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心电图(ECG)对低钾血症的快速评价作用,应用于临床急诊治疗低钾血症.方法 选取有低血钾ECG特征表现的患者130例,对照同步12导联ECG并同时查阅当时的血清K+,观察不同血清K+患者的ECG特征并进行分析.结果 130例有低血钾ECG表现患者中115例血清K+降低,ECG对低钾血症的诊断敏感度为88.5%.结论 ECG可作为快速筛查低钾血症的简捷方法 之一,ECG的特征表现对低钾血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临床急诊治疗低钾血症有快速、及时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血钾麻痹患者血清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速率法测定36例低血钾麻痹患者的血清肌酶,观察血清肌酶含量与临床的关系。结果低血钾麻痹患者各项肌酶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肌酸磷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的患者分别为27例(75%)、21(58.3%)、11例(30.6%)。血钾越低肌酶升高越显著,且与临床表现越明显。结论血清肌酶增高是低血钾麻痹患者的重要特征之一,并且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及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血清电解质浓度的异常,可直接影响心肌的除极和复极,尤其是心肌的复极过程,引起心电图(ECG)改变,这种改变关系到患者的病情发展。本文通过对1998—2001年130例心电图观察,对临床诊断低血钾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 观察102例GBS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表现,以及与病情轻重,转归的关系.结果 102例GBS患者中49例(48.04%)出现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速(27.45%)和T波改变(18.63%)最常见;病情越重,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越高;心电图异常者预后不良.结论 GBS患者心电图改变可能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心电图检查对估计GBS病情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进行健康体检筛查并确诊的1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MS组)和100例体检正常人群(对照组),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电图改变情况及全程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R-R间之差均方根值(rMSSD)、全程记录中5min 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全程记录中5min R-R间期标准差(SDANNindex)、全程内差值超过50ms的连续正常R-R间期所占百分率(PNN50)变化情况。结果 MS组53例有心电图异常,异常率为53.00%,对照组6例异常,异常率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有26例(26.00%)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8例(8.00%)房扑,4例(4.00%)交界性逸博及房性逸博,2例(2.00%)房性早搏,27例(27.00%)室性早搏,3例(3.00%)房室传导阻滞,2例(2.00%)左束支阻滞,3例(3.00%)右束支阻滞;对照组有2例(2.00%)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4例(4.00%)室性早搏,MS组SDNN、rMSSD、SDNNindex、SDANNindex和PNN5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明显存在心电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心电异常,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钾离子和血清镁离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病情将进展性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后的不同阶段血清钾离子以及血清镁离子进行检测,并在同一时期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第2天,血清钾离子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和出院时的血清钾离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第2天,血清镁离子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和出院时的血清镁离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第2天和治疗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神经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钾离子及血清镁离子的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患者进行血清钾离子及血清镁离子的检测可以作为患者病情和预后情况的重要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心电图联合血清中肌酸激酶(CK)、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水平监测在肺炎患儿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我院肺炎患儿86例,依据病情程度分为轻症组(n=49)和重症组(n=37),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患儿CK、cTnT水平及心电图,分析血清CK、cTnT水平及心电图与肺炎患儿病情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CK、cTnT水平及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患儿血清CK、cTnT水平及心电图异常率随肺炎严重程度呈递增趋势,不同分组间血清CK、cTnT水平及心电图异常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分析,血清CK水平(r=5.931)、cTnT水平(r=5.326)、心电图异常率(r=3.472)与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肺炎患儿血清CK、cTnT水平及心电图异常率与其发病及肺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肺炎患儿病情进展程度,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氟乙酰胺和毒鼠强混合中毒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动态变化。方法:对82例急性氟乙酰胺和毒鼠强混合中毒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进行血清CK、CK-MB检测,同时记录心电图改变及临床症状。结果:急性氟乙酰胺和毒鼠强混合中毒患者中存在心肌损伤68例(82.9%),但症状无特异性;合并心肌损伤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有部分患者CK、CK-MB及心电图异常出现时间较迟。结论:对急性氟乙酰胺和毒鼠强混合中毒患者要动态观察CK、CK-MB及心电图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中毒患者洗胃治疗后血清电解质异常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06-2016-12收治的给予清水洗胃的147例中毒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洗胃后血清电解质异常的发病率为71.43%,其中钾离子37.41%、钠离子26.53%、氯离子23.81%、钙离子27.89%。147例中毒患者的28d病死率为42.18%,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钾离子浓度、尿素氮、肌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死亡组中重度低钾血症的发病率(29.03%)大于存活组(4.71%)。洗胃液量(GV)<20L组血清钾离子浓度大于GV≥20L组(P<0.05)。结论:中毒患者洗胃后较易发生血清电解质的异常,以血清钾离子最为多见,尤其在GV≥20L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实验室检测低血钾而无临床低钾症状的原因,为消除临床诊断和治疗误区提供新思路及实验依据。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该院750例血钾小于3.0mmol/L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当时是否有低钾症状分为两组,对6个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另就高温下(30℃)肝素钠抗凝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做实验分析。结果 750例患者中495例有临床低钾症状,其发生率为66.0%;255例无低钾症状,发生率为34.0%,两组患者在年龄、季节、病区、心电图检查及血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温下肝素钠抗凝血放置2h即对离子选择性电极间接法检测钾离子有负干扰,且超出允许总误差。结论住院患者实验室检测低血钾而无临床低钾症状发生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对有重病、慢性病的老年患者血钾的监测,早期诊断和治疗,预防患者发生无症状低血钾,夏季住院患者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间接法检测肝素钠抗凝血浆钾离子标本应及时送检,并使标本始终处于22~25℃,以确保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心电图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021例HIV/AIDS患者常规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AIDS患者心电图异常346例(56.6%);HIV患者心电图异常105例(25.6%).(2)两组相比心电图异常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IV病毒及高强度的抗病毒治疗对心脏、血管有明显的损害,故对HIV/AIDS患者,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心脏并发症、尽旱采取干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24小时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测,分别对不同方法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比较,并分别计算其异常检出阳性率。结果:常规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阳性率分别为12.0%和28.0%,诊断心律失常的阳性率分别为34.0%和66.0%,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分别为8.0%和16.0%,ST-T段改变检出率分别为10.0%和26.0%,均有24h动态心电图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检出阳性率都更高,可以做好病情的有效预测和准确评估,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检测仪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应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RFCA)后的2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室性早搏患者85例,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各50例,预激综合征患者17例,应用100IR远程心电检测仪在其射频消融术后行心电图追踪监测。结果:本组202例患者共发送心电图4970行,其中干扰图384行(7.73%),记录良好的有效图4586行(92.27%)。85例室性早搏患者RFCA后,正常48例,频发室性早搏23例,偶发室早14例;50例心房颤动患者RFCA后,正常4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6例;50例心房颤动患者RFCA后无异常;17例预激综合征患者RFCA后无异常。结论:对心律失常RFCA术后患者应用100IR远程心电检测仪进行院外心电图监测,使用方便,获得的有效心电图率高,对心律失常RFCA术后的效果进行追踪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临床上确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206例(男54,女152;年龄12~72岁)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其中正常心电图者54例(26.2%),异常心电图者152例(73.8%)。异常心电图中以窦性心动过速(44.1%)及心肌损害(34.9%)居多,其次为低电压(9.2%),异位心律(6.8%),左室肥大(6.8%)及传导阻滞(5.8%)。有异常心电图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33.6%)比心电图正常者(10.6%)显著增高(P<0.01),但部分心电图异常的患者经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心电图也恢复正常,提示心脏病理变化可能系可逆性的,故主张对SLE患者应作多次心电图检查和随访,以利对病情的判断和疗效的估价。  相似文献   

15.
胰腺肠血管活性肽瘤(vipoma)临床较为少见。其分泌的肠血管活性肽(VIP)具有逆转肠道吸收过程,使肠道分泌液增加,大量水分、碳酸氢钠和钾离子丢失。主要临床表现为严重水泻,低血钾,胃酸缺乏或缺少。高血钙,高血塘或耐糖曲线异常,以及皮肤潮红等。严重低血钾可出现四肢无力,尿失禁、软瘫,甚至昏迷,并导致肾功能损害。严重低血钾及肾功能衰竭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nerve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ies, NES)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硼替佐米治疗相关周围神经病(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BiPN)的预测及诊断意义。方法:收集79例应用硼替佐米为基础诱导化疗的MM患者,采用临床评估和NES分别评估其基线周围神经病及治疗后的BiPN情况,并比较2种评估方法间的差异。结果:79例MM患者中,31例(39.2%)在硼替佐米用药前已存在基线NES异常,其中最终有20例(64.5%)发生了BiPN,且发生于早期及2级以上BiPN也集中发生在基线NES异常患者中。相较于骨髓浆细胞、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等其他预后相关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基线NES异常是对是否发生Bi PN唯一有组间差异的因素(χ2=6.410,P=0.011)。4个疗程后,通过临床评估和(或)NES评估诊断为Bi PN的33例患者中,由临床评估诊断的患者为25例(75.8%),而经后续NES诊断的Bi PN为17例(51.5%),2种评估方法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03,P=0.051)。33例诊断为BiPN患者中有9例(27.3%)的临床评估与后续NES判定结果一致,24例(72.7%)两者判定结果不一致,2种评估方法的一致性较差(rn=0.220,P=0.051)。结论:基线NES异常对预测BiPN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BiPN临床评估的价值依旧重要,后续NES仅能作为Bi PN临床评估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心电图改变与梗死部位、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均在入院后48h内行心电图检查,统计心电图检查异常率,并比较不同梗死部位、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心电图检查异常率。结果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查出心电图异常84例,异常率为71.19%。梗死部位为丘脑-基底节区及脑干者心电图检查异常率分别为86.11%、81.25%,均高于脑叶梗死者的41.18%(P0.05);病情程度为重度及中度者心电图检查异常率分别为86.67%、84.62%,均高于轻度者的51.02%(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多伴心电图异常,且心电图改变与梗死部位、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将心电图检查作为疾病诊断及病情评价的重要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γ-谷氨酰基转肽酶(GGT)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住院和门诊T2DM患者126例,同期健康对照组50例,两组分别进行血清GGT和血糖(Glu)水平检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T2DM患者血清GGT和Glu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126例T2DM患者中有41例阳性,阳性率为32.5%。结论T2DM患者体内存在血清GGT的异常表达,T2DM患者伴血清GGT升高者较多见,血清GGT水平检测可作为T2DM病情判定以及治疗效果观察的指标,对预测T2DM发生、发展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表现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方法:对8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检出异常心电图66例(77.6%),表现为心律紊乱、各类传导阻滞、心律失常,检出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两者的发生率为1:0.57。结论:心电图改变类型与中毒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心血管损害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确诊为HE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并分析其生存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62例HE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8例,中位年龄53.5(20-79)岁,35例为非心血管损害患者,其余27例合并心血管损害,其中心电图异常22例(81.5%),超声心动图异常18例(66.7%),9例患者为单一心电图异常,5例患者为单一超声心电图异常,13例患者合并多种异常情况。心血管损害患者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肌钙蛋白T、N端B型利钠肽前体、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5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心血管损害患者(P<0.01),而血红蛋白、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水平均明显低于非心血管损害患者(P<0.0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因学分类、血小板数、血清肌酸激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血管损害患者5年存活率为88.9%,非心血管损害患者为100%(P=0.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