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Ⅱ型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对30例Ⅱ型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纳洛酮治疗的临床观察及30例Ⅱ型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可拉明治疗进行临床比较。结果30例治疗组Ⅱ型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中显效为20例,有效为7例,总有效率为90%,病死率降为10%;对照组有效率为66.6%,病死率达33.3%。结论Ⅱ型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纳洛酮静注和持续静滴,能使患者意识状态很快地改善,使患者能在24h内或更短的时间内由昏迷转为清醒。纳洛酮使用方便,静脉用药安全,未发现任何副作用,特别是缺少机械通气的基层医院,是值得推广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伴随焦虑抑郁状态发病率及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从而为COPD伴随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老年男性急性发作期(AECOPD)住院患者38例,进行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男性AECOPD合并焦虑抑郁状态发生率较高(18/38,47.4%),AECOPD合并焦虑抑郁组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分级、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无焦虑抑郁组(P<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35.78±17.25)% vs (50.91±20.0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 (35.78±17.25)% vs (50.91±20.00)%低于无焦虑抑郁组(P<0.05),而两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指数、戒烟年限、COPD病程、本次住院时间及血气分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男性AECOPD容易合并焦虑抑郁状态.老年男性AECOPD合并焦虑抑郁状态与肺功能受损程度、CAT评分、MMRC分级、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有关.老年男性AECOPD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CRP水平明显增加,说明COPD合并焦虑抑郁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意识障碍的原因。方法:对在我科住院的43例COPD合并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肺性脑病引起者17例,占有意识障碍人数的39.5%;低渗性脑病12例,占27.9%;脑梗死3例,占7.0%;药物引起者共6例,占14.0%;其他5例,共占11.6%。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旦出现意识障碍,并非都是肺性脑病所致,应积极寻找原因,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性脑病时进行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的效果。方法 64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分为BiPAP组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ETI-MV)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存活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与BiPAP组比较,ETI-MV组在治疗4小时后,呼吸衰竭得以纠正,但住院期间的严重并发症却明显增多,住院时间也明显延长。结论 对于COPD合并肺性脑病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肺保护性通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的肺保护效果。方法 3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小潮气量组(17例)和常规潮气量通气组(18例),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机械通气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最终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存活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小潮气量组机械通气后BALF中TNF—α、IL-6、IL-8的水平明显低于常规通气组;小潮气量组气压伤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也明显少于常规通气组。结论 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选用小潮气量进行机械通气,可以减轻机械牵拉诱发的细胞因子释放,减轻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8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情况,观察上机前后指标改善、机械通气并发症及上机时间等。结果 上机治疗呼吸衰竭,缓解26例,成功率92.8%,上机前后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呼吸机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例,气胸2例,总发生率28.6%。结论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通气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正确的通气模式,合理的通气策略,设置合理的参数,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抑郁自评表、影响患者情绪的相关因素和一般资料表,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对50例住院COPD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COPD患者抑郁发生率为45%,高于国内常模;患者的住院天数、性格、经济状况、自理能力、支持系统是影响抑郁症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COPD住院患者抑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尽早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面(鼻)罩BiPAP通气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70例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下加用BiPAP通气;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aCO2降低,PaO2明显升高,有效率达51.4%,对照组有效率28.6%,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面(鼻)罩BiPAP通气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13例AECOPD患者,对其一般信息进行分析,检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13例入选患者中合并焦虑和(或)抑郁者35例(30.97%),病程、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 MRC)是AECOPD患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焦虑抑郁发病率高,病程、CAT评分、m MRC指数是AECOPD患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合并抑郁焦虑情绪的高危因素。方法:通过对64例COPD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问卷调查并记录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相对较高的文化程度是COPD患者产生抑郁焦虑情绪的高危因素。结论:临床医生在给COPD患者诊疗过程中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尤其是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患者,尽早的进行抑郁焦虑情绪的调查,及时的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抑郁症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62例COPD患者肺功能、营养体检指标、血气分析进行检查,其中32例作6min行走距离检测,就COPD对其本人心理状态影响的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抑郁情况。结果.49.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与无抑郁症的COPD患者比较,COPD合并抑郁症的患者病程长(P&;lt;0.01),动脉血氧分压和肺通气功能(FEV1.0/FVC)明显下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P&;lt;0.01)。COPD患者的抑郁程度与生命安全感、无法根治、运动受限、影响家庭关系、经济负担重成正相关。结论COPD病程越长,病情越重,患抑郁症者越多。生命安全感缺乏、无法根治、运动受限、影响家庭关系、经济负担重是COPD患者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及时胸腔闭式引流在COPD合并少量气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COPD患者合并少量气胸16例的诊疗过程中采用保守治疗或闭式引流。结果6例采取保守治疗,2例成功。4例出现呼吸衰竭、肺性脑病。10例及时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无一例出现呼吸衰竭或肺性脑病,均好转后出院。结论及时胸腔闭式引流,对缓解COPD合并少量气胸患者的症状,预防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发生有确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影响。方法对5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合理氧疗护理、血气分析监测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结果 5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护理满意率为100%。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反应性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反应性的变化。方法:采用钟南山等介绍的支气管激发试验方法检测气道反应性(BHR)。结果:154例COPD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22例(14.3%)。单纯性支气管炎94例中9例(9.6%)阳性;其中合并肺气肿者52例,8例(15.4%)阳性,不合并肺气肿者42例中1例92.4%)阳性,二者比较差别显著(P<0.05)。喘息型支气管炎60例中13例(21.7%)阳性,明显高于单纯型(P<0.05);合并肺气肿的48例中10例(20.8%)阳性,不合并肺气肿者12例中3例(25%)阳性。结论:部分COPD患者也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喘息型支气管炎BHR发生高于单纯型支气管炎,BHR者发展为肺气肿的机会较多。  相似文献   

15.
老年肺心病患者合并呼吸系统感染及呼吸衰竭时应注意肺性脑病的发生,肺性脑病的发生早期多在夜间,是因为夜间患者处于睡眠状态,大脑皮层对呼吸中枢的调节功能下降,促进呼吸衰竭的发生或加重,且夜间睡眠时脑部血流相对缓慢,也可加重脑缺氧,故应引起我们护理人员特别是夜间护士的高度重视。根据肺心病人的生理、病理夜间变化特点,我们应做  相似文献   

16.
郭金惠  吕秀莲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413-7413,7439
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精神心理状态,分析其对疗效的影响。69例COPD患者住院常规治疗结束后1周内接受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全部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40例,无效14例。COPD患者按不同疗效分组后有效和显著患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lt;0.01-0.05)。COPD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与疗效关系密切,对前者进行心理干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应用BiPAP S/T-D30呼吸机的治疗效果。方法:26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BiPAP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BiPAP组治疗前后比较pH、PaO_2、PacO_2、SaO_2有显著差异(P<0.01);常规组治疗前后比较PaO_2、SaO_2有差异(P<0.05),而pH、PaCO_2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iPAP能迅速改善病人的二氧化碳潴留及低氧血症,减轻症状,减少建立人工气道的可能性,是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无创性有效、方便、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准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90例COPD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64.4%的患者焦虑情绪为阳性,68.9%的患者抑郁情绪为阳性,51.1%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存;不同性别的COPD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差异显著,且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独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独居患者;COPD患者每年入院次数越多越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文化程度越高且对疾病越了解的患者更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结论 COPD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率受性别、文化程度、每年住院次数以及疾病了解情况的影响,心理护理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对合并焦虑、抑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序贯综合平衡法将69例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COPD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延续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延续护理。干预3和6个月后,采用患者认知功能量表、COPD自我效能量表、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干预3和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状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实施延续护理能提高COP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缓解其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从124例COPD患者中筛选出56例COPD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健康教育组为患者提供系统理论心理支持,对照组按常规进行。6周后再次进行评分,比较2组评分的变化。结果处理前2组HAMD、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健康教育6周后,健康教育组HAMD评分、HAMA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评分下降程度和抑郁、焦虑改善程度明显。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改善COP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