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定量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左心室重构逆转的价值。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3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30例,于PCI术前2~3天及术后6个月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并比较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手术前2~3天比较,术后6个月LVMI、LVEDVI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LVMI与LVEF呈负相关(r=-0.80,P<0.05)。结论 PCI能够逆转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重构,LVMI可对其予以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左心室心肌应变参数用于预测初诊及未经治疗高血压患者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的价值。方法 纳入105例初诊或未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HFpEF患者(HFpEF组)和13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组间左心室结构、功能和心肌应变参数,包括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ES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二尖瓣环室间隔侧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整体纵向应变(GLS)及整体圆周应变(GCS);以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HFpEF的影响因素。结果 组间LVEDD、IVSD、LVPWD、LVEF、GLS及G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FpEF组GLS与E、E/A、LVEF呈负相关(r=-0.287、-0.207、-0.449,P均<0.01),与年龄、LVESD呈正相关(r=0.149、0.178,P均<0.05);GCS与CAPP、IVSD、E、LVEF呈负相关(r=-0.169、-0.189、-0.219、-0.604,P均<0.05),与LVESD呈正相关(r=0.208,P<0.01)。高血压和GCS均为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CAPP、IVSD和LVPWD均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初诊及未经治疗高血压患者左心室GCS有助于预测HFpEF,而GLS与HFpEF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E)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5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有侧支循环组(CCC组)和无侧支循环组(N-CCC组)。再根据冠状动脉闭塞情况及室壁运动评分将患者左心室18节段心肌分为正常心肌组、缺血心肌组和梗死心肌组。患者分别在PCI术后72 h及1个月接受超声检查,检测并比较左心室心肌整体收缩、舒张功能及心肌纵向应变(LS)和应变率(LSR)。结果 与术后72 h比较,1个月时CCC组和N-CCC组缺血及梗死心肌的LS均增大(P<0.01)。术后72 h,CCC组缺血心肌LSR-s大于N-CCC组(P<0.05)。术后1个月,CCC组缺血及梗死心肌LS均大于N-CCC组(P<0.05),且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N-CCC组(P<0.05)。结论 CCC可显著改善AMI患者PCI术后72 h缺血心肌和术后1个月缺血、梗死心肌的收缩功能及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对30例SLE患者(SLE组)及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和3D-STI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每搏输出量(SV)、舒张早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E)和舒张晚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A)。应用3D-STI行心肌运动分析,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圆周、径向及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GLS、GCS、GRS、GAS)。对两组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LE组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测量数值(LVEDD、LVESD、LVEF、SV、E、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LE组左心室GLS、GCS、GRS、GAS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LS诊断SLE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3%、96.7%,GAS分别为90.0%、83.3%,高于GCS(80.0%、86.7%)和GRS(73.3%、76.7%)。结论 3D-STI可早期检测SLE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估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方法 对43例CSF患者(CSF组)及35例一般资料匹配患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2D-STI技术获得左心室收缩期峰值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及整体扭转角度峰值(Ptw)。比较2组间二维应变参数,分析与常规超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CSF组左心室GLS比对照组减低(P<0.05),2组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GCS、GRS及Pt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SF患者GLS与冠状动脉平均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帧数(mTFC)呈正相关(r=0.34,P<0.05),且GLS预测CSF的截点值为-18.71%,敏感度81.00%,特异度50.00%。结论 二维应变参数可用于评估CSF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肌做功(MW)技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30例AMI患者(AMI组)与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MW参数,分析AMI患者左心室整体有用功(GCW)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整体长轴应变(GL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MI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二尖瓣后叶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e)、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二尖瓣反流面积(MR)均增大,LVEF、E及e值均减低(P均<0.05);左心室GCW、整体做功效率(GWE)、整体做功指数(GWI)均降低,整体无用功(GWW)、GLS、峰值应变离散度(PSD)均增高(P均<0.05)。AMI患者GCW与LVEF呈正相关(r=0.573,P=0.001),GCW与GLS呈负相关(r=-0.880,P<0.001)。结论 MW技术可用于评估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不同左心室构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和30名健康志愿者(N组),根据Ganan分类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正常构型组40例(Ⅰ组)、向心性重构组20例(Ⅱ组)、向心性肥厚组15例(Ⅲ组)及离心性肥厚组15例(Ⅳ组)。采用3D-STI技术获取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RS)、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GCS)、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GAS)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分析各组间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 GAS随着左心室重构程度加重呈逐渐递减趋势(P<0.05),Ⅰ组GAS峰值小于N组(P<0.05);Ⅱ、Ⅲ组GLS峰值低于N、Ⅰ组(P<0.05);Ⅱ组GRS峰值高于其余各组(P<0.05);Ⅳ组GLS、GRS、GCS、GAS峰值均低于其余各组(P<0.05)。左心室GLS、GCS、GAS、GRS与LVEF相关(r=-0.42、-0.50、-0.58、0.41,P均<0.05)。结论 3D-STI技术为分析不同左心室构型高血压患者的心肌形变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E)定量评价容量负荷改变后左心室整体应变情况。方法 选取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PDA组)、继发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ASD组)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35人,分析其常规超声及3D-STE资料;比较组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内径(PAD)、肺动脉收缩压(PAP)、左心室整体纵向/圆周/径向/面积应变(GLS/GCS/GRS/GAS),观察PDA及ASD组左心室GAS的影响因素;评估3D-STE评价左心室容量负荷改变后其三维整体应变的价值。结果 3组LVEDD、LVESD、LVEDV、LVESV、LVEF、PAD及P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LVEDD、LVESD、LVEDV、LVESV及PA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DA组及对照组LVEF均高于ASD组(P均<0.05),PDA组PAP高于ASD组和对照组(P均<0.05)。3组左心室GLS、GCS、GRS及G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组间GCS、GRS及G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DA组GLS高于ASD及对照组(P均<0.05)。PDA组左心室GAS与PAD、LVEDD、LVESD、LVEDV、LVESV、动脉导管内径及长度均呈线性相关(P均<0.01),其中PAD、LVEDV及LVESV为主要影响因素(P均<0.05);ASD组左心室GAS与缺损处宽度、LVEDD、LVEDV、LVESV及LVEF均呈线性相关(P均<0.05),其中缺损处宽度为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 3D-STE可定量评价容量负荷改变后左心室三维整体应变,其面积应变与容量负荷呈线性相关,即左心室心肌纤维随容量负荷改变而发生重塑。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并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后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改变。方法 收集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重度OSAHS患者4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对试验组患者给予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行3D-STI检查,获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及整体面积应变(GAS),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仅G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GRS、GCS、G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治疗后LVEF、GLS、GRS、GCS、GAS均较治疗前增大(P均<0.05);且治疗后试验组LVEF、GLS、GRS、GCS、GAS均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均<0.05)。结论 CPAP治疗可有效改善OSAHS患者的心功能;3D-STI技术可准确反映OSAHS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探讨当左心室构型改变时,二尖瓣环位移(MAD)作为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指标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其中左心室构型正常(LVN组)20例,左心室重构(LVR组)20例。健康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STI技术计算左心室收缩期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Ls)、圆周应变(GCs)、径向应变(GRs)、左室心扭转(LVtw)、二尖瓣环中点处收缩期最大位移(MAD),并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对照组及高血压患者组在心肌不同方向上应变的改变规律,并分析左心室应变参数、扭转参数与MDA和LVEF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各参数除LVtw 外,LVN 组无明显变化,LVR组均明显减低(P均<0.01);LVN及LVR组LVt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②对照组、LVN 及LVR组的MAD与LVEF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84、0.83和0.76。③LVR组的GCs、LVtw 为LVEF的独立预测因子,beta值分别为-0.40、0.47(P<0.05)。④LVR组的GLs、GRs、GCs及LVtw与MAD显著相关,MAD是GLs的独立预测因子,beta值为-0.79(P<0.05)。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发生构型改变时的整体功能变化,MAD有望成为临床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快捷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价胸部放射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选取拟接受首次胸部放射治疗且照射野累及心脏的恶性肿瘤患者35例,分别于放射治疗前后行超声检查。采集连续6个心动周期的左心室三维全容积图像并储存,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LVMASS)、左心室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GAS)、左心室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GCS)、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及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RS);比较放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放射治疗前与治疗后LVEDV、LVESV、LVEF、LVSV及LVMA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射治疗后GCS、GAS、GRS均较放射治疗前降低(P均<0.05),但GLS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左心室GCS、GAS、GRS已发生改变,3D-STI可发现放射治疗后心脏早期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脏MR组织追踪(CMR-TT)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右心室功能的可行性及右心室应变与左心室应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32例HCM患者(HCM组)及3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CMR电影序列扫描,测量心功能及左、右心室应变参数。结果 HCM组左心室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11.26,P<0.001),其余左心功能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心室、右心室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和整体纵向应变(GLS)均明显减低(P均<0.05);除左、右心室基底部径向应变外,HCM组各节段局部应变较对照组减低(P均<0.05)。HCM组右心室GRS与左心室GRS呈正相关(r=0.375,P=0.034),与左心室GLS呈负相关(r=-0.466,P=0.007);右心室GCS与左心室GCS、GLS均呈正相关(r=0.531、0.462,P=0.002、0.008)。结论 右心室节段应变、整体应变能敏感地反映HCM右心室心肌收缩功能;HCM患者在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前左、右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已存在受损;HCM右心室与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受损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二维纵向应变评价冠心病患者经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7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38例接受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CSWT组),32例不接受CSWT(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完成双核素心肌同步显像。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房前后径(LAD)。同时采集左心室心尖长轴(APLAX)、心尖四腔(A4C)、心尖两腔(A2C)切面动态图像,应用二维纵向应变技术获取左心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应变值(GLS)、左心室心尖长轴整体应变(GLS-APLAX)、左心室心尖四腔整体应变(GLS-A4C)、左心室心尖两腔整体应变(GLS-A2C)。结果:CSWT组治疗后3个月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总计分与代谢显像总计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善。CSWT组治疗后3个月LVEF、LVEDD、LVESD、LAD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SWT组治疗后6个月LVEF较治疗前增加,LVEDD、LVESD、LAD均较治疗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LVEF、LVEDD、LVESD、LA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SWT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GLS、GLS-APLAX、GLS-A4C、GLS-A2C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GLS、GLS-APLAX、GLS-A4C、GLS-A2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CSWT能改善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肌灌注及代谢、二维纵向应变及收缩功能。二维纵向应变的改善早于LVEF,能更早发现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显像(STE)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二维应变和扭转变化规律的价值.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0例为左室正常构型(LVN),30例为左室重构(LVR),另选取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STE技术测量并计算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峰值扭转角度(Ptw)、扭转角度达峰时间(t-Ptw)、等容解旋率(IUR)、收缩期扭转峰速度(PTV)及其达峰时间(tPTV)、舒张期解旋峰速度(PUTV)及其达峰时间(tPUTV).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VN组及LVR组的GLS、IUR减低,Ptw、PTV、PUTV增加(P〈0.05);tPtw有延长趋势,GCS有增加趋势(P〉0.05);此外,LVR组的GRS减低,tPUTV延长(P〈0.05).与LVN组比较,LVR组的IUR、GLS进一步减低,GRS减低,Ptw、PTV、PUTV进一步增加,tPUTV延长(P〈0.05).结论 STE技术通过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的二维应变和扭转特征,可敏感反映左室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脓毒症兔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方法 将24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分别经耳缘静脉注射0.8 mg/kg体质量的内毒素(LPS)和4 ml/kg体质量生理盐水;于注入LPS/生理盐水前、后2、4、6、8、12 h对两组兔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STI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在LPS注入后6、8、12 h获得心肌标本,利用光镜观察兔心肌病理改变。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注入LPS后2、4 h时LVEF、LVFS和GRS无明显改变(P>0.05),GLS、GCS显著下降(P<0.05);注入LPS后6、8、12 h,LVDd、LVDs增大(P<0.05),LVEF、LVFS明显下降(P<0.05),GLS、GCS、GRS均有明显降低(P<0.05)。实验前后两组CO未见明显变化(P>0.05)。光镜下实验组兔可见心肌细胞变性、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性改变。 结论 常规超声心动图和STI均能有效评估脓毒症兔早期即血流动力学高动力阶段左心室功能异常,尤其是STI能更早、更敏感地发现脓毒症兔心肌异常形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二维应变(2DS)技术定量观察非ST段抬高型及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期心肌的应变和心室扭转,探讨不同透壁程度心肌梗死的多维形变特征。方法 观察对象包括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13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无室壁瘤形成患者(B组)41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有室壁瘤形成患者(C组)8例和正常人(D组)30名。应用2DS分析获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周及3个月A、B、C组患者和D组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及扭转角度(Twist)。结果 术后1周A、B、C组 GLS、GRS、GCS、Twist均减低,且减低程度C组>B组>A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时各组上述参数均得到改善,A组GRS、GCS最为明显,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 GLS、GCS虽有改善,与术后1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观察左心室多维形变指标能够反映急性心肌梗死的透壁程度,对判断病情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