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不同血管通路的使用效果.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6例,其中长期颈内静脉导管组38例、股静脉临时导管组46例、动静脉内瘘组42例,比较不同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限、并发症、透析充分性.结果 股静脉临时组使用时限明显低于长期颈内静脉组与动静脉内瘘组(P<0.05);动静脉内瘘组局部/全身感染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各组间血栓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静脉临时组最高,动静脉内瘘组最低;股静脉临时组透析充分性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动静脉内瘘组的综合使用情况最优,而对无法行内瘘手术的患者,长期颈内静脉导管留置同样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方法记录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月12月31日全年新入血液透析患者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原发病、血管通路的选择、变更次数、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年血液透析患者157例。新入患者36例,新入患者开始透析时血管通路分别为:临时导管26例(72.2%),长期管2例(5.6%),自体动静脉内瘘6例(16.7%);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1例,其中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109例(90.08%),长期管9例(7.4%),临时导管2例(1.65%),人造血管内瘘1例(0.83%)。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主要是血栓形成,肿胀手、肢体缺血,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9.7%。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主要为血流不足,深静脉血栓,感染;只有3例未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2.7%。本组患者原发病前三位依次为慢性肾炎(32.48%)、糖尿病肾病(28.66%)、慢性间质性肾炎(16.56%)。死亡前两位原因心血管疾病和脑出血,共占71.4%。结论研究资料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主,新入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率低,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明显高于内瘘,影响血管通路选择主要原因为糖尿病、高龄和透析时机过晚。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应用聚氟四乙烯人造血管和异体大隐静脉为 4 例不宜常规做永久性内瘘的患者建立了透析通路。术后瘘管无栓塞、出血、感染,仅移植部位出现水肿。移植术后 3 周即开始做血透,流量良好。我们认为用移植血管建立的永久性血透通路,是妥善解决不适宜自身血管做内瘘的尿毒症患者透析通路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上肢移植内瘘的建立方法,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12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经超声检查证实上肢无合适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且超声提示股部大隐静脉通畅。吻合动脉采用上肢肱动脉或桡动脉,静脉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J形或U形搭桥术式端侧吻合。观察动脉吻合口、静脉吻合口及移植静脉不同时段的内径,观察血液透析泵控血流量并计算透析充分性。结果所有患者内瘘术后全部即刻畅通,术后未见感染、血肿等并发症,1例患者于内瘘术后2.5月血栓形成并堵塞,1例于3月时堵塞。术后15d时动脉吻合口、静脉吻合口的内径分别为0.48±0.06cm、0.52±0.10cm(配对t检验,P=0.045);透析泵控血流量(内瘘使用1月)为270.8±32.0ml/min,尿素清除指数(Kt/V)为1.65±0.19,尿素清除率75.3%±3.3%。手术平均花费为人民币1807元。结论大隐静脉移植上肢内瘘术后并发症少,长期通畅率高,易于护理操作,透析充分性好,总体费用低,可作为难以建立透析通路患者的一种有效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5.
<正>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虽然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其首选的血管通路,但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或等待内瘘成熟期的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我们在对置管处换药时局部应用盐  相似文献   

6.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保证血液透析患者有效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之一。白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经典部位为前臂桡动脉-头静脉途径。2004年1月-2007年4月,我院对多次前臂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或前臂血管无法利用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选择非经典部位建立动静脉内瘘11例。经加强护理,保证了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管通路有自体动静脉内瘘、人造血管、中心静脉导管3种类型,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使用寿命最长,并发症最少而成为最主要的血管通路方式,是透析患者的第一选择。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及质量直接关系到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存亡。据调查,血管通路问题占所有透析住院患者的20%[1]。  相似文献   

8.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5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00年3月~2008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55例,其中男性546例、女性309例;年龄16~86岁.855例患者均为非常规动静脉内瘘,其中人造血管移植内瘘256例、人尸血管移植内瘘78例、上臂头静脉内瘘185例、上臂贵要静脉浅置移位内瘘96例、前臂血管转位动静脉内瘘240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上肢静脉造影在评估拟行上肢动静脉内瘘患者静脉的价值. 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6月~2014年1月行动静脉内瘘术的89例尿毒症患者中21例行上肢静脉造影,根据术前上肢静脉造影结果选择目标血管后,行动静内瘘成形术,术后常规予以扩血管、抗血小板治疗.结果 所有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共发现36条适合建立内瘘的静脉.4例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手术成功率100%,1期内瘘通畅率100%,8例行肘窝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手术成功率100%,1期内瘘通畅率100%,9例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100%,1期内瘘通畅率100%.结论 上肢静脉造影在术前评估行动静内瘘成形术的静脉是非常有价值的方法,可发现临床上比较隐蔽的可适合的静脉,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对45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静脉狭窄和静脉动脉瘤发生率最高,分别占并发症的42.3%,血管狭窄以及狭窄程度与血流量密切相关。作者比较了这两种检查方法,对检查内瘘并发症的敏感性及临床意义,并对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移植血管内瘘与自身动静脉内瘘术后近期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血管通路是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而动-静脉内瘘是最常用的通路。内瘘有自身血管内瘘和动静脉移植物内瘘两种方式。本文介绍24例的临床经验,对比这两种方式的近期差别。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2~2005年在潍坊医学院附属文登中心医院肾内科的慢性肾衰竭患  相似文献   

12.
永久性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前提和生命线,内瘘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但有部分患者内瘘难以建立或心脏情况不适合,以及内瘘成熟之前需要进行透析的患者,可采用深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深静脉置管分为临时性和永久性,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比较简单,但若保留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前瞻性观察球囊血管成形术(BAP,balloon angioplasty)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静脉高压的疗效. 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静脉高压患者24例,行BAP治疗者15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变部位及疗效. 结果 15例患者,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58.2±10.1岁.经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CDU,color Doppler ultrasound)、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computerized topographic angiography)检查发现15例患者均有中心静脉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引导下于病变部位行BAP治疗,其中13例患者手术成功;2例患者因导丝不能通过闭塞的中心静脉导致BAP未能完成.手术成功的患者术后平均2天症状明显缓解.13例BAP治疗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7~24个月,12例患者临床症状持续缓解,内瘘功能良好,仅1例患者于17个月后出现再狭窄. 结论 BAP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静脉高压安全且有效,对更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病人建立稳固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血透正常进行的前提。对于自体血管条件差、做过多次内瘘术、无法建立自体血管造瘘和人造血管搭桥或心功能不全不宜造瘘者,用带涤纶套长期单针双腔留置导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5.
建立有效的血液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血液通路大致分为永久性及临时性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指动静脉内瘘及移植血管内瘘,后者主要指动静脉穿刺及中心静脉插管。  相似文献   

16.
李辉 《天津护理》2011,19(1):26-27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HD)患者的生命线,内瘘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但有部分患者内瘘难以建立或心脏情况不适合,以及内瘘成熟之前需要进行透析的患者,可采用深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T)是近年来在血液透析中建立血管通路常用的一项技术。CVT分为临时性和永久性。  相似文献   

17.
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掌握人造血管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观察 10例采用人造血管内瘘透析的患者 ,针对其内瘘情况进行护理。结果  1例死于心衰 ,1例使用 6个月后出现术肢肿胀 ,8例尚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做好宣教 ,精心护理患者的血管通路 ,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张艳 《中国血液净化》2008,7(12):683-684
血管通路是进行有效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之一。大多数透析患者采用自体血管内瘘长期维持透析治疗,但由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自身血管硬化或内瘘闭塞、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等原因使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但又需要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时,可采用人造血管移植。  相似文献   

19.
正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获得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然而高龄、高血压动脉硬化、自体动静脉内瘘反复穿刺失功后导致的血管耗竭,自体血管条件不能再建立良好的动静脉内瘘,移植血管的应用解决了自体内瘘闭塞或血管缺陷难以再造瘘带来的困难。有患者认为人造血管除了费用问题,比中心静脉置管更方便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命质量。但人造血管移植物与静脉吻合部容易发生血栓,感染发生率也高于自体内瘘[1],故植入术后人造血管的护  相似文献   

20.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理想的血管通路。具有创伤小,易穿刺,血流量充足,感染率低的优点。由于人体可供造瘘的血管较少,所以,保护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十分重要。 1,护理 1.1内瘘的早期护理 内瘘术后早期护理是内瘘能否顺利成熟的关键。术后要严密观察内瘘的情况,经常触摸内瘘血管的震颤情况.听血管杂音,如果扪不到血管震颤,听不到血管杂音,表明内瘘不通畅.应及时处理。术侧肢体要悬吊抬高,以减轻末梢肢体肿胀,但不要长时间超过心脏水平,行走时以悬吊起术侧上肢以起到支持作用。切口包扎松紧要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