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清华 《全科护理》2013,11(2):169-169
为病人行物理降温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护理措施,而头部物理降温尤为重要,其可以降低脑组织耗氧量,保护脑细胞,在神经内科如脑卒中病人的中枢性高热、冬眠疗法的头部降温、感染性高热等应用较广。传统是用冰袋进行头部物理降温,由于冰袋用冰水灌装,冰角较硬,易使头部组织受压,发生压疮;冰袋袋口不易密封、易漏水浸湿床单等,存在诸多弊端。为此,我科使用凉液枕为病人作物理降温,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利琴  陈晓铮  罗秀琴 《全科护理》2014,(21):2011-2011
临床上发热是儿科常见的症状,高热患儿常采用头部物理降温法来降低体温,物理降温是比较有效、安全的无创降温方法。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是枕冰袋、冰帽降温,冰袋、冰帽存在着坚硬、易漏水、易移位等缺点。  相似文献   

3.
发热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目前临床常用降温方法有药物降温、物理降温等.小儿应用各种退热药易产生不良反应,如药物剂量稍大即可导致出汗过多引起虚脱,临床上应慎用药物降温.高热患儿采用头部物理降温法是一种比较有效、安全的降温方法.传统的小儿头部物理降温法是在患儿颈部放置冰枕、前额用毛巾冰敷、戴冰帽等.因冰袋、冰帽操作繁琐、准备材料时间长,在使用中易漏水,且材料容易老化,舒适度较差,皮肤贴合不好,大多数患儿使用时配合较难.因此,笔者于2014年1月自制小儿冰袋给患儿行头部物理降温,操作方便,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降温效果明显,且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家琴  涂素华  陈燕华 《护理研究》2008,22(9):2410-2411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常累及患儿的中枢神经,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死亡。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乙型脑炎患儿的3个主要症状,可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而威胁患儿生命,而高热常常是患儿的首发症状,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体温是乙型脑炎患儿治疗与护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后遗症的关键。降温采取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临床上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有温水擦浴、乙醇擦浴、冰袋冰敷,由于乙型脑炎患儿发热多呈高热,甚至超高热,用温水擦浴、乙醇擦浴效果不满意,冰袋冰敷降温,因冰块具有硬度高、棱角较多、与体表接触面积小、难固定、维持低温时间短等缺点,10%盐水冰袋具有袋体松软、维持低温时间长的特点,将其用于乙型脑炎患儿降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热会严重影响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并影响心功能及基础代谢,给机体带来损害。现临床降温方法有药物降温、物理降温和人工冬眠。物理降温有温水擦浴、冰袋冰敷等。温水擦浴易引起寒战,增加患者不适;使用冰袋降温,由于冰袋与体表接触面积不多,降温速度不快。  相似文献   

6.
高热病人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主要有酒精擦浴、大血管走行处置冰袋、冰帽。但冰袋等易污染床铺、易滑动、易引起冻伤、费用高、病人感觉不舒服。近年来我们采用自制的简易降温帽、降温带用于120例发热病人,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黄文娟  陈小娘  沈纯华 《全科护理》2013,(16):1444-1444
发热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症状,高热患儿采用头部物理降温法是一种比较有效、安全的降温方法。传统的小儿头部物理降温法是在患儿头枕部放置冰枕,前额部用毛巾冰敷等。目前常用的是冰袋、冰帽降温,在临床上我们使用的冰袋、冰帽操作繁琐、准备材料时间长、在使用中易漏水,发热患儿多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备用的冰枕、冰帽不能满足需求等现象,为此浪费了不少时间。通过临床实践发现了一个既方便操作,又不增加病人经济负担的新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冰袋降温对降低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第二次抽搐率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40例3岁以内高热惊厥的患儿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在第一时间采用冰袋冷敷前额进行降温,对照组未在第一时间采用冰袋冷敷前额进行降温.比较2组患儿第2次抽搐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儿发生第二次抽搐的概率有显著差别.结论 对高热惊厥的患儿在第一时间采用冰袋冷敷前额的方法对降低患儿二次抽搐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发热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头部物理降温是比较安全、有效的降温方法,也是护理高热患儿的重要措施。传统的小儿头部物理降温法是在患儿头枕部放置用毛巾包裹的橡胶冰枕,前额部用毛巾冷敷等。但是在临床上使用橡胶冰枕时发现有一些弊端,如橡胶冰枕准备工作繁琐,需要时间长±使用中易漏水±患儿哭闹、离床时需要扶持或约束,起不到有效降温作用,给护理工作者及家属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我科尝试制作了儿童简易冰帽在高热患儿中使用,经观察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几种常见传染病发热降温措施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临床上大致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多见,是由各种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等感染机体后,其病原体的代谢产物或毒素作用于白细胞而释放热原导致发热。所以必须采取降温措施。但是不同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及发热规律不同,选择适当的降温措施,是达到降温目的的唯一保证。下面就几种常见传染病选择适当的降温措施护理体会如下。1细菌性痢疾如体温在39℃以上,患儿多会发生高热惊厥,为减少脑细胞耗氧量和止惊,头部降温十分重要。简便快捷的方法是用冰水浸毛巾冷敷头部,几分钟更换1次,降温效果很好,能…  相似文献   

11.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高热期间患儿的代谢率和氧消耗量增加,易引起机体内环境改变,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若高热持续过久,则影响小儿健康,严重时出现惊厥、昏迷甚至威胁生命。头颅降温可以有效降低脑组织氧耗,增强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发热首选物理降温。因此,出现高热症状,应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传统的橡胶冰袋硬度高、与体表面积接触少、固定性差、操作较复杂,不易为患儿所接受。针对这一问题,为了满足患儿需求,取得更好的降温效果,我科设计了一种新型物理降温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工作中为高热病人进行物理降温是护士最常用的护理技能。目前多数医院还是采用了一些比较传统的冰袋如方形冰袋、自制的瓶装冰袋,这种传统的冰袋在进行物理降温时易滑落且不易固定。而条形冰袋可以将这些隐患逐一消除。现将我科使用的条型冰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酒精:水袋和普通冰袋对高热的降温效果。方法:将100例高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各组两小时后的降温情况。将一次性输液软包装袋浸泡消毒后,直接注入2/3量的自来水及1/3量的75%酒精,使酒精浓度成为25%,然后排出空气,放入冰箱冷冻.待结冰后取出,用布套包裹给观察组病人作头部降温。取冰数块,放在盆内,把冰砸成小块.去掉棱角.将冰块倒入冰袋1/2~2/2满,加入50~100ml水,擦干冰袋外水渍,用布套包裹给对照组病人作头部降温。结果:观察组体温下降1.6℃~2.5℃,对照组0.4℃~1.8℃。结论:25%酒精冰袋用作高热病人物理降温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冰袋物理降温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高热患者的降温。传统冰袋在应用中存在冻伤、交叉感染、移位等问题,临床常采用干毛巾将冰袋包裹起来放置在高热患者头部、颈部两侧、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部位。但当患者烦躁、翻身活动时,毛巾易脱落。并且由于冷凝作用使冰袋表面附着有水珠,污染患者服、床单被褥等,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我们制作出一种可以防水、厚度均匀、且不易脱落的冰袋外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社区护理中10%盐水冰袋的物理降温作用。方法按门诊病人就诊顺序将高热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输液袋制成的10%盐水冰袋降温,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输液袋制成的清水冰袋降温,冰袋用包布包裹放置于患者头部。两组均在冰敷后1、2、3、4h测量腋下温度,观察记录患者体温下降情况;将两种冰袋在室温22℃中放置4h,观察两种冰袋温度和形态变化。结果观察组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冰袋在室温22℃放置3h,10%盐水冰袋呈霜水状,温度为-5.0℃,而清水冰袋为2.0℃,已融化成水。结论用10%盐水冰袋物理降温效果优于清水冰袋,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10%盐水冰袋在脑出血高热患者物理降温中的效果。方法:对138例脑出血高热患者物理降温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分为10%盐水冰袋冰敷物理降温68例和传统冰袋物理降温70例,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并做好记录。结果:10%盐水冰袋冰敷物理降温组和传统冰袋物理降温组对照0.5h及1h体温下降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降温效果相同,但2h及3h降温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0%盐水冰袋具有降温效果好,操作简单,舒适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慈慧敏  辛爱菱 《现代护理》2004,10(12):1176-1176
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患儿高热持续不退,我们多采用头部枕冰袋的物理降温措施。传统的冰袋体积较大,需将冰块砸碎装入,且使用过程中常因密封不严,造成冰块融化后水从冰袋中流出污染床单位。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费时费力,极不方便。临床中我们发现,采用患儿输液后废弃的Non—Pvc多层共挤膜注射液空袋自制冰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临床护理工作中,高热患者常需进行物理降温。传统的医用冰袋体积较大(35cm×22cm),物理降温时通常置于后枕部,但在前额、颈部、腋下、胭窝及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处放置不便,患者不愿接受。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用使用过的软包装输液袋制成冰袋,用于非头部物理降温,效果较好。1制作方法 收集空的软包装输液袋(规格15cm×12cm),用注射器将自来水注入空袋内,抽净袋内空气,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高热持续不退的患者。临床多采用头部枕冰袋的物理降温措施,降温的同时可降低脑组织耗氧量,起到保护脑组织功能的作用。但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冰袋的来源有:(1)医用专用冰袋;(2)用乳胶手套或方便袋自制冰袋;(3)选择使用过的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自制冰袋。利用以上几种冰袋在使用过程中常因密封不严,造成冰块融化后水从冰袋中流出污染床单位,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鉴此,笔者应用软包装3L外用生理盐水自制冰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林颉  张琼  周婕  龚松林 《全科护理》2013,(35):3341-3341
小儿发热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而在诊断未明确前使用物理降温最为安全.但各有其优缺点:采用乙醇擦浴、温水擦浴降温费力又费时,效果不佳,容易弄湿衣服和被褥;使用冰袋冰敷降温因临床上使用的冰袋多为成人冰袋,面积大,不能准确贴敷在降温部位,且不易固定、易移位,封口处多为金属夹固定,极易划伤幼儿皮肤,冰袋里的冰块多有棱角,给患儿带来不适,达不到冰敷效果.为了提高小儿冰敷降温的效果及患儿舒适度,我科采用自制冰袋用于发热患儿冰敷,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