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鲎试验是利用鲎血细胞溶解物与微量细菌内毒素(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酯多糖)起凝胶化反应,从而检测微量内毒素的一种实验技术。近年来,国外的很多报道普遍认为用鲎试验检测内毒素,确实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方法。现介绍一组有关应用鲎试剂检查临床患者发生输液热原反应的原因、消灭输液装置存在热原的方法及应用鲎试验法对无菌手术器械的管理等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细菌内毒素是导致输液热原反应的主要因素,临床常因输入的液体和药物含热原物质、输液器具上存在内毒素等导致输液反应。因此,玻璃注射器和输液器等需要彻底去除细菌内毒素。为了提高玻璃注射器洗涤质量,分别采用三种消毒剂浸泡洗涤再灭菌,最后通过鲎试验法检测细菌内毒素含量,以确认效果最好的洗涤消毒剂。  相似文献   

3.
<正> 临床输液热原反应中热原的来源主要有3,即药品、输液过程的污染和输液器具。为了抓好使输液器具无热原这一环节,我们供应室开展了对灭菌处理后输液器具的热原检测工作。热原检测采用鲎试验法。(鲎试剂为东方鲎试剂公司福州厂制)。检测使用的注射器,  相似文献   

4.
对93例静脉输液反应的分析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减少静脉输液的热原反应。方法 :分析 93例静脉输液热原反应情况。结果 :输液反应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登记不全 ;取样范围局限和热原检测比例不足 ;两种药物热原检测方法—家兔试验法与鲎试验法的结论有不一致性 ;医务人员思想认识模糊 ,原因排查不力。结论 :健全医院输液反应管理制度 ,做好各种原始记录 ,在输液反应热原检测中 ,鲎试验法更为可靠及时  相似文献   

5.
近年发现,临床发生散在的热原反应,多是由于有少数瓶输液剂含细菌内毒素引起。现就医院输液剂制备中细菌内毒素污染及其控制方法综述如下。 1原料污染及其控制 据报道,20%的甘露醇注射液在临床引起输液反应较其它输液剂为多,尤其在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中多见。该作者对一批热原检查合格而临床出现散在输液热原反应的甘露醇注射液进行了内毒素定量分析。结果,内毒素含量达到了限值(0.54EU/ ml)[1]。因其内毒素含量低于家兔最小致热量,高于人体最小致热量[2],鲎试验法灵敏度为家兔试验法的10 倍以上,故可出现家…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药典对大输液的澄明度、无菌、热原的严格规定,结合临床调查,原瓶液体均符合规定,而通过输液器的液体热原检查阳性率高达84%;输液的澄明度和热原检查,不合格率分别为96%和22%;即使热原检查阴性的液体,输液后再检测热原,鲎试验阳性率高达92%。可见,输液的污染主要来自使用过程中,特别是输液器具不洁所致。在目前尚未全部采用封闭式输液和一次性输液时,作者认为,减少污染的方法:输液完毕应及时  相似文献   

7.
1983年美国FDA就规定用鲎试验法检查医疗装置的热原。国内随着鲎试验方法研究的深入和鲎试剂生产水平的提高,卫生部(88)卫医字第6号文要求用鲎试验法检测输液(血)器具的热原,合格后方可供临床应用。本文对该方法作了一些改进,考查并分析了我省输液(血)器具污染热原的现状。并对执行上述文件所附检验方法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正> 输液器具、注射器的洗涤质量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灭菌不彻底可引起交叉感染,除不掉热原可引起热原反应,其它异物、微粒等同样会给患者带来危害。彻底洗净输液器具、注射器非常重要,为此要求有一个客观全面的洗涤质量检验标准来控制洗涤质量。我所在考查热原反应原因的基础上,从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与临床资料证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热原反应,可能原因之一是透析膜通透性加大,热原穿透进入血液。用鲎试验法可检出透出液中微量细菌内毒素,有助于预防热原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致热原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体疗法是临床上重要的给药途径 ,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危重患者的抢救 ,但是输液反应时有发生 ,其中最为多见的是热原反应。临床上出现热原反应 ,医护人员往往只注重对患者反应症状的处理 ,而忽略了对所产生的原因进行科学分析 ,以至反复发生 ,严重影响了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科学管理必须落实在每个环节上 ,使可能引起输液反应的每个环节都消失在萌芽状态。本文根据作者的临床经验及有关文献对引起热原反应的原因及防治做一综述。1 热原反应的临床表现轻者发热常在 38℃左右 ,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体温可恢复至…  相似文献   

11.
<正> 临床输液反应常由于热原污染输液器、注射器而引起。对输液器具和注射器采取有效的洗涤灭菌措施,并按规定方法作热原检查合格后再使用,反应可大幅度下降,甚至完全杜绝。大同市近几年的统计表明,全市热原反应率已下降至0.02%以下,一批医疗单位已杜绝了热原反应。个别单位发生的热原反应经判定,多是由于批量大输液  相似文献   

12.
<正> 临床输液反应中,危害最大发生率最高的是热原反应。输液当中热原逐渐进入体内,当超过患者耐受量时,便可发生热原反应。它虽与患者体质(内在因素)有关,但主要还是由于大量热原输入的结果。要克服热原反应,显然要从热原污染来源上着手,而不应当强调患者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一次性医疗用品热原,控制临床输血输液反应。方法采用鲎试验方法对采购的一次性输血器、输液器和注射器进行了热原检测。结果经对108份一次性使用输血器、输液器和注射器以及医院再生玻璃注射器等检品中,检出热原阳性9份,阳性率为8.33%。热原阳性包括:1份输液反应后余液,2份反渗水和6份输血器。结论医院采购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存在热原阳性,有必要进行批次抽检。  相似文献   

14.
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热反应:注入人体药液中含热原量达1ug/1kg时就可出现热原反应,其临床特点为在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畏寒,体温迅速上升。一般发生在输液开始后1小时内。症状的轻重及持续时间因输入热原物质的多少,输液的快慢及患者的反应性而不同。轻度反应时患者仅有寒战,体温上升1~2℃,一般在短时间内可自行消退。中度反应时,病人体温上升较高,发冷寒战,继之头痛,反应可持续数小时。重度反应时,体温可高达40℃伴有恶心、呕  相似文献   

15.
我所最近采用鲎试验载玻片法,对输液装置中的热原质进行了检测和监督,基本上杜绝了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一、仪器和试剂显微镜用载玻片,盖玻片,50及250μl(微升)的微量注射器,带玻璃塞的50ml比色管,带盖搪瓷  相似文献   

16.
“输液不良反应”系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习称“输液反应”,有时临床上也称之为“热原反应”。但严格地说,“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部分。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为保证输液质量及正确的临床使用,必须紧扣每一环节,做到全面质量控制与药学服务相结合,以系统控制临床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浅析预防静脉输液中的热原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也是最快的给药方法。随着输液器具的改革,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第二代输液器,但在输液中热原反应屡见不鲜,热原是指微量即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包括细菌性热原、化学性热原。通常所说的热原是细菌性热原。而热原是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内的非代谢性的输液微粒。一、热原反应的临床表现临床上的热原反应可发生在输液后15分钟至数小时内。表现为发冷、寒战、体温升高。轻度发热38℃左右,立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恢复正常。而严重者起初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0~41C,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腰部及…  相似文献   

18.
<正> 临床输液中,病人常出现有热原反现。经试验证实,采用压力蒸汽(115℃)作用40分钟,经2次重复处理,可将输液中的热原灭活。试验时所用热原材料为:①含热原的输液;②含大肠杆菌内毒素(2mg/ml)的溶液;③冻干的大肠杆菌内毒素安瓶。经上述处理后,用家兔法和鲎试验法检测,结果表  相似文献   

19.
临床所指热原反应,是指病人输液后引起的恶寒、高热、有时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腰痛及四肢关节疼痛等,严重时休克甚至死亡,统称为热原反应。一、热原有什么特性?发生热原反应的原因有哪些?  相似文献   

20.
38例输液热原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辉 《现代护理》1998,4(12):2-3
为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输液热原反应的发生,对医院近两年来发生的38例热原反应进行原因分析,指出控制热原反应的关键在于预防。新技术软包装一袋装输液的运用将有效地减少致热原,预防输液热原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