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士定位法在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8年1~12月抢救的多发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实施护士双人定位法,对照组只实施常规方法.比较2组多发伤患者在"白金10 min"内得到呼吸循环支持时间,"黄金1 h"内术前准备完善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在"白金10 min"内得到呼吸循环支持时间,"黄金1h"内术前准备完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护士双人定位抢救法可以有效提高多发伤急救的抢救速度与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186例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救治成功率的配合.包括迅速了解伤情,对伤员实施有效的生命支持与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循环,缩短休克时间,预见性地做好手术器械准备.优先抢救“急、危、重”伤员,密切观察和处理多发伤.认为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快捷的抢救流程,通过医护人员有序分工、紧密协作以及规范化、程序化的抢救,可以提高多发伤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根据多发伤急救患者修正创伤记分制定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将10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实施护理,观察组根据患者修正创伤记分制定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抢救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为(46.5±8.3)min,对照组为(54.4±11.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6.5±9.7)d,对照组为(36.6±13.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多发伤急救患者修正创伤记分制定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有助于缩短多发伤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急救中心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95例作为观察组,将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分组定位的救护模式进行救护,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流程进行救护,比较两种模式的救治效果.结果 采用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后,观察组完成急救操作的时间、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医生对急救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分别为是(32.5±12.6)min,89.5%和92.6%,与对照组完成急救操作的时间(55.0±15.3)min,患者的抢救成功率(77.4%)以及医生对急救护理质量的满意度(7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0,x2分别为4.802,13.99;P<0.05).结论 分组定位救护模式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能提高医生对急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的程序化急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救治成功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1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9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取ABCDE制医生、护士抢救配合分工程序图程序化操作救治;对照组未采取ABCDE制医生、护士抢救配合分工程序图程序化操作救治。观察两组观察抢救成功率、诊断正确率、漏误诊率、并发症率。结果治疗组79例,抢救成功率89.57%,诊断正确率95.23%,漏误诊率19.00%,并发症率31.65%,治疗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10.52、11.43、12.72、11.32,P均〈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救治时制定了ABCDE制医生、护士抢救配合分工程序图进行程序化操作,可以使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有序分工、紧密协作、迅速作出诊断、及时进行救治,可提高严重多发伤抢救成功率,减少了漏误诊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江丕菊  马雯  张书娟  陈坤  梁欣灵   《护理与康复》2017,16(11):1205-1207
目的观察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及护士分级管理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置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分值及护士分层级管理。比较改良预警评分及护士分层级管理实施前(对照组,n=229)和实施后(观察组,n=247)患者抢救率、抢救成功率、抢救准备时间。结果对照组抢救率8.3%,抢救成功率57.9%,抢救准备时间为(3.03±0.21)min;观察组抢救率6.5%,抢救成功率75.0%,抢救准备时间为(1.70±0.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及护士分层级管理有利于早期识别患者病情变化,为抢救赢得时间,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以多发伤为例的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标准作业流程的制定方法以及对抢救护士培训的培训效果。[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分析效度,制定多发伤急救护理标准作业流程,并对N2级护士进行培训;回顾分析实施标准作业流程进行多发伤救治前后病人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病人及医师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将2013年6月—2013年12月实施前救治的70例病人列入对照组,2014年1月—2014年9月(实施后)救治的70例病人列入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对观察组急救护理配合的满意度及病人、家属对观察组急救护理的满意度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定并实施多发伤急救护理标准作业流程符合急救护理的特点,使急救现场井然有序、密切配合,有效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护士的综合抢救能力,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定位抢救模式在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2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12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抢救模式, 干预组给予定位抢救模式, 观察比较两组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各项抢救任务完成时间及医患满意度。结果实施定位抢救模式后, 干预组的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 干预组完成急救初期各项护理任务的时间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定位抢救模式是遵循科学分组、合理站位及职权明确的原则, 能够显著提高急诊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缩短有效抢救时间, 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和医患满意度,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结构护理管理模式在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12月在本院急诊科救治的187例多发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救护方法同期对急诊科护士实施培训;将2013年1~12月在本院急诊科救治的189例多发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在患者救护和护士的培训中实施三维结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5.7%(162/189),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71.7%(134/187),两组比较,χ2=19.1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三维结构护理管理模式提高了护士急救处置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急诊手术是手术室护士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多数为意外伤和突发病,病情急,发病时间短,如在创伤的急救中关键的抢救阶段是在伤后1h内对患施行手术,即多发伤抢救的手术黄金1h;手术室人员在抢救患时,往往容易忽略感染因素,造成患不必要的损害。因此,对手术室护士的要求更高,不但要分秒必争抢救患,而且要注意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我科抢救69例脊柱损伤多发伤患者,其中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的36例按照常规急救程序救护(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的33例在常规救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有效抢救时间、急救成功率。结果救护车到达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为(28.54±6.1)min,急救成功率93%;对照组有效抢救时间为(39.51±5.3)min,急救成功率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损伤多发伤院前救护各环节运用预见性思维,针对性实施护理,能提高院前救护的质量,控制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在急救的基础上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救护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启动应急护理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有效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10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成应急护理组(简称应急组)和对照组各51例,分别接受应急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有效时间、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结果:应急组有效抢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启动应急护理能够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同时改善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创伤救护模式。方法选取梁平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1~6月的严重多发伤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急救方法进行救治,将2013年7~12月的严重多发伤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运用规范化、程序化的创伤救护模式进行治疗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为(38.06±11.24)min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3.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创伤救护模式能缩短抢救时间,保证各个环节的救护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是值得推广的现代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多发伤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加入人文关怀护理,对两组的抢救效果、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采血至用血时间分别为(44.02±9.54)min、(35.52±8.36)min,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观察组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6.67%,与对照组的80.00%相比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融入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护理过程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管理在严重多发骨折损伤控制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严重多发骨折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模式急救,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流程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生命支撑所需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交接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命支撑所需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交接时间、抢救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严重多发骨折损伤中实施护理流程管理,能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升患者抢救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多发伤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急性多发伤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程序。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预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论急救护理程序可显著缩短急性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时间,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在能级对应管理下对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实施小组定位抢救的效果。方法:将急诊科收治的69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护士按日常工作经验配合医师实施定位抢救,观察组护士根据能级对应实施小组定位抢救,比较两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复苏的效果以及急诊科护士在能级对应管理下实施小组定位抢救前后的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急诊科护士在能级对应管理下实施小组定位抢救后培训效果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能级对应管理下实施小组定位抢救不仅提高了复苏成功率,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加强了急诊科护士的梯队建设。  相似文献   

19.
应加强对未来灾难现场抢救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当今世界,重大突发事故、局部战争和恐怖事件不断出现,对特种意外伤害的抢救就显得特别重要。在灾害或意外发生时,第一时间内现场死亡人数最多,对于现场急救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传统的急救观念往往使得处于生死之际的伤员丧失了最宝贵的“救命的黄金时间”。所以必须提倡和实施现代救护的新概念和技能。应重视伤后1h的黄金抢救时间和10 min的白金抢救时间,使伤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最确切的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综合一体化救治模式在复合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4月我院实施综合一体化救治模式前后所救治的80例复合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救治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救治模式,观察组接受综合一体化救治模式,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死亡率、完成检查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休克缓解时间和救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成检查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休克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救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一体化救治模式应用于复合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可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救治满意度,缩短完成检查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和休克缓解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