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在临床应用中,第5腰椎人字嵴结构不清,往往需扩大显露范围,通过横突、上下关节突等结构明确进钉点,增加了创伤和医源性上位椎间退变的风险。因此有必明确一个微创的L5椎弓根钉进钉点。 目的:通过影像学评价以L5乳突“斜坡”作为进钉点的L5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 方法:第5腰椎上关节突基底部的乳突向后突起的最高点向内下方延伸过程中形成一斜面,将其定义为乳突“斜坡”;其内侧为椎弓根部内上缘,向外比邻横突根部,位于人字嵴结构顶点的略上方,“斜坡”是椎旁肌间隙入路时可最先触及且显露的骨性部位。以乳突“斜坡”为进钉点,对5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L5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根据术前CT和X射线透视确定椎弓根钉矢状面和横断面的进钉方向。椎弓根钉直径均为6.5 mm。修复过程中评价其一次性置钉成功率,置钉后行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和CT检查,评价置钉准确率。 结果与结论:应用乳突“斜坡”定位法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为96%(96/100);于L5椎体内共置入100枚椎弓根螺钉,根据Gertzbein等推荐的标准,95枚(95%)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5枚(5%)螺钉均向内侧穿透椎弓根皮质,其中3枚(3%)螺钉穿透距离< 2 mm,2枚(2%)螺钉穿透距离为2-4 mm,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提示L5乳突“斜坡”定位法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高,结合置钉前的X射线片和CT评价可获得较高的置钉准确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CT多平面重组技术:是将扫描范围内所有的轴位图像叠加起来在对某些标线标定的重组线所指定的组织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及任意角度斜位图像重组,以在不同角度观察影像学图像。 经皮椎弓根螺钉:该技术采用在术中影像检查设备引导下经皮肤小切口置入椎弓根螺钉,与常规开放置钉手术相比明显减少了对椎旁肌的损伤程度,既往学者多关注螺钉与椎弓根壁的位置关系,而较少关注其与关节突关节的位置关系。 背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疾病。经皮椎弓根螺钉由于是在术中C形臂X射线引导下操作,对螺钉与关节突关节之间的位置关系难以完全控制,可能导致关节突关节损伤。既往有学者认为体质量指数>29.9 kg/m2、小关节角>35°及年龄<65岁是经皮椎弓根螺钉损伤关节突关节的高危因素。由于不同腰椎椎弓根轴线与关节突关节的位置关系不同,螺钉对关节突关节的破坏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无相关报道。 目的:探讨腰椎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腰椎经皮椎弓根钉置入术前预估螺钉损伤腰椎关节突关节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100例行经皮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及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于术前CT斜轴位、斜矢状位及斜冠状位调整多平面重建的定位线,重建出椎弓根的切面断层,以斜冠状位线为中心设置直径为6.5 mm的标定圆模拟经皮椎弓根钉轴向截面,观察标定圆侵犯关节突关节程度,设为术前组;术后行腰椎CT检查观察螺钉损伤关节突关节程度,设为术后组。评价2组间不同节段关节突关节损伤螺钉数及组内不同节段关节突关节破坏比率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①共计置钉478枚,术前组显示标定圆侵犯关节突关节109枚,占比22.8%,其中L1-L5标定圆侵犯关节突关节螺钉数及占比分别为6枚(6.8%)、9枚(10.5%)、19枚(18.3%)、30枚(30.0%)和45枚(45.0%);②术后组显示关节突关节损伤115枚,占比24.1%,其中L1-L5螺钉损伤关节突关节螺钉数及占比分别为10枚(11.4%)、7枚(8.1%)、15枚(14.4%)、26枚(26.0%)和41枚(41.0%);③McNemar 配对χ2检验不同腰椎节段P值分别为:L1 P=0.08,L2 P=0.22,L3 P=0.20,L4 P=0.05,L5 P=0.08,2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④Kappa检验2组一致性分别为:L1 Kappa值=0.67,L2 Kappa值=0.80,L3 Kappa值=0.80,L4 Kappa值=0.87,L5 Kappa值=0.92;术前组及术后组组内不同节段间关节突关节损伤比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⑤提示腰椎CT多平面重建技术可较为准确地判断经皮椎弓根螺钉与关节突关节的位置关系,为判断术后螺钉是否可能侵犯关节突关节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预估方法。 ORCID: 0000-0003-4872-2726(张晓芸)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文题释义: 高髂棘:由于先天发育、创伤、退变等原因导致的双侧髂骨翼达到或超过L4椎弓根下缘称之为高髂棘。背景:既往学者常根据X射线片对髂棘的高度进行分级。X射线片质量受摄片设备和体位影响大,同时X射线片将髂骨翼与L5椎弓根之间的三维立体关系转变为平面关系,骨性结构重叠使解剖标志辨识困难,尤其老年人常合并骨质疏松、椎旁动脉钙化、肠腔内容物瘀滞等会进一步影响X射线片骨性结构观察。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观察髂骨翼的宽度和高度对L5椎弓根置钉的遮挡程度。 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行L1-S2 CT扫描的350例CT影像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试验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在L5椎弓根横轴位中轴层面测量髂骨翼宽度对L5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遮挡程度,并分为0,Ⅰ,Ⅱ,Ⅲ级;在L5椎弓根斜矢状位中轴层面测量髂骨翼高度对L5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遮挡程度,同样分为0,Ⅰ,Ⅱ,Ⅲ级。其中0级表示对L5椎弓根螺钉进钉点无遮挡,Ⅰ,Ⅱ,Ⅲ级表示对L5椎弓根螺钉进钉点遮挡程度逐步递增。比较男女之间髂骨翼宽度和高度分别对L5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遮挡程度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与结论:①髂骨翼宽度对L5椎弓根螺钉置钉无遮挡占80.0%(280/350)。阻碍L5椎弓根螺钉置钉占20.0%(70/350),男占27.3%(49/179),其中Ⅰ级27例,Ⅱ级14例,Ⅲ级8例;女占12.3%(21/171),其中Ⅰ级12例,Ⅱ级7例,Ⅲ级2例。②髂骨翼高度对L5椎弓根螺钉置钉无遮挡占80.6%(68/350)。阻碍L5椎弓根螺钉置钉占19.4%(68/350),男占24.0%(43/179),其中Ⅰ级23例,Ⅱ级16例,Ⅲ级4例;女占14.6%(25/171),其中Ⅰ级13例,Ⅱ级8例,Ⅲ级4例。③同一患者髂骨翼宽度对L5椎弓根螺钉横轴位的遮挡和髂骨翼高度对L5椎弓根螺钉矢状位的遮挡程度不完全一致。此组患者中共70例宽髂骨翼,68例高髂骨翼,髂骨翼宽度和高度分级一致共35例,分级不一致达44例;④男性髂骨翼宽度和高度对L5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遮挡程度均大于女性。⑤结果证实,髂骨翼宽度和高度对L5椎弓根螺钉置钉遮挡发生率分别为20.0%和19.4%。男性髂骨翼宽度和高度对L5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遮挡程度均大于女性。髂骨翼宽度在横轴位对L5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遮挡程度与髂骨翼高度在斜矢状位对L5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遮挡程度并不完全一致,术前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判断髂骨翼与L5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关系对于提高L5椎弓根置钉安全性及手术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ORCID: 0000-0001-5579-4783(张帅)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量C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相关影像学指标,并分析该置钉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120例全颈椎CT薄层扫描数据,其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设定C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即进钉点在枢椎侧块的水平中线与中外1/3垂线交点处,螺钉自枢椎侧块穿C2/3关节突关节、C3侧块止于C3椎弓根下缘。测量C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相关影像学数据,包括C3椎弓根宽度与高度,螺钉通道长度,内倾角度,头倾角度,最狭窄处宽度。并分析各项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C3椎弓根平均宽度5.48 mm,平均高度6.82 mm,螺钉通道平均长度18.68 mm,平均内倾角度20.46°,平均头倾角度50.1°,最狭窄处平均宽度2.80 mm。C3椎弓根宽度与高度呈正相关(P=0.000),螺钉通道长度与C3椎弓根宽度、高度呈正相关(P=0.000;P=0.000),螺钉通道最狭窄...  相似文献   

5.
背景:由于脊柱结构复杂,对复位或原位融合后融合的腰椎节段应力分布变化特点的精确生物力学分析一直是个难点。 目的:通过建立L4/5节段退变性滑脱原位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和复位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来比较腰椎滑脱原位融合和复位融合两种手术方式在各种载荷下的生物力学变化及其对腰椎稳定的影响。 方法:根据健康成年男性的下腰椎CT数据,利用mimics,Catia和Patran,Marc等软件建立起L4/5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此模型模拟退变性腰椎滑脱,在此基础上建立L4/5节段原位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和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模型,分析两模型在各种载荷下的应力分布特点,并比较异同。 结果与结论:L4/5节段退变性滑脱原位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和复位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负荷下,该节段各部结构,包括椎体,椎弓根钉内固定器和椎间融合器上的应力变化没有显著差异。两模型都显示椎间融合器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上分布的应力最大。结果表明退变性腰椎滑脱,行原位椎间融合内固定和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后,复位与否对该节段生物力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背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非对称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研究,发现固定效果与双侧椎弓根螺钉接近,可满足临床应用所需生物力学要求。经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参与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非对称固定的螺钉力学安全性又会怎样呢? 目的:建立L4-5功能节段左侧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后,分别予以同侧椎弓根螺钉+对侧经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同侧椎弓根螺钉+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及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相同的载荷,分析不同运动状态下螺钉应力分布特点,比较3种螺钉应力状况。 方法:对一成人正常L4-5椎节段标本、椎间融合器、椎弓根螺钉和皮质骨螺钉进行64排螺旋CT 扫描,通过Mimics11.1建立左侧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后3种内固定组合(同侧椎弓根螺钉+ 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同侧椎弓根螺钉+对侧经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及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几何模型,利用Simpleware3.1软件分别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500 N\6 Nm载荷下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侧旋等6种运动状态,用Abaqus6.8软件进行螺钉应力变化和分布特点分析。 结果与结论:由于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入路切除了左侧关节突,造成内植物应力分布不对称,对弹性模量大的内固定器械—椎弓根螺钉应力影响最大,尤其是在左旋运动时。在不对称组合内固定中,由于关节突关节螺钉的使用,使对侧椎弓根螺钉应力相应增加,以左旋运动时尤为明显,但关节突关节螺钉断裂的危险性增高不明显。提示为降低螺钉断裂的风险,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后路3种组合内固定均应严格限制旋转运动,尤其是关节突切除侧的旋转运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颈椎X射线平片评估提供理想C1侧块螺钉的置钉钉道及置钉位置。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C1侧块螺钉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共完成79枚C1侧块螺钉。通过颈椎正位X射线分析C1侧块螺钉钉尾和钉尖的位置,通过颈椎侧位X射线分析螺钉长度及高度并分为0°、Ⅰ°、Ⅱ°;通过术后CT平扫分析螺钉是否破出侧块皮质、螺钉侧块骨质侵占的百分比、双皮质螺钉、螺钉超出侧块皮质的长度以及对临近关节的干扰。结果当正位X射线螺钉钉尖位于侧块内缘内侧(Tip 0)时所有患者均出现侧块皮质破坏,但螺钉钉尾位于侧块外缘内侧(Head 0)及经过侧位外缘时(HeadⅠ)未出现侧块皮质破坏,当钉尾经过侧块外缘(HeadⅠ)且钉尖位于侧块内侧半(TipⅠ)时螺钉侧块骨质侵占率为97.6%,当螺钉钉尾位于侧块外缘内侧(Head 0)且钉尖位于侧块内侧半(TipⅠ)时螺钉侧块骨质侵占率为90.5%,当钉尾经过侧块外缘(HeadⅠ)且钉尖位于侧块外侧半(TipⅡ)时螺钉侧块骨质侵占率为86.4%。当侧位X射线螺钉钉尖超过寰椎前弓后侧半时所有螺钉均为双皮质螺钉,螺钉平均穿出皮质长度为1.9 mm,当螺钉位于寰椎前弓下半时有98%的患者相邻关节未受累。结论颈椎正位X射线提示当钉尾位于侧块外缘且钉尖位于侧块内侧半时C1侧块螺钉钉道最安全且最长,颈椎侧位X射线提示螺钉钉尖位于寰椎前弓的前下1/4时的双皮质螺钉不会损伤邻近关节,上述X射线结果对术中及术后评估C1侧块螺钉钉道及长度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冯国新  袁峰 《解剖学研究》2023,(3):258-261+265
目的 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MSCT)测量腰椎及椎弓根相关参数的可行性及对螺钉内固定术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行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腰椎椎弓根平面图像扫描重建,测量L1~L5椎弓根最狭窄处宽度(PedW)、椎弓根高度(PedH)、预置入的椎弓根骨性通道全长(TL)、水平面椎弓根螺钉置入角度(TSA)、椎弓根轴线与人体水平面夹角(SSA)等相关参数;对照组未行MSCT扫描,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椎弓根长度参数PedW从L1~L5呈现逐渐增大趋势,PedH在腰椎各节段变化较小,为14.83~16.01 mm;TL在L3椎体长度最大,在L3~L5逐渐减小;观察组患者的椎弓根角度参数TSA在L1~L5逐渐增大,SSA呈现较大个体差异,考虑患者长的被动体位,导致腰椎扭曲,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皮质骨轨道(CBT)螺钉技术与传统轨道(TT)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但不合并椎体Ⅰ度以上滑脱或脊柱侧凸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L3/4或L4/5单节段腰椎融合术并且伴有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同时不合并椎体Ⅰ度以上滑脱或脊柱侧凸的52例女性患者资料,年龄40~71岁,其中22例接受了CBT螺钉手术(CBT组)、30例接受了TT螺钉手术(TT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和手术并发症;术后第5天经摄腰椎X线片和CT扫描观察融合器、内固定位置,以及近端关节突关节侵扰(FJV)发生率;术后3、6、12、24个月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评估植骨融合和内固定等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末次随访的Oswew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CBT组与TT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5.7±16.0)min和(123.8±18.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9, P>0.05);术中出血量CBT组[(74±39.8 )mL]比TT组[(129±45.3)mL]少,手术切口长度CBT组[(5.7±0.6)cm]比TT组短[(8.4±0.92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48、12.004,P值均<0.05)。术中TT组有1例患者L4 2枚椎弓根螺钉出现固定强度不佳,遂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其余患者手术置钉过程均未出现置钉失败、皮质骨钉道骨折断裂等情况;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置钉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术后第5天经摄腰椎X线片和CT扫描观察融合器、内固定位置良好;CBT组有3例患者共4个近端关节突关节发生FJV(4/44,9.09%),而TT组中有22例患者共35个近端关节突关节发生FJV(35/60,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63, P<0.01)。术后随访5~24个月,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的ODI及VAS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549、18.490, P<0.01);而手术前后ODI和VA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影像学随访未见螺钉松动、脱出和切割等,螺钉、连接棒、融合器均位置佳。结论 与TT椎弓根螺钉技术相比,采用CBT螺钉技术治疗伴有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但不合并椎体Ⅰ度以上滑脱或脊柱侧凸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短期疗效同样可靠,而且CBT螺钉固定强度更佳、更为微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为脊柱外科非常成熟的一项技术,临床上有多种术中确定进钉点、进钉方向的方法。但腰椎关节突重度退变患者由于手术区域骨赘增生严重,顺利准确置钉有一定难度。 目的:观察腰椎关节突关节重度退变患者修复术前应用Mimics软件模拟置钉对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效果的影响。 方法:将78例需要行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单节段内固定且治疗前CT、MR评估为腰椎关节突重度退变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模拟置钉组39例,对照组39例,两组共置入312枚椎弓根螺钉。模拟置钉组术前对需要置钉的椎体使用Mimics软件行3D重建,并在拟置钉椎体模拟椎弓根螺钉,在3D影像上观察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与周围骨性标志的关系并测量进钉的角度和深度,术中参考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后均行X射线、CT检查对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进行评估。 结果与结论:模拟置钉组置入椎弓根螺钉后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置钉后复查156枚螺钉中153枚位于椎弓根内,置钉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1%,88.5%,χ2=11.49,P < 0.05)。且模拟置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患者放射线暴露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需要行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的患者中,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占相当大的比例,而关节突的退变使进钉点解剖标志难以辨别,给螺钉置入带来很大的难度。Mimics软件模拟置钉可辅助腰椎关节突重度退变患者修复术中椎弓根螺钉的正确置入,降低相关并发症,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减少患者放射线暴露时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机器人辅助行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并观察置钉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41~73岁,平均56.5岁;L1爆裂性骨折2例,L2压缩性骨折1例,L4滑脱症4例,T12爆裂性骨折伴截瘫1例,L1陈旧性压缩性骨折伴后凸畸形1例,退行性侧弯1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术后翻修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症1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性脊柱侧弯1例。采用Gertzbein和Robbins标准,CT定量分析椎弓根螺钉位置,并记录置钉所致并发症如神经根、血管、脊髓损伤等。结果 由机器人辅助置钉成功12例,其中83枚螺钉由机器人成功辅助置入,1枚螺钉因术中机器人无法注册改为徒手置钉;另1例患者因术中发现机器人置钉的进针点偏差大,改为徒手置钉。根据Gertzbein和Robbins标准,A级80枚,B级2枚,C级1枚,置钉准确率达98.8%(82/83)。无置钉所致并发症如神经根、脊髓损伤及血管损伤等。结论 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精准性高,可减少或避免置钉所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背景:作者未查及使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自体髂骨植骨或椎间融合器植骨后螺钉应力情况的相关报道。 目的:在L4~L5节段有限元模型上建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椎间双枚椎间融合器置入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椎间自体髂骨植骨的模型,分析两种不同方法植骨后螺钉的应力分布情况。 方法:选择1名健康男性,年龄20岁,借助CT扫描和有限元软件,建立L4~L5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验证有效的模型上建立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双枚椎间融合器植骨模型(模型A)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自体髂骨植骨有限元模型(模型B),然后在各模型上分别施加载荷,观察螺钉应力分布情况。 结果与结论:建立两种不同后路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术式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不同载荷情况下,发现模型B螺钉应力值均大于模型A,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差值最大部位为螺钉尾部。结果提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自体髂骨植骨后更容易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后路单侧、双侧内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术后假关节的发生及其对腰椎活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9年1月—2015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121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76例,年龄40~70(50.8±6.8)岁。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腰椎后路单侧固定联合TLIF术组(单侧固定组)48例,腰椎后路双侧固定联合TLIF术组(双侧固定组)73例。根据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腰椎融合节段(L4/5)、融合节段上邻近节段(L3/4)和下邻近节段(L5/S1)以及全腰段的腰椎运动范围(ROM)。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腰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疗效,采用腰椎CT评估两组患者椎间融合情况。(1)比较单侧组与双侧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2)比较两组术后假关节发生率、假关节翻修率;(3)比较单侧组与双侧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4)比较两组无假关节者间,以及单侧组内假关节者与无假关节者间,术前与末次随访的影像学参数及腰痛VAS评分和ODI。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2~8年。术后单侧内固定组假关节发生率18.6%(9/48),假关节翻修率12.5%(6/48)均高于双侧内固定组的5.5%(4/73)、1.4%(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24、4.698, P值均<0.05)。单侧组与双侧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术后腰痛VAS评分、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侧固定组、双侧固定组无假关节者间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L4/5、L3/4和L5S1以及全腰段的腰椎ROM以及腰痛VAS评分、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侧固定组内:末次随访时假关节者VAS评分、ODI均大于无假关节者,L3/4 ROM小于无假关节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L4/5 ROM假关节者为5.67°±1.12°,无假关节者为0°。而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全腰椎ROM、L5/S1 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单侧、双侧内固定融合联合TLIF术可以获得相同的中期临床疗效,但单侧内固定术式融合节段稳定性相对低,假关节发生率高,影响腰椎运动模式。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上胸椎周围结构复杂,椎弓根横径相对较小,椎体前方存在重要组织脏器,螺钉偏离轴线或螺钉过长,置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有必要对其周围重要结构做一了解。 目的:分析上胸椎椎弓根螺钉轴线与椎体前重要毗邻结构的解剖位置关系。 方法:对3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进行T1-T4平行椎弓根轴线CT扫描,观察椎弓根螺钉沿椎弓根轴线置入时椎体前方食管、气管、主动脉弓、颈动脉、椎动脉等结构的位置,测量每一椎体两侧椎弓根轴线与这些结构的最短距离。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240个测量参数被分析,T 1-3左侧椎弓根轴线与食管距离小,T2左侧椎弓根最小;T 2-4右侧椎弓根轴线与气管距离小;T3,T4右侧椎弓根轴线与右主支气管距离小;颈动脉和椎动脉无损伤的危险性。62%的患者主动脉弓在T4平面,且无损伤危险性。提示左侧椎弓根螺钉易损伤食管,右侧椎弓根易损伤气管,颈动脉、椎动脉和主动脉弓不易损伤。上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前仔细分析CT数据可以确定易损伤结构的解剖位置。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5.
背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目前脊柱手术的主流术式,置钉安全性的关键是使螺钉通过椎弓根中心,置钉角度是决定修复质量的关键因素,以往文献中确定置钉角度多以患者躯体作为参照物,容易被体位等因素干扰。 目的:应用数字技术以椎体局部解剖标志为参照物对下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角度进行测量。 方法:选取100例患者的3D-CT资料,将第4,5腰椎进行三维重建后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模拟手术,实现最佳位置置钉。完成模拟置钉操作以后,对椎弓根螺钉的角度进行测量,以螺钉中线与棘突中线所在平面的夹角作为冠状位角度,以螺钉中线与椎体上表面所在平面的夹角作为矢状位角度。 结果与结论:测量结果表明,各角度均较以往文献中所介绍的角度大,考虑为选取参照标志不同所致。各角度值的标准差也较大,说明椎弓根解剖差异较大,因此应注重个体化置钉。这种以单个椎体的解剖标志作为定位参考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体位的干扰,与术前三维重建等数字技术相结合,更符合个体化置钉的要求,能有效提高置钉的准确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