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肾移植术后尿路上皮癌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并发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77年~2009年8月间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至少半年)的2159例肾移植患者中发生尿路上皮癌的病例。结果在2159例肾移植患者中,发生尿路上皮癌42例,发病率为1.9%。全部42例患者病例资料完整,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尿路上皮癌。35例(83.3%)患者因血尿就诊;7例(16.7%)患者体检时发现病情,其中包括2例无尿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辅以化疗及放疗。9例患者行开放的。肾根治性切除联合经尿道膀胱袖套状切除,住院时间17~32d,其中2例术后行床旁血滤;11例行后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联合经尿道膀胱袖套状切除术,住院时间13~19d;2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住院天数0~10d。4例患者术后因广泛转移死亡。结论肾移植患者应该更加重视泌尿系常规检查,选择更少创伤的手术,尽可能的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  相似文献   

2.
更昔洛韦治疗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肾移植术后并发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23例患者,采用以更昔洛韦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23例患者全部治愈,随访3个月-3年,无1例复发。结论:肾移植术后发生带状疱疹的主要原因是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适量减少免疫抑制剂,全身应用更昔洛韦进行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的治疗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3.
75例皮肤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经过病理检查确诊的75例皮肤肿瘤的临床表现诊疗情况,发现良肤皮肤肿瘤占84%(63/75),恶性皮肤肿瘤占16%(12/75),恶性皮肤肿瘤死亡率达58.33%(7/12)。建议加强对皮肤肿瘤的宣传教育与病理检验,及早发现治疗恶性肿瘤,从而降低恶性皮肤肿瘤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例1 男,50岁。1989年11月因慢性肾炎、尿毒症行同种肾移植术。术后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硫唑嘌呤和强的松。1993年8月发现左颊部皮肤上长一绿豆大小疣状肿物,未予治疗。1993年12月来诊时肿物已长至3cm×3cm。肿物暗红色,表面干燥,基底坚硬。病理活检报告为皮肤鳞癌。行肿瘤切除术。术后4个月因脑转移死亡。例2 女,44岁。1992年12月因慢性肾炎、尿毒症行同种肾移植术。术后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硫唑嘌呤和强的松。1994年2月在左鼻翼旁发现一绿豆大小、淡黄色蜡样小结节,触之较硬。病理活检报告为皮肤基底细胞癌。行冷冻治疗…  相似文献   

5.
随着肾移植技术的目益成熟,肾移植被更多的尿毒症患者所接受,为预防移植’肾排斥,需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术后患者的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弱,容易并发感染,感染部位多为呼吸系统,其次为泌尿系统,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是目前进行最多、生存时间最长的实体器官移植。随着环孢素A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1988年6月至2000年9月我院共行同种异体肾移植456例,术后发生带状疱疹45例,其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术后并发带状疱疹10例张远峰,陈进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350001)异体肾移植术后常发生水痘一带状疱疾病毒感染者。我院于1985年~1993年行肾移植手术269例,其中10例于住院期间并发带状疱疹,发病率为3.72%,明显高于一...  相似文献   

8.
97例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外科病人深部真菌感染、常见菌种、好发部位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97例住院过程中发生于ICU外科病人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深部真菌感染多好发于呼吸道(70.10%),泌尿道(占19.58%),消化道(占9.28%),腹腔感染(占1.03%)等部位,菌种以白色念珠菌最多(占74.23%)。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减少不必要的诊疗操作,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深部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7例白塞病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白塞病的临床及治疗特点,以加强对白塞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白塞病患者初发部位、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病理检查及治疗的情况。结果本组白塞病以男性多见,好发于(20~50)岁,大部分患者以口腔溃疡为首发表现(70.59%),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为100%,生殖器溃疡为58.82%,眼部损害为29.41%,针刺反应阳性率为47.06%,皮肤损害以结节性红斑最多见(52.94%),关节受累41.18%,除此外,白塞病尚可累及消化道和神经系统。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病理检查符合血管炎改变,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联合治疗,所有病例病情均缓解。结论白塞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反复口腔溃疡是诊断白塞痛的主要依据.针刺反应有辅助诊断意义.白塞痛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方法,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能很好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9岁,双下肢疼痛性红斑5月,加重1周。2007年行肾移植手术,术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体检:慢性病容,面色稍苍白,面部、胸背部、双上肢可见弧形分布的暗红色斑片,中央见色素沉着,边缘可见细碎鳞屑附着,部分指(趾)甲板增厚变形;双小腿、足背可见对称分布的类圆形水肿性红斑,部分融合成片、表面可见坏死及暗褐色痂皮,压痛明显;冷热觉及触觉未见明显异常,浅表神经未触及粗大。组织病理(下肢皮损):真皮巨噬细胞肉芽肿,大量巨噬细胞、泡沫细胞、梭形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嗜中性白细胞浸润,皮肤附件消失,抗酸染色:6+(杆状)。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诊断:1.多菌型麻风伴Ⅱ型麻风反应,2.肾移植术后,3.体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并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新发肿瘤的发病特点、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4月~2008年4B间3例肝移植术后新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组资料新发肿瘤的发生率为0.3%,3例均为消化系统肿瘤(分别为肝细胞肝癌、食管癌和胰腺癌)。发病年龄平均52.7岁,肿瘤确诊时间平均为术后24个月。3例患者均死于肿瘤进展、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肝移植术后新发肿瘤的发生率较高,消化系统肿瘤常见,确诊时间较晚,免疫功能低下是移植术后发生新发肿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动脉吻合方式对性活动的影响。方法:对接受肾移植(首次及二次移植)的580例男性患者术后的性功能状态进行问卷调查及进行阴茎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查。500例接受首次肾移植的患者中,328例选用受者髂外动脉与移植肾动脉吻合(A组);172例选用受者髂内动脉与移植肾动脉吻合(B组)。另80例二次肾移植的受者中,两次移植选用髂外动脉与供肾动脉吻合者20例(C组);一侧选用髂内动脉另一侧选用髂外动脉吻合者33例(D组);均选用髂内动脉与供肾动脉吻合者27例(E组),其中包括同期行双肾移植的1例患者。结果:半年后大部分患者可恢复正常性生活,A组患者中236例,B组123例,C组13例,D组21例,E组5例。E组患者的阴茎海绵体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mV)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结论:肾移植患者(单次或二次移植),只要保留一侧髂内动脉通畅,对受者的性生活无明显影响;两次肾移植均选用髂内动脉与供肾动脉吻合,对患者的性生活有影响;但通过侧支循环代偿一段时间后,一部分患者仍可有满意的性生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对维持性尿毒症透析(MHD)患者微炎症、肾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HD组(单纯采用HD治疗)和HD+HP组(采用HD联合HP治疗),每组各34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月后采血,测量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症状态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肾功能指标,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浆瘦素(leptin)等指标。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IL-6、TNF-α和β2-MG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HD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而HD+HP组其上述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Leptin、Hb、Al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HD组治疗后其Leptin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Hb和Al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HD+HP组治疗后其Lepti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b和Al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与HD组比较,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HD联合HP可明显降低MHD尿毒症患者的炎性因子表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汽化电切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老年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晚期前列腺癌患者48例(研究组),对其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后加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每2个月交替口服氟他胺、康士得的联合内分泌疗法,比较术后两者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重量、术后2年及以下和2年以上生存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PSA、IPSS分、残余尿量均下降,尿流率、膀胱压力均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结论:对老年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能解除下尿路梗阻,联合内分泌疗法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而延长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4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发生术后排尿困难患者共46例,搜集相关资料,对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尿路感染、膀胱功能障碍、膀胱内血块、组织碎片及结石、膀胱颈挛缩、尿道狭窄是前列腺术后排尿困难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控制感染和出血,操作精细、清除彻底及必要的手术和药物是解决BPH术后排尿困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中药、低位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以及两种方法结合对精索静脉曲张伴少弱精症男性不育患者治疗效果,探讨其最佳治疗选择。方法:选择135例精索静脉曲张伴少弱精症男性不育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24例单纯中药治疗,B组57例只行低位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c组54例低位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术后结合中药治疗。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5-6个月进行精液常规分析。结果:治疗后A、B、c3组患者精子浓度、a级精子比例、a+b级精子比例均有好转,其中A组只轻微改善,B组显著优于A组,c组改善效果最理想。结论:低位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结合术后中药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中药治疗及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肾导浊颗粒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男科学研究所门诊收治的8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给予补肾导浊颗粒治疗,150mL/次,2次/d口服,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排尿日记(24h排尿次数、24h尿急次数、24h尿失禁次数、每次排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表(OABSS)的评分变化,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经过治疗,患者排尿次数、尿急次数、尿失禁次数、每次尿量的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OABSS中各项评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导浊颗粒是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有效、安全的方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尿动力学参数,为个性化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800名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直肠指诊、泌尿系彩超,膀胱镜等初步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对所有患者进一步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本组800例患者中,无梗阻8例;可疑梗阻89例,其中逼尿肌收缩无力23例,逼尿肌收缩乏力66例;膀胱出口明显梗阻(BOO)703例,患者中伴不稳定膀胱132例,低顺应性膀胱486例,不稳定膀胱合并低顺应性膀胱18例。平均最大尿流率(8.2±1.5〕mL/s,平均残余尿量(82.6±75.6)mL,急迫尿意时膀胱容量(280.6±171.3)mL,与同期体检中心健康者正常值比较有差异(P〈0.05)。顺应性(24.4±16.5)mL/cmH2O,与同期体检中心健康者正常值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测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查温州地区尿石症的发病情况,探讨尿石症在该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性交频率等影响因素;并分析影响体外冲击波碎石的相关因素。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方法抽取4598例常住人口为尿石症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另对2010年3月-2012年2月在我院行ESWL治疗尿石症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调查的4598例常住人口中,尿石症患者320例(6.98%);年龄、碱性药物史、婚姻、粉尘污染、尿路感染、油腻饮食、经常憋尿、长期卧床、吸烟、父系结石病史、性欲强且每周性交次数≥5等11个因素是尿石症的危险因素,其中碱性药物史(β=1.298,OR=3.465)、父系结石病史(β=1.245,OR=2.869)、尿路感染(β=1.193,OR=2.289)及性欲强且每周性交次数≥5次(β=1.202,OR=2.156)的影响最大。130例行ESWL,其中75例(57.7%)ESWL成功,结石完全粉碎排空;54例(41.5%)结石不完全粉碎;1例(1.0%)ESWL失败转为开放式手术;尿石症患者的年龄(β=0.931,OR=2.22)、结石直径(β=0.732,OR=1.95)与ESWL治疗效果关系密切,是危险因素。结论:尿石症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碱性药物史、父系结石病史、尿路感染及性欲强且性交次数过多是主要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ESWL治疗尿石症具有一定局限性,应给予合理评价,并积极探索其最佳适应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