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在使用多功能体板结合热塑膜固定腹盆部放疗患者时,比较两种体表标记勾画方式对患者体位固定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采用多功能体板结合热塑膜进行体位固定的患者50例,按照体位标记勾画方式分为A、B两组,每组各25例。A组为热塑膜制作完成后,在热塑膜上边缘进行体表标记勾画;B组为热塑膜制作完成后,取下热塑膜,使用等中心激光线在患者体表的投影进行三组体表标记勾画。以腰3~5为主要配准对象进行手工配准,使用治疗前CBCT图像分析两组患者的首次摆位通过率、在x、y、z轴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及摆位误差的正负方向分布。结果 A、B组患者的首次摆位通过率分别为76.9%、86.1%,两组均满足临床要求,且B组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x和y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小于A组(均P<0.05);两组在z轴方向摆位误差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摆位误差在x与z轴正负方向分布频率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摆位误差在y轴正负方向分布频率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体表标记勾画方式都符合临床上对腹盆部患者常规分割放疗的摆位要求,使用等中心激光线在患者体表投影进行三组体表标记勾画产生的摆位误差更小,优于使用热塑膜上边缘进行体表标记勾画的方式,能提高腹盆部患者的体位固定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锥形束CT(CBCT)引导的宫颈癌放疗分次间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BMI分为过轻组(BMI≤18.4 kg/m2)、正常组(18.5 kg/m2≤BMI≤23.9 kg/m2)、超重组(BMI≥24.0 kg/m2),各组例数均为30例,并将各组成员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真空垫组(n=15)、热塑膜组(n=15),均在放疗前后对盆腔区域进行CBCT扫描,以获取患者摆位数据,判断放疗定位是否准确,并制定合理的放疗方案,分析不同BMI对宫颈癌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在不考虑BMI分组时,真空垫组及热塑膜组患者总体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配准宫颈癌患者X轴、Y轴摆位误差明显高于灰度配准者,Z轴摆位误差低于灰度配准(P<0.05);对BMI过轻患者摆位误差进行分析发现,过轻者真空垫固位X轴、Y轴摆位误差均小于热塑膜固位者(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临床疗效及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20年1月-2022年3月期间接收的101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放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调强放疗,n=49)和对照组(三维适形放疗,n=52).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计划靶区剂量和正常器官受量.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PTV50下的剂量参数D100、D95、V100、V95及CI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Dmax和Dmean低于对照组(P<0.05),在PTV60下的Dmax和Dmean低于对照组(P<0.05),C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脊髓Dmax、肺V10、V20、V30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的治疗剂量在计划靶区分布更为均匀,能有效保护正常组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放疗热塑膜固定中有无热塑膜定位器的摆位时间差异、体位精度差异和剂量精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需应用热塑膜固定的放疗患者3例,每个病人有一半的治疗次数不使用定位器,有一半的治疗次数使用定位器。记录摆位时间、MVCT扫描匹配后的三维方向摆位误差、三维空间矢量位移误差和剂量精度误差,应用2.5∑+0.7σ来计算计划靶区(PTV)外扩边界。结果:无热塑膜定位器组和有热塑膜定位器组的误差在X轴方向分别为6.90(2.85,12.10)mm和2.60(1.45, 8.10)mm(P=0.007),Y轴方向分别为9.30(4.05, 16.15)mm和5.00(2.60, 9.50)mm(P=0.002),Z轴方向分别为3.40(2.05, 4.10)mm和1.90(1.30, 3.65)mm(P=0.017)。无热塑膜定位器组和有热塑膜定位器组在X、Y、Z轴的PTV外扩边界分别为9.15、14.62、2.15 mm和6.50、7.04、2.97 mm。结论:热塑膜定位器在热塑膜固定中的应用能够减少放疗患者三维空间摆位误差,并且减少PTV外扩边界。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千伏级CBCT研究乳腺体架固定与真空垫网膜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 方法:选取6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乳腺体架固定方式,对照组采用体部固定底板+负压真空袋+热塑成型网罩体位固定方式。两组患者放疗前行CBCT扫描并在线匹配,得出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对两组患者摆位误差行独立样本t检验。试验组患者每周扫描一次CBCT,连续扫描4周,对其结果行q检验,验证4次扫描的重复性。 结果:试验组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7±3.61)、(0.63±4.19)、(-0.37±5.05) mm,对照组的分别为(0.64±3.25)、(-2.03±4.51)、(2.47±2.67) mm,两组在上述方向比较,t=-0.46、2.55、-2.79,P=0.650、0.014、0.007,Y轴和Z轴有统计学意义。乳腺托架患者X、Y、Z三个轴4次扫描重复性检验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X轴方向,两种固定方式无差别,在Y轴和Z轴方向,采用乳腺体架固定方式优于采用体部固定底板+负压真空袋+热塑成型网罩体位固定方式,而且采用乳腺托架的患者重复性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固定铅门调强计划(fj-IMRT)相对于常规分野调强计划(sf-IMRT)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中的潜在剂量学优势。方法:选择10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制定sf-IMRT和fj-IMRT计划,统计靶区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总射野数和机器跳数,各指标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sf-IMRT计划靶区D2%低于fj-IMRT计划(P=0.025)。双肺平均剂量(Dmean)、V5、V10、V20,左肺Dmean、V5、V10、V20、V30、V40,右肺Dmean、V5、V10,心脏Dmean和V40,靶区外身体Dmean、V5、V10、V20有显著差异(P<0.05),fj-IMRT优于sf-IMRT计划。两计划射野总数相同,fj-IMRT计划和sf-IMRT计划机器跳数分别为(1 081.98±241.32) MU和(997.12±209.73) MU,sf-IMRT计划显著低于fj-IMRT计划(P=0.013)。结论:对于胸中段食管癌,fj-IMRT相较sf-IMRT能够显著降低肺、心脏和全身的低剂量照射,同时保证相似的靶区剂量覆盖和治疗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简化调强放疗(sIMRT)及三维适形放疗(3DCRT)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回顾性选取胸中段食管癌患者105例,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放疗方式分为IMRT组(n=33)、sIMRT组(n=40)及3DCRT组(n=32),比较各组靶区2%体积的器官所受照射剂量(D2)、D50、D98、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度指数(CI)差异,双肺接受5 Gy剂量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V5)、V10、V20、脊髓最大剂量(Dmax)和心脏平均剂量(Dmean)等。结果:IMRT组和sIMRT组D2、D50、D98和HI分别为(6 659.43±161.15) cGy和(6 603.55±145.54) cGy、(6 312.26±132.20) cGy和(6 289.94±121.17) cGy、(5 815.43±114.41) cGy和(5 801.16±120.03) cGy、(1.09±0.04)和(1.08±0.03),显著高于3DCRT组(P<0.05),CI分别为(0.71±0.02)和(0.72±0.03),显著低于3DCRT组(P<0.05);IMRT组、sIMRT组和3DCRT组双肺V5、V10、V20和脊髓D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和sIMRT组心脏Dmean分别为(784.69±101.16) cGy和(796.79±112.28) cGy,显著低于3DCRT组(P<0.05);sIMRT组机器跳数和子野数目分别为(432.24±71.19) MU和(18.03±5.56),显著低于IMRT组和3DCRT组(P<0.05);IMRT组机器跳数和子野数目分别为(501.16±78.98) MU和26.65±7.140,显著低于3DCRT组(P<0.05);IMRT组、sIMRT组和3DCRT组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和肺纤维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sIMRT组和3DCRT组放疗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RT、IMRT和sIMRT靶区剂量参数均可满足临床要求,其中sIMRT心脏受照剂量、机器跳数低,临床上可优先选择sIMRT计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胃癌术后不同布野方案对调强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行胃癌术后放疗的患者,采用7野等角度均分静态调强计划(方案A,射野方向为0°、52°、104°、156°、214°、256°、308°)、5野等角度均分静态调强计划(方案B,射野方向为0°、72°、144°、216°、288°)及4野固定照射野静态调强计划(方案C,射野方向为20°、90°、180°、310°),比较不同布野方式下靶区、危及器官受量及靶区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差异。结果:不同射野计划方案靶区受量指数及均匀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方案A的适形度指数显著优于方案B、C(P<0.05)。不同射野计划方案脊髓Dmax及Dmean、肝脏V30和Dmean、左右肾脏V20和Dmean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A的脊髓Dmax及Dmean、肝脏V30以及右肾V20等参数优于方案B(P<0.05);方案C的肝脏V30和Dmean以及左右肾脏V20和Dmean均显著优于方案A、B(P<0.05)。结论:在胃癌术后放疗中,4野静态调强计划能在保证靶区剂量的同时,可更好地保护危及器官。 【关键词】胃癌;调强放射治疗;布野方案;剂量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深吸气屏气(DIBH)模式下比较适形混合调强(Hybrid-IMRT)和适形混合旋转容积调强(Hybrid-VMAT)对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的剂量学差异,为治疗计划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6名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分别设计Hybrid-IMRT和Hybrid-VMAT计划,通过体积剂量直方图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结果:Hybrid-VMAT计划PTV的D90、D98及HI优于Hybrid-IMRT计划(P<0.05)。Hybrid-IMRT计划GI优于Hybrid-VMAT计划(P<0.05),但对于PTV的D2、Dmean及CI,两种计划没有明显差异(P>0.05)。Hybrid-IMRT计划患侧肺V5、V20、V30及Dmean优于Hybrid-VMAT计划(P<0.05); Hybrid-IMRT计划心脏的V10、Dmean优于Hybrid-VMAT计划(P<0.05),但V30、V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ybrid-IMRT计划对侧乳腺Dmean、V5优于Hybrid-VMAT计划(P<0.05),但D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计划的脊髓剂量均满足临床剂量要求,但Hybrid-IMRT计划的脊髓Dmax低于Hybrid-VMAT计划(P<0.05)。结论:两种混合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要求,但Hybrid-IMRT计划可以明显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评估动态钨门技术的计划质量和执行效率,探讨能否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中使用射野宽度5.0 cm的动态钨门代替2.5 cm的固定钨门应用于宫颈癌术后放疗。方法:选取25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相同优化条件下分别使用射野宽度2.5 cm的固定钨门(2.5F)、2.5 cm的动态钨门(2.5D)和5.0 cm的动态钨门(5.0D)进行计划设计和评估。比较3组计划靶区的D95、Dmean、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机器跳数和照射时间。结果:2.5D组得到的靶区CI和HI优于其他两组(P<0.05),其他剂量学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F组与2.5D和5.0D组相比,直肠和膀胱的V20、V40、Dmean,以及小肠的V20均增加(P<0.05);2.5F组与5.0D组相比,骨、股骨头和小肠的Dmean均降低(P<0.05)。与2.5D组相比,5.0D组的直肠、膀胱和小肠的V20、骨和小肠的Dmean均增加(P<0.05)。5.0D组的机器跳数和照射时间与2.5D和2.5F组相比分别减少了46.1%、45.1%、45.0%、44.1%(t=17.703、-40.698、17.654、-40.414, P<0.05)。结论:综合考虑计划质量和照射效率,建议采用5.0D组应用于宫颈癌术后螺旋断层调强放疗,在满足临床要求的同时可以显著缩短照射时间。若只考虑计划质量则选择2.5D组。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自制T形口腔固定器在鼻咽癌放疗中对摆位误差,以及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A组为常规热塑膜固定器组,B组为热塑膜联合自制T形口腔固定器组,应用锥形束CT(CBCT)比较两组头部和颈部的平移误差及旋转误差;将误差带入计划系统重新计算模拟计划,得到靶区和危及器官体积剂量参数,与原始计划比较。结果:两组平移误差接近,而旋转误差明显减少,其中颈部≤2°的误差,A组在Cor、Sag、Tra方向上分别占88.7%、83.4%、80.5%;B组占98.4%、95.3%、96.9%,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靶区体积剂量百分比,A组的GTVnx-D98%、GTVnd-D98%、CTV1-D95%、CTV2-D95%在±3%内占87.5%、88.3%、98.5%、98.5%,B组占100%、96.8%、100%、100%,B组剂量变化范围明显变小且全部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热塑膜联合自制T形口腔固定器可有效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摆位重复性,提高靶区剂量准确性,尤其对于颈部,保障调强放疗的疗效,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双面网和单面网两种固定方式对头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病例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头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单面网固定)和试验组(新型双面网固定)。获取患者治疗前锥形束CT图像,记录按照骨性标志配准误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摆位误差在左右(Lat)、进出(Lng)、升降(Vrt)、俯仰(Pitch)、翻转(Roll)、旋转(Rtn)各方向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为:对照组(0.26±0.15) cm、(0.13±0.10) cm、(0.19±0.13) cm、(1.40±0.75)°、(1.31±0.65)°、(1.00±0.60)°;试验组(0.07±0.08) cm、(0.14±0.13) cm、(0.09±0.09) cm、(0.73±0.62)°、(0.72±0.58)°、(0.66±0.52)°。两组数据使用曼恩-惠特尼U检验,Lat、Vrt、Pitch、Roll、Rtn方向有统计学差异(P<0.05),Lng方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单面网,双面网固定方式在头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减小了患者的摆位误差,提高了治疗精度,可使患者获益。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单面网;双面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分析螺旋断层放疗系统(TOMO)在胸下段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确诊并收治的胸下段食管癌患者105例,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2)。对照组患者给予医科达容积调强放疗(VMAT),观察组患者给予TOMO放疗。比较两组食管癌患者临床疗效、靶区剂量学参数和心功能参数。放疗后1年进行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2.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38%(P<0.05);观察组GTV、PTV的D2、D50、HI均低于对照组,C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肺、右肺和双肺V5和Dmean均高于对照组(P<0.05),V30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2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放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和脑钠肽水平均升高,但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和分析基于Monaco和Pinnacle这两种计划设计系统设计宫颈癌放疗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的剂量差异,探寻更适用于宫颈癌VMAT计划设计的计划设计系统。 方法:选取11例在云南省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宫颈癌病人。在定位CT数据、靶区和危及器官完全一致的前提下,分别基于Monaco系统和Pinnacle系统为病人设计VMAT计划,即VMATMONACO和VMATPINNACLE。比较两个计划中靶区的剂量分布、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及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差异,探讨两种TPS在设计宫颈癌根治放疗VMAT计划中的优劣,以及产生这种优劣的原因。 结果:就PGTVnd和PTV的适形指数而言,VMATMONACO和VAMTPINNACLE计划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PGTVnd的均匀性指数而言,VMATPINNACLE优于VMATMONAC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MONACO和VMATPINNACLE在直肠、膀胱的低剂量区不存在差异(P>0.05);在高剂量区域,VMATMONACO显现出优于VMATPINNACLE的趋势;在直肠和膀胱的平均剂量上,VMATMONACO明显低于VMATPINNACLE,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MATMONACO的小肠和股骨头的剂量明显低于VMATPINNACLE,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宫颈癌VMAT计划中,相较Pinnacle 系统,选用Monaco系统设计放疗计划存在潜在的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选取不同放疗定位CT扫描电压和CT值-相对电子密度值(CT-RED)转换曲线对放疗计划剂量计算的影响。方法:利用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在80、100、120和140 kV电压下对CIRS 062M模体进行扫描,分别建立不同电压下的CT-RED转换曲线;在均匀石蜡模体中心嵌入高密度材料,通过选择不同CT扫描电压与CT-RED转换曲线的组合条件,在计划系统(TPS)设计不同照射角度的放疗计划。分别在高密度材料前、材料中和材料后选取3个兴趣点I1、I2、I3,统计高密度材料的Dmean、D2、D98,分析CT扫描电压与CT-RED转换曲线不匹配时对以上3个兴趣点剂量(DI1、DI2、DI3)和高密度材料Dmean、D2、D98的影响。结果:CT扫描电压与CT-RED转换曲线不匹配的组合条件下,放疗计划剂量有较大差异,其中Dmean、D98、DI2、DI3影响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放疗患者CT定位的扫描电压需要与TPS计划设计时选取的CT-RED转换曲线匹配,否则会造成高密度组织中的剂量和射野出口处的剂量计算有较大差异,从而影响放疗计划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观察食管癌和肺癌六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析六维床对食管癌平移和旋转方向校正的必要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食管癌组、肺癌组各85例,收集所有患者前3次CBCT扫描,通过六维方向与计划中的定位CT图像进行配准,获得头脚方向(SI)、左右方向(LR)、前后方向(AP)、绕Z轴旋转(RTN)、绕X轴旋转(PITCH)、绕Y轴旋转(ROLL)6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原始数据取绝对值,采用Kolmogorov-Smirnov Z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管癌组和肺癌组在SI、LR、AP平移方向摆位误差取绝对值分别为:0.30(0.10, 0.50)、0.10(0.10, 0.30)、0.10(0.10, 0.20)和0.20(0.10, 0.40)、0.20(0.10, 0.30)、0.10(0.10, 0.30) cm;在RTN、PITCH、ROLL旋转方向的摆位误差取绝对值分别为0.50°(0.30°, 0.90°)、0.90°(0.40°, 1.60°)、0.90°(0.40°, 1.40°)和0.40°(0.10°, 0.70°)、0.70°(0.20°, 1.30°)、0.50°(0.10°, 1.00°),食管癌组和肺癌组中SI、RTN、PITCH、ROLL方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R、AP方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BCT引导下,六维配准技术配合六维床能降低胸部肿瘤患者放疗时摆位误差,特别是长靶区如食管癌方面,校正旋转摆位误差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研究放射治疗摆位时旋转、平移误差的相关性,探索减少分次放疗摆位误差的方法,以提高肿瘤放疗摆位的稳定性与精确性。 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接受调强放疗的70位鼻咽癌患者,按首次摆位旋转误差值进行分类:将旋转误差<2°设为对照组;旋转误差≥2°设为研究组。所有病例连续1周行锥形束CT扫描。首次放疗前对校正前、后分别进行一次锥形束CT扫描。 结果:对照组首次摆位测得X、Y、Z方向校正前、后误差为:(1.05±0.73)、(1.20±0.74)、(1.44±1.20) mm;(0.43±0.29)、(0.41±0.25)、(0.39±0.30) mm。研究组首次摆位测得X、Y、Z方向校正前、后误差为:(1.17±0.91)、(1.61±1.27)、(1.43±0.82) mm;(0.62±0.35)、(0.83±0.39)、(0.77±0.44) mm。校正前摆位误差无显著性差异(P>0.05);校正后研究组摆位误差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首次摆位、分次间摆位通过率为:88.57%、82.86%、71.43%和97.10%、97.10%、94.86%。研究组首次摆位、分次间摆位通过率为:71.43%、60.00%、68.57%和89.71%、82.29%、83.43%。放疗前首次摆位X、Y轴方向摆位误差通过率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Z轴无显著性差别(P>0.05);分次间摆位X、Y、Z轴方向摆位误差通过率对照组都高于研究组(P<0.05)。在X、Y、Z方向上研究组外放边界较对照组分别增大0.84、1.19、1.30 mm。旋转误差分布结果显示RX与Z轴有强相关,与Y轴中等相关;RY与X、Y、Z轴均为中等相关;RZ与X轴有强相关,与Y轴中等相关。 结论:放射治疗过程中旋转误差对平移误差影响较大,旋转误差较大时平移误差也较大,尤其在放疗过程中分次间误差显著增大。减少旋转误差能有效地提高鼻咽癌放疗摆位精确度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放射治疗摆位时,相较于以传统体表标记实行摆位,利用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自动摆位功能实行摆位对乳腺癌放疗患者治疗精度及摆位时间的影响。方法:3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OSMS组,以OSMS引导放疗摆位,利用六维自动移床摆位功能。体表标记组,以体表标记引导放疗摆位。记录每次摆位时间和CBCT配准误差数据。误差数据包括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平移误差和旋转方向(Rx、Ry、Rz)误差。分别对两组CBCT配准误差数据和摆位时间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OSMS组x、y、z方向平移误差和Rx、Ry、Rz方向旋转误差分别为(0.12±0.11)、(0.12±0.09)、(0.13±0.08) cm和0.33°±0.43°、0.56°±0.50°、0.50°±0.52°,体表标记组分别为(0.15±0.11)、(0.22±0.16)、(0.25±0.16) cm和0.66°±0.72°、0.99°±0.69°、0.78°±0.56°。两种摆位方法在平移y和z方向以及旋转Rx、Ry、Rz方向统计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x方向平移误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OSMS组平移误差绝对值≤0.3 cm在x、y、z方向分别为94%、97%、97%,体表标记组为91%、63%、60%;OSMS组旋转误差绝对值≤1°在Rx、Ry、Rz方向分别为88%、78%、82%,体表标记组为74%、53%、67%。OSMS组摆位时间为(130±27) s,体表标记组为(202±31) s,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OSMS引导自动摆位可减少约70 s摆位时间。结论:相较于体表标记引导摆位,利用OSMS自动摆位功能可明显提高摆位精度,减少摆位时间。 【关键词】乳腺癌;光学表面监测系统;放射治疗;自动摆位;体表标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宫颈癌计划剂量预测回归模型,并将预测剂量引导生成Monaco 计划系统(TPS)可调用 的优化模板文件,实现宫颈癌的自动计划设计。方法:对50例宫颈癌术后调强治疗计划中的危及器官采集基于重叠体积直 方图的几何特征值和基于剂量直方图的剂量目标值,建模后将模型预测剂量结果自动生成Monaco TPS模板文件,进而由TPS 调用优化。使用该方法对另外10例未参与模型训练的测试病例进行自动计划设计,并和人工设计的计划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自动计划比手动计划的平均设计时间减少了40 min(P<0.05),且平均调优次数降低了3次(P<0.05),剂量学指标和计 划执行效率上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于预测剂量引导的宫颈癌自动计划可以达到临床要求,并且提高了计划 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