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通过应用脑神经促通仪对慢性脑缺血的治疗,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善的情况。方法应用成都迪康医用数字设备公司生产的D/NSJ-I脑神经促通仪进行治疗,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处方,45min/次,10次为1个疗程。应用TCD监测治疗前后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头痛由89%降至13%、头晕由96%降至15%、失眠由60%降至9%、健忘由28%降至9%。治疗前后血流速度的改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单个患者最高血流速度增加67.6%。结论脑神经促通仪对表现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的脑缺血、脑损伤患者,通过改善脑供血,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CD技术对820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常规检查,观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频谱形态及各项参数。结果:TCD检测对脑动脉硬化及狭窄、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与扩张的诊断确切,对头痛、头晕患者的诊断及病因分类有较高价值,对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的脑动脉功能评价有重要意义,对脑血栓形成、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的诊断缺乏特异性,仅可作为筛选性检测。结果:TCD对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促通治疗仪加神经促通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2—03/2004—12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60例,按治疗单的序号分为促通仪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促通技术治疗(30min/次,1次/d);促通仪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最大治疗电流19.5mA,治疗频率调整选择(1~1000Hz)自动治疗选择(3~100Hz),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正负电极的放置部位,首先是脊髓通电治疗时间为15min,然后分别给予上下肢通电治疗各15min,共45min。以上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应用Fugl-Meyer评估方法评定患肩关节活动评分和疼痛评分;同时应用Fud—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两组60例患者均结果分析。①Fugl-Meyer肩关节活动评分:治疗后促通仪组30例总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60比116分,P〈0.01)。②Fugl-Meyer肩关节疼痛评分:治疗后促通仪组30例总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62比78分,P〈0.001)。③上肢Fud—Meyer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后促通仪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x^2=11.12,P〈0.005)。结论:神经促通技术合并神经肌电促通治疗仪治疗能显著缓解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经血管数字减影(DSA)证实为脑AVM的患进行了TCD检测。结果:检测出脑AVM供血动脉的TCD血流参数明显异常,其中血流速度峰值高于正常1~2倍,以舒张期血流速度增高为主,搏动指数降低24例;频谱及音频异常24例;出现颅内“盗血”9例。检测出供血动脉TCD与DSA结果符合率为96%。结论:TCD是一种无创、方便、快捷的检测方法,可作为脑AVM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前后效果评价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以剧烈头痛为突出症状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用TCD检查仪检测患者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血流速度、频谱形态、PI指数及RI指数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头痛症状缓解,血流动力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可用TCD间接评价以剧烈头痛为突出症状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贺佩珍 《现代护理》2002,8(6):459-459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静脉滴注治疗偏头痛发作效果。方法 采用2%利多卡因1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比较用药前后头痛缓解情况及TCD(经颅多普勒超声)报告动态变化。结果 治疗后,几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缓解,TCD血流速度增快。结论 利多卡因静脉滴注治疗偏头痛发作期有较好疗效,且药物价廉,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头痛宁胶囊配合尼莫地平片对高血压性头痛症状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7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头痛宁胶囊配合尼莫地平片治疗,对照组单用尼莫地平片治疗.头痛缓解率采用TCD检测治疗前后颅内各动脉峰值平均血流速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分别治疗30 d为观察终点.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D检测治疗前后颅内各动脉峰值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痛宁胶囊配合尼莫地平片较单用尼莫地平片治疗高血压性头痛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小儿血管性头痛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小儿血管性头痛相应血管的变化,通过药物及心理治疗观察治疗前后TCD改变。结果:TCD示血流速度增加。心理及药物治疗有效。结论:发现心理因素是小儿血管性头痛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前后观测经颅多普勒血流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前后经颅多普勒 (trantacranial DOppler,TCD)测定血流量的变化,研究其影响和疗效。方法:采用针刀治疗前后测量颈颅血流量,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颈源性头痛治愈率为75%,有效率为95%。由TCD测定颈、颅动脉血流速度,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lt;0.05—0.01)。说明针刀治疗作用讯速,能迅速解除对受压神经的刺激,并能缓解颅内动脉及推动脉的痉挛,减轻血管的阻力,增加颅内的血流量。结论:针刀松解治疗颈源性头痛理度快,作用持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识别偏头痛间歇期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时所表现出的特殊频谱类型,以对偏头痛人群中血管张力过高时的脉动指数(PI)增高与动脉硬化的PI增高在频谱形态和有关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TCD对289例临床拟诊为偏头痛的病例进行血管松弛剂治疗前后的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频谱图跟踪检测。结果:血流增快(痉挛型)130例,占总数的44.98%;单纯PI增高(高张力状态型)41例,占14.18%;血流速度增快并有PI同时增高(混合型)30例,占10.38%;双侧同名动脉平均流速相差75cm/s(不对称型)37例,占12.80%;单支血管血流时快时慢(不稳定性)6例,占2.08%;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频谱形态正常30例,占10.389%;其中PI增高经血管松弛剂治疗两周后PI下降占90%。结论:偏头痛间歇期的TCD表现类型有四种已被公认,还有两种过去被忽视的类型——血管高张力状态型和混合型,而且PI可随血管松弛剂应用而降至正常范围,此点可区别于脑动脉硬化所致的PI增高。至此,偏头痛的TCD表现共有6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0引言40岁以下患者脑A血流速度以增高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大,血流速度逐渐降低,出现脑动脉硬化等多种情况。本文通过经颅多普勒(TCD)对1335例头痛、头晕患者脑A血流的变化做个回顾性的分析。1材料和方法1.1材料选自1995/2000门诊及住院患者。1335例头痛、头晕患者,男637例,女698例,年龄8~80岁,无高血压、脑梗塞及其它疾病。共分3组,即<40岁294例,41~60岁467例,>61岁132例。1.2方法采用美国Multgon公司生产的500V(tm)型经颅多普勒诊断仪,用2MHz脉冲多普勒探…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辅助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疗效。【方法】40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HBO治疗组200例,对照组200例。通过对两组的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的改变进行疗效评价,并根据HBO治疗前后脑动脉脉动指数,脑动脉血流的改善,并对HBO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HBO组患者眩晕、头痛、失眠、记忆力、计算力、精神状态等的改善较对照组疗效明显(P<0.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示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明显降低(P<0.01),TCD见HBO治疗后大脑前、中动脉的脉动指数明显下降(P<0.05,P<0.01);而对照组血液流变学、TCD改善均不明显。【结论】HBO治疗脑动脉硬化疗效确切、可靠,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64例VBI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均于发病24h内治疗。治疗组应用盐酸倍他司汀20mg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对照组维脑路通400mg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点滴,1次/d,疗程14d。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测定治疗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8%,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TCD检查治疗组用药后VA等血流速度与用药前比较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倍他司汀治疗VBI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在脑腔隙性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经CT、MRI证实为脑腔隙性梗死患者进行TCD检查,并对TCD的表现差异进行分析。结果30例脑腔隙性梗死患者大部分以头痛头昏、肢体麻木就诊,TCD表现为脑血管痉挛,脑供血不足的血流速度改变。结论TCD检查可以明确以不同临床症状就诊的脑腔隙性梗死患者的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5.
牵引按摩改善颈源性头痛脑血管机能障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牵引按摩对颈源性头痛(CH)患者脑血管机能障碍改善的机理。方法: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检测125例有颈椎曲度异常或颈椎退行性改变的颈源性头痛患者牵引按摩前后与正常对照组90例的9条颅内血管(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并对TCD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颈源性头痛组(125例)牵引按摩治疗后,大脑中、前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较治疗前降低,其值更接近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2.治疗后颅内成对动脉的Vm差异缩小,其代表值-非对称指数(AI)的异常率以及均值显著低于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更接近(P〈0.01)。结论:牵引按摩治疗可双向调整颅内动脉的异常血流速度增高和减低,从而改善颈源性头痛患者的脑血管机能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静脉滴注治疗偏头痛发作效果.方法采用2%利多卡因10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1次,比较用药前后头痛缓解情况及TCD(经颅多普勤超声)报告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后,几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缓解,TCD血流速度增快.结论利多卡因静脉滴注治疗偏头痛发作期有较好疗效,且药物价廉,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于彤政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325-2326
摘要:目的 观察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3例VBI患者分为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组29例,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4例。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和TCD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有效率达93.1%,明显高于对照组79.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能显著改善脑血管特别是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结论 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VBI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川芎清脑颗粒治疗脑梗死后头晕、头痛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320例脑梗死后头晕、头痛伴失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例.治疗组给予川芎清脑颗粒10 mg/次,3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西比灵胶囊10 mg,1次/晚,睡前口服.连续给药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的VAS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的头痛、头晕及失眠的整体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2、4周后治疗组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99、18.00,P均<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1.9%与21.3%,86.9%与77.5%;x2值分别为4.630、4.803,P均<0.05).结论 川芎清脑颗粒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头晕、头痛伴失眠的症状,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70例脑外伤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其中异常者65例(92.8%)。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24例,年龄在15~55岁之间,检测时间自伤后3天至半年。致伤原因包括机动车、自行车撞伤、坠落伤及打击伤。伤后有意识丧失者34例。临床主要症状有:①头痛、头晕。②头痛、头晕伴有呕吐,失眠及记忆力减退。本组全部经头CT扫描,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额叶或颞叶小挫伤灶9例,正常40例。检查方法:采用西德EME TC-2000S型TCD  相似文献   

20.
电刺激双耳后乳突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TCD和BAEP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电刺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从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角度探讨电刺激双耳后乳突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常规组,电刺激组加例,常规组20例,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查TCD及BAEP.观察电刺激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速度及脑电生理的影响。结果:治疗前电刺激组与常规组椎基底动脉(VBA)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CD异常的比例为75%(30/40例),以VBA流速降低为主要特点。BAEP异常的比例为77.5%(31/40例),以脑干型异常为主。治疗后两组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与常规组比较,电刺激组椎动脉流速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功能均有改善,与常规组相比,电刺激组Ⅴ波的峰潜伏期(PL)、Ⅲ-Ⅴ和Ⅰ-Ⅴ波的峰间潜伏期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电刺激双耳后乳突部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循环的血流速度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