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胆管中下段癌、壶腹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1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胆管中下段癌、壶腹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110例临床分析戈少云,王炳生近年来,胆管中下段癌、壶腹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以下简称远侧胆道癌)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在症状、诊断和处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某些不同点,本文拟就此加以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水平。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04年1至2009年1月的5年间收治的7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头癌中BUS或CT的诊断阳性率高于ERCP(P=0.044,P=0.029)。十二指肠乳头癌中ERCP的诊断阳性率高于BUS和CT(P=0.005,P=0.03)。壶腹癌中ERCP的诊断阳性率高于BUS和CT(P=0.157,P=0.282)。MRCP在壶腹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中阳性率分别为100%、88.9%。结论BUS+CT检查是诊断胰头癌的最佳方法。ERCP是诊断壶腹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最佳方法。而MRCP检查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3.
壶腹周围癌的影像诊断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壶腹周围癌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5%,起源于壶腹部2cm以内的范围,包括Vater壶腹、胆总管下端、胰管开口处、十二指肠乳头及其附近的十二指肠黏膜等处的癌肿。虽然这些肿瘤来源不同,但其所在部位解剖结构特殊,因而有着相同的临床表现,相似的影像表现,手术时也难以将其截然分开,故常统称为壶腹周围癌(以下简称壶腹癌)。壶腹癌的早期表现为梗阻性黄疸,肿瘤体积多较小,早期诊断较困难。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综合运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已能较清楚地显示壶腹癌的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不仅能为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且能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现就壶腹癌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分析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壶腹周围癌患者(其中包括胰头癌1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9例,胆总管下段癌6例)的影像学资料,将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患者均行宝石CT能谱成像双期扫描,获得140 kVp QC图像和70 keV单能量图像,于门静脉期对病灶进行测量分析,记录相关数据,包括不同keV(40~100)水平的CT值、碘-水浓度、有效原子序数及能谱曲线,计算近段(50~100 keV)曲线斜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门静脉期,在低能量(50~100 keV)水平,胰头癌病灶的CT值明显低于十二指肠乳头癌及胆总管下段癌,而十二指肠乳头癌的CT值又低于胆总管下段癌,在CT能谱曲线上表现为近段斜率之间的差异(胰头癌平均斜率为0.75±0.18,十二指肠乳头癌为1.61±0.39,胆总管下段癌为2.22±0.41)。胰头癌的平均碘浓度((7.17±0.96) g/L)及有效原子序数(7.92±0.41)均低于十二指肠乳头癌(碘浓度(18.10±1.57) g/L,有效原子序数8.54±0.26)及胆总管下段癌(碘浓度(23.21±3.50) g/L,有效原子序数8.72±0.48)。十二指肠乳头癌的碘浓度明显低于胆总管下段癌,而两者的有效原子序数无显著差异。三者的水浓度亦无显著差异(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癌、胆总管下段癌的水浓度分别为1 024.64±16.02,1 018.92±12.16,1 013.36±12.86)。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壶腹周围癌具有各自不同的能谱特征,CT能谱成像对壶腹周围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壶腹周围癌包括壶腹部癌和胰头癌。壶腹部癌是指胆总管末端(胰内胆管)壶腹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早期诊断率不高,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随着影像学及内镜学的发展,壶腹部癌确诊病例不断增加,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内引流术、介入治疗的病例愈来愈多,但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患者心理、生理遭受打击大。因此,为使患者尽快康复,护理的配合显得至关重要。本院普外科2006年1月~2009年4月共收治壶腹周围癌患者19例,由于护理方法适当,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壶腹周围癌系指乏特氏壶腹、胆总管下端、胰管开口处、十二指肠乳头及其附近的十二指肠黏膜等处的癌肿.  相似文献   

7.
壶腹周围癌外科治疗的体会北京医院普外科(100730)韦军民,奚桓,曹金铎壶腹周围癌包括胰头癌、Vater氏壶腹癌、胆总管下端癌及近壶腹区的十二指肠癌,目前治疗仍依靠外科手术。1973年至1994年间我院外科共收治经手术探查及病理确诊的壶腹周围癌14...  相似文献   

8.
王长杰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8):873-873,875
目的 探讨乳头括约肌切开后活检对壶腹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4年2月~2004年12月,该院对15例临床上高度怀疑壶腹癌的患者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同时将乳头括约肌切开后活检。结果 15例中,有13例经切开活检病理确诊为乳头癌,确诊率为86.67%。结论 乳头括约肌切开后活检可明显提高壶腹癌的诊断率,提高外科手术的准确性,并对判断预后提供准确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壶腹癌的声像图特征,探讨提高其诊断符合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超声诊断并经手术或CT证实的23例壶腹癌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扫查时对胆总管扩张者按常规追踪胆总管至壶腹部,显示不清者令患者一次饮水500ml以上,采取不同的体位,仔细观察胆总管下段、胰头及充盈的十二指肠壶腹,必要时令患者深呼吸、局部加压或咳嗽,动态观察病变部位及其与以上三者的关系。结果:①饮水后右侧卧位比平卧位、坐位图像清晰,配合深呼吸、咳嗽,动态观察有意义。②壶腹癌声像图分以下四型:团块型:11例(13%);乳头型:3例(13%);厚壁狭窄型:5例(22%);末端堵塞型:2例(9%);2例仅显示胆管全程扩张型,未见明显占位病灶。结论:超声检查并辅以简便易行的辅助方法能较好地显示壶腹癌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是壶腹癌诊断重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壶腹周围疾病对内镜保胆取石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12月该科腹腔镜辅助内镜保胆取石术后再次入院治疗的24例伴有壶腹周围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中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胆型8例,SOD胰型2例,SOD混合型1例,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十二指肠乳头憩室5例,胆胰合流异常4例,十二指肠乳头炎3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其中6例表现为胆囊造瘘管拔除后经瘘道持续性胆汁外漏,5例表现为胆囊内胆泥淤积/泥沙样结石,2例表现为上腹部疼痛。10例SOD患者经解痉抑酸治疗后缓解,1例胆型SOD因药物治疗无效而采取十二指肠镜治疗后缓解;5例胆囊内胆泥淤积/泥沙样结石患者口服胆石利通片及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1个月以上无效;6例胆汁外漏患者采取局部瘘道缝合无效;5例十二指肠乳头憩室、4例胆胰合流异常、3例十二指肠乳头炎及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采取十二指肠镜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壶腹周围疾病是内镜保胆取石术胆囊造瘘管拔除后经瘘道持续性胆汁外漏,腹痛及胆囊结石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乳头型壶腹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型壶腹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常规CT扫描后,后行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不仅能准确确定梗阻的平面,还能显示十二指肠乳头部壶腹癌强化的肿块影,对肿块的显示和定性明显优于常规扫描。结论: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乳头型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MRI不同检查方法诊断壶腹区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RI不同检查方法对壶腹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不同的MRI检查方法诊断37例壶腹区病变,并与ERCP及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壶腹癌3例;胰头癌5例;下段胆管癌4例;结石17例;炎症4例;十二指肠憩室3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结论:MRI,尤其是3D-MRCP及 3D-CE LAVA,能清晰显示壶腹区病变部位、范围、梗阻程度及性质,是壶腹区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老年壶腹周围癌106例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医学文献仍习惯将胆总管下段、乏特壶腹部、胰头部、十二指肠大乳头及周围癌统称为壶腹周围癌。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寿命逐年提高,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壶腹周围癌病人也逐年增多。我院自1993年6月~2002年11月共收治经手术治疗的壶腹周围癌192例,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106例(55.2%),现就其围手术期处理的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十二指肠乳头癌是一种能导致梗阻性黄疸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胆管扩张和壶腹部肿块。目前常规腹部超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超声内镜(endoscopic uhrasonography,EUS)等多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可对十二指肠乳头癌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5.
壶腹周围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壶腹周围癌包括壶腹部癌和胰头癌.壶腹部癌是指胆总管末端(胰内胆管)壶腹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1], 早期诊断率不高,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2].随着影像学及内镜学的发展,壶腹部癌确诊病例不断增加,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内引流术、介入治疗的病例愈来愈多,但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患者心理、生理遭受打击大.因此,为使患者尽快康复,护理的配合显得至关重要.本院普外科2006年1月~2009年4月共收治壶腹周围癌患者19例,由于护理方法适当,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后强  崔杰  刘毅 《中国临床医学》2011,18(3):351-352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5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壶腹周围癌患者以梗阻性黄疸和上腹部不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胰头部、壶腹部肿物及胆、胰管扩张;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显示直接、间接征象和特征性改变。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9例,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术3例,行胆囊空肠吻合术4例,胆总管空肠吻合术4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1例,胃空肠吻合术4例。结论:腹部非特异性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壶腹周围癌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胃十二指肠水窗法在超声诊断壶腹癌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水窗法在壶腹癌超声诊断中的价值。方法63例壶腹癌患者分为常规组35例与水窗组(含饮水前与饮水后)28例,将超声检查结果分为Ⅰ、Ⅱ、Ⅲ级诊断,行常规组与水窗组饮水前后的壶腹癌超声准确率及各级诊断率比较。结果水窗组饮水后壶腹癌的超声诊断准确率96.43%(27/28)与饮水前的60.71%(17/28)及常规组的54.29%(19/35)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水窗组饮水后Ⅰ、Ⅱ、Ⅲ级超声诊断率与饮水前及常规组比较差异同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而水窗组饮水前与常规组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与Ⅰ、Ⅱ、Ⅲ级超声诊断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水窗法为提高壶腹癌超声诊断率的有效方法,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壶腹周围憩室的MRI诊断(附27例与钡餐检查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壶腹周围憩享(Periampullar diverticula,PAD)又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指起自十二指肠大乳头周围2-3cm范围内的一种外向性囊袋状突起,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文献报道发病率为0.16%~27%。PAD解剖位置与胰胆管关系密切.有时可引起胆胰系统症状,临床上称之为PAD综合征(Lemmel's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胰头癌和壶腹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胰头癌和壶腹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胰头癌和壶腹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其中胰头癌29例,壶腹癌10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39~81岁。应用Siemens Sensation 4层和16层CT,进行增强前后多期扫描。在原始横断面图像基础上结合多层面重建及其它后处理,对两组疾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进行总结、比较,统计CT术前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本组病例的CT主要表现:①壶腹癌瘤体小,易向十二指肠腔突出,中心位于十二指肠腔内;胰头癌的中心则通常在胰腺内。②肿瘤与胆胰管、胰周血管的关系均可清晰显示。③两管靠近(扩张的胆胰管末端间距≤5mm)多见于壶腹癌,而两管分离(扩张的胆胰管末端间距>5mm)多见于胰头癌。胰头癌和壶腹癌的多层螺旋CT肿块显示率分别为96.6%和90%,术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1%和90%。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展现胰头癌和壶腹癌的影像特征,对术前诊断和分期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胆管定量分析对胰头癌和其他壶腹周围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部县中医医院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9月至2018年3月81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包括41例胰头癌,20例胆总管下段癌及20例壶腹癌。将胆总管直径、主胰管直径、胰胆管末端间距、十二指肠乳头至胆胰管末端间距相加得到"胰胆管径线和"并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上测量胰胆管汇合角,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2名医师及采用贯序实验后胰胆管汇合角和胰胆管径线和用于鉴别胰头癌和其他壶腹周围癌的鉴别诊断效能。 结果胰头癌的胰胆管汇合角及胰胆管径线和大于其他壶腹周围癌[(86.2°±13.8°) vs (61.6°±10.7°),(9.3±1.7)cm vs (7.8±1.2)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896、19.568,P=0.017、0.001)。贯序实验得出胰胆管汇合角及胰胆管径线和临界点分别为70°和9 cm,敏感度和特异度为(67%,96%),AUC为0.93。 结论胰胆管定量分析可鉴别胰头癌及其他壶腹周围癌(胆总管下段癌及壶腹癌),联合胰胆管汇合角及胰胆管径线和可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