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AT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主要表现为基因组不稳定和端粒缩短。本文主要阐述在 AT细胞中 ,端粒、端粒结合蛋白与 ATM蛋白相互作用 ,影响 AT细胞的基因组不稳定性 ,从而对 AT病中端粒缩短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端锚酶及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联合作用对A549细胞端粒相关蛋白表达和翻译及对端粒缩短和细胞周期的作用。方法将A549细胞随机分组为空白对照、sTANKS、shTERT、asTANKS、ashTERT和asTANKS ashTERT组,经不同处理,检测hTERTmRNA、端粒酶及端锚酶活性、端粒平均长度及A549细胞寿命。结果ashTERT能抑制hTERTmRNA表达及蛋白质活性;asTANKS不影响hTERTmRNA表达,却能抑制端锚酶活性。asTANKS或ashTERT均可致A549端粒长度缩短,asTANKS ashTERT则缩短更为明显,其减少A549细胞平均传代数的作用也明显大于asTANKS或ashTERT。结论asTANKS对A549端粒长度的抑制有别于端粒酶途径,不仅能通过影响端锚酶活性缩短肿瘤细胞A549端粒的平均长度,而且可与端粒酶抑制剂协同作用明显缩短肿瘤细胞的生存周期,这可能成为抗癌作用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高度保守的重复核苷酸序列,对染色体具有保护作用,随着细胞分裂的不断进行,端粒逐渐缩短,减少到一定程度,细胞就趋向衰亡,被认为是细胞有丝分裂的“生物钟”。端粒酶是影响端粒长度的主要因素,以其RNA为模板,向端粒末端添加(TTAGGG)n序列,使端粒延长,从而延长细胞的寿命甚至使其永生。端粒酶的功能区主要在hTR的44-203核苷酸区,3p和10p上存在着编码调整端粒酶的基因,Estl可能是端粒末端结合蛋白,是端粒酶的识别位点。正常情况下,此酶活性较低或无活性,但在干细胞、永生型细胞或肿瘤细胞此酶活性较强。端粒酶的活性主要与细胞分裂速度、细胞周期因素及细胞分化程度有关,细胞分化程度低、细胞增生活跃及肿瘤细胞在S期时活性较高。在恶性肿瘤中端粒酶活性较高,但在良性肿瘤和非肿瘤中活性较低,因而可利用TRAP技术对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来进行肿瘤诊断及良恶性鉴别。同时可利用端粒酶抑制剂能抑制端粒酶的活性,缩短端粒,使恶化细胞良转,达到治疗肿瘤的作用,而且还可利用检测端粒酶作为治疗效果好坏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由端粒DNA与端粒蛋白构成,维持染色体的稳定。端粒相关蛋白直接影响端粒的功能,调节端粒DNA的长度,与细胞的衰老和癌变密切相关。端粒蛋白包括端粒双链DNA结合蛋白、端粒单链DNA结合蛋白、其它端粒相关蛋白。端粒结合蛋白直接保护端粒DNA,端粒相关蛋白通过与端粒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间接影响端粒的功能。本文对这些端粒相关蛋白的细胞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
核糖核蛋白酶端粒酶的活性在正常体细胞中不被检出,因此,随着每一次细胞分裂,构成染色体末端的端粒重复序列TTAGGG逐步地缩短。最近获得支持的模式是在生殖细胞和活细胞中有端粒酶活性以维持端粒长度,这样就解决了“末端修复问题”。作者的研究目的是为了确定在恶性乳腺癌演进的哪个时期端粒酶活性重新被激活,以及端粒酶认识可否作为乳腺癌诊断和潜在治疗的指标。作者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测定端粒酶活性的方法,检查140例乳腺癌样本(来自140例患者)的端粒酶活性,4例叶状肿瘤(来自4例者),38例非恶性肿瘤病(20例纤维腺癌、17例纤…  相似文献   

6.
端粒及端粒酶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端粒是染色体端高度保守的重复核苷酸序列,对染色体具有保护作用,随着细胞分裂的不断进行,端粒逐渐缩短,减少到一定程度,细胞就趋向衰亡,被认为是细胞有丝分裂的“生物钟”端粒酶是影响端粒长度的主要因素,以其RNA为模板,向端粒末端添加(TAGGG)n序列,使端粒延长,从而延长细胞的寿命甚至使其永生,端粒酶的功能区主要在hTR的44-203核苷酸区,3p和10p上存在着编码调整端粒酶的基因,Estl可能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HCV核心蛋白细胞表达模型,并探讨其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PCR法扩增出HCV核心基因cDNA,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BK-CMV的HindⅢ和BamHⅠ位点间,构建重组质粒pBK-HCVc。再将重组质粒pBK-HCVc和空载体分别导入肝癌细胞株HepG2中,G418筛选,RT-PCR、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鉴定HCV核心蛋白表达。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构建的pBK-HCVc质粒在HepG2细胞中有稳定表达。表达HCV核心蛋白的细胞HepG2-C的端粒酶活性较转染空载体的细胞HepG2-CMV明显升高。结论 HCV核心蛋白上调了端粒酶活性,可能是HCV诱发肝细胞癌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端粒(telomere)长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是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端粒长度的变化可导致两个截然相反的病理生理过程-癌变和衰老,端粒过长可引起细胞永生化而癌变,端粒进行性缩短则有丝分裂能力下降导致细胞衰老[1].端粒的长度和结构依赖端粒酶的活性及端粒蛋白复合体(shelterin)的调节[2],端粒酶的激活可引起端粒DNA序列增加而延长细胞的寿命.泛素样小分子修饰(small ubiquin-like modifier,SUMO修饰)在不同的端粒维持机制中的作用途径不同,SUMO修饰可激活端粒酶的活性,促进依赖端粒酶合成端粒的途径,SUMO修饰也可促进同源重组途径合成端粒的能力[3],增加端粒的长度,在保持端粒的长度上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端粒酶通过催化端粒合成,保持端粒长度,从而保证细胞的持续分裂能力。其活性与生殖细胞和干细胞的增殖,体细胞的衰老和异常增殖、癌变等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逆转录催化亚单位hTERT的转录调节是端粒酶活性调节中的限速步骤,然而,目前对hTERT基因表达的具体机制仍不明了。研究基因转录调控的体内方法多通过瞬时转染及检测报告基因表达情况来分析启动子活性。由于众多因素的存在,这种瞬时转染的敏感性较低、重复性差。如将报告基因整合细胞基因组则容易受到基因组本身的影响。复制子Episome是一类可以在细胞中以染色体外形式独立复制的环状质粒。本研究中,我们运用EB病毒的复制子载体p220,建立了稳定的hTERT启动子介导-荧光素酶报告细胞系,并以此分析了c—MYC,p53基因对hTERT启动子的转录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Hutchinson-Gilford早老症是一种散发的常染体显性遗传病,是研究人类正常衰老理想的疾病模型。其发病机制在于核纤层蛋白A的基因发生突变,使其翻译产物缺少了50个氨基酸而变成早老蛋白,该蛋白质在细胞内积累,导致细胞增殖异常,端粒缩短,基因表达调控异常,基因组不稳定等,这些表现与正常衰老有诸多相似之处。正常衰老细胞中同样发现早老蛋白的存在,且随年龄增长而积累。本文比较了HGPS与正常衰老在表型上的异同,综述了HGPS加速衰老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并着中介绍了HGPS研究成果对衰老研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逢海  宋波  金锡御 《免疫学杂志》2002,18(Z1):227-229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端粒的不断缩短或丢失可阻止细胞的增殖.端粒酶是一种RNA依赖的DNA多聚酶,可以合成端粒DNA的重复片段与细胞永生化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大多数肿瘤组织细胞中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其被认为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端粒酶的主要特性及其在前列腺癌中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端粒长度与端粒酶活性在人鼻咽癌细胞CNE-2L2恶性行为改变前后的变化,建立研究恶性行为改变与端粒长度与端粒酶活性间关系的细胞模型。与6A8α-甘露糖苷酶表达正常的CNE-2L2细胞(野生型细胞W,转导空载体的细胞M及转导无关DNA片段的细胞S)相比,6A8α-甘露糖苷酶表达低下的细胞(AS)接种裸鼠皮下后的肿瘤性生长受抑。用Telo TAGGG Telomere Length Assay Kit及Telomerase PCR ELISA Kit分别测定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用RT-PCR方法分析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TRF)的转录水平。见AS细胞的端粒明显缩短(6.78Kb,W细胞为8.40Kb,M细胞为8.34kb,S细胞为9.56kb),但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l和2(TRFl和2)的转录水平未见改变。实验表明,恶性行为降低的CNE-2L2细胞的端粒变短,但与端粒酶活性及TRF1/2无关,提示在CNE-2L2细胞中可能存在着端粒酶及TRF1/2以外的调节端粒长度的机制。这为研究肿瘤细胞恶性行为改变与端粒长度与端粒酶活性间关系提供了一个模型。  相似文献   

13.
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功能与肿瘤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DNA、RNA和蛋白质三方面,综合分析以往关于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及今年以来多项关于端粒结合蛋白及端粒酶结构蛋白的研究新突破,阐明了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凋亡、肿瘤发生和进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另外还注意到,随着“克隆羊”的诞生,以往关于端粒、端粒酶的理论势必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急性白血病K562细胞的凋亡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As2O3作用于体外培养的K562细胞,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观察细胞凋亡时的形态学变化,对细胞端粒酶活性及P53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As2O3可显著地降低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升高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结论:As2O3能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降低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升高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的端粒长度以及P53和P21表达水平,探讨它们与AA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60例AA患者[其中非重型再障(NSAA)38例,重型再障(SAA)22例]和25例对照者BMMNC中端粒长度以及P53和P21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53和P21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比较。骨髓活检术检测骨髓造血细胞成分分布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百分比情况。结果:AA患者端粒长度较对照组明显缩短骨髓造血细胞成分及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NSAA、SAA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端粒长度均明显缩短,骨髓造血细胞成分及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减少(P0.05);SAA与NSAA比较,端粒长度明显缩短,骨髓造血细胞成分及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AA患者P53和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NSAA和SAA患者P53和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SAA患者P53和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NSAA明显升高(P0.05)。端粒长度与P53表达水平或P21表达水平之间没有相关性(P0.05);P53表达水平与P21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端粒长度的改变以及P53和P21可能参与了再障的发病经过,推测可能是通过抑制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引发造血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功能与肿瘤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DNA、RNA和蛋白质三方面,综合分析以往关于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及今年以来多项关于端粒结合蛋白及端粒酶结构蛋白的研究新突破,阐明了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凋亡、肿瘤发生和进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另外还注意到,随着“克隆羊”的诞生,以往关于端粒、端粒酶的理论势必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染色体端粒在维持染色体稳定性和完整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它们富含G重复序列 ,因而称为末端重复排列。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的端粒DNA序列由 5’ 3’方向的 (TTAGGG) n 重复串联组成 ,在人类大约 2 1 5kb ,是非结构基因 ,不具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随着细胞分裂的不断进行 ,端粒长度逐渐缩短 ,减少到一定程度 ,细胞就趋向衰亡 ,故被认为是细胞有丝分裂的“生物钟”。近年来 ,端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 :在结肠癌、乳腺癌、肺癌、骨巨细胞瘤等类型的肿瘤中 ,端粒序列的长度明显缩短 ,端粒序列丧失将会导致染色体不稳定。因此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全硫代修饰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Raji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Raji细胞的端粒酶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hTERT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以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hTERT蛋白表达含量的变化。结果:hTERTASODN作用于Raji细胞后,hTERT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ASODN与Raji细胞共同孵育48h,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为50.15%±3.49%,72h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为33.35%±2.75%。而hTERT正义核酸作用24、48、72h对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65%)无显著影响(P>0.05)。hTERT基因ASODN作用于Raji细胞48h,其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作用72h,端粒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分别与正义寡核苷酸组、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TERT基因反义寡核苷酸特异性地抑制Raji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机体年龄的增长和病毒感染都会引起免疫衰老,主要表现在T淋巴细胞数量、细胞亚群数量、细胞膜表面分子及功能发生变化,导致T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和异常。T淋巴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是端粒长度缩短或者端粒酶功能受损而导致。而影响端粒长度和端粒酶功能的是活性氧的产生以及细胞应激通路引起的DNA损伤。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机体的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功能会受到影响,表达衰老相关蛋白。我们总结了引起T细胞衰老的原因,T细胞衰老后特征和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T细胞衰老在慢性肝炎感染免疫失调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短端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最近有研究表明I型糖尿病和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端粒明显变短,一般认为这种变化与自身免疫有关,目前公认,细胞凋亡在自身免疫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端粒变短可触发P53和ATM途径,引起T细胞凋亡,近来发现的一种与端粒结合蛋白TRF2高度同源的自身抗体,进一步证实了端粒与自身免疫间的密切联系。本文就自身免疫与端粒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提出一种可能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