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胸脐带蒂皮瓣修复手部毁损伤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07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零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手部毁损伤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4例患者创面清创基底界限清楚后行改良胸脐带瓣皮瓣覆盖创面;4例患者一期行创面清创,清除坏死组织,保留间生态腱性组织,行负压封闭引流术5~7 d后创面基底清洁,基底可见肌腱、骨质外露,二期行改良胸脐带瓣皮瓣覆盖创面;患者术后10~14 d后行带蒂皮瓣断蒂术,其中4例合并并指患者行断蒂同时行并指分指术。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手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后期手部功能及瘢痕情况。 结果18例患者带蒂胸脐皮瓣断蒂后均成活,其中12例患者经2次手术创面愈合,6例患者经3次手术创面愈合;创面愈合时间为18~27 d,平均愈合时间(23.4±2.1) d;住院时间20~30 d,平均住院时间为(24.6±2.3) d。随访8~12个月,手部皮瓣质地柔软,皮温暖,瘢痕轻,外观无明显臃肿,供区瘢痕轻,受区外观功能恢复可,受区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1.2~3.5分,仅2例肥胖女性患者出院6个月后入院行皮瓣修薄术。 结论对于手部毁损伤,采用改良胸脐皮瓣移植修复与重建,能最大程度恢复手的功能,且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72例乳癌根治术后创面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骖  张勇  倪进斌 《解剖与临床》2004,9(3):194-195
目的:探讨乳癌根治术后伤口并发症的防治,以期提高创面愈合率。方法:本组72例乳癌患者,行标准根治术28例,改良根治术44例,前者行一期植皮10例。结果:术后创面一期愈合65例,延迟愈合7例,后者中感染1例、皮瓣局部坏死6例。结论:避免皮瓣张力过大、保持创面引流通畅、恰当的加压包扎是提高创面愈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腔隙性踝关节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09年7月-2015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腔隙性踝关节感染创面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6~45岁,平均35.3岁;左侧7例,右侧8例;交通伤9例,砸伤4例,挤压伤2例。5例急诊行创面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其中2例踝关节粉碎性骨折患者予外固定架固定;10例患者踝关节粉碎性骨折行骨折内固定治疗,术后10~16 d皮肤软组织坏死引起缺损,行创面彻底清创+VSD治疗。15例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 3 cm×5 cm~10 cm×7 cm,均于VSD治疗后择期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腔隙性创面。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术后3个月,通过对皮瓣愈合情况、感觉、形态、皮温、供区瘢痕情况的评分,评价皮瓣修复效果;末次随访时采用Kofoed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愈合。1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3~21个月,平均17.5个月。随访期间感染无复发,局部无窦道形成。术后3个月皮瓣修复效果评分为7~10分,皮瓣外观不臃肿、质地柔软,疗效均满意。末次随访时按照Kofoed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优1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管蒂恒定,携带筋膜可填塞空腔,皮瓣血运好、抗感染力强、易于切取,修复腔隙性踝关节感染创面,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临床工作中发现无论是采用轴型皮瓣还是随意皮瓣修复糖尿病足病都难以保持良好的血供,皮瓣存活困难,且供瓣处又形成一个新的创面,难以愈合。如行局部皮瓣转移容易造成皮瓣血供不好,引起皮瓣坏死。目的:探讨自体游离皮片移植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02例,其中男57例,女45例;年龄54.5(35~83)岁。糖尿病史3个月~23年,平均12年;糖尿病足坏疽病程20d~2.5年,平均7个月。经全身抗炎、降糖治疗及创面处理,溃疡创面为肉芽覆盖时,视创面部位、大小等用滚轴式取皮刀在自体供皮区取刃厚或薄中厚皮片后采用打包法植皮或邮票状植皮,用无菌棉垫加压包扎,石膏托固定患肢,保证移植皮片与肉芽创面紧密接触。结果与结论:102例患者均行一期局部清创、二期植皮,植皮区未发生严重感染或因创面生长不良而形成新的溃疡。其中83例植皮后全部皮片成活,创面愈合出院。19例植皮创面少量皮片未成活,经换药或补植后迅速控制,创面愈合出院,平均历时(21±7)d。院外获随访89例,随访时间3个月~3.5年,平均15个月。3例原位溃疡复发,5例其他部位新发溃疡,余患者病足均能自行或借助拐杖条件下满足站立、行走等功能要求。说明自体游离皮片移植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外固定支架与小腿皮瓣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外固定支架结合小腿内侧筋膜皮瓣在修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骨外露中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自1998年8月~2003年5月应用外同定支架结合逆行或顺行小腿内侧筋膜皮瓣一期修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并骨外露30例。结果:30例随访4个月到5年,术后筋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28例,Ⅱ期愈合2例;27例胫腓骨骨折获得临床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最长为术后8个月;3例骨不愈合,1年后行切开植骨术而痊愈,不愈合率10%;2例有不同程度感染,其中1例并发慢性骨髓炎.术后感染率6.7%:结论:小腿内侧筋膜皮瓣血供良好,手术操作简单、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等优点,结合外固定支架技术是修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骨外露的一种可供选用的方法,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由式穿支皮瓣在臀部压疮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12月-2019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采用自由式穿支皮瓣修复臀部压疮患者39例,其中男22例、女17例,平均年龄71岁;骶尾部19例,股骨转子部9例,坐骨结节部7例,骶尾部合并股骨粗隆部4例。术前应用多普勒探查并标记出缺损周围血流流速超过2.5 cm/s的穿支血管,以此穿支为自由式穿支皮瓣的供血血管,以血管穿出点所在位置为旋转点,结合常规的皮瓣供区选择原则优选供区。常规行清创术,彻底切除溃疡周围坏死及失活组织,包括创面周围瘢痕及纤维化组织,直至创面新鲜。清创后创面组织活力好、无炎性反应患者行一期皮瓣修复术;清创术后创面组织活力较差、有潜在局部感染倾向患者,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每次5~7 d,更换1~3次,待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后行二期皮瓣修复术。39例患者臀部压疮修复共采用螺旋桨皮瓣34个、旋转皮瓣9个、V-Y推进皮瓣7个,其中单个皮瓣修复30例、组合皮瓣修复9例;皮瓣切取范围为10.5 cm×6.5 cm~22.0 cm×7.0 cm;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密切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对症处理;随访术后功能、外形及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37例切口一期愈合,皮瓣顺利成活;1例术后皮瓣下出血,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二次清创,游离皮瓣及周边软组织,拉拢缝合修复;1例静脉回流不畅,皮瓣淤血,针刺放血处理后,切口延迟愈合。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6个月。39例患者术后皮瓣供区与受区功能及外形均满意,其中2例因护理不当分别于术后半年和1年臀部压疮复发。结论 自由式穿支皮瓣既减少了传统轴型皮瓣或肌皮瓣的较大手术创伤,又避免在设计与操作中因血管解剖异常造成的困难,且血供可靠、操作简便,是修复压疮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应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和足踝创面患者15例,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39岁。小腿创面6例,足踝创面9例。创面大小9 cm×4 cm~26 cm×5 cm,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皮瓣供区直接缝合,如缝合张力过大则采取植皮修复供区创面。术后予以制动、抗炎、抗血栓形成、抗血管痉挛、消肿、保暖等治疗,术后随访皮瓣成活情况、创面修复效果。 结果 切取皮瓣大小10 cm×5 cm~27 cm×7 cm,术后随访6~22个月,平均13个月。14例皮瓣成活,1例皮瓣术后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后期清创后植皮修复创面愈合良好;9例足踝创面患者踝关节屈、伸功能轻度受限;2例胫骨开放性骨折经外固定治疗出现骨折不愈合,经改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后愈合;2例患者皮瓣臃肿,影响穿鞋,二期行皮瓣修整后改善。 结论 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小腿及足踝创面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以外踝上穿支为血管蒂的穿支岛状皮瓣修复足底部软组织缺损,并探讨其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自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笔者应用外踝上穿支岛状皮瓣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10例(6例患者来自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4例患者来自解放军第四六四医院),男6例,女4例;年龄20.0~56.0岁,平均年龄34.4岁。致伤原因:机器伤6例,交通伤2例,重物砸伤2例。缺损面积2.5 cm×3.5 cm~10.0 cm×12.0 cm,采用面积为3.0 cm×4.0 cm~11.0 cm×14.0 cm外踝上穿支岛状皮瓣移植修复。供区创面宽度在3.0 cm以内者可以直接拉拢缝合,其余以全厚皮片植皮修复。通过电话、微信及门诊复查对10例患者进行随访。供区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供区切口愈合情况及植皮成活情况;受区观察指标包括皮瓣外观、皮瓣感觉、负重行走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4.0~12.0个月,平均8.4个月。术后10例皮瓣顺利成活,9例切口一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供区切口愈合良好、皮片全部成活。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无明显臃肿,半年后恢复保护性感觉(S2),无溃疡形成,穿鞋行走无疼痛、不适。 结论外踝上穿支岛状皮瓣厚薄适中,血供可靠,不牺牲动脉主干,切取容易,可携带皮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恢复足底保护性感觉,是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CTA个体化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在头颈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6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2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4~79岁,平均51.42岁;舌癌13例、 口底癌2 例、口颊癌 3例、下咽癌2例。患者均行原发灶扩大根治术及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病灶切除后创面软组织缺损范围6 cm×5 cm~10 cm×7 cm;根据术前CTA检查结果进行ALTPF的设计、定位,应用ALTPF移植修复头颈部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创面缺损;供区处理直接分层拉拢缝合。术中观察供区股前外侧穿支血管与术前影像学定位是否吻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创面愈合情况,随访观察皮瓣质地、供区功能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所见穿支与术前影像学定位分析均相符。其中切取单一游离ALTPF 12例,皮瓣大小6 cm×5 cm~10 cm×7 cm;一蒂双皮瓣3例、复合肌皮瓣5例,同蒂肌瓣大小2 cm×3 cm~3 cm×4 cm,血管蒂长7~10 cm,平均(8.0±2.23)cm。19例患者移植皮瓣完全存活;1例术后局部感染致皮瓣部分坏死,剪除坏死皮瓣、组织,予换药后残余皮瓣存活。20例中,供区创面一期愈合19例,因积液导致供区伤口愈合延迟1例。术后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3.6个月。随访期间移植皮瓣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组织相近,大腿供区无一例发生下肢功能障碍。18例患者无瘤生存,2例患者局部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用胸大肌皮瓣修复。结论 术前CTA能精确提供ALTPF穿支血管的解剖学特征,指导不同类型ALTPF的术前设计,个体化修复头颈部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创面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胫后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13例足踝部创面的患者,采用胫后动脉踝上穿支皮瓣转位修复术,其中足背创面5例,足跟部创面3例,踝部创面5例。4例急诊外伤创面伴有骨、肌腱外露者急诊修复。5例急诊创面采用VSD负压吸引后亚急诊行皮瓣修复, 4例为术后皮肤坏死,二期行皮瓣修复。皮肤缺损面积为1.5 cm×2.0 cm~7.0 cm×14.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2.5 cm×3.5 cm~8.0 cm×15.0 cm。 结果 本组13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均成活。术后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质地接近周围皮肤,外观无臃肿。供区皮肤直接缝合者,术后瘢痕较小;供区植皮者,无明显瘢痕增生。踝关节活动良好,患肢均可负重行走。 结论 采用胫后动脉踝上穿支皮瓣转位修复足踝部创面,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