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胆红素和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0,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和对照组(n=35,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炎性因子、胆红素及尿酸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白介素(IL)-6、IL-7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胆红素及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提高胆红素和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接诊的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将其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3),对照组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管再次闭塞率及NIHS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血管再次闭塞率(2.94%)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肯定,不仅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还能降低血管再次闭塞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339-4341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按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将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效果更佳,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得以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较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诊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阿替普酶组32例和尿激酶组30例,阿替普酶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组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心电图ST段回落率等。结果:阿替普酶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比尿激酶组的70.0%更高,P<0.05;阿替普酶组的心电图ST段回落率高于尿激酶组,P<0.05;两组溶栓后30 min的血管再通率差异不明显,P>0.05,阿替普酶组溶栓后60 min、90 min的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尿激酶组,P<0.05;阿替普酶组治疗7 d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尿激酶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尿激酶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阿替普酶的效果更优,有助于快速开通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促进心功能改善和ST段回落。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40例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及容易出现的并发症,认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阿替普酶患者溶栓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57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单用替罗非班与联合应用山莨菪碱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冠状动脉内单用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冠状动脉内联合使用替罗非班与山莨菪碱进行治疗。比较两组TIMI血流分级和计帧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TIMI血流分级和TIMI血流计帧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IMI血流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实验组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IMI血流计帧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实验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及严重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替罗非班与山莨菪碱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护理过程。方法对6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结果69例患者,58例达再通标准、11例未通、5例死亡。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十分有效,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依据给药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联合组给予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及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ST段偏移、Q波/R波低于对照组,Q波时间短于对照组,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心排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心电图,提高心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七步法康复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七步法康复训练。分别于介入治疗后1,9 d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于介入治疗前、介入治疗后7 d、介入治疗后30 d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介入治疗后1 d两组患者LVE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后9 d试验组LVEF≥50%的患者多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介入治疗后7,30 d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应用七步法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提高预后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辅助应用依诺肝素替代普通肝素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86例AMI患者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时随机分为依诺肝素组(45例)和静脉普通肝素组(41例),2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PCI)。观察临床再通率、血管开通率、急性期并发症、出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依诺肝素组与普通肝素组临床再通率、血管开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诺肝素组出血并发症低于静脉普通肝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并依诺肝素用于AMI再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行冠脉造影术和梗死相关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诊PCI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总死亡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性高、死亡率低、血管再通率高、住院天数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从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到本院诊治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NIHS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χ2=13.295,P<0.05);观察组溶栓后6h NIHSS评分为(12.33±2.62)分低于对照组(t=8.469,P<0.05),溶栓后24h为(8.42±1.25)分低于对照组(t=9.738,P<0.05),溶栓后7d为(7.05±1.11)分低于对照组(t=8.517,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避免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溶栓后NIHSS评分,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60岁)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AM I患者59例,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患者21例为UK溶栓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38例为未溶栓组,除不用尿激酶以外,其余治疗均与UK溶栓组相同。结果UK溶栓组冠脉再通率为66.7%(14/21)。UK溶栓组4周病死率为4.8%(1/21),常规治疗组为18.4%(7/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溶栓组严重的心律失常率为28.5%(6/21),未溶栓组为52.6%(20/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贺丹 《中国综合临床》2013,(12):1258-126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并评价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在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诊断为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3)。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和基本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此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尿激酶溶栓,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0d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评价观察组使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安全性。结果(1)观察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83.33%(45/54),对照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60.38%(32/53),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显著优于对照组(x2=4.2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ST—T段回降50%所需要的时间为(2.0±0.6)h,再通时间(1.3±0.4)h;对照组ST-T段回降50%所需要的时间为(3.4±0.5)h,再通时间(2.1±0.3)h,观察组sT-T段回降50%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再通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48、3.186,P均〈0.05)。(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4%(24/54),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7.36%(41/53)(x2=3.9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出现再梗死的患者有2例,占3.70%;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治疗中,出现再梗死的患者有9例,占16.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42,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该方案能降低并发症和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安全有效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ICU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溶栓时间、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时期急诊ICU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行心内科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行急诊ICU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溶栓时间、血管再通率、治疗有效性、心肌损伤程度、心功能、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溶栓时间分别为(2.8±0.7)h、(41.2±18.4)min,均短于对照组[(15.4±8.3)h、(176.3±34.3)min],血管再通率84.0%高于对照组(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有效率98.0%高于对照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K-MB达峰值时间[(10.6±2.0)h]短于对照组[(13.1±2.8)h],肌钙蛋白I(cTnI)峰值[(14.7±3.3)ng/mL]低于对照组[(18.8±4.5)ng/mL],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55.4±9.4)%]大于对照组[(50.4±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心律失常、死亡、出血的概率分别为2.0%、0.0%、2.0%,均高于对照组(20.0%、10.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ICU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生命安全得到较大保障,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PCI)肝素化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STEMI患者11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确诊为STEMI后立即静脉注射普通肝素5 000 U,对照组于术中给予普通肝素5 000 U。观察肝素启动时间、PCI前活化的凝血时间(activated coagulation time, ACT)、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心肌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ion resistance, IMR)、其他心肌灌注评估指标。记录术后主要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events, MAES)。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肝素给予的时间明显提前(约28 min),术前ACT明显延长(P=0.000),血栓负荷率低(25.00% vs 43.90%, P=0.032);造影即刻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血流0~1级率低(45.00% vs 68.40%,P=0.011),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 3级率高(75.30% vs 56.10%,P=0.032),IMR较低(P=0.007),心肌损伤标志物CK MB峰值低(P=0.007),心肌灌注缺损面积(perfusion defect area, PDA) 较低(P=0.031)。结论 pPCI术前早期肝素化提高了IRA的开通率,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灌注,不增加MAES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阿替普酶)和观察组(40例,阿替普酶+替罗非班)。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浆黏度(PV)、生活质量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5、10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PV低于对照组,ADL、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出血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联合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液流变学,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使用瑞替普酶(rPA)、阿替普酶(rt-PA)和重组链激酶(r-SK)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02~2006-12我院急诊科72例STEM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rPA组24例,rt-PA组31例,r-SK组17例,统计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死亡率及观察有无出血、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结果血管再通率:rPA组87.50%、rt-PA组83.87%及r-SK组70.59%,其中60min及90min再通率rPA组、rt-PA组高于r-SK组。溶栓后30d内再闭塞率、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rPA组8.33%、rt-PA组6.45%及r-SK组11.76%。出血发生率:rPA组、rt-PA组高于r-SK组。结论rPA、rt-PA及r-SK均适合急诊科内STEMI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rPA、rt-PA早期再通率高于r-SK。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阿替普酶(rt-PA)和瑞替普酶(r-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使用阿替普酶全量加速给药或瑞替普酶静脉推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统计两组胸痛至溶栓时间、再通率、出院前死亡率、治疗后并发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溶栓后,使用rt-PA的患者血管再通率84.6%,死亡率7.7%,出血率0%,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15.4%;使用r-PA的患者血管再通率90.9%,死亡率9.1%,出血率9.1%,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13.6%。结论: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rt-PA与r-PA两药比较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