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136例BL病人,其中男性97例,女性39例,年龄7…73岁;42例在联合化疗的头2年内出现过I型反应,化疗前有41例血清抗PGL一I抗体(IgM)、或抗脂阿拉伯甘露糖(ALAM)抗体(IgG),或抗麻风菌35KDa蛋白抗体阳性。治疗前血清抗PGL一I抗体阳性与冶疗后临床出现I型反应呈显著正相关,与抗ALAM抗体和抗麻风菌35KDa蛋白抗体不相关。分析发现,血清抗PGL一I抗体阳性为出现I型反应的危险指标.与麻风类型、查菌情况和抗其它麻风菌抗原抗体的水平无关。87例病人中,42倒麻风菌素试验阳性。18例血清抗PGL一I抗体和麻风菌素试验同时阳性的病人中,14例后来出现I型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假阳性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对本院2007-2008年门诊及住院病人送检的血清标本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环状卡片试验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7-2008年合计检测了10546份血清标本,RPR假阳性率为0.21%(15/7002)。2007年(0.32%)与2008年(0.11%)的RPR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RPR假阳性血清标本中10例为有高危性行为的常规检查者,2例为孕妇,皮肌炎、尖锐湿疣和龟头破溃者各1例。结论 RPR假阳性有一定的发生率。建议RPR阳性者以TPPA等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3.
已知65和70kD热休克蛋白在对许多细 菌或寄生虫的免疫反应中起作用。抗原85(Ag85)是一种存在于各种分支菌中的交叉抗原。为了确定这些抗原能否用于血清诊断试验,作者检测了对这些蛋白的抗体反应。 材料与方法:未治麻风病人21例,其中多菌型12例(6BL,6LL)、少菌型9例(5BT、4TT)、麻风菌素阳性健康者10人、麻风菌素阴性健康者8人、麻风病人家内接触者34人(其中25人麻风菌素阳性,9人麻风菌素阴性)。  相似文献   

4.
四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用RPR、TRUST、TP-ELISA和TPPA法检测确诊为梅毒患者的血清87份、健康查体人员血清100份及非梅毒患者的血清50份,并评价TRUST、RPR、TP-ELISA和TPPA法检测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ELISA法结合TRUST法双法筛查梅毒抗体,阳性标本再用TPPA法甄别生物学假阳性。结果TRUST、RPR和TPPA法对87份TP-ELISA法检测为阳性标本的敏感性分别为75.86%,74.71%,98.90%,特异性为98.67%,98.67%和100.00%。RPR法与TRUST法、TPPA法与ELISA法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TRUST法与TPPA法、RPR法与TPPA法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100份健康查体人员血清,RPR、TRUST、TP-ELISA和TPPA法检测均为阴性,50份非梅毒患者血清进行RPR和TRUST法检测,2份阳性。结论TP-ELISA可替代TPPA使用;RPR法和TRUST法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阳性,TP-ELISA结合TRUST双法筛查血液,用TPPA报告确证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在印度南方的二个村庄进行,是麻风病和结核病高流行区。麻风流行率48.58‰,患病率7.56‰,麻风接触者患病率12.56‰。研究包括来自上述二个村庄的麻风病人,总计345例,瘤型44例,非瘤型301例。麻风家庭接触者870名,其中瘤型接触者120名,非瘤型接触者750名。从每个接触者右耳垂和鼻粘膜组织液涂片并泸纸采血,同时进行光田氏麻风菌素试验。如果4周后丘疹≥5mm为晚期反应阳性。涂片做抗酸查菌。做荧光抗体吸收试验(FLA-ABS)用以检查抗麻风菌抗体。抗原在1:40或更高稀释度,血清显示2~+或以上者是为阳性。870名接触者中,发现皮肤、粘膜涂片检菌、FLA-ABS和麻风菌素反应阳性的,分别是5名(0.6%)、29名(3.3%)、125名(14.4%)和622名(71.5%)。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1 160例住院患者梅毒血清检测,分析老年梅毒血清检测阳性结果,判断假阳性的可能,避免误诊.方法: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后抽血测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阳性者再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得出结果.结果:TP-ELISA检测检出阳性者8例,8例均为6...  相似文献   

7.
用BCG和牡牛分支杆菌的悬液来吸收血清从而改进了FLA—ABS试验。细菌阳性病人的试验结果几乎100%是阳性,结核样病人约80%是阳性;而18例肺结核病人、50例健康非接触者和138例普通医院非麻风病人中的136例全都是阴性。后者的2例阳性血清与耻垢分支杆菌出现交叉反应,但耻垢分支杆菌不能吸收麻风菌的特异阳性反应。因此证明,用FLA—ABS试验检查麻风菌的临床下感染,其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是令人满意的。 62名麻风病人家属接触者中,有57人是阳性(91.9%),其中婴幼儿、病人子女和孙子以及瘤型病人接触者的平均抗体滴度都比较高。家属接触者中有39人作了麻风菌素试验,7人的光田氏反应为可疑,但FLA—ABS试验是阳性,他们显然感染了麻风菌但还未形成细胞免疫能力,因此必须仔细观察,看其是否有发展成为麻风病者。麻风流行区的15000名学校儿童中,有耳大神经粗大或可疑皮疹者共173人作了FLA—ABS试验,阳性有109人(63%)。农村的阳性百分率稍高于城市地区,与过去农村发病率较高的情况相符。FLA—ABS试验的结果与这些儿童的结核菌素试验、BCG接种史无关。他们的血清同时进行了BCG间接免疫荧光检查(BCG—FA)和风疹病毒血凝抑制试验(R—HI),这些试验的结果与FLA—ABS试验结果无相关的关系。FLA—ABS试验与BCG—FA试验都是阳性的58例血清中,57例的血清除了与麻风菌发生反应外,不与另外六种分支杆菌发生反应,有一例同时与另外的分支杆菌发生反应,这个学生后来被发现是麻风病。根据上述的观察推测,该地学校儿童至少是0.7%的临床下感染率,这几乎是当地麻风发病率的200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梅毒螺旋体感染不同血清学方法检测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100例,取空腹血5ml,分离血清后依次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检验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阳性、阴性、假阴性及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阳性率,高于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P 0.05);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阴性、假阳性及假阴性率,均低于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P 0.05)。结论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于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中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且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以检测抗原特异表位的竞争结合抗体法(CABA),如用粗制蛋白抗原做时,对某一特异性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的反应可被受检血清中的抗体竞争所抑制。这一假阳性反应可能是受检血清中多克隆抗体对粗制抗原的多表位发生反应,使邻近的这一特异性表位与单克隆抗体的结合受阻,而并非血清中确有这一特异抗体。如改用提纯的天然蛋白或重组蛋白抗原呈阴性反应就能证实这种假阳性。作者于感染麻风菌前和感染后3个月一次采集犰狳静脉血,还有四位麻风患者的血,用麻风菌的65KD蛋白做免疫印迹和CABA检查。CABA是用100μl麻风菌胞壁成份(含65KD蛋白的粗制抗原)和重组的65KD蛋白抗原包被多孔微滴板,经洗涤封闭后,加入50μl放射碘标记的IIIE_9单克隆抗体(麻  相似文献   

10.
荨麻疹患者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与特异性IgE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部分荨麻疹患者皮肤受压后会发红、起风团,因而可能或多或少地扩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的反应,甚至引起点刺试验假阳性,从而导致变应原的误诊,慢性荨麻疹最常见的变应原是尘螨[1].我们对最常见的尘螨过敏引起的慢性荨麻疹,在点刺试验的基础上,再进行血清特异性IgE(slgE)检测,比较尘螨变应原点刺试验阳性强度与其对应的血清slgE阳性级别,评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早期发现麻风患者,应用麻风菌素试验和血清抗体检测方法在云南省文山州分别监测192例和106例初次检测抗ND-BSA抗体阳性的自然人群和麻风患者家属发病情况,时间2年。在麻风菌素反应阴性和血清抗体阳性的自然人群和患者家属中分别发现1例和3例多菌型麻风。认为麻风菌素阴性和血清抗体持续阳性是发病的危险因素。两种方法相结合可鉴定出高危对象。此法在多菌型患者发病率较高的村庄可应用,有助于早期发现患者。考虑到费用较高,此法不推荐作为常规手段用于低流行区的麻风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1 160例住院患者梅毒血清检测,分析老年梅毒血清检测阳性结果,判断假阳性的可能,避免误诊.方法: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后抽血测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阳性者再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得出结果.结果:TP-ELISA检测检出阳性者8例,8例均为60岁以上老人,占总受检人数的0 69%;阳性者再次RPR确证,结果阳性2例,占总受检人数的0 17%; TPPA进行确证,结果阳性2例,占总受检人数的0 17%.结论:TP-ELISA法梅毒血清检测有假阳性,假阳性率为0 34%.因此,对于老年患者的梅毒血清学诊断,应在明确病史、实验室诊断相结合的同时,结合临床症状慎重确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可出现TRUST生物学假阳性的疾病和血清学特点,为试剂改进和结果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住院患者21 560例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对于TRUST假阳性患者所患疾病进行总结,并与梅毒患者进行对比。结果TRUST生物学假阳性病例共计152例,平均滴度(1∶1.22)±(1∶1.69),以脑部病变及肿瘤为主。门诊梅毒患者190例,TRUST平均滴度(1∶14.45)±(1∶4.85)。结论TRUST生物学假阳性的疾病以脑部病变和肿瘤为主,且滴度明显低于梅毒患者。  相似文献   

14.
在新型隐球菌感染的诊断和处理中,胶乳颗粒凝集试验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血清学检查。该试验迅速、敏感,对隐球菌病有特异性。可是McManus等最近描述了1例死于白氏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beigelii)感染的贮存血清呈交叉反应。本文报道1例白氏毛孢子菌感染,胶乳颗粒凝集试验呈强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胶体层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急诊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初次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收治的608例高危病例,均采用胶体层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HIV抗体检测,以免疫印迹法为金标准,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对低、高值质控血清检出率及HIV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样本带型分布情况。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低、高值质控血清检出率为100. 00%(14/14),高于胶体层析法64. 29%(9/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准确度(97. 53%)、灵敏度(96. 15%)、特异度(96. 15%)略高于胶体层析法检测(95. 89%、95. 19%、96. 25%);假阳性率为1. 75%(7/400)、假阴性率为3. 85%(8/208),略低于胶体层析法检测(3. 75%、4. 8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出阳性例数200例,其中以条带g P160、g P120出现率最高,高达100. 00%;其次为P24 (98. 00%)、g P41 (97. 00%)、P66(94. 50%),P55出现率最低为34. 50%。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高、低值质控血清检出率高,可显示阳性样本带型分布,较胶体层析法更适用于急诊艾滋病病毒抗体初次筛查中,具有诊断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特异度高、假阳性及假阴性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梅毒血清试验进展与临床关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阐述螺旋体抗原与非螺旋体抗原研究进展及现今国内梅毒血清试验常用方法。各种试验的阳性或阴性结果与临床有密切关联。生物性假阳性发生的疾病及排除的方法。不同种类的抗梅药物致使梅毒血清反应阴转率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7.
关于梅毒血清学检查的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占才 《中国性科学》2011,20(2):10-12,16
梅毒血清试验包括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二种方法需结合使用,前者主要用来判断疗效,后者用作确证诊断。本文讨论了关于梅毒血清学检查的几个热点问题,包括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假阴性、术前梅毒血清检查阳性、血清固定及其处理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标本、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性与特异性,评价某部中心医院特殊人群侵袭性毛孢子菌感染情况。方法 (1)筛选某部中心医院毛孢子菌感染高发部门可疑感染者,分段收集不同体液标本。(2)对比传统G试验与改良G试验检测(1,3)-β-D-葡聚糖(BG)含量的敏感性与假阳性率差异。(3)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标本中毛孢子菌特异性DNA片段。结果改良G试验的敏感性和准确度均较传统G试验提高(P0.05),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均下降。入院1周时,采用改良G试验获得的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尿液的阳性率高于入院2周时。入院1周时改良G试验在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敏感性高于巢式PCR,而巢式PCR的特异性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G试验与巢式PCR扩增法相结合,可以提高毛孢子菌感染的检出率、降低假阳性率,并缩短检出时间。  相似文献   

19.
用MTPA试验对61例麻风病人(多菌型41例,少菌型20例、128例麻风病人家内接触者、30例结核病人和31例正常对照进行血清中抗麻风特异性酚糖脂抗体的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证明这种方法的敏感性较高,在菌多型麻风中为97%以上,特异性亦为95%以上。MB病人具有较高的抗体水平,而PB病人的较低,说明抗体水平与病型相关。在家内接触者中有20.3%的阳性,结核病人均为阴性,证实结核病人的血清与酚糖脂抗原之间不存在交叉反应。作者认为MLPA试验对发现麻风抗体是可靠的,且方法简便,不需特殊仪器,易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估麻风特异性T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与麻风发展的关系,作者采用麻风菌素试验及麻风荧光抗体吸收试验(FLA-ABS)对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瓜达拉哈拉城区附近的79名麻风家庭接触者进行了为期6年的前瞻性研究。按所发病人是少菌型还是多菌型,把家庭接触者分为两组,即低危组——由2例结核样型麻风(TT)和5例未定类麻风(I)的19名家庭接触者组成,高危组——由18例活动性瘤型麻风(LL)的60名家庭接触者组成。结果表明所有家庭接触者中,晚期麻风菌素(麻素)反应的阳性率为71.7%,性别或年龄在麻素反应阳性或阴性接触者之间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