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铜针留置治疗血管瘤患者血清铜及肝功能变化,验证铜针留置是否会导致体内铜蓄积而引起毒性反应。方法: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01/2006—01采用铜针留置治疗血管瘤50例,留置铜针10~45枚,例,平均28枚,留置时间7d。观察患者留置铜针期间全身及局部变化、有无铜中毒表现,检测其中11例治疗前及留置铜针1,4,7d后静脉血清铜及肝功能变化,以及拔出铜针时瘤体局部血清铜浓度。结果:50例铜针留置后无明显铜中毒及肝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11例留置铜针1,4,7d后,静脉血清铜轻度升高,但与治疗前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拔出铜针时局部血清铜高于静脉血清铜10倍;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和Y谷氨酰转移酶活性升高,经秩和检验显示与治疗前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部分患者留置铜针4d后显著异常。结论:铜针留置治疗血管瘤不会导致静脉血清铜浓度明显升高及急性铜中毒,但可导致局部铜积聚并对肝脏有潜在损害。  相似文献   

2.
铜针留置治疗血管瘤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铜针留置治疗血管瘤患者血清铜及肝功能变化,验证铜针留置是否会导致体内铜蓄积而引起毒性反应.方法: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01/2006-01采用铜针留置治疗血管瘤50例,留置铜针10~45枚/例,平均28枚,留置时间7 d.观察患者留置铜针期间全身及局部变化、有无铜中毒表现,检测其中11例治疗前及留置铜针1,4,7 d后静脉血清铜及肝功能变化,以及拔出铜针时瘤体局部血清铜浓度.结果:50例铜针留置后无明显铜中毒及肝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11例留置铜针1,4,7 d后,静脉血清铜轻度升高,但与治疗前比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拔出铜针时局部血清铜高于静脉血清铜10倍;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升高,经秩和检验显示与治疗前比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但部分患者留置铜针4 d后显著异常.结论:铜针留置治疗血管瘤不会导致静脉血清铜浓度明显升高及急性铜中毒,但可导致局部铜积聚并对肝脏有潜在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铜针留置术治疗四肢血管瘤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以进一步提高铜针治疗的综合疗效。方法 对14例接受铜针留置术治疗的四肢血管瘤患,采取术前精心准备、术后详细观察、及时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等措施,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 14例患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伤口l期愈合。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掌握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特点及术后肢端血运观察,对铜针留置术治疗的血管瘤患早日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瘤及血管畸形铜针治疗后瘤体内皮细胞凋亡情况及组织病理学改变。 方法:①选择2003--01/2005—1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就诊的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患者15例,男7例,女8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②选工业用直径1.0~2.0mm,长5~10cm铜丝,一端打磨成尖,另一端弯成圆形的铜针,灭菌备用。所有患者均在麻醉下行瘤体局部留置铜针治疗,留置铜针1645枚,留置时间为1周。③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参照罗氏公司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检测治疗前后内皮细胞凋亡情况,OLYMPUS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被染成红棕色的细胞视为凋亡细胞。每例切片高倍镜(&;#215;400)下随机观察10个视野,每个视野计数100个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其中阳性细胞数,计算凋亡指数(染色阳性细胞数/计数细胞总数&;#215;100%)。OLYMPUS光学显微镜下观察(&;#215;400)治疗前后组织病理变化。④治疗前后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患者1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铜针治疗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指数高于治疗前,但差异不明显[(0.21&;#177;0.15)%,(0.17&;#177;0.10)%,P〉0.05]。②组织病理学变化:治疗前瘤体血管普遍呈囊状不规则扩张,管腔大小不一;治疗后多数样本出现组织坏死、血栓形成、伴有慢性炎症反应,血管腔明显缩小,管壁增厚,部分出现纤维化及肉芽形成。 结论:铜针治疗后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内皮细胞凋亡情况无明显变化,但出现了血管内膜炎、血栓形成、瘤体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瘤及血管畸形铜针治疗后瘤体内皮细胞凋亡情况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①选择2003-01/2005-1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就诊的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患者15例,男7例,女8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②选工业用直径1.0~2.0mm,长5~10cm铜丝,一端打磨成尖,另一端弯成圆形的铜针,灭菌备用。所有患者均在麻醉下行瘤体局部留置铜针治疗,留置铜针16~45枚,留置时间为1周。③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参照罗氏公司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检测治疗前后内皮细胞凋亡情况,OLYMPUS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被染成红棕色的细胞视为凋亡细胞。每例切片高倍镜(×400)下随机观察10个视野,每个视野计数100个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其中阳性细胞数,计算凋亡指数(染色阳性细胞数/计数细胞总数×100%)。OLYMPUS光学显微镜下观察(×400)治疗前后组织病理变化。④治疗前后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患者1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铜针治疗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指数高于治疗前,但差异不明显[(0.21±0.15)%,(0.17±0.10)%,P>0.05]。②组织病理学变化:治疗前瘤体血管普遍呈囊状不规则扩张,管腔大小不一;治疗后多数样本出现组织坏死、血栓形成、伴有慢性炎症反应,血管腔明显缩小,管壁增厚,部分出现纤维化及肉芽形成。结论:铜针治疗后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内皮细胞凋亡情况无明显变化,但出现了血管内膜炎、血栓形成、瘤体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介绍铜针留置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报告在治疗5 例海绵状血管瘤护理工作中的心理指导,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铜针留置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39例海绵状血管瘤采取铜针留置术进行治疗及护理。结果39例治愈20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6%。结论铜针留置可使血管变性、纤维化、瘤变结构消失,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较好的方法之一,相应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铜针留置兔耳中央静脉前后血清铜测定及病理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为了了解钢针留置于血管内所发生的血管、心脏、肝脏、肾脏的病理及全身血清铜变化。方法 选用家兔耳中央静脉钢针留置,分别于术后3d、5d、7d切取静脉、心脏、肝脏;肾脏组织行病理观察,并同时抽取静脉血行血清铜离子测定。结果 铜针留置术后随着天数的增加,其血栓形成机化、纤维化程度、静脉管壁坏死程度、炎症反应逐渐增加。铜针留置后,心脏、肝脏、肾脏组织无明显变化。术前、后血清铜值于3d组有明显改变、5d组和7d组无明显改变。结论 铜针留置可使血管变性、纤维化、结构消失。  相似文献   

9.
铜针留置术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我院1997~2002年对90例患者施行铜针留置术,效果满意。通过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满足了患者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护理需求,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海绵状血管瘤是较常见的先天性疾病,治疗方法较多,但对颜面部、功能部位或巨大、广泛而无包膜的血管瘤,治疗较为棘手。1995年10月~2003年7月,我院应用不同方式铜针介入治疗海绵状血管瘤105例,其中盲视下单纯铜针留置术33例53次;直流电铜针栓塞术治疗12例18次;应用多普勒超声导引下行铜针介入穿刺60例78次,较前2种方法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