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麻醉蒸发器的多孔介质蒸发芯物理特性对蒸发的影响,为优化改进蒸发器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提高药物控制精度。通过实际测量麻醉蒸发器,用Pro/E软件建立了三维结构模型,采用CFD方法,利用FLUENT软件分析多孔介质物性对蒸发器工作性能以及麻醉药物蒸发与空气混合情况的影响。在计算分析中采用湍流随机跟踪方法,对麻醉药物蒸发雾滴在多孔介质区域的运动进行轨迹追踪,得到了蒸发器多孔介质区域内气体速度场变化,麻醉药物挥发以及与稀释气体混合过程中浓度场变化等。结果表明,多孔介质孔隙率、流动阻力对药物蒸发以及药物蒸气与稀释气体混合过程有较大影响,最终影响蒸发药物浓度的稳定性与精确性。多孔介质的存在减缓了蒸发器内部稀释气体的流动速度,使流动阻力增加。多孔介质的孔隙率越大药物的蒸发量与稀释气体的混合均匀性越高。并且在多孔介质区域内存在挥发吸热过程,需要根据药物最大蒸发量来确定温度补偿范围,以确保麻醉蒸发器药物浓度输出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某型麻醉蒸发器工作原理,并对其结构进行实际测量。运用CFD方法对蒸发器内部气体流动与混合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并采用湍流随机跟踪方法,对麻醉药物蒸发雾滴的运动进行轨迹追踪,得到了蒸发器内部气体速度场变化,麻醉药物挥发以及与稀释气体混合过程中浓度场变化等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发现,稀释气体在蒸发器内部流动过程中速度降幅较大,由于蒸发器几何结构因素,麻醉药物蒸发后与稀释气体的混合过程存在不均匀混合现象,即影响了最终蒸发药物浓度的稳定性与精确性,为此给出了麻醉蒸发器的设计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3.
中空纤维管透析器是人工血液透析等设备的质交换部件,其内部流体的浓度会发生变化,一般认为密集分布的纤维管能抑制管间流体的浮力作用.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中空纤维透析器内流体在重力场中的流动,探讨浮力对流的存在条件及其对透析的影响.计算基于双多孔介质模型,纤维膜传质采用K-K方程描述,用计算流体软件FLUENT进行数值求解.结果表明,抑制浮力引起的对流并不是无条件的,需要综合考虑纤维管填充密度、血液入口浓度和透析液入口流量等因素.当纤维管分布密度低于临界值时,浮力作用是显著的;当高于临界值时,浮力作用是可以忽略的.该临界值与透析液流量和溶质浓度有关.本研究对于分析中空纤维透析器的透析传质过程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流增强给药技术可直接将抗癌药物输注到脑肿瘤组织局部区域,在治疗脑胶质瘤疾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给药之前通常患者处于麻醉状态,当前缺乏评估不同麻醉方案对对流增强抗癌药物传输过程的方法。拟通过数值模拟揭示麻醉方案对药物传递的影响。方法通过CT重构建立脑结构及肿瘤组织的物理模型,进而将复杂的脑部组织看作多孔介质,建立组织间液和药物传输的数学模型。以紫杉醇(对照组)为抗癌药,研究对照组及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两种麻醉方案对紫杉醇传输的影响。分析24 h药物传输过程的给药区流场、脑部压力场及药物传递的浓度场。结果台盼蓝染料的扩散系数设置为1.1×10-10m2/s,模型预测的渗透的深度与实验测量结果吻合得很好;对流速度Q=1μL/min,直径0.41 mm和0.31 mm两种输液管产生不同的染色渗透,较小的导管导致了更大渗透深度,但是要求更高的渗透压力。紫杉醇传递过程中2~24 h给药期间,压力分布较为稳定,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增加速率逐渐降低。麻醉剂存在的情况,药物传输的深度和传输体积要高于对照组,24 h后,右美托咪定组传输深度相比对照组增加了4.5%,丙泊酚组增加了9.0%。对照组和两种麻醉组速度和压力分布均呈现从针管中心向外逐渐减小的趋势,在对数坐标下,速度与传输深度呈现线性下降关系。结论麻醉方案通过影响脉压而增加了针管附近组织间液的流动速度,进而促进了药物传递。  相似文献   

5.
背景:从肾移植患者围术期血生化检测结果可以看到,一些酸碱指标及生化指标的变化可能与血液稀释有关。 目的:通过监测肾移植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电解质、血生化的改变,麻醉药物使用情况,探讨肾移植患者理想的麻醉管理方法。 方法:分析40例肾移植患者麻醉前、肾动脉血流开放前、血流开放后10 min、手术结束时(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电解质、血糖和血气参数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与肾移植患者麻醉前比较,血流开放后10 min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pH、HCO3-、BE显著降低(P < 0.01),K+和葡萄糖明显增加(P < 0.01)。与肾动脉血流开放前比较,血流开放后10 min平均动脉压、葡萄糖、pH、HCO3-、BE明显降低而心率明显增高(P < 0.05)。说明充分的移植前准备,合理的麻醉药物选择,以及围术期的循环、呼吸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维持是肾移植术全身麻醉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无痛纤维内镜诊疗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纤维内镜诊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除常规连续监测SBP、DBP、HR、SpO2外,采用A-Line麻醉/镇静深度监测仪监测听觉诱发电位指数;B组常规连续监测SBP、DBP、HR、SpO2,指导麻醉药物的使用。结果在瑞芬-丙泊酚静脉麻醉下内镜检查中监测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值,可以随时反应麻醉深度的变化,预测体动反应的发生,及时调控麻醉药物用量以满足手术刺激强度的需要。结论听觉诱发电在无痛纤维内镜诊疗术中的应用,可以指导麻醉用药量,有效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制一种简便、实用的松质骨渗透率测量装置.方法 将松质骨简化为一种流-固耦合的两相多孔介质,根据Darcy经验公式设计松质骨渗透率测量装置.该装置中,驱动渗透液的动力源是低压空气.选取新鲜猪股骨大转子处的松质骨、并制成24个立方块试件(10 mm×10 mm×10 mm).这些试件随机分成4组,即A、B、C、D组,分别对应于4种压力差(50,100,150,200 kPa).实验中,测量在4种压力差作用下松质骨试件的Darcy渗透率.结果 24个猪股骨松质骨试件的平均Darcy渗透率为(1.88±0.21)×10^-10·m^2·pa^-1·s^-1;在4种不同压力差作用下,4组松质骨试件的Darcy渗透率没有表现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提示:松质骨试件Darcy渗透率(kD)同渗透压(pA)呈不相关的趋势,与Darcy经验公式近似地一致.结论 该装置可测量松质骨的Darcy渗透率,经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可望为松质骨渗透特性的研究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的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软骨数值模拟中,对由于设置均匀和随深度变化的力学参数而导致的结果差异进行评估。方法利用COMSOL多孔介质模块建立软骨非线性两相多孔介质模型。在静载荷下,分别用均匀和随深度变化的两种软骨力学参数对模型进行了计算,并对两者的计算结果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对于软骨总应力,两种参数设置的结果之间差异很小。但在分析软骨的固相应力、液体压力和流动等较深入细致的问题时,两种参数设置结果之间的差异不能忽略。结论不同的软骨力学参数设置对软骨总应力的结果几乎没有影响,但对软骨内流速场则影响很大。所以均匀的力学参数设置可用来简化计算软骨总应力的问题,而其他一些更细致的分析需要立足于随深度变化的软骨力学参数。这些结论可以为今后的软骨建模和数值计算提供参考,为人工关节的设计和计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探讨分析了心肌组织加热温度随时间、电压变化,温度横向、纵向变化,以及热损伤区域随电压不同而变化的情况。方法:利用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手术过程中电热场耦合效应形成的温升变化及消融区域的物理模型仿真得到结果。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使用射频电流进行迅速加热可以使能量集中在目标治疗区域内,11s左右达到预先设定的治疗要求。并对实际应用时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探讨。结论:仿真结果表明该仪器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腰麻联合硬膜外持续泵注在妇科手术中的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在临床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将ASAⅠ-Ⅱ级60例病人随机等分为腰麻联合硬膜外持续泵注组(A组)和联合腰麻硬膜外分次注药组(B组).观察并记录术前、术中MAP、HR、R、SpO2,ECG的变化;术中局麻药物剂量及辅助用药情况;术中麻醉效果;术后麻醉并发症及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过程中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无明显变化(P >0.05); A组血压和心率在麻醉后10min、15min、30min、50min、60min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B组血压和心率在麻醉后50min与麻醉前比较明显升高(P <0.05),在麻醉后60 min又明显下降,且均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 <0.05);两组麻醉药物剂量和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腰麻联合硬膜外持续泵注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妇科手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1.
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改善全麻苏醒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亚峰  王冬青  蔺玉昌 《医学信息》2009,22(9):1793-1795
目的 利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全身麻醉镇静深度,与传统监测指标相比较对麻醉药物用量和术后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7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根据临床经验控制术中麻醉深度:B组应用BIS监测仪调整麻醉深度.麻醉方式均为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统一各组用药方案.两组均于手术当天,次日,一周进行随访完成术中知晓调查表,一个月后进行电话跟踪.同时记录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结束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定向力回复时间以及术后有无恶心、呕吐、躁动.详细记录得普利麻和异氟醚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无统计差异,BIS监测病人麻醉药物用量相对较少,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传统监测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中知晓病例.恶心呕吐以及术后躁动两组大致相同.结论 应用BIS监测有助于有效控制全麻药物用量和改善术后麻醉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人工滴染血涂片出现的染色不均匀、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力旋流雾化喷头对血涂片进行喷染的方法。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瑞氏-姬姆萨染液雾化过程进行分析,并探索最佳喷染参数。首先利用ANSYS软件仿真计算染液在喷头内部的流动状态,然后使用相机和喷雾激光粒度仪搭建喷头外部雾化场实验平台,喷头外部入口压力分别选取0.10、0.12、0.14、0.16、0.18、0.20、0.22、0.24 MPa,测量染液的雾化角以及喷头正下方10~50 mm的雾化区域内测量点的雾滴粒径参数(Dv10,Dv90和雾滴体积中径Dv50),计算粒度分布跨度S,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血涂片喷染研究,并对比了人工滴染和喷染后的细胞图像背景灰度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染液在压力旋流雾化喷头出口处形成高速液膜,为形成雾化场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当喷头入口压力为0.20 MPa时,距离喷头正下方35 mm处喷染界面具备最优的雾化质量,此时喷头雾化角为76.13°,雾滴体积中径为75 μm,雾滴粒度分布跨度为1.72。基于该参数条件进行喷染后的细胞图像背景灰度参数与滴染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喷染后的细胞图像背景灰度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旋流雾化喷头可以应用于血涂片染色,并且喷染后的血涂片染色均匀,具备良好的染色效果,为血涂片染色提供了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心肌细胞所受电场应力及细胞膜内储存电能改变的因素。方法:通过求解边值问题,得到细胞内外区域电势分布,并应用生物电磁学理论、电场应力张量法分析影响细胞膜内储存电能以及心肌细胞应力分布因素。结果:细胞半径越大,作用在细胞上的拉力与压力交界点对应极角越大,电场法向、切向应力随胞外介质介电常数变化率越大。在细胞半径较小范围内,电场引起的应力和膜内储存的电能随半径增加变化较大;否则,应力和电能随半径变化较小。结论:心肌细胞直径、胞外介质的介电常数均影响细胞所受的电场应力和细胞膜内储存的电能;半径较小的细胞,外加直流电场的影响更为明显;直流电场可引起细胞的形变、融合、旋转、离子跨膜迁移量的改变,产生细胞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超声波对不同状态的肠内容物的辨别作用,以便为智能人工肛门的研制打下基础,本实验利用由MLU02-212型超声波气泡探测仪改装成的超声波探测系统分别测量20只新西兰兔近结肠远端10cm肠管内固体、流体、气体和空虚状态时的电压信号,分析不同状态肠内容物所表现的电压信号变化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1)近结肠内固体、流体、气体、空虚状态所造成的电压信号变化差异性显著(P=0.000);(2)多重比较各个不同状态之间电压信号差异性显著(P=0.000);(3)四种信号强度之间存在信号"不重叠区域"。本实验结果提示透射式超声波探测系统具有分辨不同肠内容物的作用,选用超声波探测肠内容物的方法可能为研究"人工肠内容物感知神经"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喉罩吸入(七氟醚和笑气)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使用方法及利弊。方法:选择50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喉罩组(Ⅰ组,25例)和全凭静脉麻醉(Ⅱ组,25例),Ⅰ组患儿吸入七氟醚和笑气(2L/min),每呼吸2~3次手动调节七氟醚蒸发罐浓度增加1%,最大至4%,麻醉至足够深度时,进行静脉输液,然后静脉给予异丙酚2mg·kg-1,芬太尼2ug/kg后,置入喉罩,并连接rager/Fabius型麻醉机,给予手控呼吸,待患儿呼吸恢复后,让其自主呼吸,根据患儿的血压、心率变化及时调节吸入浓度,至手术结束前5~10min控制在1%~2%,直至手术结束时停止。Ⅱ组采用异丙酚(2~8mg·kg-1·h-1)和氯胺酮(1~2mg·kg-1·h-1)持续静脉泵注,2种药物不混合。术中保留自主呼吸,面罩给氧2~3L/min。术毕停止静脉泵注麻醉药。在呼吸道通畅和SpO2>95%时,患儿苏醒后送返病房,全程密切观察分别记录两组患儿MAP、HR及SpO2,分别于诱导前、切皮、术中和术毕记录上述指标;并记录强刺激引起的肢体活动、SpO2<95%和PONV发生的例数。结果: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及lma置入前后的map、h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人工胶体液行急性超容血液稀释(AHHD)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5例ASA Ⅰ~Ⅱ级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6%羟乙基淀粉组(H组)及4%琥珀酰明胶组(G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输液或扩容:C组输入林格液15 ml/kg,H、G组输入林格液15 ml/kg和胶体液20 ml/kg,均在40 min内完成.监测3组术前、麻醉诱导后、输液或扩容20 min、输液或扩容40 min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的变化.监测H、G组患者扩容前后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结果 H、G组在扩容末,Hct下降,H组由术前0.385±0.043降至0.304±0.045,G组由术前0.395±0.035降至0.312±0.038.H、G组HR、MAP、CI、CVP、SVR术前值和麻醉诱导后值与C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或扩容20 min、输液或扩容40 min时H、G组HR、CI、CVP、MAP高于C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扩容20 ml/kg后H组CVP增高达(13.13±3.51)cm H2O(1 cm H2O=0.098 kPa),G组增加达(14.88±1.33)cm H2O.结论 在40 min内静脉输入20 ml/kg的6%羟乙基淀粉、4%琥珀酰明胶,是一种有效的超容血液稀释方法.但会造成心脏负荷的显著增加,使用异氟醚和硝酸甘油能有效地减轻心脏前负倚.  相似文献   

17.
背景: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成为一种新型的骨科固定材料,然而该材料缺乏细胞识别信号,不利于细胞黏附和成骨分化,限制了其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目的:3D打印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评估其药物缓释及生物性能。方法:采用熔融沉积技术打印孔隙交互的多孔聚乳酸支架(记为PLA支架),将该支架浸泡于多巴胺溶液中制备聚乳酸-多巴胺支架(记为PLA-DA支架);将纳米羟基磷灰石投入壳聚糖溶液中,然后将PLA-DA支架浸没其中,制备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记为PLA-nHA/CS支架),表征3组支架的微观形貌、孔隙率、水接触角与压缩强度。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负载药物多西环素的PLA-nHA/CS支架(记为PLA-nHA/CS-DOX支架),表征其药物释放。将PLA、PLA-DA、PLA-nHA/CS、PLA-nHA/CS-DOX支架分别与MC3T3-E1细胞共培养,检测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能力;将不同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分别与4组支架共培养,采用抑菌圈实验检测支架的抗菌性能。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PLA、PLA-DA支架表面致密光滑,PLA-nHA/CS支架表面可见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PLA、PLA-DA、PLA-nHA/CS支架的孔隙率逐渐降低,压缩强度逐渐升高,PLA-nHA/CS支架的弹性模量满足松质骨要求;PLA-DA、PLA-nHA/CS支架的水接触角小于PLA支架;PLA-nHA/CS支架体外可持续释放药物达8 d。②CCK-8检测显示,4组支架均未显著影响MC3T3-E1细胞的增殖;PLA-DA组、PLAnHA/CS组、PLA-nHA/CS-DOX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PLA组;茜素红染色显示,与PLA组相比,PLA-nHA/CS组、PLA-nHA/CS-DOX组细胞表现出较高的矿化水平。③抑菌圈实验显示PLA、PLA-DA支架无抗菌性能,PLA-nHA/CS支架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PLA-nHA/CS-DOX支架具有超强的抗菌性能。④结果表明,PLA-nHA/CS-DOX支架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细胞相容性、促成骨性能及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8.
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时IL-6、IL-8、IL-10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及术后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12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术、心功能II~IV级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别于下列9个时点采取混合静脉血7mL:麻醉诱导前、诱导后30min、主A阻断后30min、主A开放后10min、主A开放后30min、体外循环(CPB)后30min、CPB后8h、术后24h、术后72h。以3000r/min转速离心10min后留取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技术测定细胞因子IL-6、IL-8及IL-10水平。术中输入晶胶体液及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自主A开放后30min-术后72hIL-6、IL-8水平显著升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自主A阻断后30min-术后72h也升高。各参数的峰值都位于CPB结束后30min。结论: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可使血中IL-6、IL-8和IL-10水平产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于CPB后30min达到高峰,并持续至术后数日。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全面地反映急进高原过程中机体的一些真实改变,本实验通过动态监测清醒和麻醉2种不同状态下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旨在探讨清醒和麻醉状态大鼠在急性缺氧时血流动力学的差异,并以此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麻醉组、清醒组、5 000 m麻醉对照(A-5000-control)组、5 000m麻醉氨基胍(A-5000-AG)组、5 000 m清醒对照(C-5000-control)组和5 000 m清醒氨基胍(C-5000-AG)组。麻醉组和清醒组大鼠在低压氧舱从2 260 m开始,以2 m/s模拟急进高原5 000 m过程;其余4组均在模拟5 000 m海拔条件下进行。实验期间通过Power Lab生理记录仪实时、动态地监测整个过程中大鼠的系统动脉压(system arterial pressure,Psa)、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心率(heart rate,HR)和呼吸频率(breathing rate,BR)。结果:清醒组大鼠的HR和BR明显高于麻醉组,但MAP明显低于麻醉组。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清醒组和麻醉组大鼠均出现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降低,且清醒组大鼠降低更为显著。另外,在5 000 m时,清醒组大鼠HR明显降低,而整个过程中2组大鼠的BR均无明显改变。静脉注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抑制剂氨基胍后,C-5000-AG组和A-5000-AG组大鼠动脉血压均明显升高,而HR和BR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在急进高原过程中,血压和心率会明显下降,而呼吸频率变化不大。该现象可能的机制为:急性缺氧早期机体启动自我保护机制,活化i NOS,大量产生并释放NO,使血管舒张,可调节肺通气、引起血压下降;达到海拔5 000 m左右甚至更早时,机体可能出现失代偿,使心率减慢,引起血压进一步降低。由于受麻醉药物戊巴比妥钠的影响,麻醉状态的大鼠血压下降出现得较为迟缓,而清醒大鼠对急进高原性低氧反应迅速,能够更真实全面地反映急进高原过程中低氧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出现手术失误及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其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1月我科使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6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528例,单节段(L4/L5)192例,多节段336例;腰椎管狭窄症132例,均为侧隐窝及神经根管通道狭窄。观察并记录手术失误及并发症,分析其原因,探讨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术中失误:无菌贴膜随扩张导管进入术区1例;导丝断裂,残端留置体内1例;椎间盘造影染色时,混合液稀释比例不够,浓度过高的亚甲蓝外漏造成马尾神经损伤3例;扩大椎间孔时,环钻切割部分上关节突操作过深、过于靠近关节突內侧壁,致神经纤维鞘切割伤2例;硬膜囊撕裂后冲洗液逆行灌流,引起腹胀、颅压升高、血压升高等类脊髓高压症表现3例;小剂量局部麻醉药物入血引起毒性反应2例;椎旁神经根阻滞时发生全脊髓麻醉1例。术后并发症:神经根水肿3例;游离髓核组织残留2例;局部血肿压迫神经根2例;椎间隙感染1例;穿刺区局部皮神经炎3例。结论在椎间孔镜手术中往往会有一些手术器械上亦或是技术操作上的不足,严谨对待围手术期的每一个环节才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