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22株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耐药基因型及基因同源性。方法菌株鉴定采用Vitek-32细菌鉴定仪,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协同试验检测金属酶(MBL)。PCR检测各类β-内酰胺酶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耐药基因及喹诺酮类相关gyrA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 (1)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4.5%,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为22.7%,对其他所测抗菌药耐药率均大于90%。(2)产AmpC酶21株占95.5%;产ESBLs和MBL各5株,分别占22.7%。(3)100%携带AmpC酶基因、TEM-1型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aacA4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基因;aacC1、aadA1型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基因各占95.5%;有gyrA型DNA旋转酶基因突变;各1株检测到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PER型ESBLs基因和aphA1型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基因,分别占4.5%;未检测到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VEB型ESBL基因I、MP型和VIM型金属酶基因、OXA-24型碳青霉烯酶基因。(4)PFGE结果显示20株出现完全相同条带,具有高度同源性,另2株各自为独立株。结论 2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存在一个克隆流行株,携带AmpC酶基因、TEM-1型β-内酰胺酶基因及aacA4、aacC1、aadA1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高产AmpC酶,治疗应首选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同时存在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自血培养分离的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1997-2000年期间我院住院患血液中分离到的10株阴沟肠杆菌,用纸片扩散法对13种抗菌药物进行了检测,用改良的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方法进行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双重检测。结果:10株阴沟肠杆菌中1株持续高产AmpC酶,1株既有持续主产AmpC酶,又产ESBLs;3株只产ESBLs,其余5株未发现持续高产AmpC酶和ESBLs。2株持续高产AmpC酶和3株产ESBLs均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等多种抗菌药显示高度耐药。结论:使用改良的酶提取物三维试验可同时检测高产AmpC酶(包括染色体型和质粒型)和ESBLs的菌株。根据阴沟杆菌产生不同的β内酰胺酶选择性用药,治疗高产AmpC酶多耐药菌,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酶抑制复方制剂通常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应选用第四代头孢菌素或碳青霉烯类,或两与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联合治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惟一对AmpC酶和ESBLs均稳定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重症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产β-内酰胺酶(BLA)的类型及其耐药特征.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ATB系统G-5药敏条做药敏试验.用NCCLs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根据表型检测AmpC BLA、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敏感性下降的BLA和水解碳青霉烯类的BLA.结果162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74株(45.7%);表型鉴别产AmpC BLA 9株(5.6%)、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敏感性下降的BLA2株(1.2%)、未检到水解碳青霉烯类的BLA.药敏结果显示产ESBLs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酶菌株(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除外).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对产ESBLs菌有较高活性.头孢他定、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差异显著分别为25.0%和91.7%.结论大肠埃希菌以产ESBLs为主,筛选时以头孢噻肟为检测底物优于头孢他定.产ESBLs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碳青霉烯类是目前少数对ESBLs高度稳定的抗生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产ESBLs、ESBLs+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尤其是头孢三代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引起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b)、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ESBLs+AmpC酶等一系列耐药菌株的产生,细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为更好地了解我院临床分离菌株中产ES-BLs、ESBLs+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对138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ESBLs+AmpC酶测定及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范树养  刘丰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2):2164-2165
目的:探讨胆道感染患者中大肠埃希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耐药分析。 方法:采用改良的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检测ESBLs和AmpC酶,采用纸片扩散(K-B)法检测大肠埃希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 11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单产ESBLs 42株,AmpC酶12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共6株,检出率分别为38.2%、10.9%和5.5%;产酶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大部分均高于不产酶菌株。结论: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AmpC酶和ESBLs,对产酶菌株临床经验用药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多重耐药产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017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机制。方法使用双纸片扩散法和改良三相试验对阴沟肠杆菌017进行β内酰胺酶的表型检测,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β内酰胺酶基因,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确定基因型别。结果阴沟肠杆菌017经双纸片扩散法证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经三相试验证实该菌除了产ESBLs外,还同时产AmpC酶。PCR产物经测序长度为579bp,与GENEBANK的PAPER1A基因序列100%符合,确定为PER-1基因。结论阴沟肠杆菌017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主要原因是PER-1型ESBLs和AmpC酶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本地区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AmpC酶耐药性。方法收集临床分离无重复大肠埃希菌共116株,利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利用3-氨基苯酚硼酸对AmpC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检测表型AmpC酶。K-B法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116株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43株(37.1%),ESBLs与AmpC酶同时阳性10株(8.6%),表型未检出AmpC酶单独阳性株。大肠埃希菌的产酶株及非产酶株对碳青霉烯类100%敏感,但产酶株(尤其是同时产ESBLs与AmpC酶)比非产酶株耐药率高,多重耐药性更常见。结论从本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发现AmpC酶,应引起临床重视。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作为治疗产酶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林平  陈佳玉 《疾病监测》2010,25(6):443-446
目的探讨阴沟肠杆菌ESBLs和AmpC酶的产生情况、AmpC酶的耐药基因型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选药参考。方法采用VITEK-6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推荐的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K-B纸片法测定药敏结果;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疑产AmpC酶阳性菌株,并通过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接合试验、PCR测序等实验分析该菌株的基因型。结果 157株阴沟肠杆菌ESBLs和AmpC酶总检出率分别为31.21%和32.48%,其中,单产AmpC酶、同产AmpC酶+ESBLs、单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17.20%、7.64%和23.57%;AmpC酶阳性菌株的耐药基因型:30株为DHA型,9株为CIT型。产酶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耐药现象在同产AmpC酶和ESBLs菌株中更为严重,产与非产AmpC酶(和)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几乎达100%。结论台州地区阴沟肠杆菌产ESBLs和AmpC酶菌株检出率较高,AmpC酶以DHA-1基因型为主。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呈高度耐药,限制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减少产酶株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席云  肖刚  吴坚  林美玲  文博 《新医学》2005,36(9):528-529
目的:了解医院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产酶表型及耐药情况.方法:分别用纸片扩散法及双纸片协同法从267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头孢西丁初筛试验筛选头孢菌素酶(AmpC酶),再用头孢西丁提取物三维试验确认AmpC酶.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及结论:ESBLs的检出率为51.7%(138/267),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居多,分别为38株和26株;AmpC酶的检出率为14.6%(39/267);18株同时检出AmpC酶和ESBLs,检出率为6.7%.除亚胺培南-西拉司丁外,大部分的产酶菌株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酶株.须针对菌株产酶类型的不同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大肠埃希菌产β-酰胺酶类型及耐药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产β-内酰胺酶(BLA)的类型及其耐药特征。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ATB系统G-5药敏条做药敏试验。用NCCLs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根据表型检测AmpC BLA、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敏感性下降的BLA和水解碳青霉烯类的BLA。结果162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74株(45.7%);表型鉴别产AmpC BLA9株(5.6%)、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敏感性下降的BLA2株(1.2%)、未检到水解碳青霉烯类的BLA。药敏结果显示产ESBLs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酶菌株(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除外)。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对产ESBLs菌有较高活性。头孢他定、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差异显著分别为25.0%和91.7%。结论大肠埃希菌以产ESBLs为主,筛选时以头孢噻肟为检测底物优于头孢他定。产ESBLs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碳青霉烯类是目前少数对ESBLs高度稳定的抗生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大肠埃希菌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璞  黄长武 《检验医学》2005,20(4):317-318
目的 检测大肠埃希菌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并分析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法,分别进行AmpC酶和ESBLs测定。结果 300株大肠埃希菌AmpC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3.7%(11/300)、24.7%(74/300),其中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检出率为2.3%(7/300)。产酶菌株对17种抗生素(除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外)的耐药率均高于平均水平。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AmpC酶和ESBLs,对产酶菌株临床经验用药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两种酶抑制剂协同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高产AmpC酶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快速、简单、准确地检测出这两类酶是临床实验室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三维试验及酶抑制试验结果为标准,比较了表型筛选法和双纸片抑制协同法(DDIST)检测高产AmpC酶及双纸片扩散法和  相似文献   

13.
姚慧琳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3):261-262,260
目的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采用K—B法或MIC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再进行改良三维试验.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结果在9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有16株(17.20%),8株高产AmpCβ-内酰胺酶(8.60%),6株为金属β-内酰胺酶(MBL)(6.45%),有2株同时产ESBLs和AmpCβ-内酰胺酶(2.15%),2株菌(2.15%)可能产丝氨酸碳青霉烯酶或有胞壁屏障。总产酶率为36.56%。结论产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研究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正确认识它的耐药机制,有助于了解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以及医院内耐药基因的播散和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采用K—B法或MIC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再进行改良三维试验.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结果在9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有16株(17.20%),8株高产AmpCβ-内酰胺酶(8.60%),6株为金属β-内酰胺酶(MBL)(6.45%),有2株同时产ESBLs和AmpCβ-内酰胺酶(2.15%),2株菌(2.15%)可能产丝氨酸碳青霉烯酶或有胞壁屏障。总产酶率为36.56%。结论产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研究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正确认识它的耐药机制,有助于了解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以及医院内耐药基因的播散和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黏质沙雷菌(SM)产各种β-内酰胺酶(β-lase)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头孢硝噻吩试验检测32株SM所产β-lase,多底物纸片法(协同法、拮抗法)、AmpC酶检测法分类检测其所产各种β-lase。结果 32株SM菌株中,5株药敏试验全敏感(非产酶菌),27株至少对1种β-内酰胺类抗菌剂耐药,且该27株头孢硝噻吩试验阳性,即产β-lase,总产酶率84.4%(27/32);27株产酶菌中,2株产青霉素酶,22株产广谱酶,3株产ESBLs(2株单产ESBLs,1株复合产ESBLs和AmpC),未检出产头孢菌素酶、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结论 SM产β-lase比例较高,且多数为产广谱酶菌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大肠埃希菌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并分析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法,分别进行AmpC酶和ESBLs测定。结果300株大肠埃希菌AmpC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3.7%(11/300)、24.7%(74/300),其中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检出率为2.3%(7/300)。产酶菌株对17种抗生素(除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外)的耐药率均高于平均水平。结论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AmpC酶和ESBLs,对产酶菌株临床经验用药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本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产生情况,为临床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用K-B法进行常规药敏试验,筛选出5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各种β-内酰胺酶,同时用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检测金属酶.结果 5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产ESBLs2株(4%)、产AmpC酶20株(40%),11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22%),金属酶筛选出8株(16%)阳性.结论 本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以AmpC酶为主,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构成比及耐药特征.方法 用VITEK-32、GNI 卡、GNS卡进行菌种鉴定、ESBLs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 363株大肠埃希菌和178株肺炎克雷伯菌ESBLs产生率分别为55.6%和20.8%;产ESBLs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株;产ESBLs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100.0%耐药;对碳青酶烯类药物100.0%敏感.结论 VITEK-32能快速完成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鉴定、ESBLs检测和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9.
对肺炎克雷伯菌产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以及不同产酶模式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采用法国BioMerieux 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纸片表型确证试验。头孢菌素酶(AmpC)的检测,采用头孢西丁纸片琼脂法筛选,筛选阳性菌株再经改良三维试验确证为AmpC阳性菌株。结果13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和AmpC的阳性率为37.2%和8.8%,其中ESBLs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的阳性率为58.3%。产ESBLs的菌株对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及安曲南的耐药率均为100%,此外,AmpC阳性菌株对头孢替坦的耐药率为41.7%。二者对亚胺培南及厄它培南耐药率最低,均为0%。结论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然是产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本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honenix 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 分离培养得到103株大肠埃希菌和84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ESBLs产酶率分别为52.4%、45.2%,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几乎全部耐药.结论 医院及时监测产ESBLs菌的发生率及其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