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加胰岛素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磺脲类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使用胰岛素组仅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吡格列酮组予胰岛素和吡格列酮治疗,疗程均为12周,记录患者体重、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的变化。结果12周后60例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吡格列酮+胰岛素组胰岛素用量平均减少14.8%(P〈0.001),胰岛素治疗组平均胰岛素剂量增加剂量18.6%。结论吡格列酮与胰岛素联合使用安全可靠,可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达标时间,有利于平稳控制血糖,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选用胰岛素加吡格列酮联合治疗优于单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瑞彤)对高血压(EH)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筛选出127例(男性102例、女性25例)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IR)者,且除外合并糖尿病者,将其分为三组:对照组、轻度胰岛素抵抗治疗组,重度胰岛素抵抗者治疗组,用治疗前后24小时动态血压的平均值来评估吡格列酮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结果:对照组血压未进一步降低,而治疗组(加用瑞彤组)血压有进一步降低,重度胰岛素抵抗者降低程度大于轻度胰岛素抵抗者。结论:吡格列酮能改善高血压伴胰岛抵抗者的血压,且与胰岛索抵抗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对老年高血压并胰岛素抵抗病人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老年高血压并胰岛素抵抗病人口服吡格列酮15mg/d,共16周.服药前后分别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O-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同时测定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和24h动态血压。结果吡格列酮治疗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二聚体抗原水平明显下降(P〈0.0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水平明显增加(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提高(P〈0、01),空腹胰岛素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1);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前空腹胰岛素水平对PAI-1的降低影响最大(P〈0.01)。结论吡格列酮能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并胰岛素抵抗病人纤溶系统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空腹胰岛素水平是影响病人纤溶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环境因素引起的内脏性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并观察吡格列酮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59%高脂饮食喂养大鼠4周制成胰岛素抵抗的动物模型后,给予吡格列酮干预4周,观察内脏肥胖对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吡格列酮对其的干预。结果:经59%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模型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均明显增高,血脂、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亦明显增高。给予吡格列酮干预后药物干预组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均明显减低,血脂、血清FFA亦明显减低。结论:高脂饮食可诱导内脏肥胖并导致胰岛素抵抗,而吡格列酮可干预此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64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对照组予门冬胰岛素30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BG、2 hPBG、HbA1c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口服降糖药治疗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可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46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与对照组(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随访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口服降糖药治疗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可有效的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联合盐酸二甲双胍与盐酸吡格列酮后胰岛素减量的幅度。方法:将45例初始均以门冬胰岛素30特充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25例)和吡格列酮组(20例),观察血糖得以控制同样理想(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8.0mmol/L)情况下2组治疗前后胰岛素减量的幅度。结果:治疗6周后,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胰岛素使用剂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胰岛素降低幅度大于吡格列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均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二甲双胍组在降低胰岛素的使用量方面优于吡格列酮组,且经济又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40例)、二甲双胍组(40例)及联合治疗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胰岛素(INS)的变化。结果:连续服吡格列酮3个月后其FPG、2h-PG、HbAlC及空腹胰岛素(FINS)与试验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肾功能等无影响。结论:吡格列酮能显著降低血糖并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有效性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52例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并排除用药禁忌症后予吡格列酮30mg/d治疗共24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LH、FSH、TC、TG、LDL、睾酮、身高、体重、月经周期恢复时间、排卵恢复时间。结果:PCOS患者治疗各项观察指标较前均有一定好转,尤在恢复月经周期、排卵恢复时间等方面尤为突出。结论: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对改善PCOS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排卵及月经周期、降低胰岛素抵抗及高雄激素血症均有明显效果。为一种治疗PCOS患者方便、高效的方案,减少手术治疗PCOS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解合兰 《中国康复》2006,21(2):105-10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B2组,均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A组每天增加30mg的吡格列酮片口服。2组均观察24周,治疗前后检查CRP、血糖(FBG)、胰岛素(FINS)、血脂和肝功能,测量血压、身高和体重。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A组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生化、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轻度升高(P〈0.05),B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②CRP与HOMAIR、BMI、FBG、TC、TG、LDL-C、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低度炎症状态,吡格列酮在改善HOMA-IR及其相关代谢指标的同时,可降低CRP。  相似文献   

11.
马平 《临床医学》2015,(1):92-93
目的分析吡格列酮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CRP水平及血脂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后第4、8周观察组患者血清FBG、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OMA-ISI则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改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血脂紊乱,降低血糖和CRP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4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对照组120例,两组均予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口服二甲双胍、胰岛素控制血糖及降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盐酸吡格列酮治疗,观察3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四项、空腹免疫活性胰岛素、空腹真胰岛素、空腹胰岛素原,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 结果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免疫活性胰岛素、空腹胰岛素原、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空腹真胰岛素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1),体重指数治疗前后则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甘油三酯、空腹免疫活性胰岛素、空腹胰岛素原、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真胰岛素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 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具有降糖调脂作用,能改善胰岛功能,临床效果显著,依从性好,可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泵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分别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治疗2 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80例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停用原来治疗方案,改用胰岛素泵治疗,1周后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4组.A组胰岛素泵联合格列美脲,B组胰岛素泵联合吡格列酮, C组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 D组胰岛素泵联合阿卡波糖,共治疗4周.对比分析4组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 h血糖 (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4组 FBG、2hPG 、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01);四组之间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1); B 、C、D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均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1).[结论]胰岛素泵分别联合格列美脲、吡格列酮、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能较好地控制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但分别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吡格列酮时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妞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分别给予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治疗,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剂量,吡格列酮最大加至45mg/d,二甲双胍最大加至1500mg/d,两组均治疗12周。分别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CRP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吡格列酮组降低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二甲双胍组更明显(P均〈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下降,与吡格列酮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降糖作用与二甲双胍相当,其对T2DM患者血脂水平影响与二甲双胍不同,但可能同样对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起保护作用,从而延缓T2DM及大血管并发症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诺和灵30R与盐酸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诺和灵30R早餐及晚餐前0.5 h皮下注射,盐酸吡格列酮15 mg,1次/d早餐前30min口服;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胰岛素三餐前0.5 h皮下注射,疗程均12周。观察两组胰岛素用量及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但治疗组胰岛素日需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TG较对照组下降(P〈0.01)。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选用诺和灵30R与盐酸吡格列酮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普通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6.
吡格列酮和拜糖平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和拜糖平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单纯饮食控制或加用磺脲类药物治疗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42例和拜糖平组38例进行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病人空服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犤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犦、体重指数及胰岛素分泌变化情况。结果:吡格列酮组降低空腹血糖较拜糖平组明显(P<0.05),而拜糖平组降低餐后2h血糖较吡格列酮组明显(P<0.01),两组均能降低HbA1c,两组对降低HbA1c幅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拜糖平组血总胆固醇较吡格列酮组下降,而吡格列酮组甘油三酯较拜糖平组下降,且HDL-C较拜糖平组升高(P<0.05);吡格列酮组胰岛素分泌较拜糖平组减少(P<0.05)。结论:吡格列酮降低空腹血糖优于拜糖平,而拜糖平降低餐后2h血糖优于吡格列酮,两药均能不同程度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而且吡格列酮能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联合治疗而血糖仍未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45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入吡格列酮组或安慰剂组,为期12周双盲期治疗。试验开始和结束日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标准餐后2h血糖(PG2h)和胰岛素(INS2h)。胰岛素敏感性采用HOMA-model公式评价。结果在基线时吡格列酮组和安慰剂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血压、FPG、PG2h、FINS、INS2h、HbA1c和血脂差异无显著性。12周时吡格列酮组的FPG平均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安慰剂组[分别为(-1.94±1.24)mmol/L和(-1.15±1.22)mmol/L,P<0.05]。吡格列酮组12周时PG2h、HbA1c、TG、TC和HD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只有PG2h存在显著差异。吡格列酮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低于安慰剂组(1.30±0.90与2.55±1.61,P<0.01)。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可改善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联合治疗血糖仍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炎症反应及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探讨在其干预下T2D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IR及MS的关系.指导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将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80例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吡格列酮组患者在应用磺脲类和双胍类降糖药物的基础上,于早餐前15 min口服盐酸吡格列酮:对照组患者继续原有磺脲类和双胍类降糖药物治疗,各组分别连续服药12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脂联素及其它生化指标,评价吡格列酮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吡格列酮组患者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红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l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不明显.吡格列酮组治疗12周后PAI-1、CRP下降(P<0.05),脂联素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比较,PAI-1、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咯列酮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不仅能显著降低血糖,同时通过调节炎症因子进一步稳定血管内皮功能,防止β细胞功能衰退及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卢德成  罗佐杰  刘红  戴霞 《临床荟萃》2005,20(9):525-526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吡格列酮(Pioglitazone)是一种新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通过作用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β细胞功能.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吡格列酮国产制剂降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和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58例服用格列吡嗪或格列齐特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加用吡格列酮;B组28例,加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12周,观察两组临床特征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比较,B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负荷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TC、TG、LDL-C较治疗前降低,而HDL-C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吡格列酮能降低FPG、2hPG、HbA1C和调节血脂水平,联合二甲双胍降糖作用更明显,并能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