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自发性气胸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电图改变在诊断自发性气胸中的意义和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近几年我科收治的 80例自发性气胸病例的心电图表现 ,将 80例气胸分成两组 ,一组为左侧自发性气胸 ,另一组为右侧自发性气胸 ,对比两组在心电图方面的异常变化 ,探讨左、右侧自发性气胸各自的心电图主要参数的变化特点 .结果 左侧自发性气胸组心电图异常率较右侧自发性气胸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而且左侧自发性气胸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足 (RV4 >RV5 ) ,右侧自发性气胸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QRS波振幅随呼吸周期呈一致性变化 .结论 左、右自发性气胸时 ,各自有其相应的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检查可作为一项辅助诊断依据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分析6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心尖肥厚心肌病合并有心电图异常和超声心动图异常改变者68例,中胸及左胸导联,巨大倒置酷似“冠状T波”≥0.2~0.3mV,以V3,V4明显且TV4>TV5>TV3者62例;左胸V4-V6导联R波电压增高,且RV4>RV5>RV6者60例;ST段压低以V3-V4最明显者62例;超声心动图示心尖肥厚达17mm或以上伴心尖部心腔狭小者68例.结论: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左主干病变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体表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从而提高左主干病变的早期诊断,降低左主干病变患者临床病死率。方法: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0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左主干病变组113例(LM组),前降支病变组99例(LAD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作为判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左主干病变的金标准。采用美国GE MAC-5000同步12导心电图机分别记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胸痛发作状态和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图。以十二导联心电图≥6个导联ST段异常、ST段位移绝对值总和(∑ST)18 mm两种改变作为诊断左主干病变的标准。结果:LM和LAD组心电图异常ST段≥6个导联指标的发生率分别为87.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电图异常ST段≥6个导联是左主干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OR=7.01,95%CI=1.22~12.63,P0.05)。两组患者胸痛发作状态下ST段位移绝对值总和(∑ST)18 mm的发生率分别为98.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发作时,十二导联心电图≥6个导联ST段异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左主干病变有较好的诊断价值。ST段位移绝对值总和(∑ST)18mm,高度提示左主干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胸前导联T波倒置与左室高电压为心尖肥厚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我们预测aVR导联T波直立为心尖肥厚的另一重要心电图特征。方法回顾分析63例左室肥厚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心尖肥厚分为心尖肥厚组(n=24, 13例单纯心尖肥厚, 11例混合性心肌肥厚)和非心尖肥厚组(n=39, 19例单纯室间隔肥厚, 20例多部位心肌肥厚)。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结果显示,相比较于非心尖肥厚组, aVR导联T波直立与胸前导联T波倒置更多见于心尖肥厚组。aVR导联T波直立在两组间的比例为83.3%vs. 30.8%(P0.000 1),胸前导联T波倒置为83.3%vs. 59.0%(P=0.004)。结论研究表明, aVR导联T波直立与胸前导联T波倒置为心尖肥厚的重要心电图表现,可提高心尖肥厚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空间注意力的表现。方法:选取49名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ADHD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和49名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Landmark测验,比较两组人群的空间偏移指数。指数范围从-1(左侧偏移/右侧注意忽视)至+1(右侧偏移/左侧注意忽视)。结果:Landmark测验结果显示,ADHD组平均空间偏移指数为(0.249±0.073),正常对照组平均空间偏移指数为(-0.006±0.073),在控制了年龄因素的影响后,两组平均空间偏移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表现出左侧注意偏移,而病例组则表现出左侧注意的忽视。进一步控制智商因素后,ADHD组有左侧注意忽视的趋势(P0.05)。结论:ADHD儿童可能存在空间注意的非对称性/偏侧化异常,提示ADHD可能存在右侧大脑半球的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对恶性肿瘤病人心电图变化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本文共记录262例心电图,其中132例为恶性肿瘤组,130例为正常人组,观察和比较两组心电图异常改变的例数和总体异常发生率。结果:恶性肿瘤组在窦速、T波改变、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肢导联低电压、电轴偏移等心电图异常事件发生的例数为44例,异常率为33%,正常人组心电图异常事件发生的例数11例,异常率为8%。结论:恶性肿瘤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正常人组明显增高,并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7例作为研究组,以同期入院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1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一般临床资料显示,饮酒、家族史,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等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电图异常率为75.9%(66/87例),对照组为51.6%(47/9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ST-T改变者36例(41.4%)、传导异常19例(21.8%)、病理Q波7例(8.0%),对照组分别为17例(18.7%)、3例(3.3%)、1例(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房室肥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肢体导联低电压,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较原发性高血压心电图异常率高,主要体现为ST-T改变、传导异常、病理Q波增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栓塞患者早期心电图,讨论肺栓塞的心电图诊断要点。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56例肺栓塞患者,均经肺动脉CT或肺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变化。结果:心电图异常改变者53例(94.6%),其中S_ⅠQ_ⅢT_Ⅲ21例(39.6%),avR导联R波增高42例(79.2%),ST段压低26例(49.1%),右胸导联ST段抬高28例(52.8%),T波改变32例(60.4%),右束支传导阻滞12例(22.6%)。结论:肺栓塞心电图的改变是非特异性的,但结合临床表现,观察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对诊断肺栓塞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探讨该病的心电图变化。方法:对28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1-6h内心电图的变化及治疗3w后心电图复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82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202例,异常率71.63%;治疗后,179例痊愈、95例好转、8例死亡,274例存活患者中102例心电图异常,异常率37.23%;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ST-T改变、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室性早搏、U波改变等。结论:急性脑血管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临床上加强心电图的监测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电生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电生理学的变化.方法:对134例经临床确诊的PCI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及CT、MRI检查结果分为梗死组(58例)和非梗死组(76例),均进行经颅多普勒(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并与健康对照组(68例)进行对比.结果:134例PCI患者TCD异常98例,异常率为73.1%,主要异常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降低或增快、血流频谱改变及PI值增高.其中梗死组TCD异常率(50/58,86.1%)高于非梗死组(48/76,63.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BAEP异常107例,异常率为79.7%,主要异常表现为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和Ⅲ-Ⅴ波的波间潜伏期(IPL)延长,脑干型所占比例较最高(44/134,32.8%),内耳型最低(25/134,18.5%),混合型介于其中(38/134,28.4%).梗死组Ⅲ波PL(3.97±0.23 ms)较非梗死组(3.78±0.25 ms)显著延长(P<0.05),梗死组Ⅴ波PL(5.94±0.31 ms)较非梗死组(5.65±0.29 ms)显著延长(P<0.01),梗死组Ⅲ-Ⅴ波IPL(2.19±0.21 ms)较非梗死组(1.92±0.22 ms)显著延长(P<0.01).结论:TCD可无创地检测PCI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BAEP能灵敏地检测出PCI患者的神经功能异常,其异常程度可部分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联合应用TCD及BAEP可为PCI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偏头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确诊的偏头痛患者80例(实验组),总结其脑电图特点,同时按照1∶2配对设计的原则,选取同期成人体检者1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中脑电图异常38例,对照组40例,均为轻度及以下异常.实验组中脑电图特点总结:38例异常脑电图中有21例为轻度异常脑电图,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主要为局灶性尖波,即局部导联的散发性低波幅尖波、小尖波,未见明显的尖慢波、棘波、棘慢复合波,以临床上疼痛的部位相对多见(13/21,61.9%).结论:偏头痛患者脑电图改变具有相对特异性,其对偏头痛患者的诊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产新生儿心室肥大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42例右心室肥大,28例左心室肥大围产新生儿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右心室肥大合并心电图异常改变30例(71.4%).其中SⅠSⅡSⅢ征20例(66.67%);V1导联qR型5例(16.67%);单纯心电轴右偏3例(10%);P波振幅≥0.3mv 2例(6.67%);30例中伴T波倒置8例(26.67%).左心室肥大合并心电图异常改变14例(50%);其中心电轴左偏9例(64%);左室优势5例(35.7%);14例中伴T渡倒置3例(21.3%).结论围产新生儿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与成年人迦异,应结合此期心血管解剖组织学和血流动力学等生理特征来解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及区分假性心梗样改变与心肌梗死.方法结合文献,对41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发生率为65.9%,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各种心律失常、假性心梗样改变和心肌梗死.结论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最常见为ST-T改变,即ST段下移,T波倒置或平坦、双向.其次是心律失常,又以早搏、房纤、束支传导阻滞常见.还可以出现假性心梗样改变,大多数表现为异常Q波不伴心肌酶升高,少数出现酷似心梗样改变且伴心肌酶升高,可以从QRS波形态上的动态变化结合心肌酶来区分鉴别假性心梗样改变与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血管病416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及区分假性心梗样改变与心肌梗死 .方法 结合文献 ,对 41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脑心综合征发生率为 6 5 9% ,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 -T改变、各种心律失常、假性心梗样改变和心肌梗死 .结论 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最常见为ST-T改变 ,即ST段下移 ,T波倒置或平坦、双向 .其次是心律失常 ,又以早搏、房纤、束支传导阻滞常见 .还可以出现假性心梗样改变 ,大多数表现为异常Q波不伴心肌酶升高 ,少数出现酷似心梗样改变且伴心肌酶升高 ,可以从QRS波形态上的动态变化结合心肌酶来区分鉴别假性心梗样改变与心肌梗死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阈值对亚临床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糖耐量异常患者、病程2年或2年以内的糖尿病患者(简称短病程糖尿病)、病程5~10年的糖尿病患者(简称长病程糖尿病)及健康对照组各20名,分别检测每位受试者双侧正中神经、双侧尺神经、双侧腓神经远端运动神经阈值和腓肠感觉神经阈值,测量所有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分析.结果:①方差分析显示左右正中神经、右腓神经远端运动神经阈值和左右腓肠神经感觉阈值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尺神经和左侧腓神经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糖耐量异常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右侧正中神经、右侧腓神经远端运动神经阈值和左右腓肠神经感觉阈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ason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左侧正中神经、右侧尺神经、左右侧腓神经远端运动神经阈值和腓肠感觉神经阈值与血HbA1C水平呈正相关(P<0.05),右侧正中神经、左侧神经远端运动神经阈值与血HbA1C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神经阈值测量可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患者周围神经兴奋性的变化,有助于评估周围神经功能和亚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方科技大学医院进行产检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医院进行产检的50名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12导联同步自动分析心电图仪检测所有孕妇的心电情况,记录两组研究对象心电图异常类型(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短PR间期、偶发房性/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律不齐和早搏等)例数,判断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心电图特征。结果:观察组心电图异常孕妇共有23例(46.0%),主要异常类型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和早搏;对照组孕妇心电图异常者共5例(10.0%),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短PR间期和窦性心律不齐。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主要有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短PR间期和窦性心律不齐,临床产检中需仔细观察该部分孕妇心电图异常情况,进行重点监护,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24岁。主因“胸闷气短5 h”于2019年7月13日入院,诊断为左侧自发性气胸,经保守治疗,患者肺复张良好,拔除胸管后出院。2019年10月17日患者再次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憋气症状,活动时加重,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无发热、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胸部CT示:左侧胸腔前部见气体密度影,左肺组织压缩60%,左肺见斑片影,边缘模糊,提示左侧气胸,左侧肺大泡,左肺压缩>50%(图1),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吸烟史,无遗传性疾病家族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各导联ST 段改变的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2例,均于胸痛发作时记录心电图.结果 112例患者中,共104例、2254次一过性心肌缺血,112例患者中,心率变异<50ms 82例,心率变异>100ms 36例,心电图出现T波的异常(≥2个导联)102例,其中仅有T波的异常者58例.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改变能够提供具有诊断价值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闭合性颅脑损伤的脑电图特点.方法:对120例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小儿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脑震荡组和脑挫裂伤组,分别观察其脑电图改变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小儿闭合性颅脑损伤EEG异常率高,且两组在异常率、异常程度上存在差异(P<0.05).脑震荡组EEG改变以正常范围、界限性为主,多表现为背景脑波频率轻度落后于相应年龄,背景波节律紊乱,调节调幅欠佳,θ或δ活动轻度增多或短程阵发.脑挫裂伤组EEG改变以界限性、异常为主,多表现为背景波弥漫性θ、δ波、两侧对应区域持续不对称、异常阵发性活动、癫癎波等.脑震荡组EEG及临床转归均优于脑挫裂伤组.结论:小儿闭合性颅脑损伤脑电图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如异常率高,EEG改变与临床表现不完全成比例,EEG异常率、异常程度与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程度相关、恢复快等.脑电图检测闭合性颅脑外伤小儿,对病情估计、疾病的变化、预后判断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电击伤致心脏损害后患者的心肌酶、心电图改变。方法 35例电击伤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5例;年龄15~53岁,平均年龄35.2岁。根据有无心电图异常分为心电图异常组(A组23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3例;年龄16~53岁,平均年龄36.2岁)、心电图正常组(B组1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15~52岁,平均年龄34.2岁)。正常组(C组1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15~53岁,平均年龄35.2岁)。高电压(1 000 V)伤23例,低电压(220~380 V)伤12例。检查心电图变化,行实验室检查和TNT检查,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结果 A组23例患者心电图异常,B组12例患者心电图基本正常;心电图异常患者主要表现为T波高耸和T波高耸伴心房纤颤。高电压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83.3%(19/23),低电压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33.3%(4/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K、CK-MB均高于B组[(4 223.7±1 116.4)U/L vs(294.5±21.7)U/L,(586.9±96.9)U/L vs(123.7±5.3)U/L;P0.05];A、B组明显高于C组[(160.4±26.1)U/L、(20.5±3.1)U/L]。结论心脏损害是电击伤的常见并发症,高压电更易致心脏损害,血清CK、CK-MB可用于临床评价电击伤患者的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