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量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患者快速眼动期(rapid eye movement,REM)中各项参数的变化,以探讨REM期睡眠各项参数变化对SAS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意义。方法:选择1998-10/2002-10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睡眠疾患诊疗室进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检查诊断为阻塞型SAS的患者67例,根据呼吸紊乱指数分为轻、中、重度3组,比较各组的各项参数。有34例患者经持续正压气道通气(CPAP)治疗后复查PSG检查。结果:①轻、中、重组REM睡眠时间各占总睡眠时间的(8.98&;#177;1.68)%,(5.43&;#177;0.86)%,(4.85&;#177;0.64)%,中、重度组患者的REM期睡眠时间明显少于轻度组(P&;lt;0.05),重度组中REM期睡眠时间较中度组减少,但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②在中、重度组的阻塞型SAS患者中REM期中的呼吸暂停时间延长及SaO2下降较非REM期明显(P&;lt;0.05)。而且心率的变化在3组OSAS患者中REM期中比NREbl期中增快明显(P&;lt;0.05)。③经CPAP治疗后呼吸紊乱指数、SaO2,REM期及非REM期时间、心率等明显好转(P&;lt;0.05)。结论:SAS患者的REM期减少,且在REM期中呼吸暂停时间延长、SaO2降低及心率增快较非REM期更显著。以上变化与阻塞型SAS严重程度有关,CPAP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引起高血压与睡眠分裂。长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是否可改善通气功能、睡眠质量,并能够降低继发性高血压?方法:选择1997-07/2004-03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鼾症工作室明确诊断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能坚持在家长期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66例。患者呼吸紊乱指数&;gt;20,即均为中、重度患者。携带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回家,每晚使用≥6h,应用12~34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时及治疗后睡眠时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睡前及清晨血压,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指数,呼吸紊乱指数及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并调查治疗前后Epworth评分(根据患者嗜睡出现频率:从不嗜睡0分,偶尔嗜睡1分,有时嗜睡2分,经常嗜睡3分的积分判断嗜睡程度)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和日间功能。每个成分按0,1,2,3计分,各域分相加为总分越高示睡眠质量越差)。治疗时对患者随访3年。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年随访,6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Epworth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7.54&;#177;2.21),(2.85&;#177;1,56)分,(13.67&;#177;4.72),(8.61&;#177;3.75)分,P&;lt;0.01]。②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治疗后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指数、呼吸紊乱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P&;lt;0.05)。③最低血氧饱和度:治疗时和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lt;0.05),尤以治疗时明显(P&;lt;0.05);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时(P&;lt;0.05)。④血压: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lt;0.05)。结论:长期坚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睡眠质量,消除睡眠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纠正夜间低氧血症,治疗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所引起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e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率较高的可能原因及机制。方法:对2002—05/2003—02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睡眠中心就诊的鼾症者104例进行调查。通过多导睡眠监测将鼾症患者104例分为单纯性鼾症者(对照组)及OSAHS患者,并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和最低脉氧饱和度(lowest pulse oxygen saturation,LSpO2)分别将OSAHS患者进一步分为轻中度及重度OSAHS组。比较MS在各组的发生率。分析多导睡眠监测参数:AHI,LSpO2,平均脉氧饱和度(average pulse oxygen saturation,ASpO2);外周循环中代谢参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真胰岛素与胰岛素原、血压和体内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某些人体指数:体质量指数、腰围及颈围等的相关性。结果:所有OSAHS的患者中20%并存有MS。重度OSAHS组的MS发病率(26.9%)明显高于单纯鼾症者的对照组(5.3%)(P&;lt;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OMA-IR、胰岛素原水平均与LSpO2,ASpO2呈显著负相关(r=-0.235~-0.339,P&;lt;0.05~0.01),但与AHI无明显相关性(P&;gt;0.05);LSpO2,ASpO2与人体质量指数、腰围、颈围与舒张压显著负相关(t=-0.118~-0.434,P&;lt;0.05~0.01),而与总胆固醇、HDL-C呈显著性正相关(r=0.250—0.429,P&;lt;0.05~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OMA-IR与胰岛素原是重度OSAHS的危险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1.926(1.303~2.846)(P&;lt;0.01),1.716(1.176~2.505)(P&;lt;0.01)。经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OMA-IR与重度OSAHS的发生独立相关,其OR值为1.991(1.308~3.030)(P&;lt;0.01)。结论:OSAHS与MS密切相关,夜间SpO2较低的OSAHS患者易于产生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在OSAHS与MS并存机制中可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患者精神神经症状与该疾病程度的相关性,选取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患者63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进行分组,并分析不同AHI值患者精神神经症状。中度及重度SAS组困倦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及轻度SAS组。中度及重度呼吸暂停组的记忆力也明显下降;重度SAS组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的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结果说明:SAS患者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与该病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rive sleep apnea,OSA)低通气患者的呼吸紊乱严重度与睡眠体位有关,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OSA患者分为体位型和非体位型两种类型。目的:比较体位型与非体位型OSA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睡眠体位与OSA患者呼吸功能的关系。设计:以OSA患者为研究对象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睡眠呼吸监测中心。对象:选择1998-10/2002—05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呼吸内科睡眠呼吸监测室就诊并行整夜多导睡眠仪检查的患者共225例。纳入标准:①AHI≥10次/h者,②平卧位及侧卧位睡眠时间≥30min者,③年龄≥20岁者。排除标准:①年龄&;lt;20岁者,②患重大躯体疾病者。其中63例为体位型,162例为非体位型。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整夜多导睡眠仪检查,同时详询患者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应用体积描计仪进行呼吸功能测定。比较体位型与非体位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肺功能参数及多导睡眠图资料。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决定患者为体位型或非体位型的因子。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导睡眠图资料及肺功能比较。次要结局:OSA患者的分型与临床资料各项目的相关性。结果:225例OSA患者中体位型患者共63例(28%),体位组和非体位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分别(27.97&;#177;3.21),(26.22&;#177;2.72)kg/m^2(t=3.977,P&;lt;0.01)。两组多导睡眠图资料比较,体质量指数匹配前除侧卧位睡眠时间、平卧位睡眠时间、侧卧位最低血氧饱和度及基础血氧饱和度外,其他项目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或P&;lt;0.01);匹配后除两组夜间肢体运动次数差异无显著意义外,其余结果与原始组比较结果相同。两组肺功能参数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决定为体位或非体位患者的主要因子为AHI和体质量指数,两因子的预测能力为26.2%;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组及非体位组患者,睡眠呼吸紊乱度(AHI及血氧饱和度)与体质量指数显著相关(P&;lt;0.05或P&;lt;0.01),而在体位组,两者无相关关系(P&;gt;0.05)。结论:约1/3的OSA患者可归类为体位型,这类患者应对睡眠姿势训练治疗反应良好,可以保留足够的上气道通畅性,减轻睡眠呼吸阻塞程度,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6.
徐斌  张文丽  尹彤  刘鹏  谭端军  王士雯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866-5867,i002
目的:评价中国小型猪咽腭部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hydrophilic polyacrylamide gel,HPG)制备睡眠呼吸暂停动物模型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0只中国小型猪咽腭部注射HPG,术后即刻及1周后分别观察动物血氧饱和度、睡眠呼吸暂停时间和次数,并对注射部位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采用HPG注射可造成明确的动物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术后即刻和术后1周后的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分别为(12.33&;#177;4.06),(53.94&;#177;6.51)S,比术前[(6.63&;#177;0.89)S]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137,-15.223,P&;lt;0.05)。术后即刻与术后1周呼吸暂停次数与术前比较显著增加(t=-7.048,-17.458,P&;lt;0.05);血氧饱和度显著下降(t=11.603,17.889,P&;lt;0.05)。病理结果显示HPG周围包膜完整,没有引起组织损伤和坏死。结论:HPG咽腭部注射可很好的诱导小型猪睡眠呼吸暂停,对周围组织没有造成损伤,所制备的模型具有可靠、稳定和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气道内正压通气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目的 观察auto-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疗效及耐受性,探讨CPAP治疗压力滴定的方法。方法 31例确诊为OSAS患者,夜间睡眠使用auto-CPAP治疗同时做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分析监测参数与最佳治疗压力相关性。取睡眠分期为Ⅱ期以上。压力平稳,血氧饱和度90%以上的CPAP治疗压力值进行平均,所得的值即为CPAP治疗压力值。结果 auto-CPAP治疗后,患者总觉醒时间减少、睡眠效率提高(P&;lt;O.05),I期睡眠时间占睡眠时间百分比下降(P&;lt;0.05),Ⅱ期睡眠时间占睡眠时间百分比升高(P&;gt;0.05),Ⅲ、Ⅳ期及快动眼睡眠时间占睡眠时间百分比升高(P&;lt;0.05)。最低血氧饱和度上升,呼吸紊乱指数、Sa02&;lt;90%时间、血氧下降≥4%次数减少(P&;lt;0.05),15例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醒后收缩压由(144&;#177;15)mmHg下降为(134&;#177;8)mmHg(P&;lt;O.05),醒后舒张压由(94&;#177;13)mmHg下降为(83&;#177;6)mmHg(P&;lt;O.05)。结论 auto-CPAP治疗OSAS效果肯定,耐受性好,可逆转高血压,取代人工滴定CPAP压力。  相似文献   

8.
鲁建光  韩晶  王超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192-819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出现白天嗜睡及其程度与病情的相关性,以及OSAHS患者白天嗜睡程度的评价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疑似OSAHS的患者65例,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检查,符合OSAHS诊断标准者57例,纳入此研究,其余8例作为对照组(非OSAHS组)。排除标准为有头部创伤、癫痫、脑肿瘤、脑出血、代谢中毒、感染等病史,以及服用影响神经系统兴奋性药物病史者。OSAHS组57例,根据PSG结果分为轻度组(15例)、中度组(9例)和重度组(33例)3组。采用Epowrth嗜睡评估表(Epowrth sleepiness scale,ESS)对所有65例患者进行测评,比较非OSAHS组及不同程度OSAHS组ESS评分的差异及其与疾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ESS评分与呼吸紊乱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呈正相关(r=0.81,P&;lt;0.01);与睡眠中最低血氧饱和度(SPO2)呈负相关(r=-0.62,P&;lt;0.01);OSAHS组:ESS评分显著高于非OSAHS组(t=2.82,P&;lt;0.01);重度OSAHS组ESS评分显著高于中度组,中度OSAHS组ESS评分显著高于轻度组,3组之间ESS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19.19,P&;lt;0.01)。结论:ESS是评价OSAHS患者白天嗜睡程度的较好指标,ESS评分对于0SAHS的轻重程度有明显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导睡眠监测对老年人焦虑情绪及其睡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前后焦虑情绪及其睡眠的变化的研究。方法 对20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OI)检查和PSG监测。结果 PSG监测患者前后SAS标准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但监测前后入睡时间(P&;lt;0.01)有显著差异,醒后疲乏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9,P&;lt;0.05),实际睡眠时问(P&;gt;0.05)及觉醒次数(P&;gt;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SG监测不引起被监测者焦虑情绪,但延长老年患者入睡时间,并使被监测者晨起后感到疲乏或疲乏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缺陷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多导睡眠图检查并证实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102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18例。所有患者均测量体质量指数、腰围、颈围及血压,检测空腹真胰岛素、胰岛素原、血糖、血脂及尿酸,分别采用HOMA指数及胰岛素原的水平作为衡量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缺陷的指标;采用最低血氯氧和度&;lt;80%作为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判断标准。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示最低血氧饱和度与HOMA指数及胰岛素原显著负相关(r=-0.294,-0.339;P&;lt;0.01);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示及胰岛素原均为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其OR(95%a)分别为1.926(1.303~2.846)及1.716(1.176~2.5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OMA指数为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为1.991(1.308~3.030),P=0.001。结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交互作用,初步证实了Z综合征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45例PD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ESS)问卷及Zung‘‘‘‘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的评估。结果 PD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7%。其中,白天过度困倦12例(27%),失眠10例(22%),睡眠呼吸暂停5例(11%),不宁腿3例(7%),ESS评分10&;#177;3,SDS评分43&;#177;8。对照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5%。PD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年龄:60岁以下和60岁以上患者睡眠障碍分别为33%和42%(P>0.05);患病时间:5年以下和5年以上睡眠障碍分别为22%和61%(P<0.05);病情严重度:轻度和中、重度患者睡眠障碍分别为10%和51%(P<0.05);每日服多巴胺量:600mg以下和600mg以上患者睡眠障碍分别为29%和86%(P&;lt;0.05);抑郁程度(SDS评分):得分<40分和>40分睡眠障碍分别为18%和54%(P<0.05)。结论 PD伴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D睡眠障碍的类型主要是白天过度困倦及失眠。PD睡眠障碍的发生与病程、病情严重度、抑郁及多巴胺能药物剂量有关,与增龄无关。  相似文献   

1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压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患者夜间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与血浆中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angiolension Ⅱ,AngⅡ)、心钠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浓度的变化。方法: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确诊SAS和对照组并记录MAP,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SAS患者和20例对照组血浆中内皮素、AngⅡ、心钠素和CGRP浓度。结果:SAS患者血浆内皮素、AngⅡ、心钠素浓度显著升高,与MAP呈正相关(r=0.65,0.56,0.63,P&;lt;0.05);血浆CGRP浓度显著降低,但与MAP无关(r=-0.29,P&;gt;0.05)。结论:SAS患者夜间MAP升高,可能与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原发性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睡眠障碍的患者抽签随机分成刺五加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刺五加注射液60mL加生理盐水250mL,1次/d,14d为1个疗程。对照组不应用刺五加,静脉滴注加生理盐水250mL,1次/d,14d为1个疗程。其余药物与治疗组相同。其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睡眠质量评定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26/30),对照组为47%(14/30),两组疗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3.54,P&;lt;0.01);两组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比较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总分为(4.39&;#177;3.15)分,低于对照组(9.10&;#177;3.9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3,P&;lt;0.05),在其他分项上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t=2.02—3.18,P&;lt;0.05)。结论:刺五加注射液能有效治疗原发性睡眠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它能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医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海  张海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574-7576
背景:睡眠障碍影响身心健康,目前医学生的睡眠问题研究在本科生中开展较多,而关于其他类医学生睡眠质量问题尚未充分探讨。目的:了解本科生、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研究生等三类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设计:抽样调查。地点、对象和方法: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本科生、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研究生998人,采用自制的睡眠状况调查表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18份,男生389人,女生529人.年龄16~35岁。主要观察指标: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学生的睡眠质量,以≥8分为存在睡眠障碍的标准;影响因素包括一般状况和心理卫生状况。结果:17.32%的人有睡眠质量问题,本科生、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生的睡眠障碍现患率分别是23.37%,14.02%和12.16%,本科生睡眠障碍现患率显著高于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生(r=16.07,P&;lt;0.0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包括睡眠环境差、寝具不适、焦虑、抑郁、学习紧张和锻炼少。本科生PSQI总分显著高于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生(F=15.20,P&;lt;0.05);七年制学生入睡时间得分显著低于本科生和硕士生(F=9.17,P&;lt;0.05);硕士生睡眠时间得分显著低于本科生、七年制学生(F=18.72,P&;lt;0.05);硕士生日间功能得分显著低于本科生和七年制学生(F=14.62,P&;lt;0.05)。相关分析发现,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与PSQI正相关(r=0.5105,0.4451,P&;lt;0.0001)。生活满意度与PSQI负相关(r=-0.2992,P&;lt;0.0001)。结论:三类医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问题,本科生的睡眠质量最差;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包括睡眠环境差、寝具不适、焦虑、抑郁、学习紧张和锻炼少;睡眠质量越差,则焦虑、抑郁症状越重,生活满意度越差。  相似文献   

15.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ingapneasyndrome,SAS)患者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及其两者的相关性。方法:63例疑似患有SAS患者,依据多导睡眠图(polyguidancesleepinggraphy,PSG)监测结果,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睡眠呼吸暂停4组,根据临床表现、血液生化指标、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血压及冠状动脉脉照影、颅脑CT等检查诊断心脑血管疾病,分析不同程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结果: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与呼吸暂停指数(apnea-hypoventilationindex,AHI)、呼吸紊乱指数(respiratorydisorderin-dex,RDI)、氧减饱和度指数显著正相关(r=0.355,0.373,0.375,P<0.05);中、重度SAS组心血管病发生(心肌缺血:7/16,15/21;心绞痛:5/16,11/21;心肌梗死:4/16,10/21)明显高于正常(3/11,2/11,2/11)及轻度SAS组(5/15,3/15,3/15)(P<0.05或0.01);轻、中、重度SAS组脑卒中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4组患者高血脂与糖尿病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睡眠呼吸暂停的程度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强迫症患者睡眠参数与正常人及强迫症患病时期有何关系?揭示强迫症患者的睡眠特征是目前睡眠研究中的热点。目的:探讨并分析强迫症患者异常睡眠现象与睡眠特征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全部病例为宁波市康宁医院门诊和住院的强迫症患者。共21例,对照组为浙江宁波市康宁医院职工、家属和进修生20例,均为自愿参加研究。对强迫症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检查。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受检者睡眠进程、睡眠结构和快速眼动期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各指标。结果:强迫症患者全夜中睡眠觉醒次数、觉醒总时间(平均32.95次,73.26min)比对照组多(平均11.46次,18.97min)(t=6.55,1.16,P&;lt;0.01);睡眠效率下降(对照组、强迫症组平均分别为91.44%,86.70%)(t=0.79,P&;lt;0.05);非快速眼动期睡眠(NREM)第1期(S1期)百分比减少(对照组平均为6.23%,强迫症组平均为4.00%)(t=0.89,P&;lt;0.05);REM时间增加(对照组平均为18.10min。强迫症组平均为68.86min)(t=1.73,P&;lt;0.05)。强迫症患者的病程与REM睡眠首次潜伏期呈正相关(r=0.57,P&;lt;0.01),与REM睡眠时间呈负相关(r=-0.60,P&;lt;0.01),即随着强迫症患者的病程增长,REM睡眠的首次潜伏期时间后移,而REM睡眠时间减少。结论:强迫症患者的异常睡眠现象,可能与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老年脑梗死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与不同类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的关系。方法:入选确诊的脑梗死患者39例,根据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前循环脑梗死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64~79岁;前循环合并后循环脑梗死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60~80岁;后循环脑梗死组共4例,男2例,女2例,年龄62~73岁。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多导睡眠仪监测,并对严重的低氧血症患者进行夜间血氧监测。结果:前循环脑梗死组和前循环合并后循环脑梗死组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为21.4&;#177;13.0和26.4&;#177;19.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08)。结论:脑梗死的部位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多道睡眠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多道睡眠图中睡眠参数改变的生物学特点和可能机制。方法:对35例抑郁症伴有失眠患者和40例正常人进行多道睡眠图检查,并进行睡眠参数比较。结果:与对照组(12.45&;#177;3.17)min比较,抑郁症组睡眠潜伏期(26.84&;#177;5.31)min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4.4528,P&;lt;0.0001),且抑郁症组的觉醒次数多(P&;lt;0.001)、实际睡眠时间少(P&;lt;0.05),睡眠效率低(P&;lt;0.0001),浅睡(Ⅰ,Ⅱ期睡眠)增多(P&;lt;0.001),而深睡(Ⅲ,Ⅳ期睡眠)减少(P&;lt;0.0001),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延长、比例增加(P&;lt;0.0001),其潜伏期明显减少(P&;lt;0.0001)。结论: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存在诸多多道睡眠图异常,并与症状相一致。提示该失眠的发生机制可能同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一致。  相似文献   

19.
强骨抗萎方对骨细胞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强骨抗萎方对尾吊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用大鼠尾吊-30&;#176;21d模拟失重,观察强骨抗萎方对大鼠血沉、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液黏度及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等指标的作用。结果:悬吊大鼠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P&;lt;0.01),全血还原黏度及全血黏度明显增加(P&;lt;0.01或P&;lt;0.05),红细胞刚性指数升高(P&;lt;0.01),最大变形指数降低(P&;lt;0.01),最大聚集指数增加(P&;lt;0.01)。该方不同剂量显示了不同的作用。低剂量组(10g/Kg)可降低各个切变率下的全血还原黏度和全血黏度(P&;lt;0.01或P&;lt;0.05),以及异常的红细胞刚性指数和最大聚集指数(P&;lt;0.01);中剂量组(20g/kg)可使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P&;lt;0.01);高剂量组(30g/Kg)可降低高切变率下的全血还原黏度和全血黏度(P&;lt;0.01或P&;lt;0.05),降低红细胞刚性指数(P&;lt;0.01),并可升高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P&;lt;0.01)。结论:该方具有改善尾吊大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但无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诱导焦虑反应模型,观察焦虑反应对大鼠睡眠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8在安徽医科大学生理研究室完成。选择近交系雄性F344大鼠[购自上海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CXX(沪)2003-0003],采用脑立体定位仪安装电极、条件恐惧训练诱导焦虑模型、多导睡眠描记技术记录睡眠。结果:基础睡眠记录以后,连续4d每天对大鼠进行声电刺激训练,训练结束后记录睡眠,条件恐惧训练使大鼠异相睡眠(paradoxical sleep,PS)增多,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减少,PS改变表现如下:诱导第1天PS改变不明显;第2天6h睡眠记录中第4,6h PS比基础PS显著增多,分别是85%,144%(P&;lt;0.01;P&;lt;0.05);第3天第5,6小时PS比基础PS增多,分别是315%,109%(P&;lt;0.01;P&;lt;0.05);到第4天第4,5,6小时3个小时PS比基础PS增多,分别是219%,264%,200%(P&;lt;0.01);声电刺激训练结束休息2d后再次给予噪声刺激的大鼠,睡眠的改变与给电击训练结果相似,PS增多(t=3.56,P&;lt;0.01)。结论:与恶性事件相关因素像恶性事件本身一样对大鼠睡眠产生影响;条件恐惧训练为研究焦虑反应对睡眠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