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目的比较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副作用及对剖胸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33例(ASAⅠ~Ⅱ级)食道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CEA组(n=16)镇痛用药为吗啡(0.1mg/ml)+布比卡因(0.125%);PCIA组(n=17)镇痛用药为吗啡(1mg/ml)+氟哌利多(0.1mg/ml)。测量术前及术后镇痛期间患者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肺活量(Vc)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后患者疼痛评分(VAS)及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术后RR均明显快于术前(P〈0.01),而Vt、Vc及SpO2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1),但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CE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尤其是在患者咳嗽和深呼吸时(P〈0.001)。结论剖胸术后PCEA镇痛效果明显优于PCIA,但对术后早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两者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妇产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对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影响。方法56例ASAⅠ~Ⅱ级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PCIA组(n=18),镇痛用药为吗啡1mg/ml+氟哌利多0.1mg/ml;PCEA—Ⅰ组(n=19),镇痛用药为吗啡0.1mg/ml+0.125%布比卡因;PCEA-Ⅱ组(n=19),镇痛用药为吗啡0.1mg/ml+0.125%布比卡因+氟哌利多0.1mg/ml。术后4h、24h、48h分别记录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低血压、下肢麻木及运动障碍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PCEA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1);术后4~24h,PCEA-Ⅱ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PCIA组(P〈0.05),术后追加镇痛、镇吐药的人数也少于PCIA组(P〈0.05)。三组患者皮肤瘙痒、过度镇静等PCA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PCEA镇痛效果良好,硬膜外持续应用氟哌利多可有效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是妇产科术后镇痛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sufentanil)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骨科下肢手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及副作用的差异。方法:6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分为舒芬太尼PCIA组和PCEA组。PCIA组和PCEA组同为舒芬太尼100μg+生理盐水100mL。持续流量2mL/h.自控流量0.5mL/15min。手术缝皮时分别从静脉和硬膜外给予舒芬太尼预充量5μg连接镇痛泵。结果:两组患者镇痛满意度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PCEA组在4、8、24h各时段疼痛评分明显高于PCIA组(P〈0.05),但该组除48h外,各时段镇静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舒芬太尼运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镇痛.PCIA比PCEA有更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4.
开胸手术后应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对比观察胸科手术后应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与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5例择期开胸行肺叶、食管肿瘤切除术后病人,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分为3组,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分别使用芬太尼10μg/ml(A组)、舒芬太尼1μg/ml(B组)和舒芬太尼1.25μg/ml(C组)。分别于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观察病人的VAS评分、VAFS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辅助药用量、生命体征(MAP、HR、RR、SpO2)、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结果:术后48小时内VAS评分,组间比较显示,B组的VA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和C组(P〈0.01)。组内各时间点比较,VAS评分在术后12小时,B组明显高于A组(P〈0.01)和C组(P〈0.01),在术后24小时,B组高于C组(P〈0.05);VAFS评分在术后12小时,B组高于C组(P〈0.05),明显高于A组(P〈0.01)。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B组差于A组(P〈0.05),明显差于c组(P〈0.01)。三组病人术后生命体征、镇静评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舒芬太尼1.25μg/ml与芬太尼1μg/ml比较,镇痛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乌甲素一咪唑安定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术后镇痛随机分为3组(n=40)。A组:高鸟甲索十咪唑安定;B组:高乌甲素十氟哌利多;C组:高乌甲素。进行48h病人自控镇痛,监测疼痛及镇静评分,生命体征情况及不良反应,计算镇痛液用量。结果:A组镇痛液用量相同时间段镇痛及镇静评分与B、C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镇痛液总量优于B组(P〈0.01);B组锥体外系反应率高于A、C组(P〈0.05);其它副反应及生命体征变化各组间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乌甲素复合咪唑安定PCIA可明显减少高乌甲素用量。镇痛、镇静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及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或曲马多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在腰麻加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病人分成三组。A组:0.125%布比卡因;B组:0.125%布比卡因+曲马多(2.5μg/ml);C组:0.125%布比卡因+曲马多(3mg/ml)。PCEA参数设置:复荷剂量6ml,单次剂最3ml。锁定时间30分钟。持续剂量2ml/h。术后分别记录24小时用药总黄、PCEA泵使用次数及术后4、8、12和24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静评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呼吸频率(RR)及平均动脉压(MAP)。结果:A组的24小时用药总量及PCEA的使用次数明显高于B、C两组(P〈0.01),而C组通过上述指标最低(P〈0.01)。B组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最高,各组的RR和MAP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C两组布比卡因复合用药行PCEA比单纯应用布比卡因的镇痛作用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术后病人静脉曲马多自控镇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怀萍  王忱  李莉 《医学临床研究》2003,20(11):853-854,857
[目的] 观察开胸手术后病人曲马多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PCIA组(n=30),曲马多800mg,氟哌利多5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持续量2ml/h PCIA量0.5ml/次,安全锁定时间15min。时照组(n=30),术后根据病人需要间断肌注哌替啶。术后随访并记录PCIA使用次数、疼痛评分、呼吸频率、血压、镇静状态及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等副作用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疼痛评分、镇静状态等观察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CIA组疼痛控制率达100%。[结论] 曲马多作为术后PCIA镇痛药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两种镇痛方式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开胸手术患者1188例,ASAⅠ~Ⅱ级,依镇痛方式不同分为PCEA组(n=1002)和PCIA组(n=186)。观察围术期两组患者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PCEA组术后2 h静止状态下评分[(1.8±0.9)分]和术后24 h活动状态下VAS评分[(3.2±0.6)分]低于PCIA组(P<0.05);PCEA组术后24 h的Ramsay评分[(2.5±1.2)分]低于PCIA组(P<0.05)。PCEA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8.98%)、切口感染率(1.40%)和术后谵妄发生率(0.60%)低于PCIA组(P<0.01);两组心率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镇痛方式均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但PCEA不良反应较少,更利于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和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静脉自控镇痛(PCIA)、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与间断肌肉注射度冷丁(IM)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镇痛的效果,探讨镇痛效果的差异性。方法观察三组患者术后长海痛尺评分、阿片类药物用药剂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不同镇痛方法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结果术后第0,6,12小时长海痛尺评分PCEA组低于PCIA组,PCIA组低于IM组,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IM组〈PCEA组,PCEA组〈PC工A组(P〈0.01);PCIA和IM组术后第0,6,12小时、PCEA组术后0小时收缩压与术前安静时收缩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12h内PCEA镇痛方式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镇痛效果好,并可降低术后高血压的发生率;24h以后可采用IM镇痛,与PCEA方法比较镇痛效果相当,但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小、胃癌术后患者胃肠道排气时间早。  相似文献   

10.
舒芬太尼用于老年食管癌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食管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5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行(PCIA),记录术后各时点的镇痛、镇静评分、不良反应,随访患者对PCIA治疗的满意度。结果VAS评分,S3组、S2组与S1组比较大部分时间点有统计学差异(P〈0.05);Ramsay评分,S3组、S2组与S1组相比,各时间点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S3组与S2组相比,在12h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S3组与S1组相比,嗜睡和呼吸抑制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对PCIA的满意度,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舒芬太尼0.04μg/(kg·h)用于老年患者食管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肌内患者自控镇痛方法的实用性.方法 腰硬联合麻醉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患者225例,随机分为M、E、I三组,分别采用肌内患者自控镇痛、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及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方法进行术后镇痛.药液配方:枸橼酸舒芬太尼140 μg+0.9%氯化钠配成100 ml,背景剂量2 ml/h,自控给药量0.5 ml/15 min.通过观察患者在术后6 h、12 h、24 h、48 h四个时间点的疼痛程度(VAS)、按压次数,镇痛泵连接管路脱落重置或改行其他方法例数以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情况综合探讨肌内患者自控镇痛方法的实用性.结果 E组12 h、24 h时VAS低于其他组,按压次数少于其他组(P<0.05),镇痛泵连接管路脱落重置或改行其他方法例数多于其他组(P<0.05);M组与I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自控效果最好,但管路脱出率高.肌内患者自控给药镇痛方法镇痛效果良好,操作简单、管理容易、实用性强,适用于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产妇腰背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9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I~Ⅱ级单胎足月择期剖宫产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予舒芬太尼1μg/mL+罗哌卡因1mg/mLPCEA;B组予舒芬太尼1.5μg/mLPCEA;C组予舒芬太尼1.5μg/mL+昂丹司琼0.16mg/mLPCIA。背景剂量:2mL/h,自控镇痛(PCA)剂量:2mL,锁定时间:20min。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术后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同时了解产妇发生腰背痛的情况。结果3组产妇术后无明显疼痛,镇痛效果良好,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均有一定比例发生腰背痛,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有5例腿部麻木不适,B组有1例,C组无此现象发生,A组发生腿麻比例明显高于B、C组(P〈0.05)。B组有1例术后恶心呕吐,A、C组无此现象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同术后镇痛效果情况下,单纯舒芬太尼PCEA与舒芬太尼PCIA是更理想的术后PCA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动脉导管未闭 (PDA)结扎术后高血压反应的影响。方法 :4 0例择期行PDA结扎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术后硬膜外镇痛组 (PCEA组 ,n =2 0 ) ,术后静脉镇痛组(PCIA组 ,n =2 0 ) ,观察手术结束时、术后 12、2 4、4 8h在镇痛效果相同时血压、心率变化及血管扩张药使用情况。结果 :镇痛组间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CIA组PDA结扎术后高血压显著增高 (P <0 .0 1) ,19例 (95 % )需血管扩张药治疗 ,心率显著快于PCEA组 ,6例使用美托洛尔控制硝普钠 (SNP)治疗期间反应性心率增快。而PCEA组仅 7例术后出现高血压 ,2 0例心率无明显变化 ,其术后 4 8h应用SNP和巯甲丙脯酸 (CAP)剂量也显著低于PCIA组 (P <0 .0 1)。结论 :胸段硬膜外镇痛可有效的防治PDA结扎术后高血压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对老年人腹腔镜快通道手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比较不同镇痛模式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8月60岁以上的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n=40):A、B组患者均于术前给予凯纷(氟比洛芬酯注射液)2.00 mg/kg行超前镇痛;A组患者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B组患者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A组与B组术后镇痛均于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开始使用。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糖值和皮质醇浓度等指标,以及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术后6及24 h,A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与B组比较,A组的血糖、皮质醇、MAP以及HR水平在术后6 h明显较低(P0.05),且在术后24 h,A组的血皮质醇水平仍明显低于B组(P0.05);此外,A组老年病患在术后呕吐、头晕和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凯纷超前镇痛复合硬膜外术后镇痛模式比复合静脉术后镇痛模式更适用于老年腹腔镜快通道患者术后镇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需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PCEA组和PCIA组,每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CEA组患者术后2 h静止状态下和术后6 h、24 h活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明显比PCIA组患者低,术后24 h、48 h的Ramsay评分明显比PCIA组患者低,肺感染、恶心呕吐、切口感染、术后谵妄发生率明显比PCIA组患者低,术后住院时间比PCEA组患者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EA较PCIA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具有更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昂梅鲜  刘宗民 《天津护理》2001,9(6):274-275
为解决手术后创伤性疼痛问题。本组210例手术后患者,其中静脉组83例,适用于全麻、臂丛神经阻滞及蛛网膜下腔阻滞等术后病人。硬膜外组127例,适用于硬膜外阻滞的手术后病人,选日本产奥贝泵充填量100ml,注入速度2.0ml/h,连续输注50h。奥贝泵持续手术后镇痛效果满意,舒适无痛,利于康复,护理人员必须重视术前宣教,术后妥善固定,认真观察镇痛效果,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28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9-65岁、无慢性疼痛史、择期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的胸外科患者。患者随机分为2组: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INB+PCI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2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由胸外科医师在胸腔镜直视下在放置胸腔引流管的肋间和上下各一肋间行肋间神经阻滞,INB+PCIA组用0.375%罗哌卡因,PCIA组给予0.9%氯化钠液。所有患者均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随访患者术后4h、24h和48h在平静状态和躯体活动(如咳嗽)时的切口疼痛情况。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4h、24h和48h静脉自控镇痛芬太尼累积用量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观察患者术后有无肋间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和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数量均无显著差异。INB+PCIA组患者在术后4h静息状态、躯体活动状态和24h躯体活动状态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PCIA组(P〈0.01)。2组患者在术后24h静息状态和48h静息状态、躯体活动时的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INB+PCIA组术后静脉镇痛所需芬太尼累积剂量显著低于PCIA组(P〈0.05)。PCIA组有2例患者需术后追加芬太尼,INB+PCIA组无患者术后追加麻醉性镇痛药,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均无肋间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结论:用0.375%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镇痛方式能减轻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24h内的急性疼痛,并且能减少静脉自控镇痛阿片类药物的累积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肺癌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15例,A组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术后根据需要间断肌内注射哌替啶镇痛;B组行常规护理+音乐放松想象训练(MRIT),术后根据需要间断肌内注射哌替啶镇痛;C组行常规护理+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D组行常规护理+MRIT+术后PCIA。监测术前30 min、术毕及术后24 h、48 h、5 d各组BP、HR及VAS评分情况。结果:四组不同时段收缩压、舒张压、HR值及VAS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以D组最优。结论:围术期实行MRIT联合PCIA能提供完善的镇痛效果,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实施MRIT和PCI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休克期患者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或联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45例严重烧伤患者于伤后24h内入院,随机分为传统镇痛(CAT)、静脉注射氯胺酮自控镇痛(PCIKA)和静脉注射芬太尼加氯胺酮自控镇痛(PCIKFA)3组,每组15例。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CAT组患者根据需要肌肉注射哌替啶50mg和异丙嗪25mg,PCIKA组给予氯胺酮20g/L+氟哌利多50mg/L,PCIKFA组给予氯胺酮10g/L+芬太尼5mg/L+氟哌利多50mg/L,PCIA负荷量均为1ml,PCIA用量为1ml,锁定时间30min,持续输入量1.5ml/h。检测镇痛前和镇痛后1、8、24和48h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北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 PCIKA、PCIKFA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AT组(P均〈0.01)。镇痛评分较镇痛前及CAT组明显降低(P均〈0.01)各组患者无恶心、呕吐、幻觉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两组PCIA患者镇痛开始后IL-1、TNF-α与镇痛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均〉0.05),而TL-6镇痛开始后24h与镇痛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两组PCIA患者IL-1、IL-6及TNF-α均明显低于CAT组(P均〈0.01)。结论 严重烧伤休克期患者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或联合芬太尼进行自控镇痛安全、有效,并有助于维持此类患者休克期细胞因子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开胸术后早期3种新镇痛方法的疗效, 探求最佳镇痛方案。  方法  81例开胸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3组, 分别采用患者自控镇痛静脉给药(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患者自控硬膜外给药(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PCEA)及肋间神经冷冻术(intercostal nerve cryoanalgesia, INC)镇痛, 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进行手术日及术后3日疼痛评分, 同时用量表对3种镇痛方法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  结果  PCEA组与PCIA组比较, 所用镇痛药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用药次数明显减少(P < 0.01);VAS评分示PCE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PCIA和INC组(P < 0.01)。术后第2、3天PCEA组较INC组自行排痰能力显著提高(P < 0.01), PCIA组亦较INC组明显提高(P < 0.05)。PCIA组的不良反应显著高于PCEA和INC组(P < 0.01), INC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PCIA和PCEA组(P < 0.01)。综合评估指标显示PCEA组显著优于PCIA和INC组(P < 0.01)。  结论  开胸术后早期PCEA的镇痛效果最好, 不良反应较低, 患者排痰能力最强, 综合评价最高, 是3种镇痛方法中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