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9例),观察组行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肘外科医师(ASES)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肌力分级等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1.14±0.28)分、ASES(91±5)分、UCLA(34.8±2.7)分,优于对照组的VAS(1.36±0.43)分、ASES(88±5)分、UCLA(32.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0、2.544、2.95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旋(67±6)°、外旋(65±8)°、外展(138±14)°,高于对照组内旋(64±5)°、外旋(62±6)°、外展(133±12)°,t=2.040、2.027、2.064,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旋(4.62±0.64)级、外旋(4.81±0.62)级、外展(4.87±0.56)级,优于对照组内旋(4.26±0.67)级、外旋(4.47±0.60)级、外展(4.51±0.62)级,t=2.053、2.085、2.274,均P<0.05。 结论 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术后恢复快,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9例),观察组行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肘外科医师(ASES)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肌力分级等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1.14±0.28)分、ASES(91±5)分、UCLA(34.8±2.7)分,优于对照组的VAS(1.36±0.43)分、ASES(88±5)分、UCLA(32.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0、2.544、2.95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旋(67±6)°、外旋(65±8)°、外展(138±14)°,高于对照组内旋(64±5)°、外旋(62±6)°、外展(133±12)°,t=2.040、2.027、2.064,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旋(4.62±0.64)级、外旋(4.81±0.62)级、外展(4.87±0.56)级,优于对照组内旋(4.26±0.67)级、外旋(4.47±0.60)级、外展(4.51±0.62)级,t=2.053、2.085、2.274,均P<0.05。 结论 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术后恢复快,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肪浸润程度对肩袖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修补术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因退变性肩袖损伤在我院进行关节镜修补术治疗的患者62名,根据Goutallier脂肪浸润程度分级将患者分为3组:0级患者为无脂肪浸润组(A组),1~2级患者为轻度脂肪浸润组(B组),3~4级患者为严重脂肪浸润组(C组)。所有患者经肩袖MRI诊断为全层肩袖撕裂,进行关节镜下双排固定修补术,术后定期随访,评估三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Elbow Scale,ASES)、肩关节简单评分(Simpe shoulder test,SST)及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差别。结果 62例患者术后12个月有5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各评价指标评分结果相比(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三组患者在VAS、Constant-Murley、ASES、SST及ROM评分结果比较中均存在明显差异(0.05),且两两相比,除ConstantMurley评分只有AC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0.05),其余各评分中两两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2月,A组患者有1(5.26%)名患者发生术后再撕裂,B组患者6(30%)例,C组患者9(45%)例(X~2=7.9114,=0.0191)。两两比较,除B、C两组相比(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浸润程度的不同能够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在脂肪浸润不明显前进行手术对于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关节镜下采取双排缝合桥无结与有结修复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效果对比分析。方法 前瞻性入选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69例老年肩袖损伤病患者,随机分配为有结组(关节镜下行双排缝合桥有结修复技术)35例与无结组(关节镜下行双排缝合桥无结修复技术)34例,比较两组不同程度损伤患者术后3、6月的关节功能及再撕裂发生率。 结果 基线资料及术前UCLA、ASES、Constant-Murley评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无结组及有结组 UCLA、ASES、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术前好转(P<0.001)。在整体人群以及轻-中度撕裂亚组中,术后无结组和有结组之间UCLA、ASES、Constant-Murley无显著差异(P>0.05)。重-巨大撕裂亚组中,无结组的UCLA、ASES、Constant-Murley显著优于有结组(P <0.05),两组术后肩关节前屈与外旋活动度差异不显著(P>0.05)。有结组再撕裂发生率倾向于高于无结组(17.1% vs 2.9%,P=0.051)。 结论 老年肩袖损伤采取双排缝合桥有结及无结修复术均有效可行,对于重-巨大撕裂的患者,无结技术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背景: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常用手术方式,目前对于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的临床疗效报道较少且转位后肩袖再撕裂的相关因素尚无定论。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缝合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28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1.79±10.50)岁,均在关节镜下行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缝合进行修复。术前及术后1年,评估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术后1年,利用肩关节MRI检查修复结构的完整性。根据术后1年的Sugaya分型将23例(28例失访5例)患者分为肌腱完整组(n=18)、肌腱撕裂组(n=5),根据术中肱二头肌长头腱质量分为正常组(n=8)、退变组(n=9)、部分撕裂组(n=6),对比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与术前比较,23例患者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P &l...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肩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与传统缝线桥技术固定修复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诊断为中型、大型肩袖损伤的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缝线桥技术治疗。记录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nstant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和术后12个月肩关节再撕裂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及术后均无血管神经损伤、锚钉拔出、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Constant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 0.05);观察组术后3 d、3个月、6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3个月、6个月Constant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 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未见修复肩袖再撕裂,对照组再撕裂发生率为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与传统缝线桥技术修复中型、大型肩袖损伤都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较好恢复肩关节功能,但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更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明显降低术后肩袖再撕裂的发生率,安全性更好,患者预后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肩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不同程度肩袖损伤临床效果、肩关节功能及预后效果。方法选择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40例不同程度肩袖损伤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8~60岁,平均年龄46.58岁。根据患者肩袖损伤程度分为2组,即中小型肩袖损伤为对照组,大型肩袖损伤为研究组,两组患者均实施肩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分析两组肩关节相关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0.00%vs 95.00%;χ~2=5.161 3,P 0.05)。对照组术后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量表(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及康斯坦特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评分)比手术前高[UCLA评分:(30.48±1.42)分vs (16.95±1.30)分;ASES评分:(95.56±2.31)分vs (71.23±2.45)分;Constant评分:(89.63±1.15)分vs (69.55±1.40)分。t=31.429 4、32.313 0、49.565 1,P 0.05],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手术前低[(1.45±1.09)分vs (5.78±1.52)分。t=10.352 8,P 0.05];研究组术后UCLA评分、ASES评分及Constant评分比手术前高[UCLA评分:(26.25±1.58)分vs (13.19±1.43)分;ASES评分:(83.44±2.21)分vs (59.47±2.16)分;Constant评分:(81.62±1.96)分vs (58.65±1.87)分。t=8.905 0、16.954 6、15.763 4,P 0.05],术后VAS评分低于手术前(t=3.772 3,P 0.05)。研究组并发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35.0%vs 5.0%;χ~2=3.906 3,P 0.05)。结论与大型肩袖损伤相比,中小型肩袖损伤更容易恢复并且预后效果更好。而不同中小型肩袖损伤肩行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下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合并肩袖撕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合并肩袖撕裂关节镜下肩峰减压成形术及肩袖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07年始,对20例肩峰撞击征合并肩袖撕裂行关节镜下肩峰减压成形术及肩袖修复术,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5~72岁,16例无外伤史,4例有外伤史,均有肩关节疼痛伴有夜间痛、活动受限,Neer征阳性,疼痛反射弧阳性、撞击诱发试验阳性,术前MRI扫描示肩袖损伤,关节镜检查可见肩袖大撕裂10例,中撕裂6例,小撕裂4例,均行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成形术,其中13例行缝合锚钉肩袖修复术,分别在术前及术后最终随访时采用ASES和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功能评估。 结果 术后随访24个月(10~32个月),ASES评分优良率为85%,Constant-Murley评分优良率为90%,术后各项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ASES:P<0.001,Constant-Murley:P<0.001)。 结论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合并肩袖撕裂是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关节镜下肩峰减压成形术及肩袖修复是治疗的有效方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高骥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11):2051-2053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直接松解联合肩袖修复治疗对老年冻结肩合并肩袖损伤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冻结肩合并肩袖损伤治疗的85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3 m的肩关节活动能力和功能评分(Shoulder Function Test Scale,SST)、肌力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3 m,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SST评分、肌力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直接松解联合肩袖修复治疗老年冻结肩合并肩袖损伤能有效改善肩关节活动能力,促进肩关节功能及肌力水平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军事训练伤致肩袖损伤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40例肩袖损伤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军人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美国肩肘外科(ASES)评分、VAS疼痛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情况。结果 ASES评分由术前(49. 26±9. 34)分到术后1个月(77. 14±6. 07)分、术后3个月(85. 14±6. 07)分; VAS评分由术前(6. 1±1. 3)分到术后1个月(1. 5±0. 5)分、术后3个月(1. 0±0. 4)分; Constant-Murley评分由术前(45. 4±7. 5)分到术后1个月(79. 4±5. 4)分、术后3个月(86. 4±6. 4)分;UCLA评分由术前(12. 1±3. 7)分到术后1个月(31. 3±1. 4)分、术后3个月(34. 2±1. 5)分,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军事训练伤致肩袖损伤的早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46名运动性肩袖损伤大学生按性别分层,并随机分为弹力带抗阻+被动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训练组(对照组)与PNF训练组(实验...  相似文献   

12.
肩袖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肩关节疾病,目前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已广泛用于肩袖损伤治疗,但术后再撕裂率仍较高,部分患者再次出现肩关节持续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肩袖再撕裂主要发生在关节镜修复术后6~26周,高龄、骨质疏松、糖尿病、原始撕裂大小、肌肉脂肪浸润程度、修复强度不足及过度术后康复等为其危险因素。本文对肩袖修复术后腱骨愈合机制、术后再撕裂的诊断及影响因素(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康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aim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 and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 techniques on postoperative pain control and shoulder functional scor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Materials and methodsSixt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were prospectively included in the stud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1 was comprised of patients who had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 while group 2 was comprised of patients who had 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 In group 1, interscalene block was applied with 20 mL 0.5% bupivacaine. In group 2, the Ranawat cocktail was used for 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 Sixty milliliters of Ranawat cocktail was applied to the subacromial space and glenohumeral joint in equal amounts. Postoperative pain was assessed by the VAS score. Functional scores of the shoulder were also evaluated by Constant–Murley and UCLA scores. The time of first analgesic requirement and total analgesic consumption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were assessed. ResultsThe first analgesic requirement was significantly late in the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 group (p = 0.000).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in terms of total analgesic consumption (p = 0.204). In the postoperative 6th h, the VAS score was 2.43 in the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 group, whereas 2.86 in the 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 group (p = 0.323).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in terms of Constant–Murley shoulder and UCLA scores in the 3rd postoperative month (respectively, p = 0.929, p = 0.671). Besides, postoperative VAS scores and functional scor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p < 0.01). Conclusion 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 is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 for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and total analgesic consumption in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However, the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 provides a longer postoperative painless period.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肩袖:又称旋转袖,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的肌腱所组成的,是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这些肌腱的运动导致肩关节旋内,旋外和上举活动。 肩袖损伤Patte分级:第一级冈上肌肌腱撕裂伴少许回缩,第二级撕裂伴回缩至肱骨头切迹内侧,但没到关节窝,三级撕裂伴回缩至关节窝水平。 背景:肩袖损伤是肩关节损伤的最常见类型,国内迄今鲜有对肱骨大结节局部骨质疏松与肩袖损伤关系的研究,足印区骨质是影响术中锚钉置入的关键因素,术后的骨密度恢复情况值得进一步研究。 目的: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双侧肱骨大结节骨密度差异程度,分析关节镜下缝合肩袖损伤术后的骨密度改善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接受关节镜下缝合的37例单侧肩袖损伤患者资料。男16例,女21例;年龄35-73岁,平均55.8岁;肩袖损伤按照Patte的肌腱回缩程度分类标准:轻度回缩17例(其中急性13例),中重度回缩20例(其中慢性12例)。收集双能X射线吸收仪(DXA)测量的双侧肱骨大结节骨矿物质密度,分析病程长度、肌腱的回缩程度与术前、术后1年双侧骨密度差值之间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①术前轻度回缩组肱骨大结节骨密度差值显著低于中、重度回缩组患者(P < 0.05),且急性轻度回缩组骨密度差值显著低于慢性中、重度回缩组(P < 0.05),表明慢性中、重度回缩肩袖撕裂的患者大结节局部骨质疏松更为明显;②术后1年随访,37例患者肱骨大结节骨密度差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 < 0.05);轻度回缩组术前、术后无明显差别;而中、重度回缩组术后骨密度差值显著低于术前(P < 0.05);慢性中、重度回缩组术后骨密度差值显著低于术前(P < 0.05);③末次随访影像学检查所有参试者均未检及再次撕裂影像出现;④结果说明,慢性且中、重度肌腱回缩的肩袖撕裂患者大结节区域局部骨质疏松最为明显;肩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可以一定程度上恢复局部骨质,与病程长短无关。 ORCID: 0000-0002-4940-0051(齐禹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肩袖损伤诊断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肩袖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并评价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04年7月~2008年7月收治的48例肩袖损伤患者,依患者分类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及手术治疗。非手术综合治疗组17例,采取休息制动、中药或非甾体抗炎药口服、外用药物、封闭、牵引等方法。手术组31例采用肩关节外侧切口,切除喙肩韧带,肩峰成形,探查修整肩袖,褥式缝合冈上肌腱、冈下肌腱及肩胛下肌腱,术后肩关节外展位石膏固定。 结果 48例均得到半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采用UCLA评分系统评价,其中手术治疗组中优20例,良10例,差1例,术后优良率96.8%,非手术综合治疗组优8例,良6例,差3例,优良率82.4%。 结论 对于NeerⅡ、Ⅲ期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是提高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生物多糖胶液冲洗对冻结肩关节镜松解术后患者疼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自2016年3月 ~ 2018年11月,对68例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行关节镜松解手术。观察组:在关节镜松解后用生物多糖胶液冲洗关节腔;对照组仅行关节镜松解手术,未注入药物。平均随访7.3个月,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肩关节功能评分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评价手术疗效,并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数据对比,评价药物影响。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通过术前、术后6个月临床数据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VAS评分由术前(8.1±0.5)分下降至(0.9±0.4)分(t=65.564,P<0.05),对照组由术前(8.3±0.4)分下降至(1.0±0.2)分(t=95.183,P<0.05)。观察组ASES评分由术前(55.4±4.5)分改善为(93.3±2.6)分(t=42.522,P<0.05),对照组ASES评分由术前(57.1±4.2)分改善为(82.5±3.1)分(t=28.372,P<0.05)。观察组UCLA评分由术前(13.5±2.2)分改善为(30.3±1.6)分(t=36.012,P<0.05),对照组UCLA评分由术前(12.9±2.4)分改善为(27.4±2.1)分(t=26.514,P<0.05),两组数据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4,P>0.05);观察组ASE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65,P<0.05);观察组UCL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5,P<0.05)。结论 生物多糖胶液冲洗的应用与常规关节镜松解手术相比,能有效提高术后的肩关节功能,防止关节再粘连,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肩袖是维持肩关节运动与动态稳定的重要结构。肩袖损伤改变了其独特的生物力学作用,导致肩关节疼痛及活动障碍。尽管缝合技术与固定方法不断改进,术后再撕裂率仍然很高。理解正常肩袖的生物力学机制以及恢复损伤后肩袖的特殊生物力学作用,是预防再撕裂的关键。本文对近年来肩袖损伤修补的生物力学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手术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