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路松解寰枢椎椎弓根复位固定的手术方法。方法:12例难复性寰枢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男4例,女8例,年龄16-48岁。其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6例,齿状突不连2例,横韧带松弛症2例,寰枕畸形1例。前路C1/C2松解,清除寰枢椎前方挛缩瘢痕组织或骨连接,后路PCF经寰枢椎椎弓根复位固定融合术。结果:术后11例获得复位,行寰枢椎复位固定术;1例行枕颈融合术。术后随访正常。结论:前路松解PCF寰枢椎椎弓根复位固定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骨折脱位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2.
寰枢椎脱位是上颈椎常见的损伤,是指枢椎齿突或寰枢椎纵韧带的完整性因先天畸形炎症或外伤等原因缺失后,寰枢关节出现异常对位[1].寰枢椎脱位临床分型可分为可复型、难复型及不可复型[2].常规使用头颈双向牵引也不能使寰枢关节充分复位,此时形成难复性的寰枢椎脱位,经口咽前入路手术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但经口咽前入路具有术野显露困难、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严重等缺点,故至今未能广泛开展.2012年1~7月我科对收治的10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患者,均在计算机导航辅助系统下行经口咽入路前路松解减压、同时一期后路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Axis内固定系统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并脊髓不全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29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并脊髓不全损伤患者行后路融合、Axis内固定术。随访7~46个月,平均20个月。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脊髓功能按JOA17分法评定,改善率78.6%。结论 Axis内固定系统可提供及时、强有效的节段性固定,提高融合率,预防单纯减压融合术后早期失稳导致的高位脊髓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7-07-2010-12,我院收治的29例寰枢椎椎损伤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上颈椎稳定性。结果:29例患者手术复位满意,无椎动脉破裂或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全部患者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内固定牢固,无螺钉松动或钉棒断裂现象,术后6~12个月均可见骨性融合。伴有颈髓损伤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枢椎损伤可使寰枢椎得到坚强的固定,同时保留枕颈部的活动度,是寰枢椎损伤的复位和固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口咽及后路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2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行经口咽前路松解和后路内固定复位术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无脊髓和神经功能损伤、植骨块脱落、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8个月~5年,所有病例均无中、远期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是经口咽前路松解和后路内固定复位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由先天畸形或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寰枢椎不稳临床较为常见。其中以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治疗尤为棘手,以往采用颈后路减压加枕颈内固定,难以达到完全复位,减压效果亦不理想,且非功能性枕颈融合固定使枕颈及颈椎功能丧失严重。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本院采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10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将其手术护理配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Apofix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护理方法,对13例寰枢椎不稳患者采用Apofix内固定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经6~18个月随访,本组均获得稳定骨性融合,术后颈部疼痛不适全部缓解,9例神经功能获不同程度改善.表明通过颈后路Apofix系统进行内固定可重建寰枢椎稳定性,实施周密的围术期护理,能提高手术效果,降低脊髓损伤程度,维持已复位脊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Apofix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护理方法,对13例寰枢椎不稳患者采用Apofix内固定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经6~18个月随访,本组均获得稳定骨性融合,术后颈部疼痛不适全部缓解,9例神经功能获不同程度改善。表明通过颈后路Apofix系统进行内固定可重建寰枢椎稳定性,实施周密的围术期护理,能提高手术效果,降低脊髓损伤程度,维持已复位脊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评估应用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15例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患者的手术方法、复位效果、植骨融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38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2-18分,平均13.8分。其中有1例在置入椎弓根螺钉时一侧后弓破碎,直接将螺钉固定在寰椎侧块上,其余螺钉位置良好。寰枢关节复位满意。未发生神经血管并发症,无内同定松动或断钉现象,全部病例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只要熟练掌握上颈椎解剖关系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效果肯定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治疗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手术技巧及相关问题.[方法]2007年10月至2011年7月本院对15例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不稳患者施行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8~69岁,平均41岁.按Anderson和DAlonzo分型:Ⅱ型齿状突骨折10例,Ⅲ型齿状突骨折5例,均伴有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术前JOA评分7~13分,平均9.3分.[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脊髓损伤及感染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20m in,术中平均出血量220mL,术后引流量155mL,平均住院时间19 d,术后均获12~18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JOA评分13~17分,平均15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平均9.3分(P<0.01),神经功能改善率67.5%~92.7%,平均88.0%,骨性融合率100%.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钉或断棒状况,以及寰枢椎再移位、失稳现象;颈椎屈曲功能良好,旋转功能轻度受限.[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治疗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不稳具有复位和固定牢固而稳定、骨性融合率高、安全、对颈椎功能影响小等特点,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适应证的合理选择、解剖关系的熟悉掌握以及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的手术技巧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手动钝性扩孔"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共收治19例上颈椎不稳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枕颈区疼痛,活动受限,具有寰枢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指征。19例患者经"手动钝性扩孔"均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19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共置入76枚螺钉,所有螺钉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未发生技术上的困难;术中无脊髓和椎动脉损伤发生,术中出血量200~630 ml,平均340 ml;手术时间1.5~3.5 h,平均2.6 h;19例均获随访,随访5~20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末次随访内固定物无断裂、松动及复位变形。术后3~6个月患者均获植骨融合;12例术前四肢麻木和运动障碍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神经功能恢复采用JOA评分法评定:术前评分4.5~15.8分,平均9分,术后6个月JOA评分(14.8±2.3)分。结论 "手动钝性扩孔"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置钉准确率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后康复处理对上位颈椎疾患手术效果的作用,以了解内固定术治疗上位颈椎疾患术后的康复处理方法。方法应用内固定术治疗上位颈椎疾患20例,其中陈旧性齿突骨折11例,新鲜齿突骨折5例,寰枢椎脱位伴颅底凹陷4例。手术方法经后路17例:Apofix寰枢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12例,寰椎后弓切除、枕骨大孔减压、枕颈CD或CCD内固定及枕颈植骨融合术5例。经前路3例,行齿突螺钉内固定术。术后依照作者所制定原则进行综合的康复处理,康复过程中强调头颈部中立位的牢靠外固定,以及循序渐进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术前JOA颈髓症评分5~17,平均13.2。结果1例陈旧性齿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患者因术后2d不配合,擅自放松颈围、垫高枕,致再发寰椎旋转移位,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而再次手术,其余均未出现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3.7个月。JOA颈髓症评分10.5~17.0,平均16.3。影像学显示植骨区均已骨性融合。结论规范程序化的术后康复处理是内固定术治疗上位颈椎疾患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寰枢椎融合与颈枕融合在治疗上颈椎疾患的优劣性,并予指导临床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方法 我院2007年3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52例上颈椎疾患行颈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技术的患者,男35例,女17例,年龄16~ 69岁,平均46岁.其中齿状突骨折21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18例,枕寰枢椎发育异常4例,Jefferson骨折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寰枢椎脱位2例,AndersonⅡ型合并寰椎后弓骨折2例,寰椎椎管内巨大神经鞘瘤1例,枢椎齿状突基底部陈旧性骨折伴寰枢椎半脱位1例.其中36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颈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5例,C级3例,D级6例,E级20例.根据融合节段不同分别行颈枕融合(A组)11例;寰枢椎融合(B组)41例.结合JOA法及颈部活动丢失度来评估患者临床疗效,两组病例年龄、术前JOA评分、术前颈椎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均获得12 ~46个月随访,平均21.3个月.两组病例术后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侧屈、旋转、屈伸活动丢失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枢椎融合较颈枕融合后颈部活动丢失率明显较低(P<0.05).术后复查X线见植骨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或断钉现象.结论 寰枢椎融合及颈枕融合均能取得满意的植骨融合和神经症状缓解,但相比枕颈融合,寰枢椎融合对颈椎的屈伸活动度影响较小,应为上颈椎疾患的首选手术方式.但针对某些必须行颈枕融合的病例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结合病因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和内固定类型.  相似文献   

14.
背景:颅颈交界部畸形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过程中,X射线、CT对于颅颈交界部病变的检查只能显示其骨性结构,无法显示脊髓情况.目的:分析颅颈交界部畸形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前后的磁共振图像,探讨MRI成像对其内同定术式的选择及效果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06/2010-04收治的颅颈交界部畸形患者25例,男9例,女16例,术前均行X射线、CT、MRI检查,采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方式,置入后6个月内行MRI复查.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内固定,未出现脊髓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5例患者置入后MRI成像显示内固定在位,寰枢椎复位,脊髓受压情况改善,11例随访患者中,原上颈椎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有9例明显改善或消失.提示MRI能够多方位清晰显示颅颈交界部畸形情况,对脊髓及颅内病变的显示更直接,可为颅颈交界部畸形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手术方式的选择、脊髓受压情况及手术效果的判断、术后恢复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后康复处理对上位颈椎疾患手术效果的作用,以了解内固定术治疗上位颈椎疾患术后的康复处理方法。方法 应用内固定术治疗上位颈椎病患20例,其中陈旧性齿突骨折11例,新鲜齿突骨折5例,寰枢椎脱位伴颅底凹陷4例。手术方法经后路17例:Apofix寰枢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12例,寰椎后弓切除、枕骨大孔减压、枕颈CD或CCD内固定及枕颈植骨融合术5例。经前路3例,行齿突螺钉内固定术。术后依照作所的制定原则进行综合的康复处理,康复过程中强调头颈部中立位的牢靠外固定,以及循序渐进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术前JOA颈髓症评分5-17,平均13.2。结果 1例陈旧性齿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患因术后2d不配合,擅自放松颈围、垫高枕,至再发寰椎旋转移位,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而再次手术,其余均未出现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3.7个月。JOA颈髓症评分10.5-17.0,平均16.3。影像学显示植骨区均已骨性融合。结论 规范程序化的术后康复处理是内固定术治疗上位颈椎疾患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寰枢椎脱位是指枢椎齿突或寰枢椎纵韧带的完整性因先天畸形炎症或外伤等原因缺失后,寰枢关节出现异常对位,随着病程的延长附着于寰枢关节前面的肌肉韧带及关节挛缩,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使用很大重量的颅骨牵引,也不能使寰枢关节充分复位,此时已形成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手术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手术风险大,术后死亡率和致残率高.2006年5月23日我院实行了1例经口咽寰枢椎松解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髂骨取骨植骨术,手术成功,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寰椎和枢椎峡部钉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8例上颈椎损伤致上颈椎不稳患者进行后路经寰椎侧块和枢椎峡部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使寰枢椎得到稳定,在寰枢椎后弓间植骨融合。结果8例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有神经症状者等到改善,所有患者后伸活动无障碍,左右旋转功能略受限,X线示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螺钉松动、脱落等现象,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利用寰椎侧块螺钉和峡部螺钉通过钉棒连接既可获得上颈椎的稳定,又保留了枕颈间良好的运动功能,适用于上颈椎损伤稳定性重建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1例经口咽及后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寰枢椎脱位是指枢椎齿突或寰枢椎纵韧带的完整性因先天畸形炎症或外伤等原因缺失后,寰枢关节出现异常对位,随着病程的延长附着于寰枢关节前面的肌肉韧带及关节挛缩,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使用很大重量的颅骨牵引,也不能使寰枢关节充分复位[1],此时已形成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手术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手术风险大,术后死亡率和致残率高。2006年5月23日我院实行了1例经口咽寰枢椎松解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髂骨取骨植骨术,手术成功,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17岁,因颈部疼痛进行性加重1年,于2006年5月11日入院,…  相似文献   

19.
正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系统是近年来国内自行研制的上颈椎前路手术器械,集松解、减压、复位、固定功能于一身,在治疗枕颈畸形、颅底凹陷症及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1])。由于TARP手术采用经口入路,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较高,围手术期护理有其独特的要求和难度~([2])。本研究旨在研究国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寰枢椎病变合理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枕颈区域残存的运动功能。方法采用椎弓根螺钉技术对39例寰枢区病变患者,根据发病特点,病理解剖和CT三维重建分析:分别采用A:寰枢椎固定、B:寰枢椎固定+寰枢椎融合、C:枕枢固定、D:枕枢固定+枕枢融合、E:寰枢椎固定+枕枢融合、F:枕枢固定+寰枢融合、G:上颈椎前路手术+后路枕枢(寰枢)固定融合术等七种方法治疗。随访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患者采用A法15例,B法5例,C法4例。D法11例,E法2例,F法0例,G法2例。39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中保留枕环关节21例,椎动脉破裂2例,环椎后弓断裂2例。术后X线片示寰枢椎完全复位36例,不完全复位2例,过度复位1例。术后3个月-2.6年,平均1.1年复查,枕颈部后方疼痛3例,活动受限21例,植骨融合失败1例。结论合理有限的内固定技术可使部分寰枢椎病变患者残存的上颈椎运动功能得到保护,尤其是枕环关节。部分患者取出内固定后可恢复枕环和寰枢椎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