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1~2013年重庆市血液中心的无偿献血人群的分布及变化趋势,为扩大并稳定献血人群以及献血招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3年重庆市血液中心献血者电子档案信息及献血者健康征询表登记信息,统计分析2011~2013年重庆市血液中心献血者人群分布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学历,以及再次献血率及不合格率。结果 2011~2013年重庆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人群以30岁以下年龄为主,男性多于女性。2011~2013年初次献血者不合格率分别为6.01%、6.23%、5.46%,再次献血者不合格率分别为2.97%、4.42%、2.46%,初次献血者不合格率高于再次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2~2013年学生献血比例为18.78%、19.51%。结论近3年重庆市无偿献血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稳定,再次献血者合格率高于初次献血者,应加大对初次献血合格者的再次招募,以便发展为固定献血者,减少血源浪费。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和掌握本市互助献血者转为自愿无偿献血者的基本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由互助献血者向自愿无偿献血者转变的工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收集本市捐献全血的互助献血者2 035例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035例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捐献全血的互助献血者,截止2015年6月底,有432例转变为自愿无偿献血者,转变率为21.23%,此转变率有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的趋势。文化程度越高、体重越大和每次献血量越多,转变率越高。公务员、教师和医护人员的转化率最高(40.00%)。结论本市互助献血者转为自愿无偿献血者的比例与献血者年龄、体重、文化程度、职业和每次献血量有关,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3.
1998年10月1日实行无偿献血以来,本市无偿献血队伍由无偿计划献血和自愿献血组成,无偿计划献血存在许多弊端,完全实现无偿自愿献血是输血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对163182人次无偿献血者献血方式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存在不同的心理,对其进行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对策,减少无偿献血者献血时的不良反应,保证无偿献血者成功献血。方法通过电话回访和当面交谈对6 105名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心理进行分析总结,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大大减少,保证无偿献血者成功献血,促进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不断壮大,2次以上献血者人数占献血总人数由2009年47.5%,2010年上升到58.5%,2011年上升到71.5%。结论献血前后的护理可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持献血时愉快的心情,保证无偿献血者成功献血,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承德市无偿献血现状,挖掘更多的潜在献血者,为献血者招募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3年承德市无偿献血者献血信息,统计各采血点献血人次、献血总量及400ml献血比率等数据。结果承德市2008—2013年共采血164451人次,县城采血点献血人数达到73375人次,占献血总人数的44.6%,献血量占到总献血量的49.5%,均排在第一位。结论在用血量快速增长、血源招募相对乏力的情况下,保持并提高400ml献血比率是保障供血的关键。同时,根据各采血点的特点,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提倡献血过程中的人性化服务,打动潜在献血者,提高招募实效,才能确保充足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6.
某市重复无偿献血者献血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复无偿献血者献血特点,为制定献血者的组织、教育、动员、招募和保留工作策略,以及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0~2006年梧州市献血4次以上自愿无偿献血者为对象,分析该人群的献血特点。结果2000~2004年献血4次的人数逐年增多,2005年开始呈逐年递减趋势,献血5次及以上献血人数则逐年增加(χ^2=62.44,P〈0.005);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200ml献血人数逐年递减,300、400ml和成分献血人数逐年增加(χ^2=3790.23,P〈0.005),大部分重复无偿献血者在前3次献血中以献血200ml为主;献血次数越多,平均每次献血间隔时间越短(F=42.85,P〈0.01);单次献血量增加的平均间隔时间,根据单次献血量和所献血液品种情况有明显不同(F=63.49,P〈0.01);固定献血者人数占重复无偿献血者的比例与献血次数成正比(χ^2=193.83,P〈0.005),在献血6次及以上人群中,固定献血者比例高于非固定献血者。结论根据重复无偿献血者献血规律,做好市场细分工作,有助于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互助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探讨互助献血的安全性。方法对杭州地区2013年4-7月5 171人次互助献血者(互助献血组)和50 227人次自愿无偿献血者(自愿献血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X2检验。结果互助献血组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高于自愿献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互助献血组的血液核酸、HBSAg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均高于自愿献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抗-HCV、抗-HI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互助献血者血液检测指标相对风险较大,在献血前应加强宣传教育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和分析枣庄市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以期为探求更为全面的预防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期间枣庄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1680例为调查对象,并依据献血地点、献血次数、献血方式、献血量等变化的特点,对诱发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与在流动献血车上献血者相比,在血站内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显著降低(1.23%vs2.02%,P<0.05)。与首次献血者相比,2次及以上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显著降低(0.61%vs2.11%,P<0.05)。与集体献血者相比,个体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显著降低(1.50%vs1.94%,P<0.05)。与献血量为400ml献血者相比,献血量为200ml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显著降低(1.05%vs1.94%,P<0.05)。同时,精神紧张以及饥饿和疲劳等因素是导致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和讲解,积极改善献血者焦虑和紧张的负性心理,在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征询和信息采集时,应重点筛查相关信息,以便在献血过程中积极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桂林市无偿献血者的健康状况、血液不合格原因,探讨血液安全现状,为加强献血者招募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3年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献血次数及4项传染病指标的检测结果(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等资料。分析各项指标的阳性率与年龄、性别、献血次数的关系。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检测男性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血液检测结果首次献血不合格数与2次以上献血不合格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4~2013年10年间桂林市无偿献血者4项传染病指标检测不合格率年均为1.63%。结论多次自愿无偿献血者应作为无偿献血的主要招募对象,同时要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提高检出率,确保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对建设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随着无偿献血者招募工作的深入,建设相对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非常重要。笔者抽样调查了1500名献血者资料,并通过电话预约再次献血,尝试着从献血者再次献血意愿了解其心理,并通过进一步分析其分布特征,提出建设固定献血者队伍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或采血后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系列短暂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脸色苍白、出汗、心悸、浑身乏力、神情恍惚,严重时有短时意识丧失、惊厥、抽搐等。本站自1998年10月~2000年8月共接待无偿献血者12086人,发生献血反应329人,占无偿献血总人数的2.7%。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健康、推动无偿献血工作顺利进行,对献血不良反应加以分析以及加强对献血者的护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检测献血者献血前后血流变数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献血后的血流变各项指标中,血浆粘度值、红细胞变形指数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红细胞压积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血粘度值等12项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献血对献血者的血流变有直接影响,提示健康适龄公民定期适量献血可降低血液粘度。  相似文献   

13.
冯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443-7443
目的统计无偿献血体检结果,筛选献血低危人群,探讨献血筛选工作的必要性。方法收集献血体检不合格者资料并对结果进行简单处理。结果 2003-2009年沈阳共计520 796人献血,其中23 385人体检不合格,主要原因心血管疾病,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以及既往接种史、病史。结论对无偿献血者必须严格执行《供血者健康标准》,认真筛选低危献血人群,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双方健康。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桦甸市为逐步取消计划无偿献血,实现向自愿无偿献血的转变,积极探索招募自愿无偿献血者的方法,自愿无偿献血者逐年增加,自愿无偿献血者比例逐年提高,已成为桦甸市无偿献血的主力军,到2005年完全取消计划献血,实现100%自愿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15.
初次献血体验对未来献血行为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增加自愿、无偿、固定的献血者,除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和招募力度外,献血者在初次献血时的经历和感受对他们以后是否能够成为固定的无偿献血者也有一定影响。我们于2005年7月—2006年12月对526名无偿献血者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并追踪再次献血情况。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无偿献血者献血400ml后相关血液学指标的恢复情况,以获取我国献血者献全血的适当限量及频次的科学资料。方法选择各年龄自愿无偿献血者123名,其年龄、体格检查与血液检验均符合现行我国法规要求,在其献血前及献血后24h、7d、1个月和3个月采集血样,检测WBC、RBC、HGB、HCT、PLT、TP、ALB、血清铁,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献血后3个月内各项血液学指标均可恢复到献血前水平。结论献血后3个月的恢复期是安全的,全血献血间隔期3个月、献血量400ml对献血者身体健康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跟踪有不愉快献血经历的献血者后期无偿献血情况,为发现血站献血服务中的缺陷及改进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2006~2007年随机电话回访反馈,录入Excel后统计分析。通过和无不愉快献血经历的献血者重复献血率的比较,分析献血者对血站献血服务的各方面的期待值。结果电话回访7 314名无偿献血者,有214名无偿献血者在穿刺技术、献血服务方法、献血后轻度不适感及献血反应等方面有抱怨。而这214例有抱怨的无偿献血者178例后期没有再次参加无偿献血,明显低于无抱怨献血者的重复献血率。另外,在218例抱怨的无偿献血者中,130例为初次无偿献血,后期仅1人再次参加无偿献血。结论对献血者不愉快献血经历要认真对待分析,找出对策,加以解决,以此提高重复献血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承德市无偿献血现状,挖掘更多的潜在献血者,为献血者招募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3年承德市无偿献血者献血信息,统计各采血点献血人次、献血总量及400 ml献血比率等数据。结果承德市2008~2013年共采血164 451人次,县城采血点献血人数达到73 375人次,占献血总人数的44.6%,献血量占到总献血量的49.5%,均排在第一位。结论在用血量快速增长、血源招募相对乏力的情况下,保持并提高400 ml献血比率是保障供血的关键。同时,根据各采血点的特点,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提倡献血过程中的人性化服务,打动潜在献血者,提高招募实效,才能确保充足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2010年无偿献血者20 044人为对照组,只进行一般宣教;选择2011~2012年无偿献血者26 323人为干预组,实施全程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献血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2009~2012年无偿献血反应总发生率为1.36%,其中对照组有献血反应387例(1.93%),干预组有献血反应242例(0.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全程早期护理干预,献血反应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嘉峪关市2005~2010年ALT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英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2):1076-1077
目的对本地区自愿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确立不合格的高危人群。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自愿无偿献血者19 036人的血样进行ALT检测,并按献血者性别、年龄、体重和初、复次献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男性ALT不合格率高于女性,ALT不合格率相对较高的主要为25~和35~的年龄段,且随着体重的增加,ALT不合格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再次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初次献血者。结论有针对性的加强不同献血者献血前的宣传教育和征询,献血前进行有选择性的ALT初筛,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