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体感诱发电位对椎管内神经微创减压术效果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减少因显微内窥镜视野的局限所造成的椎管内神经减压不充分,利用节段性皮神经刺激体感诱发电位(SEP)技术对显微内窥镜下腰椎管内神经减压效果进行术中监测评定,探讨保证微创手术下受压神经彻底减压的有效方法。方法以术前麻醉后SEP值为基础,对60例采用常规直视下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中监测和术后随访检测。根据随访结果,回顾性研究,术后功能恢复优良者的术中SEP变化指标,确定提示术中神经组织充分减压的SEP标准。并以此标准进行微创术中监测研究。结果在神经减压术SEP监测电位指标中,潜伏期缩短10%~15%或波幅增加40%,提示神经减压充分,愈后良好。术中监测电位与术后功能恢复状态符合率为89%~91%。结论节段性皮神经刺激SEP术中监护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管内神经减压术效果评定的客观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许多脊髓外科手术是在患者非清醒状态下进行的,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S)作为一种可连续监测脊髓功能的手段,自Nash1977年首次在脊柱矫形手术中应用,其临床应用价值逐渐引起重视,在国外,术中脊髓监护还具有法律效应。本院自2004年11月至05年7月共采用SEP术中监测脊髓手术共26例,现对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在35~70岁。病变部位在颈段12例,胸段5例,腰骶段9例,包括椎间盘突出21例,椎管内占位5例(均予术中快速及术后病理切片证实)。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运动、感觉、括约肌障碍,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十通道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系统,共对838例手术患者进行了术中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分析838例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脊髓和运动诱发电位的效果和体会。结果 838例患者中,19例患者术中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出现了SEP异常,波幅值下降50%或潜伏期延长超过10%。19例患者中术中SEP波幅恢复至基线的有8例,波幅好转11例。838例患者中有11个患者术中SEP没有变化,但是术后反而下肢有症状,假阳性率为1.4%。结论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术中联合应用SEP能够通过为术者实时监测脊髓功能,已达到了解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目的,最大限度地避免脊髓的损伤风险,为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降低了手术的致残率,应成为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常规监测项目。  相似文献   

4.
背景:临床大量病例证实,下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术中满意的复位、融合及内固定,与患者术后症状体征及功能恢复程度并非一致。目的:研究体感诱发电位(SEP)在下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术中监护的应用,对改善患者术后症状及提高脊柱功能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脊柱外科病房。对象:2000—06/2003—12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下腰椎滑脱症患者52例,男23例,女29例,年龄18—6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监测组32例。方法:对照组利用节段性皮神经刺激体感诱发电位(SEP)技术对下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术前,术中监测和术后远期随访,对术后功能改善优良患者的术中电位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确定术中有效的监护指标,从而为监测组手术监护提供参考。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脊柱功能评定结果。②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及波幅检测结果。结果:以患者术前麻醉后SEP指标值为基础,术中监测电位指标变化表现形式:①滑脱复位后,若潜伏期缩短10%~15%或波幅增加&;gt;40%.提示愈后良好。②监测电位指标平稳,或潜伏期缩短&;lt;10%,或波幅增加&;lt;30%,可继续完成复位,术后可有部分神经根功能恢复和症状改善。③复位过程中,监测电位指标出现暂时性波动,可在15~20min内恢复到基础电位,应在电位出现波动时停止复位。术后仍可有部分神经根功能恢复和症状改善。④术中监测电位若潜伏期延长&;gt;5%,或波幅降低&;gt;10%,或部分成分消失或波形离散,提示术后出现疼痛和运动障碍加重,术中应做必要调整。该方法术中监护指标改善与术后脊柱功能恢复状态符合率达93.75%。结论:节段性皮神经刺激SEP是下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术中监护指导减压、复位、固定的客观而有效的方法。对改善神经根功能,恢复脊柱功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背景临床大量病例证实,下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术中满意的复位、融合及内固定,与患者术后症状体征及功能恢复程度并非一致.目的研究体感诱发电位(SEP)在下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术中监护的应用,对改善患者术后症状及提高脊柱功能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脊柱外科病房.对象2000-06/2003-12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下腰椎滑脱症患者52例,男23例,女29例,年龄18~6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监测组32例.方法对照组利用节段性皮神经刺激体感诱发电位(SEP)技术对下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术前,术中监测和术后远期随访,对术后功能改善优良患者的术中电位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确定术中有效的监护指标,从而为监测组手术监护提供参考.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脊柱功能评定结果.②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及波幅检测结果.结果以患者术前麻醉后SEP指标值为基础,术中监测电位指标变化表现形式①滑脱复位后,若潜伏期缩短10%~15%或波幅增加>40%,提示愈后良好.②监测电位指标平稳,或潜伏期缩短<10%,或波幅增加<30%,可继续完成复位,术后可有部分神经根功能恢复和症状改善.③复位过程中,监测电位指标出现暂时性波动,可在15~20 min内恢复到基础电位,应在电位出现波动时停止复位.术后仍可有部分神经根功能恢复和症状改善.④术中监测电位若潜伏期延长>5%,或波幅降低>10%,或部分成分消失或波形离散,提示术后出现疼痛和运动障碍加重,术中应做必要调整.该方法术中监护指标改善与术后脊柱功能恢复状态符合率达93.75%.结论节段性皮神经刺激SEP是下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术中监护指导减压、复位、固定的客观而有效的方法.对改善神经根功能,恢复脊柱功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在儿童脊柱手术中的监测方法及作用。方法采用刺激踝部胫神经,分别在同侧月国窝及对测皮层Cz记录的方法对15例脊柱手术患儿进行术前、麻醉后、术中及术后重点监测记录。结果手术前后CSEP潜伏期、波形完全一致,感觉、运动功能均正常。术中均能清晰地记录出CSEP波形,与唤醒法比较具有更安全可靠、客观,方便等优点。结论CSEP监测能在术中及时发现由于过度牵拉脊柱引起脊髓不可逆损伤前的变化,术前可在不改变麻醉水平的情况下了解功能状况,更有利于手术达到最佳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7.
诱发电位因能在术中连续、适时地监护脊髓功能,已广泛地应用于脊柱矫形术中。但是,术中诱发电位受术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提高术中神经监护的准确性仍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本文就术中神经监测在脊柱外科矫形术中的应用及术中电位变化原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施莺莺  柳青  王晓宁  黄晓虹 《护理研究》2009,(10):2773-2774
目前,绝大多数的脊柱手术都是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完成的,术中了解神经功能的状况是非常重要的。随着诱发电位技术的发展,术中神经监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发达国家脊柱手术的术中监护具有法律效应,否则病人被认为是暴露在危险之中。常见的监护手段有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其中SEP是应用较早,运用最广泛,  相似文献   

9.
黄晓虹  柳青  施莺莺  刘佳  王晓宁 《护理研究》2013,27(20):2137-2138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 potential,SEP)在腰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腰椎管狭窄病人进行术中SEP动态监测,术后1周根据脊髓功能评分(JOA)改善情况(即术后改善率)分为两组,JOA术后改善率>60%为A组(25例),术后改善率处于25%~59%为B组(17例)。与术中SEP波幅值改变情况进行比较,推断SEP波幅变化幅度与JOA术后改善率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病人SEP波幅变化幅度分别为(323.12±233.88)%及(100.67±108.7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2,P<0.01);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得到JOA术后改善率与SEP变化幅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542,P<0.01)。[结论]腰椎手术中SEP波幅变化幅度可提示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对手术预后具有预测和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CSEP)监测对客观评价脊髓功能及完整性并判断神经功能预后的价值。 方法对56例脊柱脊髓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前、中、后CSEP监测,观察并分析其潜伏期及波幅,波幅降低≥50%或潜伏期延长≥10%为明显改变,即报警标准。 结果真阴性71.43%(40/56),术中潜伏期及波幅均无异常变化,术后无新的神经功能障碍;假阴性1.79%(1/56),术中CSEP无明显变化,但术后患者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真阳性26.79%(15/56),手术过程中CSEP出现短暂潜伏期延长<10%、波幅下降<50%,暂停操作或改变操作方向后波形恢复或改善。 结论在脊柱手术中,CSEP对脊髓的牵拉、缺血以及损伤很敏感,术中及时干预,可使CSEP恢复或改善;CSEP能较好地反映脊髓功能及完整性,对防止术中脊髓损伤、判定神经功能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背景: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易受麻醉药物的影响,需组合受麻醉药物影响小的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脊柱矫形手术以增加监测的准确率。目的:观察采用皮层及皮层下记录点组合应用的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测脊柱矫形手术的优点。设计:两种诱发电位组合应用的验证性观察。单位: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对象:选择1997-07/2001—12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收治的应用皮层及皮层下记录点组合监测脊柱矫形手术患者104例。男40例,女64例,年龄5~19岁。干预:采用美国NICDLET公司生产的Viking Ⅳ D诱发电位仪,记录患者麻醉平稳后的皮层诱发电位波形及皮层下诱发电位波形,并分别标记P37及N45,并将其定制为基准线,在术者行固定撑开时观察波幅变化情况。以波幅下降超过50%为阳性。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术中皮层及皮层下诱发电位变化。结果:10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皮层体感诱发电位阳性者31例,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阳性者11例,其中3例与手术操作有关,经过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皮层记录点的准确率75%,皮层下记录点准确率92.2%,采用皮层及皮层下记录点组合监测的准确率96.7%。结论: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受麻醉影响大,但信号好,容易读取;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受麻醉影响小,但信号弱。组合不同记录点监测脊柱矫形手术可增加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在脊柱脊髓手术过程中实时监测脊髓形态图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脊柱脊髓手术患者手术过程中行脊髓形态超声监测,采用JOA评分,对术前、术后出院时、术后6个月、12个月随访JOA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19例术中超声监测均无脊髓损伤症状等并发症发生,无内植物松动、断裂发生,均获骨性融合。术前、出院时、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JOA评分分别为(8.80±1.60)分、(14.00±1.57)分、(14.60±1.61)分及(14.80±1.58)分;出院时、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JOA改善率分别为51.6%、61.3%及64.5%;与术前评分比较,术后不同时间随访,JOA评分分值均明显高于术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管矢状径明显扩大(平均矢状径扩大6.6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创伤脊柱脊髓抢救手术中超声实时脊髓形态监测可及时了解脊髓形态改变及脊髓压迫解除情况,为临床医师提高手术效率,避免医源性脊髓损伤,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体感诱发电位对椎管内神经微创减压术效果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为减少因显微内窥镜视野的局限所造成的椎管内神经减压不充分,利用节段性皮神经刺激体感诱发电位(SEP)技术对显微内窥镜下腰椎管内神经减压效果进行术中监测评定,探讨保证微创手术下受压神经彻底减压效果进行术中监测评定,探讨保证微创手术下受压神经彻底减压的有效方法。方法 以术前麻醉后SEP值为基础,对60例采用常规直视下手术治疗的患进行术中监测和术后随访检测。根据随访结果,回顾性研究,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的术中SEP变化指标确定提示术中神经组织充分减压的SEP标准并以此标准进行微创术中监测研究。结果 在神经减压术SEP监测电位指标中,潜伏期缩短10%-15%或波幅增加40%,提示神经减压充分,愈后良好,术中监测电位与术后功能恢复状态符合率为89%-91%。结论 节段性皮神经刺激SEP术中监护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管内神经减压术效果评定的客观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易受麻醉药物的影响,需组合受麻醉药物影响小的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脊柱矫形手术以增加监测的准确率.目的观察采用皮层及皮层下记录点组合应用的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测脊柱矫形手术的优点.设计两种诱发电位组合应用的验证性观察.单位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对象选择1997-07/2001-12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收治的应用皮层及皮层下记录点组合监测脊柱矫形手术患者104例.男40例,女64例,年龄5~19岁.干预采用美国NICDLET公司生产的VikingⅣ D诱发电位仪,记录患者麻醉平稳后的皮层诱发电位波形及皮层下诱发电位波形,并分别标记P37及N45,并将其定制为基准线,在术者行固定撑开时观察波幅变化情况.以波幅下降超过50%为阳性.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术中皮层及皮层下诱发电位变化.结果10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皮层体感诱发电位阳性者31例,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阳性者11例,其中3例与手术操作有关,经过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皮层记录点的准确率75%,皮层下记录点准确率92.2%,采用皮层及皮层下记录点组合监测的准确率96.7%.结论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受麻醉影响大,但信号好,容易读取;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受麻醉影响小,但信号弱.组合不同记录点监测脊柱矫形手术可增加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经头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与自发肌电图(EMG)监测技术在胸、腰、骶椎结核患者行结核病灶清除及植骨内固定术中联合应用的价值。 方法对27例胸椎(T2~L2)结核患者行结核病灶清除及植骨内固定术中SEP联合TES-MEP监护,11例腰椎或腰骶椎结核患者(L3~S1)行术中SEP联合TES-MEP和自发EMG监护。通过观察SEP及TES-MEP波幅及潜伏期变化来判断患者感觉和运动通路状况,通过自发EMG反应来精确定位受激惹的神经根。 结果①SEP监测成功率100%(38/38),TES-MEP监测成功率92.1%(35/38),联合监测成功率92.1%(35/38);SEP阳性率7.9%(3/38),TES-MEP阳性率28.9%(11/38);SEP联合TES-MEP均为阳性的比率5.3%(2/38);SEP阴性,而TES-MEP阳性的比率为23.7%(9/38);SEP阳性,而TES-MEP阴性的比率为2.6%(1/38);联合监测假阴性率为0%(0/38),假阳性率为5.3%(2/38),术后神经功能损伤2例。②腰椎或腰骶椎结核手术中,自发EMG监测能准确判断腰椎神经根功能。共有5例患者出现肌电反应,其中4例发生在椎管及神经根减压时,1例发生在复位矫形时。 结论①胸、腰、骶椎结核患者术中联合运用SEP和TES-MEP监测,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能准确地反映术中脊髓功能状况,提高监护效果;②术中自发EMG监测可准确及时地反映神经根功能,避免腰骶部结核患者术中神经根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体感诱发电位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7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过程,观察手术前、减压前、减压后及内固定术后SEP结果,分析原因。结果手术前SEP检测以潜伏期延迟最为显著;减压前受麻醉、室温影响SEP检测以波幅下降最为显著;减压、内固定过程中SEP稳定。结论SEP监测是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最常用、可靠的方法,为手术过程提供了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侧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的监测意义.方法用体感诱发电位仪对2002-07/2005-0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脊柱侧凸患者51例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观察手术、麻醉事件对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及波幅的影响.结果51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51例中,43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出现波形改变,其中33例潜伏期延长小于10%,波幅下降小于60%;9例潜伏期延长大于10%,波幅下降大于60%.主要是因麻醉、手术操作等引起.术后均无运动障碍.结论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测具有简便、灵敏度高和及时监测等特点,有助于防止发生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视人工流产机监测下行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在可视人工流产机监测下行人工流产术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传统人工流产术者为对照组,两组各300例,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工流产综合征、人工流产漏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可视人工流产机监测人工流产方便易行,能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唤醒的安全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桂娥  徐淑娟董薪 《现代护理》2005,11(23):2010-2011
脊柱侧凸是发生在三维空间上的结构畸形。在我国,脊柱侧弯的发病率为1%左右,且发生在青少年时期,不仅影响病人的外观,而且胸段侧弯影响呼吸功能。治疗脊柱侧凸的手术方法有多种,以后路脊柱矫形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为最常见。严重脊柱侧弯的由于手术中过度高矫畸形可能牵拉或损伤脊髓而造成截瘫。内固定系统(椎弓根螺钉)的应用,增加了脊髓损伤的危险。唤醒试验是1973年Vauzelle最先描述的脊柱手术中的唤醒试验,是麻醉苏醒后观察病人的自主运动来判断脊柱功能的完整性的一种方法,此试验的优点是无需仪器设备,可以直接检查运动功能,在临床广泛应用,是脊柱侧凸术中最有效的脊髓功能监测。  相似文献   

20.
节段性脊髓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节段性脊髓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2例经脊髓造影、MR或CT及经手术确诊的脊髓病变患,采用国产CCS—I型大脑皮层电刺激仪对脊髓采取分段经皮单个超强电刺激,同时应用日产Neuropack-7102K型诱发电位仪记录相关电位。结果:42例脊髓病患41例可记录到脊髓中枢传导时间(center motor conductivetime,CMCT)、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MCV)在不同节段病变的特异性表现。结论:经皮电刺激节段性脊髓运动诱发电位对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有较肯定价值,可以作为筛选骨髓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