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PT)的MRI表现特征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术前MRI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PT影像学表现,比较良恶性组间差异,并分析BI-RADS分类评估与病理分类间相关性。结果(1)16例PT术后病理诊断良性10例、交界性4例、恶性2例;其中2例恶性者均有乳腺肿瘤手术史。(2)T1WI以等信号为主、STIR以高信号为主,大病灶内部更易出血、变性而呈混杂信号。(3)非良性组直径更大、更易呈多结节融合状、TIC更易呈流出型、ADC值更低。(4)MRI对PT的检出率为100%,对PT良恶性判断的准确率为62.5%;BI-RADS分类与PT病理低度相关。结论乳腺叶状肿瘤MRI表现多样, MRI对PT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穿刺活检甚至术中冰冻对PT的诊断不可靠,确诊仍需对整个病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与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digitalmammography,FFDM)与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3年4月-2006年4月期间行FFDM并怀疑有乳腺病变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病变46例,恶性病变54例,均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在一周之内同时行MRI检查。结果良性病变46例中,临床触及不到肿块6例,其病理结果:纤维腺瘤5例、腺病1例;临床触及肿块40例,其病理结果:纤维腺瘤25例、乳腺囊性增生症4例、乳腺腺病3例、乳腺结核1例、乳腺囊肿7例。恶性病变54例中,临床触及不到肿块8例,病理结果:癌前病变1例、导管内癌3例、浸润导管癌3例、黏液腺癌1例;临床触及包块46例,病理结果:浸润性导管癌44例,黏液腺癌2例。本组研究显示FFDM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59%、91.30%、92%;MRI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19%、86.96%、87%。结论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优于MRI。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 CT 及 MRI 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3 月收治的 90 例疑似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均行 CT 及 MRI 检查。 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 CT 及 MRI 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效 能和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对不同直径肿瘤检出情况、影像学表现。结果: 90 例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细 胞癌 77 例( 85.56% ),检出病灶 102 个,肿瘤直径 <1%cm 、 1~3%cm 、 >3%cm 分别为 21 个、 45 个、 36 个; CT 、 MRI 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 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Kappa 检验显示, CT 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尚可( Kappa 值 =0.695 , P =0.000 ); MRI 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良好( Kappa 值 =0.782 , P =0.000 ); MRI 对直径 <1%cm 肿瘤检出率高于 CT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CT 及 MRI 对直径 1~3%cm 和 >3%cm 肿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CT 及 MRI 诊断原发性肝细 胞癌价值相当,但后者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良好,对直径 <1%cm 肿瘤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MRI表现及特点。材料及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MRI表现。回顾性阅读手术记录及病理报告单,并将结果与MRI表现对照。结果:肿瘤信号不均匀(9/10,90%);T1WI 6例呈混杂信号,4例呈中低信号;T2WI及T2WI/SPIR肿瘤信号相仿,9例呈混杂信号,1例T2WI及T2WI/SPIR呈低信号;轻度强化6例(60%),中度强化4例(40%)。4例实性肿瘤为不均匀强化,1例均匀轻度强化。病理上,5例肿瘤完全呈囊性(3例)或部分区域有囊性变(2例),其中4例囊液内可见不同程度不同时期出血;5例肿瘤呈实性,4例内部伴出血及坏死灶。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的MRI表现较有特点,对肾细胞癌亚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MRI动态增强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肿瘤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的MR资料,分析病变的MR信号、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经统计学处理,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平扫的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鉴别良恶性病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75%和73.1%;应用ADC值分别为76%、83%和69%;而两者联合应用分别为92%、91.7%和92.3%,明显高于前二者。结论:联合应用MRI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ADC值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口腔癌的CT及MRI表现,评价影像检查在口腔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索合理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口腔癌46例(唇癌2例,牙龈癌8例,颊黏膜癌5例,舌癌24例,口底癌5例,硬腭癌2例),其中32例行CT扫描,14例行MRI扫描,将影像表现与手术所见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6例口腔癌中,呈浸润性生长的溃疡型病变22例,外生性生长的肿物型病变24例。CT扫描32例,明确显示病变27例,遗漏病变5例,其中4例为表浅溃疡型病变。CT扫描病例中,10例有骨质侵犯,CT扫描准确评价8例,遗漏2例。MRI扫描14例,均准确评价肿瘤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CT、MRI对口腔癌原发肿瘤的形态、大小、周围结构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评价有重要价值。对于较小及呈浸润性生长的表浅溃疡型肿瘤,CT扫描尤其是CT平扫难以准确显示,应首选MRI。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DWI(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46例乳腺肿瘤患者行MR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按扩散敏感系数(b值)差(800—0及1000—0s/mm2)各两次扫描数据做出各自ADC图像。分析对相同b值下良恶性病灶及正常对照组的ADC值差异,对采集的ADC值数据进行分析,以乳腺恶性病变平均值95%参考值范围上限值作为恶性病变上限阈值点,取此阈值点作为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指标。结果:46例乳腺肿瘤中恶性病变18例(其中浸润型导管癌16例,髓样癌1例,小叶癌1例),良性病变28例(其中纤维腺瘤20例,不典型增生2例,囊性增生4例,脓肿2例)。良恶性病变与周围正常组织对比,在DWI均呈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但恶性病变为更低信号。当b=800s/mm2时,良、恶性病变及正常组ADC值分别(1.54±0.28)×10^-2mm2/s、(1.01±0.09)×10^-3mm2/s、(1.49±0.06)×10^-3mm2/s;b=1000s/mm2时,良、恶性病变及正常组ADC值分别(1.45±0.28)×10^-3mm2/s、(0,90±0.08)×10^-3mm2/s、(1.49±0.09)×10^-3mm2/s;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恶性病变及正常组ADC值的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90—0.97)×10^-3mm2/s、(0.49—0.58)×10^-3mm2/s时,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75%、70%,特异度100%、100%,阳性预测值100%、100%,阴性预测值90.2%、88.5%,诊断符合率92.4%、90.9%。结论:扩张加权成像不需要增强,检查时间短,ADC值对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具有明确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乳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3例MFH肿块均较大,均有囊变、坏死,肿瘤在T1WI上均呈低信号,在T2WI上均呈不均匀高、低、等混杂信号;3例于T2WI上肿瘤内显示低信号分隔样结构。结论 MRI对乳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确诊需要手术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9.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和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5例乳腺肿瘤患者的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18F-FDG符合线路显像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法对乳腺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判定。以病灶/本底摄取比值(L/B)>2.0判定为恶性,反之判定为良性病变。结果:35例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别为浸润性导管癌22例、导管内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良性病变10例。25例乳腺癌患者中,视觉分析法诊断正确24例;10例良性病变患者中,视觉分析诊断正确10例。18F-FDG显像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0%、100%和96.0%。乳腺癌组和乳腺良性病变组L/B比值分别为2.87±0.141和1.21±0.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不仅能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进行定性以外,而且还能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其他远处转移进行诊断,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磁共振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和增强动力学特征。方法 114例正常体检和怀疑乳腺病变者分别行1.5TMRI和(或)CR钼靶检查,其中65例患者在MRI检查后一月内行活检或手术治疗,得到117个有相应病理结果的乳腺肿块。观察分析良恶性病灶的形态学及动态造影剂强化MRI特征,并与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关。结果 (1)良恶性肿瘤的诸项形态学特征相差非常显著(P0.01),29例浸润性导管癌中,9例在MRI增强早期呈环形强化;(2)浸润性乳腺癌的第一分钟强化率75%,而良性肿瘤的第一分钟强化率50%,二者相差显著(P0.05);(3)浸润性乳腺癌总体呈流出型强化曲线倾向,而良性肿瘤和良性病变总体呈线型强化曲线倾向,二者相差显著(P0.05)。结论 (1)MRI可显示乳腺正常解剖和异常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增强动力学特征,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2)MRI是目前检出和诊断浸润性导管癌最敏感的方法,增强早期环形强化是浸润性导管癌的特征性表现;(3)MRI对病变内的微钙化显示及诊断欠佳,须与乳腺钼靶等检查和临床病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冠状面“火山口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超声(ABVS)冠状面“火山口征”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明的46例患者共53个乳腺肿块的ABVS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共53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26个,恶性病灶27个。27个恶性病灶中,实性肿瘤25个,弥漫性肿瘤2个;原位癌2个,浸润性癌25个。26个良性病灶中1个ABVS冠状面“火山口征”,占良性病灶的3.8%;27个恶性病灶中13个ABVS冠状面“火山口征”,占恶性病灶的48.1%。良性病灶组与恶性病灶组“火山口征”的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ABVS冠状面“火山口征”有助于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利用乳腺X线、超声及MRI三者优势互补,综合分析乳腺叶状肿瘤不同亚型的影像表现及特征改变,并结合病理学,研究该肿瘤与病理的相关性,以提高该肿瘤的诊断率,减少误诊,为临床术前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有利于手术方案的拟定。方法:此次研究选择2010年1月-2017年9月间在我院治疗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33例)当成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3例患者进行MRI检查。总结三种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和病理学结果。结果:在此次研究的33例患者中,9例患者是良性乳腺叶状肿瘤、11例患者是交界性乳腺叶状肿瘤、13例患者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X线大都是边缘清晰规整、均匀高密度的分叶状肿块,存在钙化灶患者6例;超声检查大都是不均匀的中低回声,存在丰富血流信号。MRI检查的3例患者均为分叶状,进行平扫时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有1例患者能见到低信号分隔。增强扫描时中早期明显强化是流入型和平台型,经病理诊断均是恶性肿瘤。结论:在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诊断中,乳腺X线、超声及MRI均存在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应用并结合病理学时诊断价值更高,可准确诊断出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利于拟定患者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脏外周型胆管细胞癌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癌的MRI表现特点,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5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MRI主要表现为不规则浸润性肿块,其中11例病变位于肝左叶区,4例位于肝右叶。15例病变于T1WI均呈低信号,13例于T2WI呈不均质性高信号,2例于T2WI呈较均质性略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早期病灶强化不明显,或肿瘤边缘及肿瘤实质部分轻微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扫描肿瘤进一步强化。结论:外周型胆管细胞癌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的关键技术,早期边缘强化、延迟后肿瘤进一步强化是其影像诊断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乳腺MRI动态增强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60例本院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回顾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于手术前,所有患者均实施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乳腺MRI动态增强诊断检查,分析两种诊断联合检查影像学特征及诊断准确率,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发现26例(43.3%)患者为恶性病变,21例患者为良性病变,13例漏诊;乳腺MRI动态增强检查发现38例(63.3%)患者为恶性病变,22例患者为良性病变。两种检果方法联合诊断发现,41例(68.3%)患者为恶性病变,19例患者为良性病变。手术病理结果显示42例患者为恶性病变、18例为良情病变,联合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乳腺癌诊断过程中,应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乳腺MRI动态增强检查可提高早期乳癌诊断率,诊断效果显著,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网膜囊正常解剖及病变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评价小网膜囊病变的CT 诊断价值.方法 对24 例小网膜囊病变进行上腹部CT 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小网膜囊病变中:原发肿瘤6 例(神经鞘瘤2 例,平滑肌瘤1 例,血管瘤1 例,脂肪肉瘤1 例,淋巴瘤1 例),CT 表现为小网膜囊内边界清晰肿块.邻近脏器的良、恶性肿瘤8 例(胰头癌4 例,肝左叶肝细胞癌2 例,胃间质瘤2 例),CT 表现为小网膜囊肿块与邻近相应肿瘤边界不清.转移性肿瘤2 例.结核1 例,CT 表现多个病灶融合,内见钙化.积液(腹水漏出液、炎性渗出液、脓液、血液、胆汁、淋巴液)6 例;假性囊肿1 例;CT 均表现为小网膜囊内液性密度灶.结论 多排螺旋CT对小网膜囊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量化分析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女性乳腺疾病患者62例,所有病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并选取10名健康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及正常志愿者均行MRI常规成像及DCE-MRI。观察分析病变在MRI动态增强后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测量并计算早期强化率(EER),最大线性斜率(Slope)及最大线性斜率比值(SlopeR)等动态增强定量参数。结果1.动态增强后,TIC类型中,Ⅰ型和Ⅳ型曲线多见于乳腺良性病变,Ⅲ型曲线多见于乳腺恶性病变,Ⅱ型曲线良恶性病变均可见。若以Ⅱ型和Ⅲ型曲线作为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其准确性77.0%,敏感性90.9%,特异性71.2%。2.采用ROC曲线确定EER、Slope及 SlopeR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阈值。EER阈值为83.35%,其诊断准确性为77.0%,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71.2%;Slope阈值为1.39%/s,其诊断准确性为67.6%,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3.8%;SlopeR阈值为12.14,其诊断准确性为77.0%,敏感性为36.4%,特异性为94.2%。结论1.DCE-MRI后乳腺病变的TIC类型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2.DCE-MRI定量参数EER、Slope、SlopeR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Slope的敏感性最高,SlopeR的特异性最高,EER的敏感性较高,稍低于Slope。3.对DCE-MRI进行量化分析,可提高MRI对乳腺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融合磁共振成像(MRI)虚拟导航技术对仅MRI发现的乳腺病变定位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1例患者,均行超声及乳腺MRI检查,MRI发现22个超声上未显示的病灶且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评估为4类及以上,在俯卧位下行超声与MRI融合虚拟导航下定位,分别对病灶进行穿刺活检或定位后手术切除,与病理结果相对照,以及MRI术前/后对比,统计病变检出率,并分析此类病变的MRI特征及病理类型。 结果22个病灶中共计20个在虚拟导航下完成定位,检出率为91%。术后病理显示18个(90%)为良性病变,2个(10%)为恶性病变。22个病变中,MRI显示20个(91%)为非肿块样强化,仅2个(9%)为肿块型强化。 结论超声融合MRI虚拟导航可以有效提高超声隐匿性乳腺病变的检出率,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具有实时、便捷等特点,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联合功能成像在乳腺非肿瘤性病变——微钙化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接受乳腺X线检查存在微钙化病变、行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功能成像的67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根据BI-RADS(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患者X线检查存在的微钙化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32例患者为良性病变,35例患者为恶性病变。MRI动态增强联合功能成像诊断BI-RADS中3级病变和5级病变的准确率与X线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诊断BI-RADS中4级病变的准确性高于X线(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联合功能成像用于乳腺病变患者X线微钙化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有效提高BI-RADS中4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乳腺非肿块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经超声检查评估为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4a类及以上的乳腺非肿块样病变患者93例,共计93个病灶。所有病变均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应用四格表计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乳腺非肿块样病变的诊断效能。 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提示,恶性病灶47个,良性病灶46个。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提示恶性病灶43个,良性50个。穿刺活检漏诊4个恶性病灶,术前超声均提示为BI-RADS 4b,术后病理证实3例为导管原位癌和1例为浸润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乳腺非肿块样病变的敏感度为91.4%(43/47),特异度为100.0%(46/46),假阴性率为8.6%(4/47),诊断准确性为95.7%(89/93)。 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乳腺非肿块样病变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但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较高,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对腮腺肿瘤患者良、恶性鉴别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120例腮腺肿瘤患者(2015年1月~2018年6月),对腮腺肿瘤患者实施常规MRI检查、DWI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计算和比较常规MRI检查、DWI检查对腮腺肿瘤的定性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析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将腮腺肿瘤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与恶性病变组,比较不同性质腮腺肿瘤患者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DWI检查对腮腺肿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常规MRI检查(P 0. 05)。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DW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达到良好水平,而常规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仅为中等。不同性质腮腺肿瘤患者的ADC值比较,恶性病变组在b值分别为600 s/mm~2、800 s/mm~2、1000 s/mm~2时的ADC值均低于良性病变组(P 0. 05)。结论:在腮腺肿瘤定性诊断时,采用MRI联合DWI技术可对腮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予以准确鉴别区分,具有较好的定性诊断价值,有利于实现量化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