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声像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建立多因素回归模型预测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方法 超声观察91例乳腺癌患者原发病灶及腋窝淋巴结,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认为病灶最大径、病灶纵横比、有无微钙化、血流分级、RI、腋窝淋巴结超声成像是影响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因素,有无微钙化、血流分级、腋窝淋巴结超声3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OR值分别为2.915、4.089、2.125.ROC曲线证实多因素回归模型预测腋窝转移性淋巴结有一定的的临床意义.结论 多因素模型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超声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检查对检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1183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和腋窝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诊断腋窝淋巴结分类与术后病理比较,计算超声分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和诊断准确率.结果 超声检查腋窝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为73.2%,特异性为94.0%,阳性预期值90.9%,阴性预期值81.0%,诊断准确率为84.6%.结论 超声判断腋窝转移淋巴结的准确率较高,但对直径<10.0 mm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超声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LNM)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18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的超声表现,免疫组化方法 测量原发灶ER、PR、CerbB-2表达.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原发灶的最大径、血流分级、腋窝可探及淋巴结个数,以及CerbB-2表达与腋窝LNM转移密切相关(P<0.05),ROC曲线示原发灶最大径的截断值是2.05 cm.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超声表现,结合CerbB-2表达,能较准确的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声像图特征,评价超声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离体新鲜标本进行超声检查,对所探察到的97个淋巴结,在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并编号标记,将标记淋巴结声像图与其病理结果作对应分析.按病理结果分为2组,淋巴结转移为阳性组46个,淋巴结无转移为阴性组51个.对比分析两组淋巴结二维声像图特征.结果 转移性淋巴结灰阶超声表现为形态趋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不光滑,短径>0.7 cm,长径/短径≤1.6,淋巴门移位或消失,皮质不均匀增厚,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超声图像有特征性表现,灰阶超声多可做出正确诊断,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联合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5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患者临床、病理、mp-MRI特征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对乳腺癌病灶大小、同侧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Cyclin D1表达及其联合因子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各参数的敏感度、特异度,评价其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55例乳腺癌患者中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在乳腺癌病灶大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病灶周围血管数量、管径以及同侧腋窝淋巴结最大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高表达组67.86%(19/28)、低表达组14.81%(4/27)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大小及同侧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增加、Cyclin D1高表达会增加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OR=1.09、1.41、12.57,P<0.05).以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为标准绘制mp-MRI病灶大小、同侧腋窝淋巴结皮质厚度、Cyclin D1表达以及预测模型(模型1:同侧腋窝淋巴结皮质厚度+Cyclin D1表达;模型2:病灶最大径+Cyclin D1表达;模型3:病灶最大径+同侧腋窝淋巴结皮质厚度+Cyclin D1表达)的ROC曲线,AUC为0.808、0.887、0.772、0.791、0.773、0.751.以Youden指数最大及临床对照作为标准,病灶最大径最佳临界值为28.5 mm,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最佳临界值为5.5 mm,同侧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敏感度91.3%最佳,模型2、3特异度93.7%最佳.结论 病灶大小及同侧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增加、Cyclin D1高表达会增加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可以作为独立预测因子,病灶大小与Cyclin D1高表达联合或三者联合模型可显著提高病变诊断特异度,可用于术前无创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胆囊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fms样酪氨酸激酶4(Flt-4)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胆囊癌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收治的42例老年胆囊腺瘤样息肉患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两组手术前后VEGF-C、Flt-4水平的变化,分析老年胆囊癌VEGF-C、Flt-4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究两者预测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术前1天VEGF-C、Flt4均高于对照组(P0. 05),术后1周,两组VEGF-C、Flt4均降低,对照组低于病例组(P0. 05); TNM分期为Ⅲ~Ⅳ期、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伴肝脏侵犯、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VEGF-C、Flt4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分化程度为高分化、不伴肝脏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 05); VEGF-C预测胆囊癌淋巴结转移曲线下面积为0. 827(95%CI:0. 734~0. 919),临界值为388. 83 pg/ml时VEGF-C预测胆囊癌转移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5. 70%、73. 30%; Flt4预测胆囊癌淋巴结转移曲线下面积为0. 744(95%CI:0. 631~0. 858),临界值为513. 541 pg/ml时Flt4预测胆囊癌淋巴结转移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2. 10%、57. 80%;老年胆囊癌患者血清VEGF-C与Flt4表达呈正相关(P0. 001)。结论老年胆囊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C及其受体Flt-4呈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及肝脏侵犯、淋巴结转移有关,两者表达互相呈正相关,均可作为预测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评分法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83例,均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和二维超声检查,利用超声弹性成像对淋巴结进行弹性评分和赋值,二维超声对淋巴结形态进行分型和赋值,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结果 83例乳腺癌患者手术病理结果显示转移性腋窝淋巴结48例(57. 83%)。超声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评分在转移性腋窝淋巴结超声评分与非转移性腋窝淋巴结超声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 0. 05),转移性腋窝淋巴结超声平均评分显著高于非转移性腋窝淋巴结超声平均评分(P 0. 05)。超声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检查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 75%、97. 14%和95. 18%,均高于单独超声弹性成像与单独二维超声检查。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评分法检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信效度较好。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易发生淋巴道转移,其淋巴液主要流入腋窝淋巴结。腋窝淋巴结为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确定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对于肿瘤的临床分期、手术方式选择、术前化疗与否及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术前准确判断乳腺癌患者患侧腋窝淋巴结有无癌细胞转移,可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盲目性[2]。本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穿刺组织学检查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包括对腋窝淋巴结的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d issection,ALND),但在临床上,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现,约75%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作者认为对术后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并无任何治疗作用。同时,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会引起患侧上肢水肿,肩关节活动障碍等并发症。随着超声检测技术的进步,在预测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及避免对腋窝淋巴结无转移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50例,均行MSCT检查,评估其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并结合病理结果分为转移组、未转移组,评估淋巴结大小、淋巴结形态、淋巴门结构与转移的关系,分析MSCT诊断效能。结果 MSCT检查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46枚,阴性49枚,病理检查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41枚,未转移54枚。病理阳性患者MSCT图像显示淋巴门为偏向一侧的低密度区,形状为圆形且无脂肪组织。转移组MSCT长径≥10 mm、短径≥5 mm、长短径比值≤2比例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 0. 01);转移组MSCT腋窝淋巴结门实变或消失、淋巴结门结构厚度不均匀比例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 0. 05); MSCT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Kappa值分别为92. 68%、85. 19%、88. 42%、0. 767,ROC曲线下面积为0. 895。结论 MSCT可依据长径、短径、长短径比值及淋巴结门结构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进行术前评价,且诊断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