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调查四川安县安洲驾校安置点北川灾民皮肤病发病情况。方法通过医疗巡诊的方式,对灾民皮肤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灾民由于灾后居住、卫生条件、疲劳、气候及心理神经性等因素影响,皮肤病发病率显著上升。结论应根据地震灾区皮肤病患病率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更好地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笔者作为解放军第306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成员之一,负责北川县周围4个乡镇20个自然村和灾民安置点的灾民及北川驻军的医疗保障.在拉网式的医疗巡诊工作中,笔者发现灾区皮肤病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疾病,严重影响了灾民的身心健康.本文旨在深入了解灾区皮肤病的发病特点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皮肤病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湖北咸宁洪涝灾区皮肤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湖北咸宁洪涝灾区皮肤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洪涝灾区包括当地受灾居民、政府救援人员、抢险救灾官兵等在内的1473例皮肤病初诊患者作有关皮肤病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患者中同时患两种以上皮肤病者占67.83%。受灾居民皮肤病发病占前3位的是浸渍性皮炎、手足癣、虫咬皮炎,政府救援人员发病占前3位的是日光皮炎、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抢险救灾官兵占前3位的是足癣、阴囊皮炎、湿疹。结论洪涝灾后皮肤病多为急性起病,严重皮肤病少见,多为混合发病;浸渍性皮炎发病率最高,多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应以宣传皮肤病防治知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巴拉考特地震灾区发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巴基斯坦巴拉考特地震灾区伤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统计分类,计算疾病发病例数及构成比。结果2005年10月在巴基斯坦巴拉考特地震灾区中国国际救援队(ChinaInternationalSearchandRescue,CIARS)流动医院共接诊当地发病灾民2231人次,其中居前五位的为损伤和中毒疾病占29.18%,呼吸系统疾病占17.08%,消化系统疾病占9.91%,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疾病占9.64%,皮肤病和皮下组织疾病占6.95%。结论应根据地震灾区不同伤病发病规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便合理应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好地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5.
2013年4月20日8:02,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造成大量伤亡和财产损失,应国家卫计委通知要求武警总医院中国卫生紧急医学救援队赴雅安执行医学救援任务,定点医院院内急救、灾区巡诊相结合,成功完成各项救援任务。本文回顾总结以此次救援行动的工作经验,对中国卫生紧急医学救援队救援模式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建立规范有效的救援模式和救援规范提供借鉴。作为国家级专业救援队伍应充分依托当地资源,与各级救援队相互配合;进一步建立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合理调度各级救援力量;进行教学培训、提高灾区基础医疗机构水平。  相似文献   

6.
地震常造成环境破坏和大量人员伤亡。紧急医学救援是十分复杂的,而救援组织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取得最佳的救援效果尤其重要。芦山地震发生后,武警后勤学院紧急医学救援队赶赴灾区。他们采用三级医学救援模式在山区地震灾区展开医学救援。一级救治点设在行政村居住点、乡镇或县城驻地,以流动医疗队形式在地震早期开展医疗巡诊,稳定生命体征,开展损伤控制性手术,为后期救治赢得时机。以地区或市级医院为二级救治点,以当地指定的大型省级三甲医院作为三级救治点,开展疾病后期的专科和康复治疗。本研究描述了武警后勤学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在芦山地震的经历,并评价了山区地震灾区三级医学救援模式的应用。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采取的三级医学救治模式用于山区地震灾区的医学救援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北京急救中心赴青海玉树地震救援的应急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海玉树地震后,北京急救中心接市卫生局指令,先后选派104名急救人员、25辆救护车组建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灾区执行救援任务。圆满完成任务,经验表明,在高原地震灾区,应合理调配救援人员、物资和车辆开展救援,后勤保障存救援中非常重要。行对今后应对各种突发灾难事件的紧急救援工作进行思考和提小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中国政府派遣中国国际救援队于4月26日飞赴尼泊尔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医疗分队主要任务是伤员救治、队内保障、常见病的诊治及卫生防疫。在为期13天医疗工作日中,共开展医疗巡诊9763人次,诊治5603例。影响此次救援的因素有灾区因素、风俗因素、语言因素。对策:密切与搜救人员协作、加强与其他国家救援队的协作、联系当地医护人员、依托志愿者协同服务。  相似文献   

9.
2010年1月14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后10d,由多家卫生机构组成的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境外执行抗震救灾医疗防疫救援任务。面对灾区地震灾情严重、卫生防病形势严峻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医疗卫生防疫措施,通过震后卫生防病信息收集;有害生物种群调查;水源水质调查与检测;临床诊断传染病疑似病例的检测;传染病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有害生物的控制;环境整治;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预防接种等多种医疗防疫措施的实施。为当地培训了一支当地卫生防疫力量;玛依卡代安置点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灾民卫生防病意识普遍提高;疾病监测机制初步建立。总结此次卫生防疫救援工作,制定完善的预案,收集灾区相关资料,构建卫生防疫网络,医疗救援与防疫救援并重,重视救援队员自身的医疗防护保障是医疗防疫救援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汶川大地震后汉旺镇皮肤病发病情况,为地震灾后皮肤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皮肤病发病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分析。结果调查人群皮肤病患病情况共分5大类12种疾患,其中急性单纯性痒疹、皮肤擦伤和挫伤、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0%、14.1%、9.5%、9.5%。皮肤病发病情况和灾后生态环境、生活条件、工作场所改变密切相关。结论皮肤病是灾后多发疾病,在灾后医疗救援体系中应强化皮肤病的预防和健康宣教,同时加强医疗药品及专业人员的储备和调集。  相似文献   

11.
海地地震后33h,中国国际救援队即抵达太子港。在其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经验:灾害医学救援的主要特点包括灾害发生突然,灾害救援必须迅速,灾区情况复杂,同样的疾病会成批同时出现。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优势是专业技能精湛,组织严密,实战及应急能力强,经验丰富。医学救援的对策是:制订医学救援预案;建立应急医学救援组织;改善、充实医学救援物资;建立医学救治体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汶川地震后绵竹九龙镇10d伤病就诊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统计学分类,计算疾病就诊例数及构成比,并对各类疾病就诊分布情况进行趋势Χ^2检验。结果灾区就诊疾病中占比例最大的为软组织损伤及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损伤、皮肤病、骨折就诊数呈逐渐减少趋势,其余疾病就诊人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震后医疗队要尽早进驻灾区进行医疗救助,医疗资源配备应以治疗外科疾病为主,并根据当地气候、风俗、经济条件等的差异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3.
灾害护理学在紧急医疗救援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作为医疗工作中—支重要的力量,数以万计的护理人员参加了汶川地震的医疗救援。作者基于抗震救灾的经验,提出以下意见:应建立中华灾害护理学会,以研究、协调、管理、和指导有关工作,灾害医学和灾害护理学应纳入护理教学,医疗救援队中护士的人数至少应为医生人数的两倍,灾害救援工作中应包括心理支持,应加强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什邡市洛水镇地震后皮肤病发病情况的统计与分析,明确灾区皮肤病发病与流行病学情况,为皮肤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医疗信息与数据资料。方法①将接诊的1324例皮肤病患者按年龄划分为:学龄前儿童、青少年、成人;②将临床诊断的皮肤病种分别归纳,按发病人数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统计发病人数;③统计高发病率皮肤疾病救治情况。结果发病居前5名的单病种依次是:虫咬皮炎731例、螨虫皮炎117例、夏季皮炎79例、杰、粟粒疹50例,日光性皮炎46例。结论四川省什邡市洛水镇在地震灾害后,没有造成传染性皮肤病流行;皮肤病发病有一定特点,主要与当时季节、气候、居住环境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5.
大地震初期紧急医疗救援要点:绵竹现场抢救工作经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5.12汶川地震后,唐山红十字医疗救护队急赴四川绵竹地震灾区进行救援工作。从灾区现场工作中总结出以下经验:地震灾区医疗救援队的组成人员应以外科、骨科医师和护士为主,应选择年龄相对较轻、体质较好的人员;伤情分类、分级制度必须坚持;就地取材,应用硬塑料板、硬纸板等进行伤肢固定时要注意消毒;注意彻底清创;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避免应用可能损害肾功能的药物,镇痛药物主要选用非甾体类药物,如布洛芬;必要的心理干预在地震初期救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发生后,郫县人民医院离地震震中近,却受地震影响较小,成为地震伤员救治的前沿后方医院之一。医院在有限的医疗条件下,积极开展了医疗救治工作。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救治经过,总结实践经验:政府科学决策,医院组织实施有序,平时急救基本功扎实,科学救治,合理分流伤员是医院地震伤员救治取得成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后,第二炮兵总医院立即往震区派出一个医疗队。许多患者都存在严重外伤,包括复合伤、多发伤。许多伤员仍被埋在废墟中。发病高峰在地震后7日。休克的发病率高。环境卫生差,防疫任务重。震后7日至1个月,内科病和皮肤病发病率大增。急性应激性障碍多发,尤其在女性灾民中。震后1~3个月,疾病谱接近当地常见病、多发病。可总结出如下的经验:综合医院于震后派出的医疗队应具备必须的通讯设备,药品供应应得到保障,心理咨询需求量大,能力建设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平方舟医院船执行赴菲律宾执行国际人道主义医疗救助任务期间收治伤病员具体情况及疾病谱,为今后国际医疗救助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此次赴菲执行国际人道主义医疗救助任务中前置野战医院及医院船主平台收治伤病员临床资料。结果前置野战医院共展开工作14天,接诊量1563人次,为医院船平台后送住院108人;医院船主平台收治伤病员113人,实施确定性手术44例。结论此次赴菲医疗救助处于灾害中期,伤病员主要集中在内科、外科、儿科,呼吸道感染、急性腹泻及外伤患者为主,医院船参加国际灾害救援开创了我国国际救援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组建多支医疗队,在灾区展开大量医疗救治工作,历时69d,医疗队的组建、拉动、转进、开展救治工作以及后期医疗工作中的成就和失误并存,需全面、客观总结。灾害早期的救援工作需高效、灵活的组织协调;救灾团体应具备独立保障、展开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必须贯彻“分类救治,分期救治,适时后送”的原则;后期以防疫工作为主,应及时调整医疗队人员构成,心理援助应由专业人员实施;各医疗单位应客观总结,常备不懈,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