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作者用二硝基氯苯(DNCB)对黑素瘤进行免疫治疗。首次致敏用20微升的3%DNCB(2.4-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贴敷48小时。二周后所有致敏病人用20微升0.66%DNCB 丙酮溶液作斑试。他们都显示接触性皮炎。然后开始治疗,每周用3%DNCB 软膏贴敷患部48小时。作者共治疗7例黑素瘤。第一例为女性,44岁,患多发的皮内转移黑素瘤,是于2年前切除原发损害后很快发展。用 DNCB 敷贴治疗6个月,所有皮损逐渐变小,最后消失。在治疗过程中无新的转移,随访3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银屑病的迟发性超敏反应进行研究。选择2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100例正常人志愿者对照观察。所有患者均未用过任何免疫抑制剂,也无任何其它疾患。皮肤试验:(1)DNCB 致敏:用0.1ml 含 DNCB2000μg 的丙酮涂于右前臂屈侧1cm 直径钢圈内,作为致敏剂量,同样在左臂涂0.1ml 含 DNCB50μg 的丙酮以说明致敏前情况。在左臂临近 DNCB 点涂  相似文献   

3.
作者选择了51例顽固性寻常疣,用二硝基氯苯(DNCB)进行治疗。其中16例失去随访,35例完成治疗,病人的年龄10~64岁,平均23.4岁。病期8月~20年,平均3.8年。疣的数目1~150个,平均18.9个。治疗方法:先诱发对DNCB的接触过敏,将0.15毫升2%DNCB丙酮溶液置于上臂内侧的2厘米直径的聚乙烯环内,待溶液吹干后,用多孔绷带条覆盖24小时。两周后以同样的方法用0.1%DNCB丙酮溶液做斑贴试验,48小时后检查迟发皮肤超敏反应。大部分病人对0.1%DNCB斑贴试验有((?))阳性反应。然后每日外用0.05~1.0%DNCB丙酮液2次,以不引起太强的反应(瘙痒、  相似文献   

4.
为测定它对表皮内郎格罕细胞(LC)数目的影响,对20例未治的麻风病人(TT/BT BL/LL 各10例),在其皮损上用含1mg 二硝基氯苯(DNCB)的100μl 丙酮致敏,用前及用后4和24小时于该部取活检,作冰冻切片。用 OKT6单抗及 FITC 结合的羊抗鼠 IgF(ab)_2作为二抗显示 LC_v结果对照的正常皮肤每一高倍镜平均 LC 为14,病人皮  相似文献   

5.
二硝基氯苯(DNCB)能在豚鼠和人身上诱发实验性湿疹已为人所共知。本文作者介绍应用DNCB刺激细胞免疫,治疗某些皮肤病。 1.方法:一种方法是先用1%DNCB酒精溶液作斑贴试验,30天以后用10%DNCB丙酮溶液涂擦,该法能在95%的健康者产生实验性致敏作用。另一种方法是用10%DNCB丙酮液涂患处,每10天1次,共3次。其优点是致敏作用较快出现,因为湿疹样反应通常于2~3次接触后即出现。 2.患者:Dubreuilh黑变病2例;皮肤或皮下结节性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4例;有恶性网状内皮细胞增多症变性的苔藓样副银屑病1例;对各种治疗顽抗的多发性疣7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以新接触致敏药物二苯环丙烯酮(di-phenylcyclopropenone,DPCP)治疗45例顽固性疣。以1.0%DPCP 丙酮溶液0.2ml 涂包病人臂部皮肤24小时以致敏,如在2周内未致敏,则再改用0.2%DPCP 涂包,如仍未致敏,则第3次用1%的 DPCP 溶液。病人致敏后每日用0.01%的 DPCP  相似文献   

7.
二苯基环丙酮(2,3-diphenylcyclopropenone;DPCP)分子式为C_(15)H_(10)O,熔点119~120℃,对人和动物均为强效接触性变应原,至今尚未发现其与别种化学物质有交叉致敏作用,其致敏性与二硝基氯苯(DNCB)及正二丁基酯酸(Squaric acid dibutylester)相同.作者用DPCP试治斑秃病27例,其中斑秃(秃发区>25%)5例,全秃22例.男11例,女16例.年龄15~57岁.将DPCP溶于丙酮制成8种不同浓度(2.0,1.0,0.5,0.1,0.05,0.01,0.001及0.0001%).每次以上述一种溶液1~2ml,涂搽半  相似文献   

8.
外用皮制类固醇是治疗异位性皮炎(AD)最常用的方法。该研究对比观察了每日1次应用0.1%戊酸倍他米松和0.1%糠酸莫米松(mometasone furoate)霜的疗效,同时亦评价了两制剂的美容质量。 该随机双盲研究中包括连续3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典型AD患者,年龄15~66岁(中位数年龄26.4岁)。皮损面积必须对称并累及体表面积5%以上。红斑、鳞屑、苔藓化、表皮剥脱、丘疹和水疱的严重程度分别按0~3分记  相似文献   

9.
美国16个医学中心合作研究8-甲氧基补骨脂素加高强度长波紫外线照射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于18个月内,共治疗1308例病人。这些病人皮损均超过体表面积的30%。斑块型占84%,点滴型占12%,红皮症型占4%,2例为脓疱型。病期平均19年(>1~76年)。其中有45%的病人曾用过氨甲喋呤,19%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内服治疗。 8-甲氧基补骨脂素口服剂量:体重<30公斤者,10毫克;30~50公斤者,20毫克;50~65公斤者,  相似文献   

10.
依曲替酸在治疗银屑病时的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使用依曲替酯的主要成分和游离酸代谢产物依曲替酸(acitretin)治疗38例银屑病患者,其中男31例(年龄45±3岁),女7例(年龄48±3岁),皮损均为斑块状,约占体表面积的10~70%。所有患者实验前至少2周停止局部治疗,停服药物至少4周。实验期间不服用其它可能使血脂、糖和胰岛素水平改变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是有效的。但一些顽固的病人对UVB治疗反应较慢。依曲替酯和依曲替酸治疗银屑病亦有效,但临床上对斑块状损害单独用此药治疗效果亦慢。每种药物都有副作用,一些副作用与剂量有关。本文研究UVB加依曲替酸治疗银屑病,并与UVB单独治疗进行比较,以观察是否可缩短治疗时间和减少UVB的累积量。 34例病人中女性10例,男性24例,病程在半年以上,皮损占全身体表面积20%~80%,4周内未经任何治疗,皮损严重程度(SG)按皮损累及的皮肤面积(1~4)、皮损潮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7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44例盘状红斑狼疮(DLE)患者进行了DNCB致敏作用的研究,以101例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人和肿瘤患者,40例接触过敏性湿疹和115例未经选择的各种皮肤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76例SLE中的44例(58%)和44例DLE中的32例(73%)能被致敏。101例有免疫抑制的阴性对照者中的24例,以及40例对多种物质敏感的阳性对照者中的32例(80%)亦被致敏。在115例未经选择的患者中,有85例(73%)被致敏。在76例SLE患者中的19例(25%)和44例DLE患者中的19例(43%),出现同形反应。SLE的同形反应出现于应用DNCB后的第13~15天,DLE的同形反应显现于第19~20天。肉眼观察见接触DNCB的部位显示红斑狼疮的  相似文献   

13.
二苯莎草酮(diphencyprone,DPCP)是一 种绝对的接触致敏药物。目前,外用DPCP治疗成人斑秃,其治愈率为20%~60%。由于该药的远期安全性尚未被熟知,故仅偶用于治疗儿童斑秃。作者报道运用DPCP治愈儿童斑秃的疗效。 26例患儿年龄4~15岁(平均10.7岁),其中16例患全秃(AAT),10例斑秃(AAL),病程6个月~13年(平均4.1年)。治疗:首先用2%的DPCP的丙酮溶液外搽小片头皮以致  相似文献   

14.
文献报道麻风皮损少见于生殖器。作者检查450例男性麻风病人,发现13例(2.9%)生殖器有皮损,其年龄在18~50岁,最多见于30~39岁;BB占8例(61.5%),BL2例(15.4%),LL3例(23.1%),未见BT或TT病人有生殖器皮损;LL者平均病期超过7年,界线类则少于2年;LL的皮损为结节,10例BL和BB中的8例为浸润斑块,余下2例为色素减退斑;阴囊皮损见于所有病人,3侧的阴茎有损害,1例包皮和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50例中度至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成人患者采用水杨酰偶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 SFZ)进行双盲实验治疗,试验时间为8周.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3例(男13、女10),平均年龄44±3岁,皮损面积占体表面积的32%±3%,采用SFZ0.5g,每日3次,共3天,如无副作用增加至1.0,每日3次,  相似文献   

16.
由于蒽林外用产生的晒斑样红斑与治疗簟样肉芽肿(MF)皮损有效的中波紫外线、局部卡氮芥和电子束照射三种方式很相似,故作者试用蒽林来治疗 MF。对组织病理学证实为 MF 的13例患者(男10例,女3例。40~77岁)外用基质为矿物油和白凡士林的蒽林软膏(浓度为0.25%~1.0%,大部分病人用0.5%~1.0%),每晚睡前涂于皮损处(皮损为1个或多个,但均不超过体表面积的  相似文献   

17.
自1971年以来,作者局部应用BCNU积累了10年经验,治疗了91名患者。其中斑块型副银屑病2名,淋巴瘤样丘疹病3名,蕈样肉芽肿86名,一名斑块型副银屑病患者,皮损约占全身体表面积之一半。局部应用的药物剂型有0.4%软膏,2mg/ml酊剂外用,或1~2mg/ml水溶液或1%利多卡因溶液作皮损内注射。有的患者全身用药配以局部治疗。有21名患者只用局部治疗,开始药物浓度及剂量偏大,60mg/60ml/日×14,总剂量为840~1260mg或更大,出现骨髓抑制及严重皮肤反应。后采用10mg/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我们采用白芍总苷胶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并与单用NB-UVB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病例和方法 1.病例选择:入选标准为符合寻常性银屑病的诊断;年龄18 ~ 70岁;皮损面积占体表面积10%以上;病程≥6个月;近1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系统药物治疗、UVB或光化学疗法.每例入选的银屑病患者均有2名固定的皮肤科医生进行评分、治疗、随访.排除标准为肝、肾功能不全及有严重心、脑血管病史;严重贫血、白细胞减少;活动性感染性疾病;有紫外线照射禁忌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对白芍总苷过敏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在1-氯-2,4-二硝基苯(DNCB)致敏诱导皮炎小鼠中的表达,并评价TSLP在小鼠皮炎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11周龄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致敏组先后接受含1.0%和0.1%DNCB的橄榄油丙酮(4∶1)溶液反复刺激背部皮肤,对照组接受基质溶液(橄榄油∶丙酮=4∶1)涂抹背部皮肤。实验期间观察小鼠皮炎症状,监测小鼠挠痒次数和皮炎症状评分,观察皮肤组织病理改变。21 d后检测2组血浆总Ig E水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法检测皮肤、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中TSLP m RNA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分析TSL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2组小鼠的抓挠次数和皮炎症状评分分别在致敏第8天和第6天后出现差异(P0.05);致敏组小鼠血浆总Ig E水平[(132.61±14.89)μg/L]较对照组[(109.13±2.51)μg/L]显著升高(t=4.92,P0.05)。与对照组(1)相比,致敏组皮肤(1.83)、脾脏(1.06)和肾脏(1.10)组织中TSLP m 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而肝脏(0.90)组织TSLP m RNA相对表达量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Western-blot结果示TSLP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均无差异。结论:TSLP在DNCB致敏诱导皮炎小鼠的皮肤、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中表达均无明显差异,其在小鼠皮炎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人们在局部外用卡泊三醇联合光疗法治疗银屑病时 ,发现用药局部可出现色素沉着。根据这一发现 ,作者设计了开放性试验研究单独局部外用卡泊三醇及联合PUVA法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和耐受性。 2 6例白癜风患者入选。女 16例 ,男 10例。年龄 5~ 6 1岁 ,平均 2 8岁。病程 1~ 11年 ,平均 3 8年。 2 1例患者的皮损面积占体表面积的 5 %~ 10 % ,5例皮损面积占体表面积的 4 0 %。所有患者皮损处局部外用卡泊三醇 (5 0 μg/g) ,每日 2次。有 4例患者同时每周 3次接受PUVA治疗 ,其中 3例口服 8-甲氧沙林 ,1例局部外用 8-甲氧沙林。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