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课在护理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6名学生采用微课进行护理实验教学。在教学前后,对学生的理论与操作考试,采用大学生自主学习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采用微课进行实验教学后,学生的理论(t=1.854,P=0.033)与操作(t=2.141,P=0.017)考试成绩高于教学前,自主学习能力优于教学前(t=12.881,P0.001)。结论在护理实验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护理实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日本肿瘤护理专家认证(OCNS:Oncology Certified Nurse Specialist)的发展过程,以及目前的护理教育趋势。自1995年护理专家认证授予系统实行以来,日本目前有两百多名肿瘤护理专家在临床服务。护理专家认证系统主要有3个组织维持运行,包括肿瘤护理专家认证审核委员会、大学护理协会以及肿瘤护理专家认证协会。三个组织共同协作,对维持高水平的肿瘤护理专家认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肿瘤护理专家认证的发展促进了临床护理效率,也促进了不同专业协作研究和发展。认证系统的不断成熟有利于发展中的肿瘤护理革新。  相似文献   

3.
陆嘉佳  张云飞  柯熹  张娟  林娇  汤忠秀 《循证护理》2022,(15):2041-2045
综述我国护理领域智谋的相关概念、评估工具及应用成果等方面,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及对个性化、本土化的智谋干预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钟彤  陈沁 《全科护理》2015,(10):878-880
综述行动研究在护理领域的应用进展,指出行动研究已渗透到护理教育、临床实践、疾病管理、护士培训、社区护理等方面并取得良好成效,国外行动研究发展较为成熟,国内关于行动研究的理论阐述较多,实践研究较少。今后行动研究应更多地应用于社区护理、慢性病病人自我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护理本科生是未来护理领域的核心力量,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能力,目前传统的知识本位教育思想在本科护理教育中仍占主体,即将书本中已成体系的学科知识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强调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导致护理本科生虽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足够的临床应用能力,毕业后不能很好地胜任临床工作.胜任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是一种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新型教育模式,强调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融为一体的整体教育理念,有助于综合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1].本文旨在介绍胜任力本位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概念、实施方法、效果评价及应用进展,让护理教育者对该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方法有一个更深入、直观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在护理本科生中进行应用,为培养理论及实践操作能力均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积极心理学是更加关注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致力于研究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的学科[1]。众多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学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幸福感有着重要意义[2-4]。在当今的社会形势下,我国护理工作者在执业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工作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亟待关注。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积极心理学在护理临床实践、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等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总结积极心理学在护理领域的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微课程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实习质量。方法将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2级护理专业2014年7月—2014年11月实习的81名护生设为对照组,2014年12月—2015年4月实习的82名护生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带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手术室护理微课程。手术室实习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对自我学习满意度及带教方法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3.72±3.53),(89.72±3.53)分,均优于对照组的(71.21±4.36),(81.21±4.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58,11.15;P〈0.01)。对照组及观察组护生自我学习满意度分别88.9%和98.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12.73,P〈0.01)。对照组及观察组护生对手术室带教方法满意度分别为90.1%和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12,P〈0.01)。结论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应用手术室微课程能够提高护生实习质量,提高护生对自我学习及临床带教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多种考核方法在护理技能考评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护理技能多种考核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86名高职护生分成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86例),实验组采取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考核方法。结果两组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能力、操作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护生护理技能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同时有利于减轻教师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专业护士资格认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对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实践能力以及职业风险承诺水平的要求,远远高于执业注册的基本要求。我院进行资质认证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探讨适合国情的资质认证管理途径,并对实施认证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课在护理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护理专业两个班为试验组,两个班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传统教学为主、微课为辅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比较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总成绩和相关章节成绩,采用问卷调查试验组学生对微课教学的评价,并比较两组学生对同一教师授课综合评价的优秀率.结果 试验组期末考试总成绩及相关章节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对微课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较高,对教师授课评价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视频为核心的微课教学平台的搭建,是生理学教学的一个良好的辅助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设高质量的临床护理进修培训基地,发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辐射带动作用.方法 围绕进修护士工作能力提升的带教目标,以护理部-大科-病房三级培训和管理为框架,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建设,落实进修护士规范化及个体化带教方案,改进进修带教评价反馈方式,强化绩效考核及质量控制,坚持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临床护理进修培训基地吸引力逐步提升,申请进修人数逐年递增;教学质量持续改进,进修护士满意度逐步提高(P<0.05);进修人员返院后发挥作用日益凸显,承担护理管理者、专科带头人等职责,引领了区域学科发展.结论 加强进修培训基地建设的举措是提升进修护理人员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围绕护理岗位需求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和当前护理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对高职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了改革,学校与医院合作,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人体各个时期的健康问题,按照护理岗位工作过程安排教学内容、整合课程。新课程体系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高原地区护理人员灾害救护核心能力体系。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质性研究法及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拟订高原地区护理人员灾害救护核心能力体系。结果专家咨询的权威程度系数为0.83,判断系数为0.89,熟悉程度为0.76;最终确定的高原地区护理人员灾害救护核心能力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条、二级指标26条,其专家接受度均>80%;一、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93、0.401,P<0.01,协调系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Delphi法构建的高原地区护理人员灾害救护核心能力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及可靠性,为编制应急预案、编写教材、更有针对性地培训以提高高原地区护理人员的应急救护保障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让学生观察、参与病理学演示教具制作过程,探讨病理学演示教具制作过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名学生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学生采取创新性思维训练,参与设计演示教具和申请专利,对照组按传统实验课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并对比分析两组学生的病理学期末考试成绩、初级创新能力和创造性倾向测验成绩。结果试验组学生获"乳腺癌侵袭性生长模型教具"等专利10项,初级创新能力成绩(80.2±2.8)分和创造性倾向测验成绩(122.0±10.6)分,高于对照组的(68.3±1.6)分和(110.9±9.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参与病理学演示教具制作过程,能够促进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护理核心能力这一概念进行评判性分析,界定该概念的定义、内涵及特征.“核心能力”较之“胜任力”“竞争力”等词在属性和特征方面存在差异且得到大多数护理界人士认可,具有独特性、综合性、动态性、可评价性、渐进性等特征.在综合众多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尝试做出该概念的术语解释和表达.建议在界定该概念时,应综合考虑中国卫生服务体系、护理专业发展、护理教育及临床护理实践工作特点等因素,并最终发布国家规范性定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学基础课程综合评价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对2010级220名学生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对2011级206名学生采用新的考核模式,将过程考核和职业素养评价融入其中。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以及临床教师对学生临床实习表现的评价。结果 2011级学生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2010级(P<0.01);临床教师反映2011级学生基本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护理职业礼仪、人际沟通能力、应激能力较2010级有较大提高。结论新的课程考核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适合内科护理学技能考核的新方法,促进学生临床能力的提高.方法 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方法和合作学习模式,采用模拟情境小组考核法,对117名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进行考核,并调查其效果.结果 99名(84.6%)学生考核成绩在中等以上;回收的107份有效问卷中,大多数学生认为考核有利于各项临床能力的提高.结论 该考核方法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密切了师生联系,有助于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临床学习环境对护理本科生专业能力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学习环境对护理本科生实习1个月末至6个月末专业能力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在护理本科生进入临床实习后1个月末和6个月末,发放护理本科生专业能力问卷,6个月末同时发放护理本科生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问卷.结果 临床学习环境评价较好的护理本科生,在专业能力总分及运用护理程序、个体照顾、管理和评判性思维维度得分方面高于临床学习环境评价较差的护理本科生(P<0.05).结论 临床学习环境对护理本科生专业能力发展有一定影响,临床学习环境评价越好,护理本科生越能够形成良好的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适合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教学和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专家讨论法和德尔菲法初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备选指标进行2轮专家函询。结果经过2轮函询后确定了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6个及三级指标66个。结论初步建立的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本能够合理的评价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基础护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从实践教学的各个层面,包括教学观念、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等,提出改革思路和方法,以使高等护理教学改革广泛开展,从而促进创新型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