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动—静脉内瘘与假性动脉瘤维持长期血液透析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现代护理》2003,9(6):453-453,455
自体动 静脉内瘘是目前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 (HD)最常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 ,而假性动脉瘤也可作为维持长期HD的血管通路[1 ,2 ] 。两者在形成原因、优缺点、并发症及护理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笔者参考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 ,阐述自己的观点如下。1 形成原因1 .1 动 静脉内瘘的形成 动 静脉内瘘是人为的将四肢表浅动脉与相邻静脉手术缝合而成。临床上最常选用前臂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1 .2 假性动脉瘤的形成 是由于在动脉血管上同一部位、同一方向反复穿刺所致。多次HD ,选择一处的一点上进行穿刺 ,易形成假性动脉瘤[2 ] 。2…  相似文献   

2.
陈晓芳  周才胜  李六生 《全科护理》2013,(30):2823-2824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首选的血管通路.内瘘穿刺一般安全,临床上出现假性动脉瘤并发症较少,其发生大多是因为直接穿刺动脉所致.本例为穿刺肘部贵要静脉时误穿肱动脉下段所致.因无预见性,导致严重后果.现将原因分析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患者直接动脉穿刺致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平  黄怡  胡瑜 《护理学报》2009,16(6):37-38
对1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透析用动静脉内瘘难以建立或内瘘血流量不足,而采用直接外周动脉穿刺引起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假性动脉瘤形成的主要原因为:肱动脉和桡动脉固定点反复穿刺;医护人员穿刺技术欠熟练;患者自身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糖尿病、毒素蓄积等原因.护理重点在于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尽早发现动脉瘤形成,严密观察、及时加压包扎、使用止痛消炎膏等措施,以避免引起各种并发症如破裂大出血、肢体缺血或压迫神经等严重后果,使透析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病人内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爱云 《全科护理》2009,7(36):3341-3342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HD)中较好的血管通路,并被广泛使用。但是血管通路问题,在老年HD病人特别伴有糖尿病病人中有其特殊性,如何保护手术后的动静脉内瘘,避免动静脉内瘘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如血栓形成、感染、手肿胀综合征、假性动脉瘤等,以提高动静脉内瘘的成功率和使用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穿刺图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9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规律性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绳梯穿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管穿刺图引导穿刺。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及动静脉内瘘穿刺应激状态下的焦虑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例数及动静脉内瘘穿刺应激状态下的焦虑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穿刺图可有效提高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降低假性动脉瘤及内瘘狭窄等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及焦虑情绪,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患病由于多年,反复动、静脉血管穿刺,血管损坏的机会较常人多,有部分患者多次因动-静脉内瘘闭塞而反复手术,有因为反复穿刺,血管假性动脉瘤形成,或由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较差,或静脉太细,或血管解剖异于常人,动脉和静脉相距较远,无法行直接动、静脉血管吻合术,或者虽然患者血管内瘘吻合良好,但是血流量不足,不能满足正常的血液透析的需要等等这类情况,对于这类患者如果要作直接动-静脉内瘘成型术,则可能需要有一些替代的血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及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arteriovenous graft,AVG)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应用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式。方法 2012年4月~2016年12月间,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ePTFE)移植建立透析血管通路286例,根据不同患者的肢体血管情况,分别采用合适的血管桥接方式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并回顾性分析通畅率和并发症及处理方式。结果手术成功率100%,1年通畅率95.4%,2年通畅率88.6%,3年通畅率为78.4%。常见并发症中狭窄和/或血栓形成占18.5%,假性动脉瘤4.5%,感染3.8%,其他并发症7.0%。经过针对性的处理,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具有口径大、通畅率高、血流量充足、使用时间长和易穿刺等优点,只要我们积极有效的处理术后并发症,不断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通畅率,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必将成为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血管通路临床常见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血液净化中心40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长期静脉置管、临时静脉置管、直接动静脉穿刺5种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0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以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42.86%),临时静脉置管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19.77%),自体动静脉内瘘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自体动静脉内瘘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首选。但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时,其他4种仍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选择的重要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位动静脉内瘘两种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高位动静脉内瘘术后6~9周,内瘘成熟60例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向心性方向穿刺法(顺穿法)。对照组采用针头朝吻合口方向穿刺法(逆穿法)。观察两组1年内高位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皮下血肿、血栓形成及假性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高位内瘘选择向心性穿刺方法,可以有效保护好高位内瘘,减少、延缓高位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延长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等有效的替代疗法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前提,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血液透析的质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采用动静脉内瘘,对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或不适合做内瘘的患者,动脉穿刺是最好的方法。动脉穿刺由于操作简便,血流量充足,透析充分,不改变血流动力学,不增加心脏负荷,透析效果优于内瘘及股静脉穿刺,因此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1-2]。但是,多次穿刺、穿刺不当或止血不佳可造成动脉损伤,在穿刺部位容易形成动脉瘤。本研究对我院18例患者因直接穿刺导致动脉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生命健康[1]。血液净化作为目前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替代疗法之一,血管通路是患者的生命线。肾脏病预后质量指南(kidney disease outcome quality initiative,K/DOQI)推荐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作为血液净化治疗首选的血管通路[2]。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有绳梯穿刺法、钝针扣眼穿刺法。临床使用过程中,绳梯穿刺法可造成假性动脉瘤、血栓、感染、血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3]。钝针扣眼穿刺技术[4]是指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形成永久性隧道,即在皮肤表皮和血管壁间创建一个隧道,促使其形成一个皮瓣进入血管。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可有效防止内瘘假性动脉瘤的形成[5],目前被大量应用在血液透析血管护理中,尤其是疑难血管及中老年血管穿刺中。但钝针扣眼穿刺法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 是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而良好的血液透析通路是成功透析的先决条件。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血流量稳定、安全、使用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而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第一选择。选择正确合理的穿刺方法可延长内瘘寿命,是保证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中扣眼法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低,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正确运用扣眼法穿刺,比绳梯、区域穿刺法更有利于减轻对血管通路的损伤,减少内瘘止血时间,降低内瘘闭塞发生率及动脉瘤形成率,节约护理人员的时间,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风险。钝针扣眼法能减少患者穿刺时的疼痛,同时避免了因假性血管瘤、疤痕的形成等影响患者手臂的美观,目前,我国扣眼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应围绕如何保证钝针顺利穿刺,及如何预防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开展更多、更深入的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三点定位法和传统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其临床价值。方法将8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三点定位法穿刺(观察组)和传统穿刺法穿刺(对照组),每组各400例,所有穿刺均由资深护士执行,应用彩色多普勒分别观测穿刺前、穿刺60次后动静脉内瘘血管内膜壁的厚度,对比2组的穿刺失败率、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发生状况、动静脉内瘘狭窄发生状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穿刺前后的动静脉内瘘血管内壁厚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对动静脉内瘘血管内膜壁的厚度的影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60次的穿刺失败率、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发生率、动静脉内瘘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点定位穿刺法联合氯沙坦的应用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延长穿刺血管的使用寿命,降低血透内瘘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刘晓洁 《临床医学》2013,33(7):121-122
目的探讨向心方向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的影响,寻找科学的内瘘穿刺法,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将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选择内瘘血管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对照组25例选择距离瘘口3~4 cm处头静脉作为动脉出路离心方向穿刺,比较两种穿刺方式在内瘘早期启用的血流量达标情况、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两组患者1年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穿刺方法在内瘘早期启用的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及1年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选择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内瘘并发症,保护内瘘和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尤建立  陈凯 《临床荟萃》2012,27(4):339-340
血液透析替代治疗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效的血管通路是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为血液透析患者常采用的血管通路,内瘘早日成熟、使用,可以减轻外周动、静脉直接穿刺带来的痛苦和静脉插管带来的感染问题,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内瘘手术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预防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术后应用罂粟碱针联合银杏达莫注射  相似文献   

1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永久性血管通路主要适用于长期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生命线",但对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或多次穿刺造成栓塞、狭窄、阻塞无法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者,可借助于人造血管造瘘术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该手术常见并发症有感染、血栓及微血管瘤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17.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1]。90%的中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2]。因此,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是每个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必须掌握的护理技能之一[3]。为减少动静脉内瘘血管并发症、延长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近年来护理同仁对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观察82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针对内瘘情况进行护理.结果:9例内瘘血栓形成,6例形成假性动脉瘤,4例血流量不足.结论:应加强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知识的宣教,精心护理患者的血管通路,从而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建立假性足背动脉瘤进行血液透析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使血液透析人能迅速建立血管通路,避免造瘘带来的痛苦。方法:采用内瘘穿刺针在足背动脉上反复穿刺形成动脉瘤建立血管通路。结果:经482例次血液透析治疗,血流量均达200ml ̄250ml/min,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建立假性足背动脉是进行血液透析解决血管通路的有效方法,能克服一般内外瘘的不足,免疫手术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满足常规和紧急血液透析的需要,穿刺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照组采用锐针绳梯穿刺法。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显著升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穿刺疼痛程度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内瘘闭塞、内瘘狭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法可以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减轻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