整体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手术切口感染、护理不良事件、麻醉不良事件、术中体位摆放时间,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者对手术准备和患者对整体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联合4R危机管理模式应用于脊柱矫形患者,能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预防意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医护和医患间信任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评价三级管理体系在防控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感染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制定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方案,实施预见性护理和目标性监测。结果2010-2011年新生儿科共检出139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NICU未发生多重耐药菌引起的院内感染传播。结论健全三级管理体系,实现目标员工自我管理,多学科参与管理是防控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感染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质量,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2012-2014年应用PDCA循环法(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管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薄弱环节,以达到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结果实施PDCA管理模式后,未发生多重耐药菌的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由应用前的282例减少到了143例,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合格率由68.2%提高到了90.8%,手卫生执行率由40%提高到了71.6%,考核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知识的知晓率由72%提高到了91.2%,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58.6%下降到了44.2%。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有效提高了临床科室对院感防控措施的执行力,降低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确保了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心脏重症监护室共计154例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检出多重耐药菌202株,患者存活122例(存活组),死亡32例(死亡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Ⅳ级、糖尿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留置导尿、中心静脉穿刺或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心脏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Ⅳ级(OR=3.151,95%CI:2.054~5.371,P<0.001)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OR=2.566,95%CI:1.793~8.543,P<0.001)、中心静脉穿刺或PICC(OR=2.237,95%CI:1.313~6.285,P<0.05)是心脏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存活组和死亡组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基础心脏疾病和床旁持续血液滤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预后不良,重症监护室应积极加强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的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制的多重耐药菌督查表,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给予基于行为转变理论床旁护理,现场查看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每年抽查重点监测耐药菌的情况,比较干预前(2017年)与干预后(2018~2019年)记录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干预后,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防控的知识得分、态度得分、行为得分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医护人员的开具医嘱、隔离安置、隔离标识、手卫生、知晓率、诊疗物品、污物处理、环境清消、防护用品、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行为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多重耐药菌的院感发生率、重点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均优于干预前(P<0.05,P<0.01)。结论:将行为转变理论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护理中,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帮助护理人员对规范护理行为的转变,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妇幼医院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12月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的1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6年12月~2017年5月未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的1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多重耐药菌院内防控合格率、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降低医院感染率,提升手卫生合格率,提升工作人员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RICU收治的180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各90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调查显示,糖尿病史、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类、合并医院感染、留置胃管/尿管、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RICU时间等均是R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其中糖尿病史、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类、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RICU时间是RICU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较杂,需制定相应的防控对策,才能有效预防及控制感染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变得越来越严重,多重耐药菌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本文通过对本院ICU住院患者11例多重耐药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干预,了解常见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医院防控措施,从而降低医院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2012~2014年对诊断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第一时间采取院内传播防控护理管理措施,即:1加强宣教;2标准预防基础上执行消毒隔离,包括病室的选择和管理、隔离标识完善与隔离持续时间、手卫生、医疗器械的处理、医疗废物的处置等;3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监测资料实时登记。2012~2014年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分别为0.27%、0.26%、0.17%,院内没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传播。护理管理措施防控多重耐药菌院内传播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