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70例行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法不同分为翼点入路35例入B组,眶上外侧入路35例入A组。所有患者采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对照组采用翼点入路,研究组采用眶上外侧入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血清脑损伤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水平、生存质量评分、预后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及骨窗范围均较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P<0.05);研究组术后NSE及S100β水平均较低(P<0.05);研究组术后环境领域、社会关系、生理、心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高(P<0.05);研究组预后状况较好(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两种入路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均可有效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但选择眶上外侧入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能够有效减轻脑损伤,术后生存质量较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术期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7例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HH组。对照组13例按常规输液方法处理,AHH组14例在诱导后行AHH处理。分别于不同时点,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采集足背动脉和颈静脉球部血测定血气指标及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结果各时点脑氧供需平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1005蛋白的含量,在T1、T2、T3、T4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5、T6时点,AHH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HH对脑动脉瘤夹闭术术中脑氧代谢并无明显影响,但导致术后发生脑损伤可能性增大,应重视AHH对该类患者术后脑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连续检测血清S100B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心外科和体外循环技术的提高,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脑损伤的发生率有所减少,但总的发生率仍高达5 0 %~70 % [1] 。在临床工作中术后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准确评价十分重要。许多研究已证实,S10 0B蛋白是目前反映脑组织损伤的最特异性的生化标志物[2 ,3 ] 。我们通过连续检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血清S10 0B蛋白水平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随机选择需要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2例,其中男2 3例,女9例;年龄4 3~6 7岁;二尖瓣病变17例,主动脉瓣病变2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病变13例。2 .手术过程:采用统一…  相似文献   

4.
背景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手术围术期主要并发症之一,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术的麻醉不仅应满足麻醉的基本要求而且要求尽可能预防脑血管痉挛、提供脑功能的保护.目的观察地氟烷麻醉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夹闭术中收缩脑血管物质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地氟烷的脑保护作用.设计病例分析.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和麻醉科.对象选择2002-10/2004-0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64例拟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男30例,女34例.方法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地氟烷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剪硬膜、夹闭动脉瘤和动脉瘤夹闭后30 min 4个时点采集动脉血4 mL,应用放免法检测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的水平.主要观察指标颅内动脉瘤患者麻醉诱导前、剪硬膜、夹闭动脉瘤和动脉瘤夹闭后30 min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的水平.结果2例患者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进入结果分析62例.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在正常范围,地氟烷麻醉中3个时间点较麻醉诱导前无明显变化(P>0.05).②内皮素水平剪硬膜、夹闭动脉瘤和动脉瘤夹闭后30 min时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40.4±10.3),(40.0±9.6),(40.7±12.3),(49.3±12.7)ng/L,(P=0.002,0.001,0.009)].结论地氟烷麻醉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中收缩脑血管物质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在整个麻醉维持期间均无上升趋势,内皮素甚至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水平,且不同手术阶段无明显差异,表明地氟烷麻醉能够避免由于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释放增加导致的急性脑血管痉挛,降低继发性脑缺血性损害,从而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9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准确的术中配合和妥善的术后护理。结果:在手术医生、护士的密切配合下,79例均手术顺利。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风险大,技术要求高,做好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对20例颅内动脉瘤实施夹闭术,围术期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尽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8例,其中术后出血1例,二次手术后恢复良好;1例因血管痉挛出现局灶性癫痫小发作,经精心治疗护理,症状消失.认为对颅内动脉瘤实施夹闭术,围术期积极有效的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背景: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手术围术期主要并发症之一,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术的麻醉不仅应满足麻醉的基本要求而且要求尽可能预防脑血管痉挛、提供脑功能的保护.目的:观察地氟烷麻醉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夹闭术中收缩脑血管物质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地氟烷的脑保护作用.设计:病例分析.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和麻醉科.对象:选择2002-10/2004-0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64例拟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男30例,女34例.方法: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地氟烷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剪硬膜、夹闭动脉瘤和动脉瘤夹闭后30 min 4个时点采集动脉血4 mL,应用放免法检测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的水平.主要观察指标:颅内动脉瘤患者麻醉诱导前、剪硬膜、夹闭动脉瘤和动脉瘤夹闭后30 min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的水平.结果:2例患者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进入结果分析62例.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在正常范围,地氟烷麻醉中3个时间点较麻醉诱导前无明显变化(P>0.05).②内皮素水平:剪硬膜、夹闭动脉瘤和动脉瘤夹闭后30 min时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40.4&;#177;10.3),(40.0&;#177;9.6),(40.7&;#177;12.3),(49.3&;#177;12.7)ng/L,(P=0.002,0.001,0.009)].结论:地氟烷麻醉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中收缩脑血管物质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在整个麻醉维持期间均无上升趋势,内皮素甚至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水平,且不同手术阶段无明显差异,表明地氟烷麻醉能够避免由于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释放增加导致的急性脑血管痉挛,降低继发性脑缺血性损害,从而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七氟醚预处理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血清中MDA和SOD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颅内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40-65岁。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n=20)和对照组组(C组,n=20),其中S组麻醉诱导后给予2%七氟醚预处理,30min后洗出,C组不作处理。采用比色法测定麻醉前(T0)、上临时动脉夹前即刻(T_1)、上临时动脉夹30min(T_2)、动脉瘤夹闭夹闭2h(T_3)、4h(T_4)5个时间点血中MDA、SOD浓度。结果与T_0相比,两组患者在T_2、T_3和T_4时点血清MDA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S组患者血清中MDA水平在T_2、T_3和T_4时间点明显低于C组(P0.05);与C组相比,S组患者血清中SOD水平在T_2、T_3和T_4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可降低MDA含量,增加血清SOD活性,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 GB)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91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6)与对照组(n=45).两组均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研究组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基础上加用超声引导下SGB,记录...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世纪60年代成功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以来,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临床医师在显微解剖理论指导下,尝试不同手术入路,采用多种手术显微镜及显微手术器械,获得了大量实践经验,使夹闭术成为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1-2]。科学完善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成功及术后快速康复的重要条件,本研究总结了58例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围术期护理策略,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2组病例术中均持续静脉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S组在气管插管后持续吸入0.5%~1.5%七氟醚,R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分别记录术前(T1)、气管插管(T2)、切皮(T3)、钻颅骨(T4)、动脉瘤夹闭(T5)、缝皮(T6)、拔管(T7)等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指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BIS等。结果2组患者各时间点HR、MAP、CVP、BIS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后MAP均显著低于T1(P〈0.05)。术中高血压、降压药物的使用率和S组均低于R组(P〈0.05)。结论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都能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而在降低血压、减少降压药物的使用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18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手术中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估,并调查患者对围手术期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较,实验组术后1d焦虑程度和术中血压、心率较低,围手术期满意度则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缓解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焦虑情绪,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手术室整体护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全身麻醉的管理方法和特点。方法:通过2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全身麻醉的具体麻醉过程,分析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全身麻醉管理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结果:本组有3例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出现气管插管并发症;有3例患者术中出现麻醉不平稳现象;有2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出现全麻苏醒延迟并发症;其余18例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状态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4.
2005年7月~2011年5月,我们对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给予周密细致的术前准备以及预防并发症采取预见性的观察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术期预见性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手术是神经外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由于在手术技术 ,神经麻醉和监测技术上的进展 ,围术期病死率已有所下降[1]。现对在本院行颅内动脉瘤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作者收集了2000年1月~2001年12月在本院确诊并行动脉瘤夹闭术的病人32例。其中男14例 ,女18例。年龄28~79岁。动脉瘤分别起源于前交通动脉12例 ,大脑前动脉7例 ,大脑中动脉3例 ,基底动脉3例及后交通动脉4例 ,其它部位3例。根据Hunt/Hess法对病人神经分级为 :I级4例 ;II级15例 ;III级11例和IV级2例。1.2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与术后护理方法。认为精心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可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提高了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廖兰  李莺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9):59-6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呼吸道护理、脑室外引流管护理、血管造影后护理;术后加强对意识和瞳孔的观察、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实施常规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其余31例经翼点入路行开颅手术,其中行动脉瘤夹闭术23例,动脉瘤包裹术8例。5例患者术前行侧脑室体外引流术以缓解颅内高压,术后意识好转3例,2例无明显变化。自发病到手术时间为1~10 d,平均3 d。术后随访3个月~2年,症状明显好转24例,4例轻偏瘫,1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昏迷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有效的围术期护理能减少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828-829
选取我院2008年7月10日~2014年12月10日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患者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1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观察手术后患者颈内静脉血浆中S100B蛋白NSE的含量水平。结果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及第3、6d,治疗组患者的颈内静脉血浆中S100B蛋白NSE的含量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先应用右美托咪定能降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颈内静脉血浆中S100B蛋白NSE的含量,对脑细胞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月~2010年3月,我们对5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显微夹闭术,经精心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颅内动脉瘤患者51例,男23例,女28例;年龄21~67岁,平均41.5岁.术前均行DSA或16排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为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5例,后交通动脉瘤19例,大脑中动脉瘤8例,基底动脉瘤4例,小脑后下动脉瘤5例;术前合并高血压38例;Huntil-Hess分级[1]:Ⅰ~Ⅱ级36例,Ⅲ级13例,Ⅳ级2例.  相似文献   

20.
李惠玲  孙丽萍  廉洁 《天津护理》2003,11(5):231-232
目的:探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在发病6~72h内,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的方法。术前对患者实施特别护理,“偷袭麻醉”后进行术前准备,避免了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术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并发症并做好康复训练,使患者得到良好恢复。结果:36例手术全部成功,治愈3l例,好转4例,植物生存l例。随访6~24个月,效果良好。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应争取早期手术夹闭。护理措施得当可避免术前动脉瘤再破裂出血,为实施手术创造条件。术后做好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对患者的预后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