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手法介入对脑瘫儿童吞咽障碍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伴有吞咽障碍的脑瘫患儿90例分成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康复训练,试验组采用中医手法按摩结合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采用吞咽障碍调查(DDS)第二部分——进食分析对两组患儿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训练前两组患儿的吞咽障碍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两组患儿的吞咽障碍评分较训练前显著改善(P<0.001),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手法按摩技术结合常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脑瘫患儿吞咽障碍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贝克曼口腔运动治疗技术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重症脑炎吞咽障碍患儿恢复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12月入住本院儿童康复科的48例重症脑炎恢复期伴吞咽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组在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再结合贝克曼口腔运动治疗技术进行早期床旁干预。在治疗1个月后,通过中文版经口摄食功能评估量表(FOIS)、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贝克曼口腔运动评估量表评估比较2组患儿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和口部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FOIS分级评分、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口腔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FOIS分级评分、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及口腔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给予重症脑炎恢复期吞咽障碍患儿贝克曼口腔运动治疗技术结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促进其吞咽功能提高以及口部运动功能改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冷热口腔刷洗技术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吞咽功能康复锻炼和咽部治疗仪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接受冷热口腔刷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效果、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的吞咽功能评分与口腔清洁度评分、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及口腔清洁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情况总发生率(16.0%)低于对照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冷热口腔刷洗技术能够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提高口腔清洁度,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按摩治疗脑瘫合并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脑瘫合并吞咽障碍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按摩治疗,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和吞咽治疗仪治疗.2组患儿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Sheppard的吞咽障碍调查问卷(DDS)、才藤荣一吞咽障碍7级评价方法和Kaup指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的DD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DDS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才藤荣一吞咽障碍7级评价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才藤荣一吞咽障碍7级评价,两组患儿疗效相当(P>0.05);两组患儿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83.33%,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Kaup指数治疗组患儿的正常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按摩疗法与吞咽功能训练和吞咽治疗仪疗法均能有效地改善脑瘫患儿的吞咽功能,且针灸按摩疗法能很好地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抽签法选择某院2017年5月至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吞咽功能障碍。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干预,包括营养管理、口腔运动训练、口腔感觉训练、球囊扩张干预等。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针灸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1~3级患者比例为73.3%,对照组1~3级患者比例为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对改善吞咽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冷刺激配合吞咽训练对中风病人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咽部冷刺激和吞咽训练。干预后1周、2周及3周采用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在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的干预疗效。[结果]观察组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对照组,营养不良、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1周、2周、3周VF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冷刺激配合吞咽训练可改善中风病人吞咽障碍、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干预对食管癌腔镜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损伤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01例食管癌腔镜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损伤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以吞咽功能训练为主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结果治疗2、3、4周后,观察组SSA评分优于对照组,t=8.905、11.30和5.794,P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2、3、4周SSA评分优于治疗前,P均0.001;对照组治疗后3、4周SSA评分优于治疗前,P均0.001。结论在常规临床干预基础上结合以吞咽功能训练为主的综合干预,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配合咽部冰刺激对脑卒中后病人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行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咽部冰刺激,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干预后2周采用临床护理用吞咽功能评估工具(CNSAT)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对病人吞咽功能予以评估,并观察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吞咽功能变化、营养指标变化及吞咽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2周CNSAT、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2周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3%(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配合咽部冰刺激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护理中,可有效提升其吞咽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何玉平 《当代护士》2021,28(4):40-43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训练结合间歇经口管饲法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2019年6月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康复训练结合留置鼻饲管法,观察组采用任务导向训练结合间歇经口管饲法,观察两组吞咽功能恢复效果,干预前、干预后4周吞咽功能评分、营养状况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3.75%,与对照组75.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中文版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上述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9.38%,与对照组31.2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任务导向训练结合间歇经口管饲法,可有效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配合中医辨证穴位按摩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康复训练配合中医辨证穴位按摩的方法。于干预后1、2、3个月时进行吞咽能力评分,干预后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吞咽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的康复训练配合中医辨证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应用于社区护理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间歇性经口至胃管饲法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桂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采用鼻饲留置胃管法干预)和试验组(100例,采用间歇性经口至胃管饲法干预),两组患者均行口肌生物反馈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吞咽功能、误吸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评分均升高、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MMASA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FEES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误吸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升高,且试验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通过间歇性经口至胃管饲法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营养状态,提高吞咽功能与生活质量,减少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训练结合间歇经口管饲法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2019年6月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康复训练结合留置鼻饲管法,观察组采用任务导向训练结合间歇经口管饲法,观察两组吞咽功能恢复效果,干预前、干预后4周吞咽功能评分、营养状况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3.75%,与对照组75.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中文版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上述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9.38%,与对照组31.2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任务导向训练结合间歇经口管饲法,可有效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方法: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另行专项吞咽功能训练。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X线透视吞咽试验(VFSS)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Ⅰ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432,P=0.009);Ⅳ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675,P=0.005)。2组治疗后SSA评分、SWAL-QOL评分与VFS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的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食在脾胃湿热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口腔医院中西医结合口腔黏膜诊疗中心就诊的98例脾胃湿热型扁平苔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采取相同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施食护理指导,两组均连续干预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征评分、VAS、SAS、SDS得分。结果两组干预第4、8周的体征评分低于初诊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试验组的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第4、8周的VAS评分低于初诊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8周后,试验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得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胃湿热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食护理指导,能够改善患者病损情况、疼痛症状,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项针结合吞咽训练对帕金森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8月—2019年8月选取洼田饮水试验分级Ⅱ~Ⅳ级的帕金森吞咽障碍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吞咽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项针结合吞咽训练治疗,吞咽训练和项针治疗均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6次,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对2组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査评分(VFSS)进行吞咽功能评价,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2组治疗前SSA、VFSS和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4周后S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VFSS、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SSA评分(21.67±3.34)较对照组(25.16±3.8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FSS评分(7.68±1.03)和SWAL-QOL评分(137.24±12.97),较对照组VFSS评分(5.94±1.72)和SWAL-QOL评分(121.98±9.32)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针结合吞咽训练可改善帕金森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优于单一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施吞咽器官功能训练对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病房的80例老年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为期8周的吞咽器官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8周后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得分、洼田饮水试验(WST)结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干预4、8周后的SSA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8周后的WST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器官功能训练对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行动研究法联合吞咽操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老年科收治的96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康复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行动研究法实施饮食干预并配合吞咽操训练,干预时间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改善率及患者治疗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误吸性肺炎、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1周内发生呛咳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操训练有助于降低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腰椎核心稳定肌群训练联合邵氏手法按摩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月我院LDH患者3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50例。对照组予以邵氏手法按摩,于此基础上,试验组予以腰椎核心稳定肌群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腰椎功能(JOA)评分,随访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JO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VAS评分较对照组低,JO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LDH患者联合采用邵氏手法按摩、腰椎核心稳定肌群训练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有效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罗莹华  罗云丰  李慧 《全科护理》2021,19(27):3803-3805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经络腧穴梳理护理对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84例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经络腧穴梳理护理,持续干预4周.干预前、干预4周后分别采用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估两组病人吞咽功能和摄食能力.比较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摄食功能、中医证侯积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病人SS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经络腧穴梳理护理能够改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及摄食功能,有效减轻疾病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病人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病毒性脑炎患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比和分析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