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汪机,字省之,号石山,安徽祁门人。生予1463年,殁于1539年,是新安医学创始人之一。生平著述甚丰,其中《营卫论》、《病用参芪论》均附在《石山医案》上卷。笔者通过点校与治验,体会汪氏以其宏观思维阐发营卫气血的论述,多向性地总结和善用参芪为特色,在明代树立培元于一帜。兹不吝赐教,整  相似文献   

2.
<正>汪机(1433-1539),字省之,汪渭之子。祁门(今属安徽)朴墅人,因世居石山,故自号石山居士,人称汪石山。出生于名医世家,精通医理,潜心岐黄,医德高尚,活人无数,医著丰盛。其临床经验的代表作《石山医案》三卷,附录一卷,由汪机门人陈桷整理而成,收载了汪机的部分医案和医论,集中反映了汪机的治疗思想及临床经验。书中包含临证各科验案一百余例,而尤以杂病案居多,流传更为广泛。本文通过对  相似文献   

3.
《石山医案》是汪机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体现,通过研读分析其中的调经验案,发现其治疗月经病具有辨证重脉、治病求本、血病补气,举养脾胃善用膏丸的特点,并通过office2010对调经方中9例验案中13张方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汪氏善用甘味药物、重视脾胃的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4.
以新安医家汪赤厓《广陵医案》中两则胁痛验案为例,结合《足臂十一脉灸经》《黄帝内经》《医宗金鉴》等相关论述著作及汪氏学术思想,阐释汪氏善于消补并调辨治胁痛病的特色。汪氏治疗胁痛病,重视养液疏肝,善于消补并调,或以消为补,或消补兼施。汪氏《广陵医案》理法兼备,其所载胁痛医案特色突出,疗效显著,分析汪氏消补并调治疗胁痛的辨治特色,可拓展临证治疗胁痛的思路,有助于提高临床辨治胁痛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汪机学术思想与脾胃病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安医学肇自北宋,盛于明清.明代新安医学进入兴盛时期,名医迭出,医籍宏富,取得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祁门人汪机毕生研究医学,撰《石山医案》等医书13部76卷.他精于望诊、切脉,"治病多奇中","活人数万计",被誉为明代四大医家之一.汪机师崇金元丹溪、东垣之学,但在学术上尊古而不泥古,在实践中辨证论治,提出了以"调补气血,固本培元"的治疗思想,这使自明以来出现的新安医药范畴的"培元派"后来发展为"固本培元派".  相似文献   

6.
汪氏失眠综合问卷(WIIQ)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汪卫东教授及其团队根据几十年的临床经验与研究编制而成,问卷涵盖失眠患者的睡眠习惯、失眠特点和原因、人格特点等,系统把握患者失眠的发病过程,对于临床治疗起到针对性的指导作用,提高临床诊疗效率。本文就汪氏失眠综合问卷(WIIQ)的临床应用进行解读,为开展临床失眠评估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孙一奎(1522-1619年)安徽休宁人,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为汪石山的再传弟子。汪石山虽然遥承朱丹溪之学,然又受到东垣学说的影响,而善用参、芪,注重营卫。孙氏虽为丹溪之再传弟子,然其并不学习朱氏的"阳有余阴不足论",而在学术上擅长温补。其三焦命门学说充分发挥了祖国医学的博大精  相似文献   

8.
吴澄,字鉴泉,号师朗,安徽歙县岭南人.约生活于清·康熙、雍正年间.幼业儒,精研<周易>,继则广涉古今医籍,援儒入医,致力于虚劳病的研究,将毕生之心得体会,汇为<不居集>.子吴宏定继其业.<不居集>成书于1739年,50卷,分上、下2集.上集30卷论"内损",发"理脾阴"之余蕴;下集20卷论"外损",阐外感成损之理,是一部内容丰富、观点创新的虚劳病专著.现存清·道光癸巳年休宁芸香阁刻本传世.  相似文献   

9.
新安医家汪机学术思想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机(1463-1539),字省之,号石山居士,安徽祁门人,新安医学流派的先驱者,明代四大医家之一,<祁门县志>载"治病多奇中","行医数十年,活人数万计".  相似文献   

10.
程文囿,字观泉,号杏轩,清康熙年间歙县人,为新安医家代表人物之一。程氏极精医学,读书极博;辑录诸家之菁华为《医述》16卷;集毕生临床之经验著《杏轩医案》3卷,其中多载临床疑难验案,对真假虚实等证,辨析尤为精当。试录其便秘治案1则赏析如下。病案郑媪,年逾古稀,证患便闭,腹痛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新安医家汪赤厓《广陵医案》中三则具体医案为例,结合《黄帝内经》、《医学心悟》等相关著作及汪氏学术思想,阐释消补并调思想的起源与内涵,总结汪氏临证辨治善用消补并调思想的学术特色。汪氏临证审因论治,重视脉诊,整体分析,权其标本缓急,善于标本缓急。通过研究汪氏消补并调的辨治特色,以期为邪正虚实证的诊疗提供思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神农本草经》问世于两千年前的东汉时期,是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冠以"神农"之名,乃为尊古之风的假托,实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以来众多医家和民间用药经验的结晶,可谓集东汉以前药物学之大成,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全书分3卷,载药365味,以应周天之数,其中植物药252味,动物药67味,矿物药46味.  相似文献   

13.
新式旋转胎头法对持续性枕后位患者分娩结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式旋转胎头法对持续性枕后位患者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570例持续性枕后位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苏式组、汪氏组各190例,每组采用不同的徒手旋转胎头方法,比较其转位成功率、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研究组与苏式组、汪氏组比较患者转位成功率高、剖宫产率降低、第二产程明显缩短、新生儿窒息率降低(P〈0.01)。结论:对持续性枕后位患者采用新式旋转胎头法旋转胎头,可明显提高转位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1理论渊源探讨 早在1700年前,东汉时期的张机(仲景)对梅核气一病已有论及,他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最早描述了"妇人咽中有炙脔"的症状,并且明列"半夏厚朴汤主之",至明代<赤水玄珠>卷三首次确立了梅核气病名,生生子曰:"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又曰痰结块在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是也."<直指方>指出本病系由"七情气郁,结成痰涎,随气积聚"而成.  相似文献   

15.
更正     
<正>本刊2015年第22卷第3期159页"酷似椎管脊膜瘤的丝虫肉芽肿临床病理观察"一文第一作者李娜单位应为"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病理科",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致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式旋转胎头法对持续性枕后位患者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570例持续性枕后位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苏式组、汪氏组各190例,每组采用不同的徒手旋转胎头方法,比较其转位成功率、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研究组与苏式组、汪氏组比较患者转位成功率高、剖宫产率降低、第二产程明显缩短、新生儿窒息率降低(P<0.01).结论:对持续性枕后位患者采用新式旋转胎头法旋转胎头,可明显提高转位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正>柴胡疏肝散为《景岳全书》卷五十六方,主"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药物组成有柴胡、陈皮、川芎、麸炒枳壳、芍药、香附、炙甘草,以主入肝经、理气之药为主,养血柔肝、活血畅脉之药为辅,达到通调气机、活血止痛之效,实为疏肝解郁之首方,用于多种临床内科杂病,获效颇著。兹将其临床应用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汪机运用化湿法验案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安医家汪机力倡补气,擅用参、芪,主要运用益气升阳健脾法,以之为化湿大法治疗湿病,并承丹溪滋阴说,化湿的同时配伍清润之品,以防伤脾胃之阴.该文从《石山医案》中选取3例医案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输血杂志》2011,(12):1035
<正>《临床输血进展》46.00元/册;《中国输血杂志》合订本:88年、89年、90年卷每卷均21.00元,99年卷30元/本,2000年卷(含增刊)40元/本,2001年卷48元/本,2002年卷、2003年卷、2004年卷每本均为51元,2005年卷60元/本,2006  相似文献   

20.
<正>支气管哮喘[1]以喘促气急、喉间哮鸣、呼吸困难、张口抬肩等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肺系疾病。中国古代医籍对哮喘记载甚多,《丹溪心法·喘论》首先命名"哮喘",提出"哮喘专主于痰",并有哮证已发以攻邪为主,未发则以扶正为要的论述;《证治汇补·卷五》云:"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据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也认识到本病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