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背景:传统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后弹力层穿孔率较高。 目的:观察改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后屈光状态的长期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方法:采用改良深板层角膜移植法治疗46例(51眼)圆锥角膜患者,记录移植前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移植前按平均角膜曲率大小分为两组,平均角膜曲率≥60 m-1组与<60 m-1组,观察移植后24个月的等效球镜、散光、角膜曲率,并分析眼轴与术后屈光状态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1,6,12,18,24个月的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P < 0.01或P < 0.05),移植后6个月内视力是显著提高的,6~18个月视力虽有一定的提高,但基本是处于稳定的趋势,18~24个月视力显著提高,显示随 着移植后时间的延长,视力逐渐提高并趋于稳定,说明改良深板层角膜移植后长期疗效佳。两组移植后的等效球镜、移植后散光、平均角膜曲率均较移植前明显改善,但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眼轴与移植后的等效球镜、裸眼视力、角膜散光有一定的负相关性。说明改良深板层角膜移植后等效球镜向近视方向移动,角膜散光逐渐减小,平均角膜曲率逐渐增大。移植前角膜曲率差异对改良深板层角膜移植后屈光状态无明显影响。眼轴与术后屈光状态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角膜移植可主要分为以恢复角膜透明性和提高视力为主要原因的光学性角膜移植和以修补及重建角膜完整性为主要原因的治疗性或结构性角膜移植。目的:对比分析深板层角膜移植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深板层角膜移植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43例43眼,26例26眼行深板层角膜移植,17例17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供体角膜均来自死亡后的捐献,24h内4℃湿房保存,移植后用药常规抗炎抗排斥反应,随访3~37个月,观察两组移植前后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对比疗效、排斥反应、并发症。结果与结论:与移植前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均有提高(P0.05)。深板层角膜移植后并发症为后弹力膜穿孔1例,移植排斥反应2例,穿透性角膜移植后青光眼1例,虹膜前粘连1例,排斥反应4例。深板层角膜移植可以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移植后视力恢复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无明显差异,但建议内皮功能正常的角膜基质病变可尽量选择深板层角膜移植。  相似文献   

3.
背景:高血脂为肾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A,泼尼松和他克莫司都会对患者血脂产生影响。目的:探讨他克莫司与环孢素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按照不同的服药方案将肾移植后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环孢素A组(n=20),免疫抑制剂方案为环孢素A+麦考酚酸莫酯+泼尼松;他克莫司组(n=23),免疫抑制剂方案为他克莫司+麦考酚酸莫酯+泼尼松。于移植前,移植后1个月及6个月对患者抽血化验,观察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两组各项指标移植前后比较均有差异,两组间比较,移植后1个月和6个月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显著(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之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对肾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的患者实施以环孢素A为免疫抑制剂的方案,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易升高,他克莫司在脂类代谢方面表现出更少的不良反应。与环孢素A相比,肾移植后患者应用他克莫司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背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可显著提高视力,且并发症少,排斥反应率低,但对于瘢痕期圆锥角膜仍以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为主。 目的:评价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瘢痕期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 方法:58例Ⅲ期、Ⅳ期有角膜瘢痕患者分为角膜浅基质层有角膜瘢痕形成患者37例(浅瘢痕组),角膜深基质层或全层有角膜瘢痕形成患者21例(深瘢痕组)。58例患者行深板层角膜移植,移植后随访12个月,比较移植前后视力变化。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角膜移植后裸眼视力与移植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58只眼角膜植片均透明,其中1只眼角膜移植后2个月发生上皮型排斥反应,经药物治疗后恢复透明。深瘢痕组2例角膜移植后出现眩光,改做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角膜移植后1年浅瘢痕组与深瘢痕组视力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瘢痕期圆锥角膜可显著提高视力,且并发症少,排斥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长期疗效稳定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大基底的圆锥角膜应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准分子激光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瘢痕性混浊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病变深度均未累及角膜后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的角膜瘢痕性混浊患者(其中角膜云翳5例、斑翳3例、白斑12例),按照角膜混浊的范围和累及层次,分别采用准分子激光新技术行PTK、LASIK板层或全厚植片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进行治疗;术后观察患者角膜植片愈合情况、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比较手术前后光学增视效果。结果:20例患者角膜植床和植片愈合良好,随访期内均未发生排斥现象,手术眼视力较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按照病变累及角膜组织解剖上的不同深度,合理选择激光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的不同术式治疗角膜瘢痕性混浊,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免疫排斥发生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不同单一器官移植后调动机体免疫反应的力度各不相同,故其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种类及剂量有所差异,多器官联合移植工作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则更为复杂,是移植工作者需要逐步总结的经验之一。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合理的免疫抑制剂应用方案。方法:选择解放军第309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02-04/2009-07肝肾联合移植患者10例,以单独肝移植及肾移植患者为对照。3组患者术后早期抗排斥治疗均采用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在此方案基础上同时应用巴利昔单抗诱导疗法。肝肾联合移植组和肝移植组患者术中给予甲基泼尼松龙500mg冲击,术后第1天激素用量为160mg,分2次给药,此后每日递减40mg,术后第5天改为20mg泼尼松口服,术后2个月停用激素,术后6个月停用霉酚酸酯,仅应用他克莫司抗排斥治疗;肾移植组术中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00mg冲击,术后前3d应用甲基泼尼松龙500mg,此后每日50mg泼尼松口服,逐渐递减至每日10mg长期维持,术后长期应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糖皮质激素。结果与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及术后6个月他克莫司用量同肝移植患者相近(P0.05),但低于肾移植患者(P0.05,P0.01);肝肾联合移植和肝移植患者激素和霉酚酸酯用量亦明显低于肾移植患者,并且均在半年内停用激素和霉酚酸酯,肾移植患者需长期应用。3组病例1年后维持用药逐渐体现出个体差异现象。肝肾联合移植组均未出现远期肝功能异常,同时低剂量抗排斥药物对患者免疫系统影响较小,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明显减低。说明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早期的应用参考单肝移植患者即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激素和霉酚酸酯可在6个月内停药,他克莫司用量可低于单肾脏移植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飞秒激光在不同角膜深度进行板层切削时产生的角膜创面质量差异,为飞秒激光在浅板层角膜移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飞秒激光在20个尸眼角膜上进行不同深度的全板层角膜切削,按照相对切削深度(切削深度与角膜中央厚度的百分比值)分为17%~21%组(100μm,n=3),31%组(n=5),35%组(n=5),38%~40%组(n=4),45%~48%组(n=3)。扫描电镜下观察标本角膜创面质量,对角膜创面按照隆起度和粗糙度2个标准进行评分,每个标准分值为1~5分(1分为最好,5分为最差)。结果隆起度评分和飞秒激光切削深度密切相关(P=0.000 24,R=0.73),切削深度越浅,隆起度得分越低,17%~21%组得分为1.25分,31%组得分2.15分,显著低于切削更深的其他组。各深度组粗糙度得分为2.19~3.08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板层角膜移植中使用飞秒激光进行板层角膜切削时,切削深度越深产生的角膜创面质量越差,切削深度与角膜中央厚度的百分比值在31%时,能够在切削深度和创面质量之间取得良好的折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他克莫司联合泼尼松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84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组(对照组,45例)和他克莫司联合泼尼松组(观察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LA2R抗体及24h-UTP水平、肾小球PLA2R及IgG4阳性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SCr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显著低于对照组37.78%(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可显著降低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PLA2R抗体、肾小球PLA2R及IgG4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且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背景:长期以来器官移植工作者比较重视吗替麦考酚酯的肠道不良作用,而对他克莫司与腹泻的关系则未引起足够的关注。 目的:观察肾移植受者急性腹泻期间他克莫司的谷浓度变化及对腹泻的治疗效果。 方法:观察90例出现急性腹泻的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方案均为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检测围腹泻期间内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及相关病原学指标,将浓度升高的72例患者中病原学检查阴性的48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24例,一组在治疗过程中只减少他克莫司剂量,另一组同时减少他克莫司及吗替麦考酚酯剂量,观察对腹泻的治疗效果及他克莫司谷浓度升高持续时间。 结果与结论:两种方案对腹泻的治疗效果及他克莫司谷浓度升高持续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腹泻是他克莫司浓度异常升高的重要因素,腹泻期间应适当减少他克莫司剂量及增加其血药浓度监测频率,以免增加他克莫司的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必要同时减少吗替麦考酚酯剂量,以免增加排斥发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背景:深板层角膜移植已广泛应用于圆锥角膜的治疗,不但能够达到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同样的增视效果,且具有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目的:探讨采用植床四点定位法,降低深板层角膜移植后散光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深板层角膜移植的圆锥角膜病例50例(50眼),分别在移植中采用植床四点定位法25例(25眼)和直接剖切植床即未采用植床四点定位法25例(25眼),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散光度及角膜地形图模拟角膜镜度数。结果与结论:移植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3个月。两组患者无角膜植片排斥反应、继发感染、继发性青光眼等发生。采用植床四点定位法,治疗后患者散光度及角膜地形图模拟角膜镜度数均较未采用四点定位降低。深板层角膜移植术中采用植床四点定位法能够有效地减少因眼内压下降、眼球变形、植床扭曲造成的移植后散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1.
背景:关于欧美人群中CYP3A5基因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之间关系已有报道,然而这些研究的数据多来自于移植后1个   月~1年,缺乏移植后早期的资料。 目的:探讨CYP3A 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关系,分析CYP3A5基因型对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和毒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按CYP3A5基因多态性将45例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的肾移植患者分为*1/*1型组(11例)、*1/*3型组(15例)和*3/*3型组(19例),他克莫司初始剂量均为0.15 mg/(kg•d),1周后根据目标浓度调整他克莫司剂量。 结果与结论:术后7 d,1个月,3个月* 3/* 3型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剂量比显著高于* 1/*3型组和*1/*1型组(P < 0.05) ;3个月内*1/*1型组急性排斥反应的比例显著高于*1/*3型组和*3/*3型组(P < 0.05)。3个月内*3/*3型组高血糖、神经及肾毒性等不良反应显著高于*1/*1型组。结果可见*1/*1基因型患者在肾移植早期难以达到有效目标血药浓度,使该组3个月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升高,不合适采用目前他克莫司的初始剂量方案作为早期的抗排斥反应方案;*3/*3基因型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明显升高,使3个月内毒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升高。因此,根据CYP3A5 基因多态性作为他克莫司个体化用药的依据,既能使* 1 /* 1型患者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下降,又能使* 3 /*3型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减少,提高肾移植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应用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87.50%,对照组为84.38%,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具有确切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背景:免疫抑制药物日新月异的发展及药物应用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使得目前国内外对于肾移植后免疫抑制的选择和应用剂量等仍无法达成完全统一的共识。 目的:观察以低剂量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四联免疫抑制剂方案的免疫抑制效能、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和安全性。 方法:以他克莫司+酶酚酸酯+泼尼松龙(方案1)为对照组;将方案1中他克莫司和酶酚酸酯减量为方案2,以方案2+西罗莫司为组1;方案2+咪唑立宾为组2。检测3组受者肾移植后第2,4周、6个月及1年时淋巴细胞对供体树突状细胞的反应强度;每6个月测定1次受者尿转化生长因子β1;移植后每1~3个月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糖,随访时间为4年。 结果与结论:3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移植4周,组1,组2的反应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移植1年,组1、组2尿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移植2年,组1、组2血肌酐和肌酐清除率降低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组1、组2肝功损害、高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提示与常规剂量他克莫司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相比,低剂量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能够发挥同样的免疫抑制效果,同时能减轻移植肾纤维化进程,改善移植肾功能,减少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更有利于移植肾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3D打印导板辅助卵圆孔定位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射频热凝术治疗的5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第2支和第3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患者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穿刺,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入路穿刺。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穿刺针调整次数及手术时间,记录患者术后面部肿胀、角膜反射减弱、咀嚼无力等并发症情况。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患者入院时及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疼痛情况,并计算2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采用自制量表评估2组患者术后12个月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穿刺针调整次数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短于对照组(P 0.05); 2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总有效率及各时间点的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术前充分规划的基础上,3D打印导板可以明显提高卵圆孔穿刺的精确性与安全性,提高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腺法新在肝脏移植患者中应用对急性排异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及相关不良反应,评估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后超"杭州标准"的13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治疗组,肝移植术后1个月开始应用胸腺法新。应用方案为1.6 mg皮下注射,1次/d,应用2周后改为2次/周,连续应用2年。随机选取2008年1月前肝移植患者13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应用胸腺法新,免疫抑制方案等与治疗组相同,观察比较应用治过程中相关副作用及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期间两组间肝功能恢复情况及排斥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胸腺法新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例患者发生急性排异反应,治疗组急性排异反应患者经停用胸腺法新并调整免疫抑制剂后肝功能恢复正常;对照组即行排异反应患者经激素冲击治疗后得以纠正。两组比较急性排异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未观察到其他该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肝脏移植患者应用胸腺法新不增加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率,在肝脏移植患者中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3D打印技术辅助经皮椎间孔镜(TESSYS)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创伤应激、腰椎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114例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取TESSYS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3D打印技术辅助TESSYS减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创伤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肌酸激酶(CK)、前列腺素E2(PGE2)]、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腰椎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 0. 05),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 d、3 d、7 d血清CRP、MCP-1、CK、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腰部、腿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ODI均低于对照组(P 0. 05),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腰椎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采取3D打印技术辅助TESSYS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从而减轻术后创伤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能进一步减轻患者腰腿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7.
背景:有实验表明CXCR3拮抗剂Genistein可减轻胰腺移植大鼠的急性排斥反应。 目的:观察Genistein联合小剂量他克莫司在胰腺移植抗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建立胰腺移植模型,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未进行药物治疗)、大剂量他克莫司组、小剂量他克莫司组、Genistein组、Genistein+小剂量他克莫司组。术后第7天行病理学,肝肾功能,血清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浓度检测。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小剂量他克莫司组、Genistein组比较,Genistein+小剂量他克莫司组移植胰腺组织损伤减轻,淋巴细胞浸润减少,急性排斥反应减轻,血清CD3+、CD4+、CD8+ 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水平降低(P < 0.05);并且避免了大剂量他克莫司对肝肾功能的损害。说明Genistein联合小剂量他克莫司能有效减轻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而不增加肝肾毒性。  相似文献   

18.
文题释义: 生物工程角膜:又称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是取材于猪眼角膜经病毒灭活与脱细胞等工艺制备而成,由前弹力层和部分基质层构成的纤维支架组织。所有的脱细胞猪角膜基质均通过细胞毒性测试和组织相容性测试。 板层角膜移植:是一种部分厚度的角膜移植,通常是切除病变的角膜组织,将相应厚度的植片移植到角膜植床上。 背景:寻找替代角膜供体的材料是临床上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研究热点。 目的:观察生物工程角膜和人供体角膜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44例(44眼),随机分2组:生物工程角膜组(n=22)采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材料进行板层角膜移植治疗,人供体角膜组(n=22)采用人供体角膜材料进行板层角膜移植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感染控制率、视力、角膜植片透明度、角膜上皮化时间、并发症等情况。试验已通过北部战区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K(2018)05号]。 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感染控制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91%,91%,P > 0.05);②两组术后视力随时间延长逐渐改善,人供体角膜组术后12个月的矫正视力视力优于生物工程角膜组(P < 0.05);③人供体角膜组术后1,3,6个月的角膜植片透明度优于生物工程角膜组(P < 0.05),两组术后12个月的角膜植片透明度无差异(P > 0.05);④两组角膜植片上皮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6±2.0),(6.7±1.9) d,P > 0.05];⑤两组角膜上皮愈合延迟、角膜植片排斥反应、新血管长入、原病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生物工程角膜组角膜植片溶解发生率高于人供体角膜组(32%,8%,P < 0.05);⑥结果表明,采用生物工程角膜行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预后较好。因此在无人供体角膜的情况下,生物角膜可作为板层角膜移植的材料用于治疗真菌性角膜溃。 ORCID: 0000-0002-1297-4684(刘志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HTSS〗观察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HTSS〗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66例(66眼)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两组患者均行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脂络合碘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LogMAR BVC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的变化,以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2、3、6月的LogMAR BVCA和CMT平均值均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在治疗后2、3、6月的LogMAR BVCA和CMT平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卵磷脂络合碘片辅助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黄斑水肿有利于改善患者视力、促进水肿消退,并且巩固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足量吗替麦考酚酯联合低剂量他克莫司和皮质激素可能是目前针对肾移植受者的理想治疗方案,该方案因其具有低肾毒性以及较少的不良反应和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已在临床上开始逐渐普及。 目的:以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标准剂量他克莫司加皮质激素为对照,评估吗替麦考酚酯联合低剂量他克莫司加皮质激素在肾移植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210例首次接受单一器官同种异体移植的肾移植成人受者被随机分配到他克莫司标准剂量组(n=104)和他克莫司低剂量组(n=106),并接受12个月的治疗。主要疗效指标包括肾移植后第12个月慢性移植物损伤指数(CADI)以及肾小球滤过率;次要疗效指标主要包括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治疗失败率以及患者和移植肾的存活率等;同时对新发移植后糖尿病,新发高血压,新发高血脂等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两组绝大多数患者使用了足量的吗替麦考酚酯(1.5 g/d及以上)。在他克莫司剂量方面,他克莫司标准剂量组大多数受试者的实际血药浓度水平偏低,与低剂量组的实际血药浓度水平类似,由此反映了吗替麦考酚酯联合低剂量他克莫司和皮质激素方案已广泛为目前临床医师接受和使用。因此,两组也表现出类似的疗效和安全性:他克莫司标准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肾移植后12个月肾脏病理改变的平均CADI评分分别为1.82分和2.13分(P=0.081 3),平均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77.08 mL/min和       80.12 mL/min(P=0.794 9),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和5.2%(P=0.681 2),患者和移植肾存活率分别高达100%和99.1%(P=1.000 0)。在安全性方面,他克莫司标准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新发移植后糖尿病的比例分别为2.9%和1.9%,新发高血脂的比例分别为2.9%和3.8%。结果显示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他克莫司和皮质激素的肾移植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中,足量吗替麦考酚酯的使用,可以减少他克莫司的剂量,在保持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即成功地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同时,显著减少他克莫司所致的肾毒性、高血脂和新发糖尿病等不良反应,较好地达到了疗效和毒性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