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从Lynch等[1]和Paez等[2]发现肺癌细胞中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编码区基因突变以来,研究证明具有EGFR基因第19号外显子(de1746-A750)缺失突变或第21号外显子L858R错义突变的肺癌患者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有效率高达80%以上,而对于缺乏EGFR突变的患者采用上述治疗则基本无效[3].  相似文献   

2.
Dong DD  Liu WP  Tang Y  Zou Y  Cao M  Li FH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5):338-340
自从Lynch等[1]和Paez等[2]发现肺癌细胞中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编码区基因突变以来,研究证明具有EGFR基因第19号外显子(de1746-A750)缺失突变或第21号外显子L858R错义突变的肺癌患者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有效率高达80%以上,而对于缺乏EGFR突变的患者采用上述治疗则基本无效[3].  相似文献   

3.
<正>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在甲状腺癌中发生率最高,约占85%[1]。PTC术后10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其预后虽良好,但尚有少部分PTC患者因肿瘤具有较强的侵袭性而不易完整切除,从而导致病情迁延或疾病复发[2],因此预后判断与合理的干预措施对PTC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B-raf基因V600E突变与PTC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3],且近年针对B-raf基因V600E突变的分子靶向药物(如Vemurafenib)备受关注[4],B-raf基因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癌发病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7位,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第3位[1]。过去的30年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300%[2],其中以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为主。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占新发病例的80%~85%[3]。PTC淋巴结受累非常常见,高达80%的病例可见淋巴结转移或微转移病灶,长期随访气管旁区域淋巴结复发率高达30%,  相似文献   

5.
正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基因编码一种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过细胞间信号传导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增殖[1-3]。目前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拉帕替尼(Lapatinib)靶向治疗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因此正确快速检测、评定HER-2表达和基因扩增状态对乳腺癌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传  相似文献   

6.
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RET)发生结构突变,可以产生四种不同的表型。甲状腺癌综合征突变是由于RET位点上某个核苷酸被其他核苷酸替换所致。而HSCR中的RET突变主要是由于基因缺失而产生功能改变。利用切除鼠ret基因以产生ret-(酪氨酸激酶阴性)突变鼠的方法,可以检查鼠发生过程中该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血管形成素(Angiopoietin,Ang)为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Tie-2的配体,是一类新发现的血管生成因子,它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共同作用,协同调节血管的发生、形成过程[1]。Ang-1是Tie-2的主要生理配体,其功能涉及:募集与支持血管内皮周围细胞、诱导毛细血管发芽、ECs趋化反应和ECs网络形成[2]、与抗ECs凋亡有关[3,4]。Ang-1或Tie-2基因敲除的小鼠心脏、脑及卵黄囊血管系统的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间质瘤的分子分型与靶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通常c-kit(CD117)免疫表型阳性,对传统的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不敏感.该类肿瘤一般具有c-kit基因(75%~85%)或PDGFRA基因(5%~10%)的突变[1-2].这两个基因编码两个功能相似的酪氨酸激酶蛋白受体,其突变造成配体非依赖性的c-kit或PDGFRA受体二聚化,导致信号通路不需诱导持续激活,在GIST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3-4].c-kit或PDGFRA基因在GIST中的突变有一定的热点区域和规律,并且与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存在非随机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 ]i)的调节机制.方法:我们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运用PTi阳离子测定系统动态测HUVECs的[Mg2 ]i.结果:Ang-l诱导的[Mg2 ]i增加与细胞外Mg2 浓度无关.Ang-1诱导的[Mg2 ]i增加与细胞内Ca2 浓度无关.经酪氨酸激酶阻断剂(tyrphostin A23和genistein),磷脂酰3激酶阻断剂(wortmannin和LY294002)预处理,均显著阻断Ang-1诱导的[Mg2 ]i增加.但经活化丝裂原激活激酶阻断剂(SB202190和PD98059)预处理,不能阻断Ang-1诱导的[Mg2 ].增加.结论:Ang-1通过酪氨酸激酶/磷脂酰3激酶信号传递途径使细胞内的Mg2 库释放Mg2 ,从而增加HUVECs的[Mg2 ]i.  相似文献   

10.
<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PTK)活性的跨膜糖蛋白受体,由N端胞外区、跨膜区胞内区3部分组成,胞内区共542个氨基酸残基,由近膜区、酪氨酸激酶区、C末端等3个亚区构成,近膜区的前13个氨基酸(645~657)介导胞内二聚化[1]。自身磷酸化位点位于C末端,其中Tyr1068为最主要的3个磷酸化位点(Tyr1068、Tyr1148和Tyr1173)之一,与细胞信号传  相似文献   

11.
神经调节因子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神经调节因子(NRG)是一个由4种基因编码的多肽家族,包含4种同源异构体NRG-1,2,3和4,其功能性受体是由ErbB酪氨酸激酶受体组成,属于跨膜酪氨酸激酶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包括ErbB2/HER2/neu,ErbB3/HERS和ErbB4/HER4.NRG通过诱导ErbB受体构象变化,使ErbB蛋白形成二聚体,继而激活酪氨酸激酶,引起C-末端的自身酪氨酸磷酸化和反式酪氨酸磷酸化,而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浆细胞膜糖蛋白(PC-1)及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IRTK)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测定胎盘组织中PC-1、胰岛素受体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SA的方法测定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结果正常妊娠组、GDM组PC-1表达水平与HOMA-IR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胰岛素刺激后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成负相关(P0.01)。结论 PC-1可能通过抑制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发挥作用,PC-1可能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3.
许多细胞因子受体尽管缺少激酶结构域,但与配体结合后仍能诱导蛋白质的酪氨酸磷酸化。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这一过程是由JaK族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的成员所介导的。Jak激酶通过和受体的近膜区域的相互作用而与之缔合。配体结合引起受体聚合以及Jak的酪氨酸磷酸化和激活,激活的Jak又使受体和STAT蛋白(信号转导物与转录激活剂)磷酸化、后者直接参与基因转录的调控。本文对这一新的胞内信号转导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黏附斑激酶(FAK)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52例行手术治疗的PT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PTC组织中EGFR和FAK表达。此外,对10例原发性PTC及其对应淋巴结转移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55.8%和57.7%PTC患者EGFR和FAK高表达,两者之间有强正相关(r=0.805,P<0.001)。EGFR、FAK单独表达或共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LNM)、甲状腺外浸润和pT分期显著相关。与原发性PTC相比,淋巴结转移组织中EGFR和FAK蛋白表达水平较高,表明它们在淋巴扩散过程中一致表达。结论高水平EGFR及其下游效应器FAK与PTC进展过程中淋巴扩散和肿瘤浸润相关。  相似文献   

15.
新近在有关生长调节剂的会议上,与会者对Cohen的研究天作倍加赞尝。Cohen不仅首先描述了两种组织特异性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而且还提纯了EGF,鉴定出它的受体及与EGF受体有联系的酪氨酸激酶的活性。Cohen还报告了EGF受体结合的特征及其依赖EGF的自身磷酸化作用,发现受体磷酸化部位不寻常的化学性质(磷酸基附着于酪氨酸残基上),以及受体促使其它蛋白质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的能力。这些发现为一组逆转录病毒肿瘤基因的基本功能提供了初步线索。现已弄清,实际上不仅几个病毒肿瘤基因编码酪氨酸激酶,而且还有至少一种肿  相似文献   

16.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EGFR是一种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该区域的激活即磷酸化对癌细胞增殖、生长的相关信号传递具有重要意义。因此,EGFR作为癌症治疗的分子靶标受到普遍关注,并陆续开发出了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和埃克替尼( icotinib)等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和抗EGFR抗体等[1-4]。  相似文献   

17.
正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女性多于男性,约90%甲状腺癌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1])。近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B-raf基因与PTC密切相关,最多见的突变位点为V600E,是目前分析和检测的热点~([2])。本文回顾性分析136例PTC的B-raf基因V600E突变,并采用免疫组化Ventana BenchMark法和RT-PCR法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探讨在未能开展基因检测的医院单独行免疫组化法检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A7(Ephrin A7,Eph A7)和重组人膜联蛋白A1(Annexin A1,ANXA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65例PTC、1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9例癌旁甲状腺组织中Eph A7和ANXA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ph A7和ANXA1在PTC组中的阳性率(64.6%、61.5%)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26.3%、21.1%)以及癌旁甲状腺组(31.6%、26.3%,P均0.05)。Eph A7蛋白和ANXA1蛋白在PTC伴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P0.05)。PTC组中ANXA1蛋白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P均0.05),ANXA1蛋白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TG-Ab值和TPO-Ab值无关(P均0.05)。Eph A7蛋白表达与PTC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TG-Ab值和TPO-Ab值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部位无关(P均0.05)。Eph A7与ANXA1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Eph A7与ANXA1可能参与PTC的发生、发展,促进肿瘤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切除是胃癌的首要治疗方式,早期胃癌患者通过手术可以治愈[1]。但多数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达中晚期,即使采用围手术期化疗或辅助化疗,这些患者的生存率仍然较低[2-3]。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如分子靶向治疗成为胃癌研究的热点。HER2/neu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其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q21,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185 000的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4],即HER2蛋白。  相似文献   

20.
一种基因,四种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发生结构突变,可以产生四种不贩表型。甲状腺癌综合征突变是由于RET位点上某个核苷酸被其他核苷酸替换所致。而HSCR中的RET突变主要是由于基因缺失而产生功能改变。利用切除鼠ret基因以ret-突变鼠的方法,可以检查查鼠发生过程中该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