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缺血半暗区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3和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cIAP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再分为3d、7 d和14 d亚组,每个亚组6只。后四组采用改良Koizumi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治疗,针刺组行头穴丛刺治疗,康复组行跑台康复训练,针康组同时进行以上两种治疗。预定时间点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转棒测试进行评定,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缺血半暗区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3、cIAP1蛋白表达。结果术后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mNSS评分均降低(P<0.05),转棒上停留时间均延长(P<0.05),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cIAP1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术后7d、14 d,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mNSS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转棒上停留时间进一步延长(P<0.05),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进一步下调(P<0.05),cIAP1蛋白表达进一步上调(P<0.05)。结论针康法能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单纯针刺、康复训练,可能与抑制caspase-8、aspase-3蛋白活化,促进cIAP1蛋白表达,从而抑制caspases介导的细胞凋亡级联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及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8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再分为3 d、7 d和14 d三个亚组(n=12)。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进行造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治疗,针刺组进行头穴丛刺治疗,康复组进行跑台康复训练,针康组进行针康法治疗。术后各时间点对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后取材,采用TUNEL染色观察大鼠脑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缺血半暗区XIAP和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术后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mNSS评分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均降低(P0.05),XIAP蛋白表达上调(P0.05),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细胞凋亡率进一步降低(P0.05),XIAP蛋白表达进一步上调(P0.05)。术后7 d、14 d,针康组mNSS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针康组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进一步下调(P0.05)。结论针康法能降低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优于单独的头穴丛刺和康复训练,其机制可能与促进XIAP蛋白表达,抑制caspase-9蛋白活化,从而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缺血半暗区皮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Flk-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再分为术后3 d、7 d、14 d三个亚组(n=6)。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用线栓法制备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进行治疗,针刺组采用头穴丛刺针法治疗,康复组给予跑台训练,针康组采用头穴丛刺结合跑台训练治疗。术后各时间点,采用改良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m NSS)进行评定,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半暗区皮层Flt-1、Flk-1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m NSS评分降低(P0.05);术后7 d、14 d,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Flt-1、Flk-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Flt-1、Flk-1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针康法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可能与其持续促进缺血半暗区皮层Flt-1、Flk-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针康法对脑缺血小鼠叉头转录因子3 (Foxp3)和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RORγ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成年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9只。每组再分为3 d、7 d、14 d 3个亚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采用线栓法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仅手术不予治疗,针刺组接受头穴丛刺针灸治疗,康复组接受跑台训练,针康组接受头穴丛刺结合跑台治疗。术后各时间点,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神经功能,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缺血侧脑组织Foxp3、RORγt表达。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mNSS为0分,模型组mNSS均高于假手术组(P < 0.05)。术后3 d,与模型组比较,康复组、针康组mNSS降低(P < 0.05)。术后14 d,与模型组和针刺组比较,针康组mNSS降低(P < 0.05)。术后各时间点,针康组Foxp3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 < 0.05)。术后3 d,针康组RORγt表达量较其他组均增加(P < 0.05)。术后7 d,针康组RORγt表达量较针刺组、假手术组增加(P < 0.05)。结论 针康法可改善脑缺血小鼠组织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能通过调节Foxp3、RORγt表达降低炎症的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预后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9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n=18)、模型组(n=18)、针刺组(n=18)、康复组(n=18)及针康组(n=18),再分为术后3 d、7d、14 d三个亚组(n=6)。线栓法制备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进行治疗,针刺组采用头穴丛刺针法治疗,康复组给予电动跑台训练,针康组采用针康法治疗。各时间点,采用改良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进行评定,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半暗区皮层ERK1/2、p-ERK1/2蛋白表达。结果术后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神经缺损评分降低(P0.05);术后7 d、14 d,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评分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p-ERK1/2蛋白表达增加(P0.05),(p-ERK1/2)/(ERK1/2)增加(P0.05);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p-ERK1/2蛋白表达升高(P0.05),(p-ERK1/2)/(ERK1/2)增加(P0.05)。结论针康法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可能与ERK1/2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前肢运动功能及缺血区周围皮质突触素和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内皮素-1(ET-1)诱导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前肢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康复组、针刺组、针康组,每组又分为3d、7d、14d、21d4个亚组。造模后24h对针康组进行头穴丛刺结合前肢抓取训练,康复组给予前肢抓取训练,针刺组仅头穴丛刺法,模型组不给予任何干预。分析前肢抓取成功率及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缺血灶周围皮质突触素和GAP-43表达。结果造模后各时间点,针康组大鼠前肢抓取成功率优于模型组、康复组和针刺组(P<0.05)。针康组缺血区周围皮质突触素平均光密度在造模后14d和21d优于模型组、康复组和针刺组(P<0.05);针康组缺血区周围皮质GAP-43阳性细胞数量在造模后7d和14d优于模型组、康复组和针刺组(P<0.05)。结论针康法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前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脑缺血区周围皮质突触素和GAP-4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小鼠脑缺血后脑损伤功能恢复和炎性因子产物的病理变化,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小鼠血清炎性因子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康法调控缺血性脑血管病炎性因子释放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9只小鼠作为假手术组,36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及针康组。针刺组术后24h予头穴丛刺治疗,康复组术后24h予跑台训练,针康组术后24h予跑台+循序渐进电动跑台训练,一次/天,共14天。于脑缺血后3d、7d、14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及IL-10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IL-6、IL-10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康组血清IL-6、IL-10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m NSS评分降低(P0.05)。结论:针康法能够下调小鼠脑缺血后血清中IL-6、IL-10水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mRNA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组(n=6)、模型组(n=18)、针康组(n=18)和康复组(n=18).采用光化学法诱导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模型组、针康组和康复组再分为3 d、7 d、14 d 3个亚组.术后24 h对针康组进行头穴丛刺结合水迷宫训练干预,康复组仅进行水迷宫训练,模型组不给予任何干预.采用Y-型迷宫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反转PCR(RT-PCR)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SDF-1α mRNA表达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点,正常对照组、针康组、针康组大鼠学习能力优于模型组(P<0.05),与康复组比较,针康组术后3 d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 d、14 d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针康组和康复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康组、康复组SDF-1 mRN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康复组相比,针康组SDF-1 mRNA表达较高,术后3 d、7 d显著性差异(P<0.05),14 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康法能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SDF-1α mRNA,这可能是其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针康法)对海马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 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穴丛刺组、康复组、针康组,每组10 只。采用光化学法诱导局灶性海马缺血大鼠模型,术后24 h 进行干预,治疗14 d 后采用Y-型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观察突触素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学习能力下降,突触素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头穴丛刺组、康复组、针康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P<0.01),突触素表达增加(P<0.05),且针康组优于头穴丛刺组和康复组(P<0.05)。结论针康法能促进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上调突触素的表达,其疗效优于单纯头穴丛刺和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MAP-2)表达的变化研究针灸结合康复法(以后简称针康法)对海马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只清洁级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针康组和康复组,每组各10只。采用光化学法诱导大鼠海马梗死造模型,术后24 h 给予干预,14 d后采用 Y-型迷宫测试,评价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中的 MAP-2表达情况。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 Y-迷宫试验中,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学习能力均有所恢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针康组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的 MAP-2表达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相比其余各组表达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针康组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康法可促进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上调 MAP-2的表达,效果均优于单纯的针刺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研究针康法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重建的脑皮质激活模式的变化。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4例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12)和针康组(n=12),分别进行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和针康法干预。对照组纳入10例年龄等基线信息与脑卒中患者无显著性差异的健康受试者。干预前、后分别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估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并对受试者进行fNIRS检查。基于氧合血红蛋白(HbO2)计算脑皮质辅助运动区(SMA)、运动前皮质(PMC)及初级感觉运动皮质(SMC)的功能强度变化及偏侧化指数(LI)。结果干预前,康复组和针康组FMA-LE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4周后,两组FMA-LE评分均显著提高(t>3.770,P<0.001),针康组高于康复组(t=2.252,P<0.05)。干预前,对照组平均功能连接强度高于康复组和针康组(P<0.05),后两组皮质运动相关区域功能连接强度无显著性差异(t=0.458,P>0.05);干预后,康复组和针康组平均功能连接强度均提高(t>2.178,P<0.05),其中针康组患侧PMC功能连接强度增强(P<0.05),针康组SMC区LI提高(P<0.05);针康组FMA-LE评分变化量与患侧PMC功能连接强度的变化量呈正相关(r=0.579,P<0.05)。结论针康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SMC的非对称性激活。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可能与患侧PMC的激活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治疗中度自闭症起效快、疗效显著的方法.方法:56例患儿分为针康组(20例),即于氏头穴丛刺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常规头针结合康复组(18例),即常规头针后再进行康复训练;康复组(18例),单纯康复训练.运用儿童自闭症评估量表对12周、24周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2周后针康组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24周后针康组在疗效等级上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05).结论:针康法对中度儿童自闭症起效快、疗效显著,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免疫抑制大鼠模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雄性)体重200~250 g,完全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康复组、针康组、针刺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外,其他各组分别给予针刺或康复治疗,每天1次,治疗10 d后,取大鼠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IL-4含量及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IL-4水平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治疗和针康法都可降低免疫抑制大鼠血清IL-4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CD<'+><,4>T细胞水平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针刺和康复治疗后,针刺组和针康组大鼠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各组CF<'+><,8>T细胞水平于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康法能降低大鼠血清中IL-4的含量,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大鼠低下的CD<'+><,4>T细胞水平,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幼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影响.方法将80只Wistar幼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头穴丛刺组、环境刺激组和针康组,每组16只.每组再按造模后14 d、28 d分别处死分为2个亚组,每组8只.采用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吸入氧体积浓度为8%的氧氮混合气体,制作HIBD新生动物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幼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MAP-2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穿台次数减少.在定位航行、空间探索能力方面头穴丛刺组、环境刺激组和针康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定位航行、空间探索能力方面针康组分别与头穴丛刺组、环境刺激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榆结果显示:头穴丛刺组、环境刺激组、针康组海马CA1区MAP-2的表达均多于模型组(P<0.05),海马CA1区MAP-2表达针康组较头穴从刺组、环境刺激组表达增加(P<0.05).结论针康法能提高HIBD幼鼠学习记忆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海马CA1区MAP-2阳性细胞的表达水平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微管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大鼠脑梗死灶周围微管蛋白(tubulin)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采用Longa颈外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造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康复组和造模对照组,每组20只。康复组大鼠每天进行滚筒、平衡木、转棒及网屏训练,时间1h;造模对照组置于普通笼中饲养,不予以康复训练。每组分别于造模后3,7,14和21d4个时间点处死5只大鼠,并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每个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tubulin的表达。结果康复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造模对照组(P<0.05)。2组tubulin阳性细胞于脑缺血3d后即已出现,7~21d有大量表达,14d达高峰;康复组于脑缺血7d和21d,tubulin阳性细胞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造模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表达较高水平的tubul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运动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以及连接蛋白43 (Cx43)和泛连接蛋白1(Panx1)的影响。方法 5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运动预处理组,每组18只。造模前,运动预处理组行跑台训练3周。采用改良Koizumi线栓法闭塞对模型组和运动预处理组大脑中动脉,再灌注24 h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神经功能;伊文思蓝渗透法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检测缺血侧脑组织Cx43和Panx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运动预处理组mNSS评分降低(P 0.05),伊文思蓝含量以及Cx43和Panx1蛋白表达量下降(P 0.05),Cx43和Panx1阳性面积率降低(P 0.05)。结论运功预处理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下调Cx43蛋白和Panx1蛋白表达,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丰富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对神经再生抑制因子勿动蛋白(Nogo-A)、勿动蛋白受体(Ng R)的调控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造模组96只和假手术组24只,造模组采用颈外动脉线栓法制作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模型,术后4 h选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分的大鼠9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丰富康复训练组、针刺+丰富康复训练组,每组24只。比较术后4 h、3 d、7 d、14 d 5组神经缺损体征评分和感觉、运动功能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ogo-A蛋白及Ng R在大鼠脑梗死区海马中的表达。结果:术后7 d、14 d,神经缺损体征评分和感觉、运动功能评分比较,针刺组、丰富康复训练组、针刺+丰富康复训练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其中针刺+丰富康复训练组低于针刺组、丰富康复训练组(P0.01或P0.05)。术后3 d、7 d、14 d,Nogo-A、Ng R蛋白表达比较,模型组、针刺组、丰富康复训练组、针刺+丰富康复训练组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或P0.05),针刺组、丰富康复训练组、针刺+丰富康复训练组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针刺+丰富康复训练组低于针刺组、丰富康复训练组(P0.01或P0.05)。结论:针刺联合丰富康复训练可改善脑缺血大鼠海马病理性损害,促进感觉、运动功能恢复,且针刺联合丰富康复训练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和单纯丰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多角度客观评价"通督调神针刺"优化方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比较针刺治疗和康复治疗的疗效优劣,提出针灸优化方案.方法:脑中风恢复后期患者61例分为针刺组20例、康复组20例及康复加针刺组(简称针康组)21例.采用患肢运动功能功能积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Barthel指数计分法)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记录各临床评定量表.评测3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结果:6l例脑中风后期患者经过21d的治疗,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能直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针刺组和针康组的临床疗效更好,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脑中风后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疗效,对神经功能恢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和电针预处理组(n=12)。后两组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电针预处理组在缺血前给予电针百会干预2周。再灌注24 h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HE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脑损伤程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缺血半暗区Tolls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脑组织损伤程度减轻,缺血半暗区TLR4、NF-κB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通过下调缺血半暗区TLR4、NF-κB蛋白表达,诱导脑保护作用,降低炎性损伤程度,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寻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在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和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C57BL/6小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为假手术组、缺血组、重组小鼠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rmMFG-E8)组和rmMFG-E8+科利维林(Colivelin TFA)组,每组10只小鼠。缺血组、重组小鼠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rmMFG-E8)组和rmMFG-E8+科利维林(Colivelin TFA)组制作大脑中动脉梗阻再灌注模型(tMCAO),其中rmMFG-E8组和rmMFG-E8+Colivelin TFA组小鼠在造模成功后立即进行脑梗侧侧脑室立体定位注射,分别给予总量2 μl,浓度0.4 μg/μl的rmMFG-E8和总量2 μl,浓度0.4 μg/μl的rmMFG-E8+总量2 μl,浓度5 pmol/μl的Colivelin TFA干预。造模成功1、3、5、7 d后采用行为学实验检测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造模成功7 d后采用组织染色观察脑梗死灶体积比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小胶质细胞M1极化标记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2极化标记物精氨酸酶1(Arg1)和小鼠类几丁质酶3样分子(Ym1)、MFG-E8的基因表达水平,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检测MFG-E8、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p-STAT3)和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OCS3)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行为学检测发现,缺血组、rmMFG-E8组和rmMFG-E8+Colivelin TFA组在造模成功1、3、5、7 d后的转棒时间和mNSS评分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7 d后,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MFG-E8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M1极化标记物iNOS基因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M2极化标记物Arg1和Ym1基因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p-STAT3/STAT3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SOCS3/GAPDH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造模成功7 d后,与缺血组比较,rmMFG-E8组的梗死灶体积显著缩小(P<0.05)。造模成功7 d后,rmMFG-E8+Colivelin TFA组iNOS基因的表达较rmMFG-E8组明显增加(P<0.05),Arg1和Ym1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STAT3/STAT3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SOCS3/GAPDH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 结论 MFG-E8可通过STAT3信号通路促进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促进脑缺血小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