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脊髓损伤后出现功能障碍,探索肌桥桥接脊髓缺损局部置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降解膜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1/05在沈阳医学院形态中心实验室完成。切除5只家犬L3~4脊髓节段0.8cm,采用缝匠肌尾侧部桥接脊髓缺损局部置入bFGF复合降解膜,术后观察动物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家犬存活8~25个月,其运动按MotorScotolMethod法分级,具有2~4级运动功能;直接刺激脊髓损伤中枢侧,家犬下肢出现运动,肌电图显示有动作电位出现。结论:缝匠肌尾侧部桥接脊髓缺损局部置入bFGF复合降解膜为脊髓神经纤维再生和重建提供良好的微环境,提高神经纤维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降解膜置入肌桥桥接脊髓缺损局部,提高脊髓神经纤维的再生效果。方法:切除8条家犬L3-4脊髓节段0.8cm,采用缝匠肌尾侧部桥接脊髓缺损,按随机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脊髓桥接处置入bFGF复合降解膜,对照组在脊髓桥接处不置入bFGF复合降解膜。术后不同时间取材进行形态学观察研究。结果:膜内外结缔增生有明显的差异,实验组肌桥段内再生的神经纤维明显较对照组多。结论:肌桥桥接脊髓缺损局部置入bFGF复合降解膜,为脊髓的再生和重建提供良好的微环境,提高神经纤维的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降解膜置入肌桥桥接脊髓缺损局部,提高脊髓神经纤维的再生效果。方法切除8条家犬L3~4脊髓节段0.8cm,采用缝匠肌尾侧部桥接脊髓缺损,按随机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脊髓桥接处置入bFGF复合降解膜,对照组在脊髓桥接处不置入bFGF复合降解膜,术后不同时间取材进行形态学观察研究。结果膜内外结缔增生有明显的差异,实验组肌桥段内再生的神经纤维明显较对照组多。结论肌桥桥接脊髓缺损局部置入bFGF复合降解膜,为脊髓的再生和重建提供良好的微环境,提高神经纤维的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降解膜置入脊髓缺损局部抑制结缔组织增生,促进胶质细胞增殖和轴突再生,提高脊髓神经纤维的再生效果。方法:切除狗L1-2,L3-4脊髓节段,采用缝匠肌尾侧部桥接脊髓缺损局部包裹bFGF复合降解膜,术后不同时间采用行为学和形态学方法进行测试和观察。结果:膜内外结缔组织增生有明显差异。肌桥段内有再生的神经纤维,双下肢运动功能有所恢复,TarlovMotorscotol分级为2~4级。结论:bFGF复合降解膜抑制脊髓损伤局部结缔组织增生,提高神经纤维的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降解膜置人脊髓缺损局部抑制结缔组织增生,促进胶质细胞增殖和轴突再生,提高脊髓神经纤维的再生效果。方法:切除狗L1-2,L3-4脊髓节段,采用缝匠肌尾侧部桥接脊髓缺损局部包裹bFGF复合降解膜,术后不同时间采用行为学和形态学方法进行测试和观察。结果:膜内外结缔组织增生有明显差异。肌桥段内有再生的神经纤维,双下肢运动功能有所恢复,Tarlov Motor scotol分级为2~4级。结论:bFGF复合降解膜抑制脊髓损伤局部结缔组织增生,提高神经纤维的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6.
背景:发展修复周围神经系统的技术已成为生物学家、生化工程师及材料学家多学科共同参与的重要研究课题.目的:实验拟观察理想肌桥桥接神经缺损构型个性化差异对神经再生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4-06/2005-09在沈阳医学院完成.材料:10只普通家犬,体质量20~30kg.方法:在静脉麻醉下,将犬右侧缝匠肌尾侧部和指浅屈肌中段肌条分别切成两段,一段置于体视镜下剥离观察;另一段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后用图像分析其远、近端横断面的肌纤维截面积.取两种肌肉肌条分别缝接于自体左、右肢股神经缺损2cm处,常规锇酸染色后测定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主要观察指标:① 肌桥的形态差异,肌条远、近端横断面的肌纤维截面积.②桥接左、右肢股神经缺损处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结果:① 缝匠肌肌条内的肌纤维与肌条长轴基本平行;指浅屈肌肌条内的肌纤维走向与肌条长轴夹角较大.缝匠肌肌条内80%的肌纤维与肌条等长;指浅屈肌肌条内肌纤维则均短于肌条长度.指浅屈肌肌条内的肌纤维较粗,缝匠肌肌条内的肌纤维较细,两种肌桥内肌纤维的截面积有较大差异(P<0.01).② 在锇酸染色标本上,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呈粗细不等的黑色圆圈状.用缝匠肌尾侧部桥接的左侧股神经远段的有髓神经纤维明显比用指浅屈肌桥接的右侧股神经远段的有髓神经纤维多.结论:由相对长度较大的肌纤维为主要构成的肌桥桥接缺损神经的再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牛脑提取液与肌基膜管结合对脊髓损伤修复及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牛脑提取液对脊髓损伤修复及再生的影响。方法:用SD大鼠40只,过半切除长约0.5cm的左下胸段脊髓,肌基膜管(MBL)桥接脊髓缺损。局部用药组将MBL浸泡于牛脑提取液(ECB)中,全身用药组腹腔注射ECB,生理盐水作对照。结果:实验组动物行为学测试指标和斜板试验斜板实验(IP)分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6周可测到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形,而对照组未测到;实验组MBL与脊髓融和,有大量神经纤维通过交界处,近端脊髓前角区可见到较多标记的运动神经元,腰部脊神经节细胞结构完整,再生神经纤维髓鞘较厚,轴突直径较粗,均优于对照组;图像分析显示实验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轴突直径和脊神经节细胞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局部和全身应用ECB对脊髓再生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尤其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再生也有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彩顺  吕刚 《中国临床康复》2011,(25):4591-4596
背景:作者已经成功制备了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并且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目的: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构建大鼠坐骨神经15mm缺损模型,分别应用组织工程人工神经、组织工程神经支架或自行神经桥接坐骨神经缺损。桥接后20周再生神经电生理学测定,手术侧胫骨前肌湿质量、腓肠肌组织学及透视电镜分析。结果与结论:桥接20周后,组织工程人工神经与自体神经移植组胫骨前肌湿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神经干传导速度为(30.56±2.15)m/s。结果提示,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人工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可以促进再生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背景:作者已经成功制备了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并且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目的: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构建大鼠坐骨神经15mm缺损模型,分别应用组织工程人工神经、组织工程神经支架或自行神经桥接坐骨神经缺损。桥接后20周再生神经电生理学测定,手术侧胫骨前肌湿质量、腓肠肌组织学及透视电镜分析。结果与结论:桥接20周后,组织工程人工神经与自体神经移植组胫骨前肌湿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神经干传导速度为(30.56±2.15)m/s。结果提示,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人工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可以促进再生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用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壳聚糖导管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情况。方法实验组10只成年Wistar大鼠造成10 mm坐骨神经缺损后,以结合bFGF的壳聚糖导管作桥梁桥接神经两断端,以假手术组和单纯损伤组(造成10 mm坐骨神经缺损后,不加以任何干预措施)各10只大鼠为对照。术后3个月,通过大体观察、形态学及电生理检查观察损伤神经的再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实验组大鼠新生的神经纤维已通过缺损部位,手术局部未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单纯损伤组。结论结合bFGF的壳聚糖导管对缺损的坐骨神经修复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进神经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要目的:神经移植可以通过不同桥接物来完成,各种周围神经再生桥接物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6/2002期间有关周围神经再生桥接物研究的相关献,包括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非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人工合成材料等内容。结果:对周围神经再生桥接物的研究目前仍以3大类为主:①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主要有自体神经、异体神经和异种神经。自体神经移植仍是目前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的首选方法,然而对于粗大的、长段的外周神经移植物很难找到,且有供区神经瘤形成和运动、感觉障碍等并发症,造成新的神经损伤。异体和异种神经移植体,来源较自体广泛,不给患带来新损伤,各种类型的神经段均可得到等优点,但存在宿主对移植体的免疫排斥反应问题。②非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自体非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来源广泛,其中静脉和肌肉研究较多。静脉桥接体桥接周围神经效果不及自体神经移植而优于肌肉、肌腱及硅橡胶.但由于缺乏促神经再生的活性因子,桥接较长的缺损时易于塌陷。③人工合成材料桥接物:人工合成材料具有生理性好,无抗原性,无致癌性,植入体内异物反应小,桥接神经纤维的管腔不易塌陷,使神经近端再生的轴索可顺利的通过,减少瘢痕干扰,跨越缺损长入远端实现自然修复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结论:各种研究仍停留于动物实验阶段,目前临床治疗周围神经缺损仍以自体神经移植为主,临床新的治疗方法还有待学再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牛脑提取液对脊髓损伤修复及再生的影响。方法:用SD大鼠40只,过半切除长约0.5cm的左下胸段脊髓,肌基膜管(MBL)桥接脊髓缺损。局部用药组将MBL浸泡于牛脑提取液(ECB)中,全身用药组腹腔注射ECB,生理盐水作对照。结果:实验组动物行为学测试指标和斜板试验斜板实验(IP)分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6周可测到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形,而对照组未测到;实验组MBL与脊髓融和,有大量神经纤维通过交界处,近端脊髓前角区可见到较多标记的运动神经元,腰部脊神经节细胞结构完整,再生神经纤维髓鞘较厚,轴突直径较粗,均优于对照组;图像分析显示实验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轴突直径和脊神经节细胞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局部和全身应用ECB对脊髓再生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尤其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再生也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作者前期已经成功将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并证明可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目的: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观察和验证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构建大鼠坐骨神经15 mm缺损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实验组采用组织工程人工神经,空白对照组采用无细胞组织工程神经支架,自体神经对照组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桥接后12周通过大体观察、胫骨前肌湿质量、组织学等方法分析坐骨神经组织学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桥接术后12周:实验组大鼠肢体可以支撑着地,钳夹大鼠手术侧足底皮肤出现逃避反射,足底皮肤s.100蛋白染色呈阳性反应.实验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胫骨前肌湿质量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实验显示脊髓、后根神经节均可见数量不等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阳性细胞.实验组移植物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髓鞘厚度、神经组织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结果验证了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可以促进神经组织学的修复重建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周围神经纤维再生环境的改变,可以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速度,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物理疗法可改善损伤部位局部微循环的流速,增进和刺激创伤的恢复进程,因此,对不同物理疗法的选择和照射剂量的控制,可否促进神经纤维再生速度?目的:观察不同物理方法照射对大鼠受损神经纤维再生的促进作用。设计:随机分组对照的动物实验。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实验室。对象:实验于2001—09/2002—09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实验室完成,雄性SD大鼠15只,体质量185~220g。干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生物频谱组5只,红外线照射组5只,分别给予相应的物理照射。损伤对照组5只不做照射。3组动物分别在手术后第14天,取手术侧坐骨神经段切片,以光镜下观察受损神经纤维溃变率的减少间接了解物理疗法对神经受损后的保护功能。主要观察指标:神经断裂处及靠近脊髓侧4点(1,2,3,4mm)和远离脊髓侧4点(1,2,3,4mm)受损处神经纤维的溃变率。结果:15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生物频谱组和红外线照射组的坐骨神经纤维与对照组在断裂处的远离脊髓侧神经纤维溃变率无差异(均为100%)。②在断裂处生物频谱组和红外线组的神经纤维溃变率明显降低(68%,89%),对照组最高(100%)。③3组靠近脊髓侧4点神经纤维溃变率呈递减趋势,即越靠近脊髓侧溃变率越低;并且生物频谱组最低,红外线组次之,对照组最高。结论:受损周围神经修复后,选用物理疗法辅助治疗可使溃变的神经纤维数量减少,有促进和加快神经纤维恢复的作用,其中生物频谱照射法效果更好些。  相似文献   

15.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部位的微环境状况足影响神经再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周围神经损伤后,良好的神经再生微环境有利于保护受损神绛元、促进轴突的有效再生.目的:应用肌膜瓣包裹、羊膜管预置聚乳酸-羟基乙酸微丝,充填大鼠自体周围神经组织浆模拟周围神经再生微环境,探讨其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6/2007-10在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2月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标准组3组,每组10只,右侧为实验侧,左侧为正常对照侧.取健康、足月、顺产的新鲜胎儿羊膜(产盘知情同意)制备羊膜基质膜.用医用Vicryl缝线和羊膜基质膜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微丝桥接物.方法:大鼠切除坐骨神经6.0 mm,自然同缩建立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实验组采用带蒂肌膜瓣、人羊膜管预置Vicryl微丝并充填大鼠白体坐骨神经组织浆;对照组采用单纯人羊膜管允填大鼠白体坐骨神经组织浆;标准组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主要观察指标:术后8,12周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榆查、胫前肌湿质量、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及神经电生理学检测.结果:术后12周,实验组、标准组肌萎缩有所恢复,对照组则恢复不明显.实验、标准组中侧胫前肌色泽红润,饱满富有弹性;对照组色泽相对较暗,弹性度较差.术后8,12周3组胫前肌恢复率组间比较,术后12周3组有髓神经纤维总数、截面积,神经移植体血管数利血管截面积组间比较,以及小腿三头肌复合肌动作电位幅值组间比较,差片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标准组神经纤维再生质量最佳,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肌膜转位、羊膜管预置聚乳酸-黔基乙酸微丝,并填允大鼠自体周围神经组织浆导管能较好的模拟周围神经再生之微环境,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但与自体神经移植尚有差距.  相似文献   

16.
背景:如何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始终是医学界一大难题,胚胎神经干细胞有利于神经元的存活,并能促进轴突再生.目的:观察胚胎鼠神经干细胞局部注射移植治疗高位脊髓损伤大鼠的可行性,以神经电生理及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评价其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7-06/2008-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细胞移植组,20只/组.另取孕14 d的SD大鼠5只用于制备胚胎神经干细胞.方法:生理盐水组、细胞移植组大鼠均建立高位脊髓损伤模型,取双侧第8-10对肋间神经各2 cm,交叉植入脊髓缺损处(近端白质与远端灰质、远端白质与近端灰质),细胞移植组局部注射鼠胚胎神经干细胞2×10~6个,生理盐水组局部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通过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的检测,观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通过BDA顺行神经示踪,观察运动传导束恢复情况: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结果:细胞移植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波幅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P<0.01);细胞移植组大鼠在损伤区有较多BDA标记阳性神经纤维通过,而生理盐水组未见BDA标记阳性神经纤维;细胞移植组大鼠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较生理盐水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胎鼠神经干细胞局部注射可以较好地恢复高位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电生理及后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mtmphic factor,CNT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桥接再生影响。方法:选用30只大鼠分5组,每组6只,切除左侧坐骨神经6mm,用硅胶管10mm桥接坐骨神经的两个断端。其中治疗组CNTF一次给药量分别为500,300,100,50ng,对照组给生理盐水5μL。术后1个月活杀动物,观察坐骨神经近、远心端,新生神经纤维,脊髓,运动终板的变化。结果:电镜结果显示300和500ng治疗组,新生雪旺细胞及神经纤维较多。单个雪旺细胞内夹有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均匀。其他各组有少许髓鞘样结构。新生神经纤维细小。光镜观察发现:300,500ng治疗组新生神经纤维较成熟,排列整齐。对照组新生的坐骨神经细小,远端有变性改变。结论:CNTF对坐骨神经损伤有促进再生作用,用量最好是300~500ng。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壳聚糖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成年Wistar大鼠25 只分为假手术组(n=10)、单纯损伤组(n=5)和人工神经修复组(n=10)。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5 mm,单纯损伤组暴露坐骨神经并切断,人工神经修复组以复合bFGF-壳聚糖导管桥接缺损。术后对实验动物的坐骨神经进行大体观察,对运动进行行为观察,以及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神经再生情况和靶肌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5 周,与单纯损伤组相比,人工神经修复组运动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人工神经修复组再生的坐骨神经已经通过bFGF-壳聚糖导管越过缺损并与远端相连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坐骨神经再生段可观察到神经微丝(NF)阳性和S-100 阳性纤维。应用Masson 染色方法,可观察到人工神经修复组腓肠肌去纤维化程度相对于单纯损伤组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bFGF-壳聚糖导管能有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并使大鼠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体变性骨骼肌-神经束“并联”复合体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及可行性。 方法:实验于2005—06/12在咸宁医学院神经组化研究室完成,将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复合桥组,神经桥组和肌桥组,每组12只。①模型制作:采用2%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50g)经腹膜腔注射麻醉后,显露并切去鼠的右侧坐骨神经一段使形成10mm缺损。另在复合桥组和肌桥组,切取股二头肌外缘纵行肌束,置于60℃水浴变性5min。②分组处理:复合桥组:将缺损远端神经行“束间分离”,等分为两束,切取10mm长的一束与自体变性骨骼肌束“并联”桥接于坐骨神经缺损处并用筋膜包裹;神经桥组:以自体神经原位桥接于神经缺损处;肌桥组:以自体变性骨骼肌束桥接于神经缺损处。③指标测试:术后24周,用肉眼观察桥接体及吻合口外形,取称大鼠双侧胫前肌湿质量,以术侧(右侧)与正常侧(左侧)湿质量百分比作为胫前肌湿质量恢复率;取移植体,以Bielschowsky镀银染色后,石蜡包埋,作纵、横切片,苏木精-伊红复染,光镜下观察和用彩色图像分析仪测量再生神经纤维的数目(密度)、平均直径及髓鞘厚度。 结果:实验大鼠3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24周时,①大体观察:复合桥组和神经桥组的桥接段均有完整的神经外膜和清晰的神经折光横纹,与周围组织粘连轻,吻合处质软,表面光滑,而肌桥组则无完整的神经外膜和神经折光横纹,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吻合口处质硬,表面粗糙;胫前肌(湿质量)恢复率:复合桥组和神经桥组均较肌桥组高,其差异有显著性[复合桥组(72.19&;#177;7.23)%,神经桥组:(75.01&;#177;6.21)%,肌桥组:(63.98&;#177;6.41)%,P〈0.05]。②再生神经纤维的数目(密度):复合桥组和神经桥组均较肌桥组多(密)[复合桥组:(77.78&;#177;6.76)&;#215;10^4根/μm^2,神经桥组:(78.43&;#177;4.56)&;#215;10^4根/μm^2,肌桥组:(68.88&;#177;2.39)&;#215;10^4根/μm^2,P〈0.05]。③再生神经纤维直径和髓鞘厚度:复合桥组和神经桥组也较肌桥组粗厚[复合桥组:(6.56&;#177;1.58)μm和(1.21&;#177;0.25)μm,神经桥组:(7.22&;#177;1.57)μm和(1.34&;#177;0.22)μm,肌桥组:(6.22&;#177;1.57)μm和(1.10&;#177;0.17)μm,P〈0.05]。④复合桥组与神经桥组间各项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结论:缺损周围神经远段“束间分离”所得的自体神经与自体变性骨骼肌束“并联”复合桥体修复大鼠神经短距离缺损,其效果接近单纯的自体神经桥体而优于单纯的自体变性骨骼肌桥体,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兔脊髓损伤不同时期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新西兰大白兔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 cells,NSCS)移植治疗的不同效果,探讨脊髓损伤移植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体外培养、诱导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为NSC并行5-溴-2-脱氧尿苷(bromodeoxy uridine/5-bromo-2-deoxy uridine,BrdU)标记。手术造成兔脊髓全横断模型。在术后即时,7,14,21,28d分别行NSC局部移植,同时设立脊髓全横断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于移植后3个月观察动物脊髓损伤局部病理变化。结果:术后即时移植组局部仅有少量Brdu标记阳性细胞存活,通过脊髓损伤区的神经纤维数目少;7,14d移植组局部有大量Brdu标记阳性细胞存活,通过脊髓损伤区的神经纤维数目多。神经纤维排列较整齐;21,28d移植组局部有大量Brdu标记阳性细胞存活,但通过脊髓损伤区的神经纤维数目少,且再生的神经纤维排列紊乱;空白对照组未发现Brdu标记阳性细胞,在脊髓损伤区域未发现再生通过的神经纤维。结论:实验证明了脊髓损伤后7~14d为NSC最佳移植时期,同时提示NSC移植对动物脊髓损伤后的组织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