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灸大成》是一部由明代杨继洲编著的针灸百科全书。该书中有关涌泉穴的条文共计52处,包括定位、刺法灸法以及临床应用。该腧穴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急性病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厥证、狂痫证、部分急性传染病、热证、疼痛、血证等。文章小结了《针灸大成》中涌泉穴急救的临床应用,挖掘其独特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针灸大成》中治疗常见脾胃病的针灸处方及选穴规律,以期为针灸治疗常见脾胃病提供选穴参考。方法:通过人机结合的检索方式,以《针灸大成》全文中常见脾胃病的针灸穴位处方为检索对象,整理总结其处方穴数、常用腧穴、腧穴归经、腧穴分布、特定穴应用情况,并对以上参数进行描述性统计的频次分析。结果:共纳入针灸穴位处方共169个,其中涉及不同腧穴共100个,穴位使用总频次为451次,共涉及十四条经脉,穴位分布涉及全身五大部位。单穴处方使用频次最高,高达63次(频率37.2%);常用腧穴排名前十依次为:足三里、中脘、公孙、内关、三阴交、天枢、膻中、太白、气海、照海;最常使用任脉,共出现90次(频率20%),其次为足太阴脾经出现79次(频率17.5%);腧穴部位最多分布在下肢,频次为179次(频率39.7%);特定穴出现频次共588次(频率91.9%),其中以五腧穴频次最高,使用总频次为174次(频率27.4%)。结论:《针灸大成》治疗常见脾胃病多使用单穴处方,选穴多取任脉、足太阴脾经,以局部及本脏腑经脉取穴为重,多使用经穴、特定穴。  相似文献   

3.
正申脉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为阳蹻脉所生,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蹻脉,《针灸大成》[1]云:"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白肉际,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其穴居中";照海属于足少阴肾经,为阴蹻脉所生,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蹻脉。《太平圣惠方》载:"在足内踝下陷者宛宛中"。程为平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对该配穴应用有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针灸医学发展史上,古往今来之针坛名家对针法造诣各异.杨继洲遵循《内经》,《难经》学说,在各家针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丰富临床经验,总结出《下手八法》。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由于《下手八法》简明可学,能够掌握,用于临床确有其效而受到重视,实不愧为名家针法。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针法灸法学》引用《针灸大成》论针法中云:“……同时又把进针时的一些基本操作归纳为‘下手八法’,即:“揣、爪、搓、弹、摇、扪、循、捻八种”。笔者认为此说尚须商榷。《下手八法》出自《针灸大成》卷四:三衢杨氏补泻。《下手八法》中的‘下手’二字,从文字上  相似文献   

5.
田从豁主任医师是著名针灸专家,国家500名老中医之一。他从医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采用大椎施灸有独到之处,现简介如下。大椎穴又名百劳,位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属手足三阴经与督脉之会。督脉属阳,为阳脉之海,有督统诸阳之意。故大椎为阳中之阳,是督脉最主要穴位之一。针刺大椎治疗各种疾病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而温灸大椎治疗多种疾病亦非常有效。《针灸大成》指出:“大椎,灸以年壮,主肺胀胁满,呕吐上气,五劳七伤,乏力,温疟疟,气注,背肢拘急,颈项强不能回顾,风劳食气,骨热,前板齿燥。”《针方大集》指出:“大椎穴治五劳七伤,骨蒸发…  相似文献   

6.
<正>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首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络穴是从经脉分出络脉部位的腧穴,首载于《灵枢·经脉》。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首次提出原络配穴法,其中《十二经治证主客原络歌》则全面介绍了表里经主客原络配穴法以及适应病症,随着病症的复杂性和临床应用的深入,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把表里经主客原络配穴法演化为3种配穴方  相似文献   

7.
通过整理《针灸大成》中有关中脘穴的记载,对其腧穴定位、刺法灸法、针灸处方进行探讨,发现因其胃之募穴,八会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交会穴的特殊性,临床应用广泛,涉及内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内科疾病又可分为:脾胃疾病、肝胆疾病、心系疾病、肺系疾病、肾系疾病、气血津液疾病等、肢体经络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足三里、肾俞穴位推拿对阳虚模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以醋酸泼尼松(AHP)注射法建立阳虚大鼠模型,通过生理盐水灌服、黄芪注射液注射、穴位推拿3种方法对照,比较黄芪注射液注射与穴位推拿对阳虚大鼠外周血IL-2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在对阳虚大鼠外周血IL-2水平变化影响方面,推拿足三里、肾俞穴与黄芪液注射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穴位推拿后阳虚大鼠外周血IL-2水平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推拿足三里、肾俞穴,可以提高阳虚大鼠外周血IL-2水平,增强阳虚大鼠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9.
背景: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技术,将针灸专家正确有效的针刺方法,生成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一体化的计算机虚拟环境进行模拟针刺,能够极大增强操作者的真实感,减少临床针刺意外的发生。目的:构建虚拟肾俞穴针刺力反馈仿真系统。方法:通过力反馈设备,录取针灸名师的肾俞穴针刺手法,融入数字化虚拟人体。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融合了肾俞穴信息的三维数字人体上,根据肾俞穴下各组织的物理特性,分析针刺过程中针体与组织的相互作用力,建立力学模型模拟针体受力,并通过力反馈设备真实地传递给操作者。结果与结论:初步实现了肾俞穴虚拟针刺力反馈仿真,使可视化的针灸虚拟人具有可现场模拟肾俞穴进针的触觉再现。肾俞穴针刺力反馈研究,为融合视觉、触觉和力反馈信息一体化的虚拟针刺作了初步探索,为针刺教学提供了一种动态的一对一仿真手段。  相似文献   

10.
灸法临床应用举隅郭媛王鹏作者单位:300050天津市天和医院(郭媛);300020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王鹏)运用灸法治病在我国医疗实践中已有很长的历史。《灵枢·官针篇》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是将艾绒或其它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  相似文献   

11.
背景: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技术,将针灸专家正确有效的针刺方法,生成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一体化的计算机虚拟环境进行模拟针刺,能够极大增强操作者的真实感,减少临床针刺意外的发生。目的:构建虚拟肾俞穴针刺力反馈仿真系统。方法:通过力反馈设备,录取针灸名师的肾俞穴针刺手法,融入数字化虚拟人体。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融合了肾俞穴信息的三维数字人体上,根据肾俞穴下各组织的物理特性,分析针刺过程中针体与组织的相互作用力,建立力学模型模拟针体受力,并通过力反馈设备真实地传递给操作者。结果与结论:初步实现了肾俞穴虚拟针刺力反馈仿真,使可视化的针灸虚拟人具有可现场模拟肾俞穴进针的触觉再现。肾俞穴针刺力反馈研究,为融合视觉、触觉和力反馈信息一体化的虚拟针刺作了初步探索,为针刺教学提供了一种动态的一对一仿真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中风后遗症是一种脑血管意外病症,好发于中老年人。它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多发性脑梗塞.出血性梗塞及混合性脑卒中等。脑中风的严重性不仅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更主要的是致残率高,众多幸存者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内经》、《甲乙经》和《针灸大成》都有详细记载。几千年来,已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尤其是现代医学迅猛发展的今天.又为针灸治疗这一危及人类健康的疾病,提供了新的科学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多种计灸治疗新技术,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经验。现就近年来新技术的临床…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归纳针灸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繁杂多样的选穴,以期化繁为简,便于临床推广和推动针灸治疗的规范化,发挥针灸治疗的优势。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文全文数据库2000/20065年间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相关学术论文,涉及的杂志包括《中国针灸》《中国临床康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上海针灸杂志》等。纳入标准:治疗方法以针灸治疗为主,治疗疾病为糖尿病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研究。对纳入的现代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古典文献进行讨论。 结果:发现所搜寻的13篇现代文献中,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42个穴位聚为3大类:①其中足三里、曲池、合谷为一类,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也是胃的下合穴,从除燥热入手治疗消渴,又能健脾益气,以助消除痰浊瘀血;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可调理大肠经经所变动所生的疾病,在此类穴位中,足三里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上肢症状时可按照局部选穴的原则选用曲池、合谷。②三阴交、太溪为一类,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穴,可调脾经之气,既可健脾统血、活血化瘀,又可健脾助运、化痰祛浊;太溪为足少阴肾经输(原)穴,以滋肾阴,取此穴乃从滋阴以固其本入手,兼消其兼症。③其余37个穴位为一类,聚类无明显规律。糖尿病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为“气阴双亏、痰浊瘀血痹阻脉络”。分析讨论3类穴位的主治规律,发现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配合可有健脾化痰、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之功效。 结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三穴为主组穴处方,符合“标本兼治”的原则,随症加减,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处方简练、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4.
张道宗 ,安徽省合肥市人 ,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和安徽省中医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和针灸临床、教学、科研 40载 ,主张“治病必须先辨证” ,擅长针药并用治疗疑难杂症 ,提出“四时皆有土”之说。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张老喜爱读的医书有《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脾胃论》、《针灸大成》及《丁甘仁医案》、《黄文东医案》等名家著作 ;最赞赏的行医格言是“胆大、心细、行正、方圆”。他在临床工作中 ,将“方圆”又具体理解为辨证要准、治则要明、选穴用药要精、手法要巧。  相似文献   

15.
手针疗法是以经络为理论基础在手部特定穴位(点)针刺的微针疗法[1].《内经》就有记载《灵枢.动输》中"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者."《灵枢·逆顺之肥瘦》阐述"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详细论述经脉在手的循环和衔接.络脉在手部分布,起到沟通经脉与表里作用.手针运用缭刺和巨刺的方法[2].《缭刺论》"述夫邪克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于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经俞,命曰缭刺."针刺手部特定的穴位(点),易于激发经气,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全身各部疾病的作用.手针对许多急性疾病起效快疗效好[3].对慢性疾病疗效欠佳.我们结合临床与《十二刺应十二经论》[4]配合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对371例慢性腰腿痛以留针时间进行分组对综合手针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方之源,暂时尚难确定,最早起源于中医“偏方”之中,在李东垣的《证治准绳》、《医宗金鉴》、《沈氏遵生节》等医书上都有记载。现中医界在临床上一般以《医方集解》所载的为准,所以方源暂用见于《医方集解》,在临床应用中有汤剂、丸剂、散剂均作为口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穴位贴敷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现状,旨在为穴位贴敷的临床推广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建强 《实用医学杂志》1995,11(12):833-834
针刺加地塞米松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84例临床报道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510120)李建强我们应用针刺加地塞米松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较好,疗程相对较短,地塞米松的应用量也较少。现将治疗方法和疗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住院病人,...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5例产妇,产后尿滞留2~5d,经利尿剂治疗无效,遂请我科会诊。针刺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关元、气海穴位。出针后,顺时针方向摩小腹约10min,并按揉中极、关元、气海穴位,每穴1min,此法治疗2次后患者自行排尿,小便恢复正常。2讨论产后尿糖留多困难产或分娩产程过长,损伤膀脱,压迫尿道,紧张心理等反射性地引起膀眈括约肌痉挛所致。尿储留属祖国医学癃闭范畴。《内经·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能出矣”。产后尿糖留发病原因为膀眈气化功能失司,治以通阳化气行水之法,针刺及按摩上述穴位,相…  相似文献   

20.
摘要:原发性痛经作为发生于青少年女性的常见疾病,多见于初潮后,给女性的日常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中药穴位贴敷是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常用外治法,起到刺激穴位、温经通络的作用,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标本兼治,临床疗效较好且应用广泛。近年来有关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因此,本文从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以更好地发挥中医外治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