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磁共振分子影像是分子影像学的重要分支,具有其他成像技术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新型磁共振靶向探针及成像序列的研发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包括可激活探针、19F成像、超极化成像以及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等方面,进一步拓展了磁共振分子影像的应用范围.此外,磁共振分子成像在多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代谢成像、细胞示踪及基因分析等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优势.尽管磁共振分子成像距离临床转化还存在着一定差距,随着成像技术的日新月异,其在临床疾病诊治中必将发挥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颞叶癫痫(TLE)是神经科常见的难治性癫痫,手术切除颞叶致病灶具有良好的效果,常规影像学难以早期诊断,因而影像界以及临床一直在努力探索早期定性及定位的综合方法。本文综合了现有关于颞叶癫痫的磁共振研究的文献,主要就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颞叶癫痫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通过分析,发现各种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综合应用,可以为颞叶癫痫提供更多的早期定性及定位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为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反复的大脑机能紊乱所致。其发病机制繁杂,临床表现多样,因此加深对该病本质的认识,对患者的诊治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多模态磁共振技术不断进步,已经从形态结构水平成像发展到代谢、功能以至分子水平成像,在癫痫的定位、定侧诊断,术前及预后的脑功能评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多模态磁共振新技术在癫痫领域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累及多个系统、病因复杂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因人而异,病情进展不一,但是造成这种个体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近年,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核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PET-MR)成像技术快速发展,逐渐广泛应用于PD的研究中,其在阐明PD的病理生理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结合PET的代谢和分子信息与MR影像学的结构、功能信息,有助于从整体水平去理解PD患者大脑网络的异常,进一步拓宽对该病的认识。作者就PET-MRI在PD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谢飞  毛庆 《华西医学》2011,(6):954-957
大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非常棘手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切除病变、最大程度地保护功能区、避免术后神经功能缺失、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治疗的最高目标.术前功能神经影像、术中神经导航和超声、CT、MRI、肿瘤显色、电生理监测的应用,已成为当前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的重要策略.现就脑功能区手术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和急性脑梗塞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6例经临床最后确诊断为脑梗塞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常规MRI成像与DWI成像影像的诊断阳性率,分析超急性期和急性期DWI图像病灶的信号强度.结果:超急性期常规MRI诊断的阳性率为22.2%,DWI的阳性率为88.9%,急性...  相似文献   

7.
认知障碍是一种未达到痴呆程度的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严重者可能发展为痴呆.海马是承载机体认知功能的重要脑区,近年来,MRI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认知障碍患者海马的研究,因此,笔者就认知障碍的海马MRI神经影像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了解其最新进展.大量研究一致认为海马是认知功能损害的主要受累脑区,尤其海马CA1区,其功能和结构改变可能是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神经影像学标志物,相比于结构变化,功能改变对检测认知障碍可能更敏感.  相似文献   

8.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危害最大的常见病之一,其病理生理机制及损伤特点复杂。根据脑成熟度、损伤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不同,MRI的影像表现各异。本文总结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原理和检查优势。回顾性分析了新生儿HIE的DWI和DTI的各参数变化及其规律。提示DWI能早期检出脑组织缺血缺氧改变的范围,并能一定程度反映细胞分子水平的改变;DTI能连续性反映脑组织轴索、髓鞘细微结构的改变,显示解剖构造与脑功能区域的关联。上述MRI技术的临床应用将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有益支持和保证,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利用MR分子成像可从代谢、功能及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乳腺癌,已成为乳腺癌分子影像学的重要成像技术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乳腺癌MR分子成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肠缺血是指因肠壁缺血乏氧,最终发生梗死的一种疾病.由于早期发病症状不明显且无特异性,此病的死亡率一直保持在50%-70%,早期明确缺血的严重程度并施以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腹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r tomography,CT),超声检查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在诊断肠缺血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磁共振发展迅速,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以及高分辨率成像使磁共振检查在显示缺血肠壁以及定量评估缺血的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主要对弥散加权成像、对比剂增强成像、分子影像技术、血流定量成像以及血氧定量成像评估急性肠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骨髓弥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作为分子水平上观察组织结构的无创性检查新技术,已逐渐应用于骨骼系统[1-6],为骨髓病变的早期异常提供了新的影像学方法.目前,国内外已有DWI应用于骨关节的报道[7-9],而关于膝关节疾病的DWI尚未见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脑缺血半暗带(IP)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方法以主题词Meta-分析,IP,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检索。结果共检索出36篇文章。有关DWI或PWI与IP的文章19篇,DWI和PWI共同研究IP的文章为两篇,其中18篇为英文,仅1篇为中文。结论尽管DWI和PWI方法有不足之处,但仍为目前显示IP的最佳影像方法,敏感性为66%,特异性为83%和84%,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MRI技术快速发展已逐渐从形态学成像发展为功能成像。磁共振功能成像可为临床提供除形态学以外的分子、代谢等病理生理信息,近年来其在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听觉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觉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是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的一种,fMRI是一种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完全无创的条件下对人脑进行功能分析,一次成像可同时获得解剖与功能影像,而且对人体无辐射损伤。尽管fMRI技术和方法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其可靠性和实用性是不容置疑的。它对听觉障碍患者的术前诊断、手术计划的制定、术后患者康复程度的评估,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联合应用血氧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纵向观察视觉通路病变的皮质功能和白质纤维结构的动态变化,探讨病变后恢复期脑功能和结构重组的特点. 方法:病变组患者为2006-01/09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因视觉通路病变致单侧或双侧视觉障碍患者8例,采用美国GE公司Signa Excite HD 1.5T双梯度16通道磁共振成像系统,在病变早期和恢复期分别进行血氧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对比治疗前后双眼刺激下脑激活区的体积以及视放射解剖结构、局部各向异性值,并与对照组12名正常被试比较. 结果:20例受试者均完成测试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氧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正常被试采用黑白棋盘格刺激明显激活双侧枕叶距状回,平均激活皮质体素数为(9.12±2.47)万;病变组患者双眼刺激视皮质激活体积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复查,刺激的皮质激活像素数增多,激活区扩大.②弥散张量成像三维纤维束重建:对照组双侧视放射均能追踪至皮质下,12例被试视放射平均部分各项异性值为0.39±0.13.病变组中4例视觉通路病变患者视放射显示完整,与对照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纵向观察亦无显著变化;4例枕叶视中枢病变患者患侧视放射纤维部分中断、纤细,并可见移位,部分各项异性值均明显下降,治疗后视放射纤维束有一定程度恢复,部分各项异性值增加. 结论: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联合弥散张量成像从皮质功能和纤维解剖方面诠释了病变的发展及康复过程,可帮助了解视觉通路病变后皮质功能区的重组.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成像》2013,(3):209-209
近年来,我国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一些先进技术和新方法已经或正在应用于临床,极大推动了影像医学的发展,但尚有许多技术难点和理论基础丞待解决。由《磁共振成像》编委会、大连大学和大连市医学会联合主办的"首届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国际高峰论坛暨第二届胸部影像新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将于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f MRI)的着眼点在于利用某些特定的原子或化合物在磁场中的不同表现而对病变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反映正常脑组织和肿瘤组织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在研究和诊断中的作用正日益突出。在脑功能区或附近、深部脑胶质瘤手术致残率高、预后差。在常规MRI反映脑胶质瘤的解剖特征的基础上,f MRI提供有关肿瘤代谢、生化、脑白质纤维束的走行、脑功能区定位等信息,降低脑胶质瘤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就目前几种常见的f MRI成像技术在胶质瘤诊治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联合应用血氧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价视觉通路异常高压氧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脑功能和解剖结构的重组特点。方法:①临床资料:选择2006-01/2007-05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因视觉通路病变致单侧或双侧视觉障碍的16例患者为病变组,均接受2个标准大气压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以性别、年龄与病变组大致匹配的正常视力者1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②磁共振扫描及分析:两组以相同条件,采用黑白棋盘格变化刺激双眼,应用Signa xcite HD 1.5T双梯度16通道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测试。BOLD-fMRI数据处理采用AFNI软件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应用日本东京大学影像计算和分析实验室开发的Volume-one 1.64下的dTV.II.R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③观察指标:病变组高压氧干预前后BOLD-fMRI激活体数和弥散张量成像表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8例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BOLD-fMRI激活体数值:病变组高压氧治疗前视皮质激活体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压氧治疗后视皮质激活体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高于高压氧治疗前(P<0.05)。②弥散张量成像示视放射部分各向异性值:病变组高压氧治疗前部分各向异性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压氧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且显著高于高压氧治疗前(P<0.05)。病变组中的6例视神经病变患者视放射显示完整,康复前后的视放射部分各向异性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0例枕叶视中枢病变患者视放射纤维部分中断,视放射各向异性值低于视神经病变患者(P<0.05)。结论:BOLD-fMRI联合弥散张量成像能从功能和结构方面探讨视觉通路病变的发生、发展及康复过程,为脑功能的康复提供较为可靠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在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17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DWI,分别测量表观扩散系数值(ADC),肝硬化组同时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血清透明质酸(HA)、血清层黏连蛋白(LN)、血清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肽(PⅢNP-P);将肝硬化组和对照组所测得的ADC值进行比较;将肝硬化组ADC值与血清肝纤维化物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估DWI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对照组ADC值较肝硬化组ADC值高[(1.529±0.191)×10-3 mm2/s vs.(1.330±0.148)×10-3 mm2/s,P<0.05];肝硬化组ADC值与HA及CⅣ呈负相关性(r=-0.564,P=0.018;r=-0.488,P=0.047);正常对照组的平均ADC值为(1.529±0.191)×10-3 mm2/s,95%可信区间为(1.430~1.627)×10-3 mm2/s;肝硬化组的平均ADC值为(1.330±0.148)×10-3 mm2/s,95%可信区间为(1.275~1.386)×10-3 mm2/s;将肝硬化组95%可信区间上界1.386×10-3 mm2/s定位为正常与病变的ADC值界值,诊断的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76.47%,准确度为70.21%。结论 DWI作为影像学功能成像之一,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细胞的生化代谢,能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简便的肝硬化研究手段,是影像形态学研究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20.
石大发  任克 《磁共振成像》2021,12(4):106-110
智力由于其在人类社会行为中的突出地位而广受人们关注,神经影像可为智力神经机制研究和智力预测提供解决方案,笔者就结构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智力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