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中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及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因下腰痛在我院行腰椎MRI检查的患者942例。统计Modic改变在不同性别、年龄、节段、终板位置中的分布情况。参照Pfirrmann分级标准来评估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分析Modic改变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942例下腰痛患者4 710个腰椎间盘中,405例(42.99%)患者的560个(11.89%)腰椎间盘邻近终板发生了Modic改变。在560处Modic改变中,Ⅰ型70处(12.5%),Ⅱ型478处(85.36%),Ⅲ型12处(2.14%)。男、女性患者Modic改变的发生率分别为40.08%(196/489)和46.14%(209/4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ic改变发生在40岁以上年龄段的比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下年龄段(P<0.05)。L4/5和L5/S1节段Modic改变的发生率高于L1/2~L3/4节段(P<0.05)。Modic改变发生在终板前部的比率明显高于中、后部(P<0.05)。腰椎间盘从1级退变至5级退变中,Modic改变的发生率分别为0(0/162)、1.01%(11/1 084)、6.70%(152/2 267)、30.37%(338/1 113)和70.24%(5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表明,Modic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下腰痛患者中腰椎终板Modic改变发生率较高,且以Ⅱ型最常见。Modic改变主要发生在下腰段,且常累及终板的前1/3区域。Modic改变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和年龄及腰椎间盘退变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老年腰腿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及其与腰椎不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95例因腰腿痛在本院行腰椎MRI检查的中老年患者,统计各型Modic改变在中老年腰腿痛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在椎间盘节段中的发生率,分析Modic改变与腰椎间盘退变、腰椎不稳定之间的关系.结果 中老年腰腿痛患者中Modic改变分型为Ⅱ型的患者所占比率最高,Modic改变发生率最高的腰椎间盘位置为L5 ~S1.腰椎间盘退变程度越高,Modic改变发生率越高.腰椎不稳定患者发生腰椎终板Modic改变发生率明显高于腰椎稳定患者.腰椎稳定者中腰椎曲度异常患者Modic发生率明显高于腰椎曲度正常患者.结论 中老年腰腿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以Ⅱ型多见,其与腰椎稳定性及腰椎曲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背景:部分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MRI可出现Modic改变,但Modic改变的相关因素及Modic改变与椎间盘退变之间因果关系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目的:分析存在腰椎间盘Modic改变的下腰痛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特点及腰椎间盘发生Modic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4例(2536个椎间盘)存在腰椎间盘Modic改变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特点,并分析腰椎间盘Modic改变与椎间盘突出或膨出、Schmorl结节、椎体滑脱、椎间盘解剖水平及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634例患者中,女性患者ModicⅡ、Ⅲ型出现率均较男性高,而ModicⅠ型出现率小于男性患者(P<0.001);40岁以上患者较40岁以下患者Modic各型改变的出现率均高(P<0.001)。2536个腰椎间盘中,有椎体滑脱、出现Schmorl结节、有椎间盘突出或膨出者Modic各型改变的出现率均比无此类表现者高(P<0.001);L4/5、L5/S1水平(低位)Modic各型改变的出现率均比L2/3、L3/4水平(高位)高(P<0.001);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越严重,Modic各型改变的出现率越高(P<0.001)。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分级、Schmorl结节与Modic改变有显著相关性。结果说明,腰椎间盘Modic改变与患者性别、年龄、椎间盘有无突出或膨出、有无Schmorl结节、椎体有无滑脱、椎间盘解剖水平及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分级均有相关性。其中,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分级、Schmorl结节与腰椎间盘Modic改变间的相关性最高,且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分级较Schmorl结节与之相关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性别差异与中国人群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相关性,探讨性激素在IBS发病中的可能作用,为IBS的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检索1999年至2010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收录的中国国内有关性别差异与IBS发病相关性研究的论文,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有关性别差异与IBS发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Review manager4.2进行一致性检验及合并OR值和95%可信区间的计算。结果共检索到28篇文献,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5篇,包括IBS患者1334例,对照组9064例。一致性检验χ2=3.84,P>0.10,表明纳入的5篇文献具有同质性。合并OR值为0.79,OR<1,且95%可信区间为0.70~0.89;Z=3.91,P<0.0001。表明中国人群IBS患病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纳入Meta分析的各文献性别差异漏斗图基本对称,提示Meta分析结果发表偏倚较小。结论中国人IBS患病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成像在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8例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患者共累及终板125个,好发于下腰椎,伴Schmorl结节11例,伴腰椎不稳10例,伴腰椎压缩性骨折4例。按Modie退变分型:Ⅰ型31个(24.8%);Ⅱ型85个(68.0%);Ⅲ型9个(7.2%);多发者37例(42.0%),单发者51例(58.0%)。结论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是造成临床下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MRI是该病的理想检查方法,能反映该病的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患者罹患结直肠癌危险性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糖尿病与结直肠癌发生率的相关性,以期为糖尿病患者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EMbase,检索时限为1990年1月至2010年7月,查找糖尿病患者发生结直肠癌风险性的相关队列研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4.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包括1 690 869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结直肠癌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50‰vs.10.13‰;OR=1.43,95%CI(1.29,1.60)]。亚组分析显示,无论男性和女性糖尿病患者,其患结直肠癌危险性均较对照组高;男性糖尿病患者风险稍高于女性(OR:1.47 vs.1.41)。结论糖尿病是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应用Meta分析软件对国内外已发表的高质量的关于中国大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特征关系的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为临床筛选靶向治疗有效的患者提供证据,从而使更多的肺癌患者从靶向治疗中受益。[方法]收集2000年~2008年已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大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研究文献,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11篇文献,总样本量949例,EGFR总突变率为28.7%。女性患者的突变率(137/316,43.4%)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的突变率(133/633,21.0%),不吸烟患者的突变率(145/329,44.1%)显著高于吸烟患者的突变率(52/398,13.1%),腺癌患者的突变率(198/459,43.1%)显著高于非腺癌患者的突变率(52/432,12.0%)。[结论]EGFR基因突变,主要存在于女性、非吸烟和腺癌患者中,可将EGFR基因突变作为筛查靶向治疗有效的患者的敏感指标,同时作为肺癌筛查的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背景:椎间盘退变和终板异常可能是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病因,大量文献报道,炎性细胞因子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的:综述炎性细胞因子在腰椎Modic改变中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10-01/2011-0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odic改变,椎体终板",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odic,vertebral endplat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文献48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0篇。结果与结论:腰椎Modic改变是指腰椎终板及终板下骨质在MRI上的异常信号改变,其病变机制目前不是十分清楚。有文献证实退变椎间盘髓核内部炎性物质(肿瘤坏死因子/神经标志物蛋白质基因产物/白细胞介素)的产生,通过终板扩散可导致终板局部炎症,引发终板退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对细胞因子和炎症递质研究的深入,细胞因子和炎症递质在腰椎终板退变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对于细胞因子和炎性递质在腰椎Modic改变中的作用正在进一步的深入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生理盐水和肝素生理盐水用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冲管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生理盐水、肝素生理盐水对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导管冲洗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包括研究对象1 593例,3篇为A级,11篇为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堵管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动脉导管留置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脉炎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素生理盐水对维持有创动脉置管通畅性、动脉导管留置时间可能优于生理盐水,而生理盐水可能减少患者的出血事件和凝血功能改变,但两者动脉炎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缩短腰椎穿刺术后绝对卧床时间对患者术后头痛、舒适度、腰背部疼痛、压疮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关于腰椎穿刺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腰椎穿刺术后患者绝对卧床时间0.5~2h组与去枕平卧4~6h组相比,并不增加其头痛发生率[RR=0.87,95%CI(0.64,1.19),P=0.39]及腰背部疼痛发生率[RR=0.37,95%CI(0.11,1.28),P=0.12];还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RR=2.11,95%CI(1.17,3.81),P=0.01];降低患者的压疮发生率[RR=0.04,95%CI(0.02,0.08),P0.00001]。结论缩短绝对卧床时间不仅不会增加腰椎穿刺术后患者头痛及腰背部疼痛的发生率,还可降低其压疮的发生率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庄汝杰  陈冠军  庄伟  陈芳 《浙江临床医学》2013,(11):1632-1633,F0003
目的观察Modic各型腰椎间盘髓核与终板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探讨慢性下腰痛与其结构特点的关系。方法7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行椎间盘手术,术中收集椎间盘髓核、椎体终板部分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和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结构。结果Modic各型病理学改变如下:ModicⅠ型软骨下血管化的纤维组织,软骨终板出现裂隙或破裂;ModicⅡ型脂肪组织替代正常的软骨或骨组织;ModicⅢ型:硬化骨组织替代正常的软骨或骨组织;Modic混合型:同一终板可见黄骨髓和血管化;无Modic改变则病理学无上述变化。结论腰椎间盘髓核与终板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与Modic各型的特点相联系。  相似文献   

12.
背景:关于Modic改变在腰椎中分布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比较多,而在颈椎中的相关研究则较少。目的:分析颈椎终板Modic改变的临床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发生与颈椎退变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因颈肩痛行颈椎MRl和常规X射线榆查的患者共200例,年龄20-83岁。记录MRl颈椎Modic改变发生的节段,改变类型,改变的位置等,并分析其发生与性别、年龄、椎间盘退变节段及程度、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200例共计1200个颈椎椎间盘中23例(11.5%),29个(2.4%)个椎间盘邻近终板发生Modic改变。I型8例(4%),10个椎间盘(0.8%);II型13例(6.5%),16个椎间盘(113%);III型2例(1.0%),3个椎间盘(O.25%)。按照各个椎间盘节段发病数统计,C2/3节段O个,C3/4节段4个,C4/5节段6个,C5/6节段12个,C6/7节段7个,C6/7T1节段0个,发病率分别为O%,0.33%,O.5%,1.0%,O.58%,0%。结果表明颈椎终板也存在Modic改变的现象,但发生率较腰椎低,II型最多见,I型次之,III型最为少见,多发生于C5/6椎间盘,多位于邻近终板的后方。50岁以上为其好发年龄,其发生与年龄、椎间盘退变、椎间盘节段及颈椎曲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腰椎终板ModicⅡ型面积改变率与慢性下腰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45例ModicⅡ型患者的腰椎终板面积改变率,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来评估慢性下腰痛的程度。结果所有45例ModicⅡ型患者均进行MRI检查后,统计得出Modic改变率为(15.13±10.75)%,计算VAS评分为(3.90±0.40)分, ModicⅡ型患者的面积改变率与VAS评分经Pearson相关分析,呈正相关性(r=0.31,P<0.05)。结论腰椎终板Modic Ⅱ型面积改变率与慢性下腰痛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即终板面积改变率越大,患者下腰痛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4.
背景:大量文献报道了炎性细胞因子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发现这些退变的腰椎终板及终板下区域椎体在MRI上出现信号的改变.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腰椎终板及终板下骨质在MRI上的异常信号改变关系.方法:实验组椎间盘终板标本取自因腰椎退变行腰椎椎间融合患者,共20例;Modic Ⅰ型、Ⅱ型各10例.对照组椎间盘终板标本取自因腰椎外伤行腰椎椎间融合患者,共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椎间盘终板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实验组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基质金属蛋白酶3,肿瘤坏死因子α在Modic Ⅰ型终板的表达均明显高于Ⅱ型(P<0.05),实验组中肿瘤坏死因子α与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无相关性.提示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可能在腰椎间盘终板退变过程中起促进作用;不同Modic分型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伴有或不伴有腰椎退变Modic改变腰痛患者行椎间盘切除术后的疗效.方法:38例行椎间盘切除术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患者,1组17例患者伴有腰椎退变Modic改变,包括8男,9女,平均年龄35.8岁(22~55岁),Modic I型10例,ModicⅡ型7例.2组21例患者没有腰椎退变Modic改变,包括11男,10女,平均年龄35.5岁(21~60岁).在术后3、6、12个月通过VAS疼痛评分评估疼痛改善情况,术后12个月通过JOA量表进行失能评估.结果:术前1组和2组VAS评分和JOA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组和2组患者腰痛和失能情况均明显改善(P<0.05).在3、6、12个月,1组VAS评分分别是1.9±0.6、2.1±0.8和2.3±0.9,2组V.AS评分分别是1.9±1.0、2.2±0.6和2.4±0.8;在术后12个月,1组和2组JOA评分分别是13.3±1.1和12.1±2.1,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于单节段伴有或不伴有Modic改变的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患者,椎间盘切除术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腰椎终板骨软骨炎MRI表现,探讨其分型、分期及与下腰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性1926例腰椎MRI资料。结果 1681例显示腰椎退变。432例共539个终板显示终板骨软骨炎。依据MRI表现将终板骨软骨炎分为骨髓型、椎间盘型、Schmorl结节型和混合型,分别占77.3%,0.7%,13.2%及8.8%。骨髓型Modic1型41例,占全部退变病例的2.5%;Modic2型289例,占17.2%;Schmorl结节伴周围Modic1型18例,占1.1%;Schmorl结节伴周围Modic2型39例,占2.3%。单纯终板骨软骨炎病例中,Modic1型最多见(32.3%,10/31例);终板骨软骨炎合并腰椎退变病例中,Modic2型最多见(71.1%,285/401例)。62.7%(271/432例)的终板骨软骨炎患者有下腰痛症状,其中骨髓型Modic1型、Schmorl结节伴周围Modic1型、椎间盘型患者下腰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型,分别为97.6%、88.9%和100%。51/56个Modic1型终板经保守治疗后完全或部分转换为Modic2型,腰痛症状消失或减轻,而Modic2型病例经随访MRI表现及临床症状保持稳定。结论腰椎终板骨软骨炎是椎间盘退变的一种表现,是造成局部下腰痛的原因之一。MRI是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短回波时间(UTE)MR序列及常规序列在腰椎间盘软骨终板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7名志愿者行MR常规序列及UTE序列腰椎成像,分析UTE序列显示的腰椎间盘软骨终板损伤与椎体Modic改变、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UTE序列成像中,椎体软骨终板显示为非钙化性软骨终板及钙化性软骨终板。L1~S1各节段软骨终板损伤与椎体Modic改变分型、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均呈正相关(P均<0.001)。结论 与MR常规序列比较,UTE序列成像可以清楚显示腰椎间盘软骨终板分层及其损伤,且软骨终板损伤与腰椎退变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